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3892发布日期:2019-03-30 09:1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扰流板。



背景技术:

汽车的扰流板是指在车尾上方安装的附加板,也称为汽车尾翼,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易导致车子转向过多、后轮抓地力减小、高速稳定性差。

升力与风阻一样,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在时速120公里的升力,是时速60公里的4倍,是时速40公里的9倍。因此行驶速度较高的汽车,如高级轿车和跑车,一般都装有扰流板。

自动升降扰流板是目前高端汽车常用的技术之一,但是目前只配备在小部分的高端汽车上,而目前还没有后期可以进行选装的具有自动升降功能的扰流板,难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的汽车后扰流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后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与扰流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呈l型设置,所述扰流板本体背面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速度传感器的探测端贯穿扰流板本体设置,所述速度传感器的探测端伸出扰流板本体外,所述扰流板本体正面设置有储物槽,所述储物槽内设置有热变形扰流体,所述热变形扰流体一边沿与扰流板本体螺栓连接,所述热变形扰流体包含有主动层、隔热硅胶层、电热网和被动层,所述电热网嵌入于隔热硅胶层设置,所述电热网与主动层紧贴,所述主动层和被动层均与隔热硅胶层粘合,所述速度传感器和电热网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扰流板本体背面设置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与扰流板本体为一体式设置,所述连接螺母设置有一个以上,通过设置有连接螺母,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螺栓贯穿后备箱盖与扰流板本体连接,而且连接螺母与扰流板本体采用了一体式的结构,稳定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热变形扰流体侧面设置有隔热条,所述隔热条与被动层粘合,所述被动层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主动层上的热量轻易的传递到空气中。

