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轻便车内收三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933发布日期:2018-09-14 23:08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轻便车,尤其涉及一种儿童轻便车内收三折结构。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使用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外形的美观、使用与携带的方便、空间的节省上,更是得到不少消费者的关注。童车作为父母对婴儿关爱的产品,应兼顾安全可靠、美观舒适,使用方便与一体。虽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童车都有折叠装置,但折叠后的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要么折叠过程繁琐,操作不便;要么折叠后体积偏大,浪费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轻便车内收三折结构,不仅操作便捷,而且折叠后占用空间少。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轻便车内收三折结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推把管、扶手管、前脚管和后脚管,两个推把管的上端相向弯折后连接为一体,所述推把管的下端与所述扶手管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并设有转动连接锁定装置,两个推把管的上端相向弯折处设有用于使所述转动连接锁定装置解锁的手把按钮;所述后脚管的端部设有一与该后脚管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后脚管横杆,所述扶手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横杆的上端上,所述前脚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横杆的下端上;另设有扶手管支撑管、后脚管支撑管、后脚管滑动件、前脚管支撑管、上十字撑管、下十字撑管、上底撑管和下底撑管,所述推把管的下端固定一推把管连接块,该推把连接块的下端从所述推把管的下侧面延伸并越过所述扶手管与所述推把管的转动连接处;所述后脚管滑动件滑动定位于所述后脚管的下端部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滑动定位件的上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扶手管上;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支撑管上,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把管连接块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滑动定位件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脚管上;所述上十字撑管和下十字撑管交叉设置,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分置在左右两侧的后脚管横杆和后脚管支撑管上(即上十字撑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后脚管横杆上,则上十字撑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后脚管支撑管上,下十字撑管的连接方式类似);所述上底撑管和下底撑管交叉设置,所述上底撑管和下底撑管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分置在左右两侧的前脚管和后脚管滑动件上(即上底撑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前脚管上,则上底撑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后脚管滑动件上,下底撑管的连接方式类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把管的下端与所述扶手管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扶手管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横杆的上端上,所述前脚管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横杆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扶手管上,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支撑管上,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把管连接块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滑动定位件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脚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上端具有朝向所述扶手管方向的弧形弯折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支撑管靠近所述扶手管的一端部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扶手管靠近所述前脚管的一端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管的上端靠近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一侧面上设有推把限位块,该推把限位块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推把管连接块的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脚管的下端部上设有滑槽,所述后脚管滑动件上设有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滑动定位于所述后脚管的滑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脚管的下端设有带刹车的后脚轮,所述前脚管的下端设有前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扶手管和扶手管支撑管上设有座垫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儿童轻便车内收三折结构通过联动结构将推把管、扶手管和前脚管形成内收三折结构,同时带动两对交叉设置的上、下十字撑管和上、下底撑管进行内收,以将车子在折叠的同时进行内收,即内收折叠,折叠后的整车空间非常小,能自立,便于存放,同时结构简洁,重量轻,观简洁新颖操作简单,单手即可实现收合,非常适合父母其中一人带孩子外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收合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2B为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收车后状态示意图;

图3B为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收车后自立状态示意图;

图4B为图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折叠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收合状态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推把管; 2——扶手管;

3——前脚管; 4——后脚管;

5——手把按钮; 6——后脚管横杆;

7——扶手管支撑管; 8——后脚管支撑管;

9——后脚管滑动件; 10——前脚管支撑管;

11——推把管连接块; 12——弧形弯折部;

13——推把限位块; 14——后脚轮;

15——前脚轮; 16——座垫管;

S1——上十字撑管; S2——下十字撑管;

D1——上底撑管; D2——下底撑管;

SA——第一转动连接点; SB——第二转动连接点;

