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9004发布日期:2018-12-12 01:1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属于车辆以及转向传动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机构用以控制各类轮式或履带式车辆的行驶方向的机构,在艾克曼于19世纪末发明梯形连杆转向机构后,汽车已普遍采用轮转向,为使结构简单,大多数车辆用前轮转向,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在车辆经过坑洼路段,既车身晃动较大时,由于操作者的身体会随着车身的晃动而发生晃动,车身晃动时,操作者对方向盘稳定控制的难度将提高,稍不注意,方向盘的方向就可能发生偏转,导致车辆偏离原有行驶路线,与周围物体或车辆发生剐蹭,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以解决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在车辆经过坑洼路段,既车身晃动较大时,由于操作者的身体会随着车身的晃动而发生晃动,车身晃动时,操作者对方向盘稳定控制的难度将提高,稍不注意,方向盘的方向就可能发生偏转,导致车辆偏离原有行驶路线,与周围物体或车辆发生剐蹭,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方向盘、方向盘连接座、万向杆、旋转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右车轮、右横拉杆、齿柱、长固定筒、左横拉杆、左车轮、控制面板,所述方向盘连接座焊接于方向盘的前端,所述万向杆嵌在方向盘连接座的前端,所述万向杆的前端与旋转控制装置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旋转控制装置的前端,所述位置传感器胶连接于旋转控制装置的右端,所述旋转控制装置的下端与齿柱的中段相啮合,所述长固定筒嵌套在齿柱的外圈,所述右横拉杆焊接于齿柱的右端,所述右车轮嵌在右横拉杆的右端,所述左横拉杆焊接于齿柱的左端,所述左车轮嵌于左横拉杆的左端,所述右车轮与左车轮形状大小相同,所述旋转控制装置由槽片结构、液压传动结构、棘轮结构、电机驱动结构、导向柱结构、斜齿盘结构、增大摩擦结构、装置外壳组成,所述导向柱结构活动连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中段,所述槽片结构嵌在装置外壳内部的上端,所述液压传动结构传动连接于槽片结构的下端,所述电机驱动结构的上端与导向柱结构的中段相贴合,所述液压传动结构的左端与电机驱动结构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棘轮结构的下端与电机驱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斜齿盘结构焊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下端,所述增大摩擦结构嵌在装置外壳内部的左端,所述增大摩擦结构的下端与斜齿盘结构的上端传动连接。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槽片结构由摩擦架、l型固定架、弯折杆、水平杆、配合轮、槽片、u型固定架、配合轮同步带组成,所述摩擦架焊接于弯折杆的下端,所述弯折杆的中段与l型固定架机械连接,所述水平杆的左端与弯折杆间隙配合,所述水平杆的右端与u型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u型固定架焊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右端,所述槽片的上端活动连接于装置外壳内部的上端,所述槽片的中段与水平杆机械连接,所述槽片的下端间隙配合在配合轮的前端,所述配合轮同步带的上端环绕连接于配合轮的外圈,所述配合轮同步带的下端与液压传动结构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l型固定架的左端与导向柱结构相贴合。