作为优选,所述扰流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所述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均与扰流板本体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榫眼和第二榫眼,所述被动层上表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榫眼和第二榫眼相配对的第一榫头和第二榫头,所述第一鳍体通过第一榫眼和第一榫头与被动层连接,所述第二鳍体通过第二榫眼和第二榫头与被动层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连接被动层,从而加固热变形扰流体与扰流板本体的连接,可以有效的防止热变形扰流体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扰流板本体正面设置有太阳能薄膜电池,所述扰流板本体背面设置有蓄电池和太阳能控制器,所述速度传感器、控制装置、电热网、蓄电池、太阳能薄膜电池均与太阳能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结合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环保性,而且不需要接通汽车电源,整个电子升降系统与汽车电气系统分离的设计方式,安装便捷性极佳。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薄膜电池嵌入于扰流板本体正面设置,所述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扰流板本体粘合,太阳能薄膜电池嵌入于扰流板本体可以有效的降低阻力;而且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扰流板本体连接稳定,太阳能薄膜电池难以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与扰流板本体粘合,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与扰流板本体连接稳定,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不易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硅胶层为中空设置,隔热硅胶层采用了中空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自身的重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扰流板本体正面的储物槽内设置有热变形扰流体,一旦速度传感器探测到汽车的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热变形扰流体的电热网对主动层进行加热,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使得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热变形扰流体尾端实现升起,自动化程度高;而且与传统的升降尾翼相比并没有采用伸缩杆等的元件,结构简单,此外,扰流板本体背面设置有连接螺母,连接螺母与扰流板本体为一体式设置,连接螺母设置有一个以上,通过设置有连接螺母,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螺栓贯穿后备箱盖与扰流板本体连接,而且连接螺母与扰流板本体采用了一体式的结构,稳定性好。热变形扰流体侧面设置有隔热条,隔热条与被动层粘合,被动层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主动层上的热量轻易的传递到空气中。扰流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均与扰流板本体为一体式设置,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榫眼和第二榫眼,被动层上表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榫眼和第二榫眼相配对的第一榫头和第二榫头,第一鳍体通过第一榫眼和第一榫头与被动层连接,第二鳍体通过第二榫眼和第二榫头与被动层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连接被动层,从而加固热变形扰流体与扰流板本体的连接,可以有效的防止热变形扰流体脱落。扰流板本体正面设置有太阳能薄膜电池,扰流板本体背面设置有蓄电池和太阳能控制器,速度传感器、控制装置、电热网、蓄电池、太阳能薄膜电池均与太阳能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结合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环保性,而且不需要接通汽车电源,整个电子升降系统与汽车电气系统分离的设计方式,安装便捷性极佳。太阳能薄膜电池嵌入于扰流板本体正面设置,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扰流板本体粘合,太阳能薄膜电池嵌入于扰流板本体可以有效的降低阻力;而且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扰流板本体连接稳定,太阳能薄膜电池难以脱落。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与扰流板本体粘合,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与扰流板本体连接稳定,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不易脱落。隔热硅胶层为中空设置,隔热硅胶层采用了中空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自身的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的仰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的扰流板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的热变形扰流体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的第一鳍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汽车后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1,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所述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均与扰流板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均呈l型设置,所述扰流板本体1背面设置有速度传感器4和控制装置5,所述速度传感器4的探测端贯穿扰流板本体1设置,所述速度传感器4的探测端伸出扰流板本体1外,所述扰流板本体1正面设置有储物槽6,所述储物槽6内设置有热变形扰流体7,所述热变形扰流体7一边沿与扰流板本体1螺栓连接,所述热变形扰流体7包含有主动层8、隔热硅胶层9、电热网10和被动层11,所述电热网10嵌入于隔热硅胶层9设置,所述电热网10与主动层8紧贴,所述主动层8和被动层11均与隔热硅胶层9粘合,所述速度传感器4和电热网10均与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采用单片机。通过在扰流板本体1正面的储物槽6内设置有热变形扰流体7,一旦速度传感器4探测到汽车的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装置5控制热变形扰流体7的电热网对主动层8进行加热,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8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11的形变,从而使得整体就会向被动层11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热变形扰流体1尾端实现升起,自动化程度高;而且与传统的升降尾翼相比并没有采用伸缩杆等的元件,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扰流板本体正面的储物槽内设置有热变形扰流体,一旦速度传感器探测到汽车的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热变形扰流体的电热网对主动层进行加热,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使得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热变形扰流体尾端实现升起,自动化程度高;而且与传统的升降尾翼相比并没有采用伸缩杆等的元件,结构简单。