一种用于电机机壳以及电机转子的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6171发布日期:2018-09-29 03:2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机壳以及电机转子的转运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机壳与电机转子在加工过程中,常需要将电机机壳与电机转子转运至不同的工位进行作业,现有的机壳与转子普遍是分开运输,需要两种运输工具,使用不便。另外,现有的转子转运工装在转运转子过程中,是直接将转子置于工装上,转运过程中容易损坏转子上的线圈。机壳放在工装上若不进行定位,则可以由于惯性作用而从工装上滑落。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电机机壳以及电机转子的转运机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用于电机机壳以及电机转子的转运机构,包括底板、推板、万向轮、机壳支撑工装和转子支撑工装,所述推板、机壳支撑工装和转子支撑工装均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端面上,万向轮转动连接在底板的下端面上;

所述机壳支撑工装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限位块,四块第一限位块两两为一组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面上;

所述转子支撑工装包括第七支撑板、导柱、弹簧和限位块,四根所述导柱两两为一组相互平行地固定于第七支撑板上,在每组的两根导柱上插接一个限位块,弹簧套设于导柱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于第七支撑板和限位块上;在限位块上设有限位圆弧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同时运输电机机壳与电机的转子,一种工装可以运输两类结构,使用效率高,转子工装转运时,将转子的转轴支撑在限位圆弧槽内,使得转子的线圈悬空,避免线圈损坏,弹簧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转子与支撑工装之间刚性接触,避免转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机壳支撑工装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转子支撑工装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本发明一种用于电机机壳以及电机转子的转运机构,包括底板11、推板12、万向轮13、机壳支撑工装3和转子支撑工装7,推板12、机壳支撑工装3和转子支撑工装7均固定连接在底板11的上端面上,万向轮13转动连接在底板11的下端面上。

机壳支撑工装3包括第一支撑板31和第一限位块34,四块第一限位块34两两为一组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1的上端面上。

转子支撑工装7包括第七支撑板71、导柱74、弹簧75和限位块76,四根所述导柱74两两为一组相互平行地固定于第七支撑板71上,在每组的两根导柱74上插接一个限位块76,弹簧75套设于导柱74上,且弹簧75的两端分别抵触于第七支撑板71和限位块76上。

为便于支撑转子的转轴,在限位块76上设有限位圆弧槽77,转子的转轴支撑在限位圆弧槽77内。

限位块76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可以更好地保护转子上的转轴。

使用时,将电机机壳置于机壳支撑工装3上,电机通过第一限位块34定位。将转子的转轴支撑在限位圆弧槽77内,使得转子的线圈悬空,支撑工装运动过程中,弹簧75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转子与支撑工装之间刚性接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机壳以及电机转子的转运机构,包括底板、推板、万向轮、机壳支撑工装和转子支撑工装,所述推板、机壳支撑工装和转子支撑工装均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端面上,万向轮转动连接在底板的下端面上。本发明可以同时运输电机机壳与电机的转子,一种工装可以运输两类结构,使用效率高,转子工装转运时,将转子的转轴支撑在限位圆弧槽内,使得转子的线圈悬空,避免线圈损坏,弹簧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避免转子与支撑工装之间刚性接触,避免转轴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廖恩荣;薛文彦;陈荷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高传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18
技术公布日:2018.0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