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液压传动结构由复位杆、小凸轮、凸轮固定座、小连接杆、上挤压杆、液压筒、胶质管道组成,所述小凸轮活动连接于凸轮固定座正面的左端,所述复位杆的右端与凸轮固定座机械连接,所述小连接杆的上端与复位杆的左端间隙配合,所述小连接杆的下端与上挤压杆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上挤压杆的右端与液压筒的内圈滑动连接,所述胶质管道的上端胶连接于液压筒的下端,所述小连接杆的中段与电机驱动结构机械连接,所述胶质管道的下端与棘轮结构的上端胶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棘轮结构由摆杆固定板、下液压筒、下挤压杆、摆杆、长棘爪、棘轮、短棘爪、棘轮同步带组成,所述摆杆活动连接于摆杆固定板的右端,所述下挤压杆的右端与下液压筒的内圈滑动连接,所述下挤压杆的左端与摆杆的上端机械连接,所述长棘爪的左端与摆杆间隙配合,所述长棘爪的右端扣合在棘轮的上端,所述短棘爪的左端活动连接于摆杆的下端,所述短棘爪的右端扣合在棘轮的左端,所述棘轮同步带的上端环绕连接于棘轮的前端,所述棘轮同步带与电机驱动结构的右端传动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机驱动结构由大直齿轮、下齿板、齿轮轴、细同步带、同步轮、短转轴、第一交叉带、第一齿盘、电机、电机固定板组成,所述大直齿轮的下端与下齿板相啮合,所述齿轮轴间隙配合在下齿板的下端,所述齿轮轴通过细同步带与同步轮传动连接,所述同步轮过盈配合在短转轴的右端,所述第一交叉带的下端环绕连接于短转轴的外圈,所述短转轴通过第一交叉带与第一齿盘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的下端与第一齿盘相啮合,所述电机焊接于电机固定板的下端,所述电机固定板的左端与导向柱结构相贴合,所述短转轴的左端与斜齿盘结构的右端活动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柱结构由导向柱、导向柱固定套、第二交叉带、小转轮、转轮固定座、左转轮、转轮连接杆、右转轮组成,所述导向柱固定套嵌套在导向柱的外圈,所述小转轮机械连接于转轮固定座的前端,所述第二交叉带的右端环绕连接于小转轮的外圈,所述小转轮通过第二交叉带与导向柱传动连接,所述右转轮的右端与导向柱的上端相啮合,所述转轮连接杆的右端机械连接于右转轮的正面,所述转轮连接杆的左端活动连接于左转轮的前端,所述导向柱固定套的左端与增大摩擦结构的右端相焊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斜齿盘结构由电机固定座、小直齿轮、小电机、齿轮同步带、齿盘连接座、斜齿盘、长齿条、转盘、配合杆、转盘同步带组成,所述小电机焊接于电机固定座的左端,所述斜齿盘活动连接于齿盘连接座的前端,所述小电机与斜齿盘的下端间隙配合,所述斜齿盘通过齿轮同步带与小直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长齿条的左端与转盘机械连接,所述配合杆的左端与转盘滑动连接,所述转盘同步带的下端环绕连接于转盘的后端,所述转盘同步带的上端与增大摩擦结构传动连接。

根据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增大摩擦结构由凸轮连接杆、大凸轮、下滚筒、滚筒同步带、上滚筒、滚筒连接杆、活动架固定板、活动架、上滑动板、摩擦板组成,所述凸轮连接杆间隙配合在大凸轮的前端,所述凸轮连接杆的右端与下滚筒机械连接,所述下滚筒通过滚筒同步带与上滚筒传动连接,所述滚筒连接杆的上端与活动架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架的下端与活动架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摩擦板贴合在上滑动板的上端,所述上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活动架的上端。