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一种汽车后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1,所述扰流板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所述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均与扰流板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均呈l型设置,所述扰流板本体1背面设置有速度传感器4和控制装置5,所述速度传感器4的探测端贯穿扰流板本体1设置,所述速度传感器4的探测端伸出扰流板本体1外,所述扰流板本体1正面设置有储物槽6,所述储物槽6内设置有热变形扰流体7,所述热变形扰流体7一边沿与扰流板本体1螺栓连接,所述热变形扰流体7包含有主动层8、隔热硅胶层9、电热网10和被动层11,主动层采用锰镍铜合金,被动层采用镍铁合金。所述电热网10嵌入于隔热硅胶层9设置,所述电热网10与主动层8紧贴,所述主动层8和被动层11均与隔热硅胶层9粘合,所述速度传感器4和电热网10均与控制装置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采用单片机。所述扰流板本体1背面设置有连接螺母12,所述连接螺母12与扰流板本体1为一体式设置,所述连接螺母12设置有四个,通过设置有连接螺母12,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螺栓贯穿后备箱盖与扰流板本体1连接,而且连接螺母12与扰流板本体1采用了一体式的结构,稳定性好。所述热变形扰流体7侧面设置有隔热条13,所述隔热条13与被动层11粘合,所述被动层11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未图示),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主动层8上的热量轻易的传递到空气中。所述扰流板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鳍体14和第二鳍体15,所述第一鳍体14和第二鳍体15均与扰流板本体1为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鳍体14和第二鳍体15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榫眼16和第二榫眼(未图示),所述被动层11上表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榫眼16和第二榫眼相配对的第一榫头(未图示)和第二榫头(未图示),所述第一鳍体15通过第一榫眼16和第一榫头与被动层11连接,所述第二鳍体15通过第二榫眼和第二榫头与被动层11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鳍体14和第二鳍体15连接被动层11,从而加固热变形扰流体7与扰流板本体1的连接,可以有效的防止热变形扰流体7脱落。所述扰流板本体1正面设置有太阳能薄膜电池17,所述扰流板本体17背面设置有蓄电池18和太阳能控制器19,所述速度传感器4、控制装置5、电热网10、蓄电池18、太阳能薄膜电池17均与太阳能控制器19电性连接,通过结合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环保性,而且不需要接通汽车电源,整个电子升降系统与汽车电气系统分离的设计方式,安装便捷性极佳。编织电热网10的网丝呈矩形条状,可以良好的与主动层接触。所述太阳能薄膜电池17嵌入于扰流板本体1正面设置,所述太阳能薄膜电池17与扰流板本体1粘合,太阳能薄膜电池17嵌入于扰流板本体1可以有效的降低阻力;而且太阳能薄膜电池17与扰流板本体连接稳定,太阳能薄膜电池17难以脱落。所述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均与扰流板本体1粘合,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均与扰流板本体1连接稳定,第一减震垫2和第二减震垫3不易脱落。所述隔热硅胶层9为中空设置,隔热硅胶层9采用了中空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自身的重量。通过在扰流板本体1正面的储物槽6内设置有热变形扰流体7,一旦速度传感器4探测到汽车的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装置5控制热变形扰流体7的电热网对主动层8进行加热,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8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11的形变,从而使得整体就会向被动层11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热变形扰流体1尾端实现升起,自动化程度高;而且与传统的升降尾翼相比并没有采用伸缩杆等的元件,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扰流板本体正面的储物槽内设置有热变形扰流体,一旦速度传感器探测到汽车的速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热变形扰流体的电热网对主动层进行加热,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使得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热变形扰流体尾端实现升起,自动化程度高;而且与传统的升降尾翼相比并没有采用伸缩杆等的元件,结构简单,此外,扰流板本体背面设置有连接螺母,连接螺母与扰流板本体为一体式设置,连接螺母设置有一个以上,通过设置有连接螺母,可以方便使用者使用螺栓贯穿后备箱盖与扰流板本体连接,而且连接螺母与扰流板本体采用了一体式的结构,稳定性好。热变形扰流体侧面设置有隔热条,隔热条与被动层粘合,被动层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主动层上的热量轻易的传递到空气中。扰流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均与扰流板本体为一体式设置,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榫眼和第二榫眼,被动层上表面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榫眼和第二榫眼相配对的第一榫头和第二榫头,第一鳍体通过第一榫眼和第一榫头与被动层连接,第二鳍体通过第二榫眼和第二榫头与被动层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鳍体和第二鳍体连接被动层,从而加固热变形扰流体与扰流板本体的连接,可以有效的防止热变形扰流体脱落。扰流板本体正面设置有太阳能薄膜电池,扰流板本体背面设置有蓄电池和太阳能控制器,速度传感器、控制装置、电热网、蓄电池、太阳能薄膜电池均与太阳能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结合了太阳能发电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环保性,而且不需要接通汽车电源,整个电子升降系统与汽车电气系统分离的设计方式,安装便捷性极佳。太阳能薄膜电池嵌入于扰流板本体正面设置,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扰流板本体粘合,太阳能薄膜电池嵌入于扰流板本体可以有效的降低阻力;而且太阳能薄膜电池与扰流板本体连接稳定,太阳能薄膜电池难以脱落。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与扰流板本体粘合,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均与扰流板本体连接稳定,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不易脱落。隔热硅胶层为中空设置,隔热硅胶层采用了中空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自身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