DA——第三转动连接点; DB——第四转动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参阅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儿童轻便车内收三折结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推把管1、扶手管2、前脚管3和后脚管4,两个推把管的上端相向弯折后连接为一体,所述推把管的下端与所述扶手管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并设有转动连接锁定装置,两个推把管的上端相向弯折处设有用于使所述转动连接锁定装置解锁的手把按钮5;所述后脚管的端部设有一与该后脚管的轴线方向垂直的后脚管横杆6,所述扶手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横杆的上端上,所述前脚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横杆的下端上;另设有扶手管支撑管7、后脚管支撑管8、后脚管滑动件9、前脚管支撑管10、上十字撑管S1、下十字撑管S2、上底撑管D1和下底撑管D2,所述推把管的下端固定一推把管连接块11,该推把连接块的下端从所述推把管的下侧面延伸并越过所述扶手管与所述推把管的转动连接处;所述后脚管滑动件滑动定位于所述后脚管的下端部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滑动定位件的上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扶手管上;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支撑管上,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把管连接块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滑动定位件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脚管上;所述上十字撑管和下十字撑管交叉设置,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分置在左右两侧的后脚管横杆和后脚管支撑管上(即上十字撑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后脚管横杆上,则上十字撑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后脚管支撑管上,下十字撑管的连接方式类似);所述上底撑管和下底撑管交叉设置,所述上底撑管和下底撑管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分置在左右两侧的前脚管和后脚管滑动件上(即上底撑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左侧的前脚管上,则上底撑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右侧的后脚管滑动件上,下底撑管的连接方式类似)。

所述推把管的下端与所述扶手管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扶手管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横杆的上端上,所述前脚管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横杆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扶手管上,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支撑管上,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把管连接块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滑动定位件的下端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脚管上。

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上端具有朝向所述扶手管方向的弧形弯折部12。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脚管支撑管靠近所述扶手管的一端部上,所述后脚管支撑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扶手管靠近所述前脚管的一端部上。所述扶手管的上端靠近所述扶手管支撑管的一侧面上设有推把限位块13,该推把限位块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推把管连接块的限位槽。

所述后脚管的下端部上设有滑槽,所述后脚管滑动件上设有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滑动定位于所述后脚管的滑槽内。所述后脚管的下端设有带刹车的后脚轮14,所述前脚管的下端设有前脚轮15。所述扶手管和扶手管支撑管上设有座垫管16。

该儿童轻便车内收三折结构的折叠过程如下:

当车子处在打开状态时(参阅图1A和图1B),单手操作两个推把管连接处的手把按钮,使两个推把管的上端相向弯折处设有的用于转动连接锁定装置解锁(转动连接锁定装置锁定状态时推把管和扶手管之间止转,解锁状态时推把管和扶手管之间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转动),然后下压车子,即将推把管向下弯折。

手把按钮解锁,下压推把管,推把管向前相对扶手管转动弯折,并通过扶手管支撑管和后脚管支撑管联动带动后脚管滑动件沿后脚管向下滑动,扶手管支撑管和后脚管支撑管同时随着后脚管滑动件向下移动,以及后脚管滑动件同时带动前脚管支撑管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前脚管向下移动,即推把管、扶手管和前脚管分别向内弯折收合,形成内收三折结构,参阅图2A和图2B。

当后脚管滑动件向下滑动时,后脚管支撑管向下移动,使上、下十字撑管两端的第一转动连接点SA和第二转动连接点SB之间的距离加大,上、下十字撑管之间的夹角变小,车架实现内收,参阅图7。

当后脚管滑动件向下滑动时,带动前脚管支撑管向下移动,从而导致上底撑管和下底撑管两端的第三转动连接点DA和第四转动连接点DB之间的距离加大,上底撑管和下底撑管之间的夹角变小,车架实现内收,参阅图7。

车架在推把管、扶手管和前脚管的内收三折结构的折叠收合和上、下十字撑管以及上、下底撑管的内收作用,将车子同时进行折叠和内收,最终实现内收折叠,参阅图8,收车后的整车可以自立。

由此可见,该儿童轻便车内收三折结构通过联动结构将推把管、扶手管和前脚管形成内收三折结构,同时带动两对交叉设置的上、下十字撑管和上、下底撑管进行内收,以将车子在折叠的同时进行内收,即内收折叠,折叠后的整车空间非常小,能自立,便于存放,同时结构简洁,重量轻,观简洁新颖操作简单,单手即可实现收合,非常适合父母其中一人带孩子外出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