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在使用时,操作者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当车辆经过坑洼路段,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位置变化,然后控制面板开启电机,使电机转动,然后电机带动第一齿盘,使第一齿盘转动,然后第一齿盘通过第一交叉带带动短转轴,然后短转轴带动同步轮,使同步轮转动,然后同步轮通过细同步带带动齿轮轴,齿轮轴带动下齿板使大直齿轮转动,然后大直齿轮通过棘轮同步带使棘轮转动,然后在摆杆固定板、下液压筒、下挤压杆、摆杆、长棘爪、短棘爪、胶质管道、液压筒的配合下,使上挤压杆左右移动,然后上挤压杆带动小连接杆,使小连接杆摆动,然后小连接杆带动复位杆,复位杆带动小凸轮,小凸轮通过配合轮同步带带动配合轮,配合轮带动槽片,使水平杆左右移动,然后水平杆带动弯折杆,弯折杆使摩擦架与小转轮接触,从而限制导向柱的自由度,如果晃动较大,控制面板开启小电机,使小电机转动,然后小电机带动斜齿盘,斜齿盘通过齿轮同步带带动小直齿轮,小直齿轮通过长齿条带动转盘,使转盘转动,然后转盘通过转盘同步带带动大凸轮,使大凸轮转动,然后大凸轮带动凸轮连接杆,使凸轮连接杆移动,然后凸轮连接杆带动下滚筒,使下滚筒转动,然后下滚筒通过滚筒同步带带动上滚筒,使上滚筒转动,然后上滚筒使滚筒连接杆向上移动,滚筒连接杆推动活动架,使活动架向上移动,然后活动架使上滑动板向上移动,然后摩擦板向上移动,与左转轮接触,进一步限制导向柱的转动自由度。

本发明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通过设有旋转控制装置,在车身发生较大晃动时,装置可以自动对导向杆施加一定大小的摩擦力,根据车身晃动的大小来决定,相对于平坦路段,坑洼路段要转动方向盘需要施加更大的偏转力,由于坑洼路段车速较低,操作者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控制方向盘的转动,平坦路段,装置自动消除对导向杆的摩擦力,使导向杆恢复原有的转向自由度,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转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导向柱结构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斜齿盘结构运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方向盘-1、方向盘连接座-2、万向杆-3、旋转控制装置-4、位置传感器-5、右车轮-6、右横拉杆-7、齿柱-8、长固定筒-9、左横拉杆-10、左车轮-11、控制面板-12、槽片结构-41、液压传动结构-42、棘轮结构-43、电机驱动结构-44、导向柱结构-45、斜齿盘结构-46、增大摩擦结构-47、装置外壳-48、摩擦架-411、l型固定架-412、弯折杆-413、水平杆-414、配合轮-415、槽片-416、u型固定架-417、配合轮同步带-418、复位杆-421、小凸轮-422、凸轮固定座-423、小连接杆-424、上挤压杆-425、液压筒-426、胶质管道-427、摆杆固定板-431、下液压筒-432、下挤压杆-433、摆杆-434、长棘爪-435、棘轮-436、短棘爪-437、棘轮同步带-438、大直齿轮-441、下齿板-442、齿轮轴-443、细同步带-444、同步轮-445、短转轴-446、第一交叉带-447、第一齿盘-448、电机-449、电机固定板-4410、导向柱-451、导向柱固定套-452、第二交叉带-453、小转轮-454、转轮固定座-455、左转轮-456、转轮连接杆-457、右转轮-458、电机固定座-461、小直齿轮-462、小电机-463、齿轮同步带-464、齿盘连接座-465、斜齿盘-466、长齿条-467、转盘-468、配合杆-469、转盘同步带-4610、凸轮连接杆-471、大凸轮-472、下滚筒-473、滚筒同步带-474、上滚筒-475、滚筒连接杆-476、活动架固定板-477、活动架-478、上滑动板-479、摩擦板-47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转向传动装置:其结构包括方向盘1、方向盘连接座2、万向杆3、旋转控制装置4、位置传感器5、右车轮6、右横拉杆7、齿柱8、长固定筒9、左横拉杆10、左车轮11、控制面板12,所述方向盘连接座2焊接于方向盘1的前端,所述万向杆3嵌在方向盘连接座2的前端,所述万向杆3的前端与旋转控制装置4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2通过螺丝固定在旋转控制装置4的前端,所述位置传感器5胶连接于旋转控制装置4的右端,所述旋转控制装置4的下端与齿柱8的中段相啮合,所述长固定筒9嵌套在齿柱8的外圈,所述右横拉杆7焊接于齿柱8的右端,所述右车轮6嵌在右横拉杆7的右端,所述左横拉杆10焊接于齿柱8的左端,所述左车轮11嵌于左横拉杆10的左端,所述右车轮6与左车轮11形状大小相同,所述旋转控制装置4由槽片结构41、液压传动结构42、棘轮结构43、电机驱动结构44、导向柱结构45、斜齿盘结构46、增大摩擦结构47、装置外壳48组成,所述导向柱结构45活动连接于装置外壳48内部的中段,所述槽片结构41嵌在装置外壳48内部的上端,所述液压传动结构42传动连接于槽片结构41的下端,所述电机驱动结构44的上端与导向柱结构45的中段相贴合,所述液压传动结构42的左端与电机驱动结构44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棘轮结构43的下端与电机驱动结构44传动连接,所述斜齿盘结构46焊接于装置外壳48内部的下端,所述增大摩擦结构47嵌在装置外壳48内部的左端,所述增大摩擦结构47的下端与斜齿盘结构46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槽片结构41由摩擦架411、l型固定架412、弯折杆413、水平杆414、配合轮415、槽片416、u型固定架417、配合轮同步带418组成,所述摩擦架411焊接于弯折杆413的下端,所述弯折杆413的中段与l型固定架412机械连接,所述水平杆414的左端与弯折杆413间隙配合,所述水平杆414的右端与u型固定架417滑动连接,所述u型固定架417焊接于装置外壳48内部的右端,所述槽片416的上端活动连接于装置外壳48内部的上端,所述槽片416的中段与水平杆414机械连接,所述槽片416的下端间隙配合在配合轮415的前端,所述配合轮同步带418的上端环绕连接于配合轮415的外圈,所述配合轮同步带418的下端与液压传动结构42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l型固定架412的左端与导向柱结构45相贴合,所述液压传动结构42由复位杆421、小凸轮422、凸轮固定座423、小连接杆424、上挤压杆425、液压筒426、胶质管道427组成,所述小凸轮422活动连接于凸轮固定座423正面的左端,所述复位杆421的右端与凸轮固定座423机械连接,所述小连接杆424的上端与复位杆421的左端间隙配合,所述小连接杆424的下端与上挤压杆425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上挤压杆425的右端与液压筒426的内圈滑动连接,所述胶质管道427的上端胶连接于液压筒426的下端,所述小连接杆424的中段与电机驱动结构44机械连接,所述胶质管道427的下端与棘轮结构43的上端胶连接,所述棘轮结构43由摆杆固定板431、下液压筒432、下挤压杆433、摆杆434、长棘爪435、棘轮436、短棘爪437、棘轮同步带438组成,所述摆杆434活动连接于摆杆固定板431的右端,所述下挤压杆433的右端与下液压筒432的内圈滑动连接,所述下挤压杆433的左端与摆杆434的上端机械连接,所述长棘爪435的左端与摆杆434间隙配合,所述长棘爪435的右端扣合在棘轮436的上端,所述短棘爪437的左端活动连接于摆杆434的下端,所述短棘爪437的右端扣合在棘轮436的左端,所述棘轮同步带438的上端环绕连接于棘轮436的前端,所述棘轮同步带438与电机驱动结构44的右端传动连接,所述电机驱动结构44由大直齿轮441、下齿板442、齿轮轴443、细同步带444、同步轮445、短转轴446、第一交叉带447、第一齿盘448、电机449、电机固定板4410组成,所述大直齿轮441的下端与下齿板442相啮合,所述齿轮轴443间隙配合在下齿板442的下端,所述齿轮轴443通过细同步带444与同步轮445传动连接,所述同步轮445过盈配合在短转轴446的右端,所述第一交叉带447的下端环绕连接于短转轴446的外圈,所述短转轴446通过第一交叉带447与第一齿盘448传动连接,所述电机449的下端与第一齿盘448相啮合,所述电机449焊接于电机固定板4410的下端,所述电机固定板4410的左端与导向柱结构45相贴合,所述短转轴446的左端与斜齿盘结构46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柱结构45由导向柱451、导向柱固定套452、第二交叉带453、小转轮454、转轮固定座455、左转轮456、转轮连接杆457、右转轮458组成,所述导向柱固定套452嵌套在导向柱451的外圈,所述小转轮454机械连接于转轮固定座455的前端,所述第二交叉带453的右端环绕连接于小转轮454的外圈,所述小转轮454通过第二交叉带453与导向柱451传动连接,所述右转轮458的右端与导向柱451的上端相啮合,所述转轮连接杆457的右端机械连接于右转轮458的正面,所述转轮连接杆457的左端活动连接于左转轮456的前端,所述导向柱固定套452的左端与增大摩擦结构47的右端相焊接,所述斜齿盘结构46由电机固定座461、小直齿轮462、小电机463、齿轮同步带464、齿盘连接座465、斜齿盘466、长齿条467、转盘468、配合杆469、转盘同步带4610组成,所述小电机463焊接于电机固定座461的左端,所述斜齿盘466活动连接于齿盘连接座465的前端,所述小电机463与斜齿盘466的下端间隙配合,所述斜齿盘466通过齿轮同步带464与小直齿轮462传动连接,所述长齿条467的左端与转盘468机械连接,所述配合杆469的左端与转盘468滑动连接,所述转盘同步带4610的下端环绕连接于转盘468的后端,所述转盘同步带4610的上端与增大摩擦结构47传动连接,所述增大摩擦结构47由凸轮连接杆471、大凸轮472、下滚筒473、滚筒同步带474、上滚筒475、滚筒连接杆476、活动架固定板477、活动架478、上滑动板479、摩擦板4710组成,所述凸轮连接杆471间隙配合在大凸轮472的前端,所述凸轮连接杆471的右端与下滚筒473机械连接,所述下滚筒473通过滚筒同步带474与上滚筒475传动连接,所述滚筒连接杆476的上端与活动架478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架478的下端与活动架固定板477滑动连接,所述摩擦板4710贴合在上滑动板479的上端,所述上滑动板479滑动连接于活动架478的上端。

在使用时,操作者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当车辆经过坑洼路段,位置传感器5检测到位置变化,然后控制面板12开启电机449,使电机449转动,然后电机449带动第一齿盘448,使第一齿盘448转动,然后第一齿盘448通过第一交叉带447带动短转轴446,然后短转轴446带动同步轮445,使同步轮445转动,然后同步轮445通过细同步带444带动齿轮轴443,齿轮轴443带动下齿板442使大直齿轮441转动,然后大直齿轮441通过棘轮同步带438使棘轮436转动,然后在摆杆固定板431、下液压筒432、下挤压杆433、摆杆434、长棘爪435、短棘爪437、胶质管道427、液压筒426的配合下,使上挤压杆425左右移动,然后上挤压杆425带动小连接杆424,使小连接杆424摆动,然后小连接杆424带动复位杆421,复位杆421带动小凸轮422,小凸轮422通过配合轮同步带418带动配合轮415,配合轮415带动槽片416,使水平杆414左右移动,然后水平杆414带动弯折杆413,弯折杆413使摩擦架411与小转轮454接触,从而限制导向柱451的自由度,如果晃动较大,控制面板12开启小电机463,使小电机463转动,然后小电机463带动斜齿盘466,斜齿盘466通过齿轮同步带464带动小直齿轮462,小直齿轮462通过长齿条467带动转盘468,使转盘468转动,然后转盘468通过转盘同步带4610带动大凸轮472,使大凸轮472转动,然后大凸轮472带动凸轮连接杆471,使凸轮连接杆471移动,然后凸轮连接杆471带动下滚筒473,使下滚筒473转动,然后下滚筒473通过滚筒同步带474带动上滚筒475,使上滚筒475转动,然后上滚筒475使滚筒连接杆476向上移动,滚筒连接杆476推动活动架478,使活动架478向上移动,然后活动架478使上滑动板479向上移动,然后摩擦板4710向上移动,与左转轮456接触,进一步限制导向柱451的转动自由度。

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车身发生较大晃动时,装置可以自动对导向杆施加一定大小的摩擦力,根据车身晃动的大小来决定,相对于平坦路段,坑洼路段要转动方向盘需要施加更大的偏转力,由于坑洼路段车速较低,操作者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控制方向盘的转动,平坦路段,装置自动消除对导向杆的摩擦力,使导向杆恢复原有的转向自由度,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以此来解决目前技术公用的设备在车辆经过坑洼路段,既车身晃动较大时,由于操作者的身体会随着车身的晃动而发生晃动,车身晃动时,操作者对方向盘稳定控制的难度将提高,稍不注意,方向盘的方向就可能发生偏转,导致车辆偏离原有行驶路线,与周围物体或车辆发生剐蹭,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