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4593发布日期:2018-12-18 20:5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车辆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要求三厢轿车的行李箱盖可以有效地开启并停留在开启位置。而行李箱盖开启速度的快慢将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现有技术中,行李箱盖通过使用扭簧装置可转动地连接在车身上,扭簧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座、固定在行李箱盖下方的弧形臂、扭簧以及连杆。弧形臂的一端与行李箱盖螺接,弧形臂的另一端与固定座的一端铰接,固定座的另一端形成有卡钩,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弧形臂上,连杆的另一端形成有卡槽,扭簧包括扭簧杆以及分别设置在扭簧杆两端的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固定在车身上,旋转部包括与扭簧杆平行设置的折弯段,扭簧杆靠近旋转部的一端与卡钩卡合,折弯段能够与卡槽卡接,当行李箱盖开启时,扭簧的弹力可以使得折弯段相对扭簧杆转动,从而推动连杆以及弧形臂转动,进而实现行李箱盖的打开。

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扭簧的弹力逐渐衰减,导致行李箱盖打开速度过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及汽车,以克服现有技术行李箱盖开启速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固定支架、用于与行李箱盖连接的第一弧形臂、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扭簧杆,第一扭簧杆的一端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扭簧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平行于第一扭簧杆的第二折弯段以及连接在第一扭簧杆与第二折弯段之间的第一折弯段;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一弧形臂铰接,第二端与第一扭簧杆铰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弧形臂铰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倾斜设置,且该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第二折弯段能够可转动地卡合在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其中,第一卡合部为沿第一预设方向贯穿第一连接件的凹槽,凹槽包括底壁、以及两个分别连接在底壁上且相对设置的侧壁,且底壁的形状为与第二折弯段的形状相配合的弧形。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其中,凹槽的深度尺寸大于第二折弯段的直径尺寸。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其中,一个侧壁背离底壁的位置处设置有朝向另一个侧壁的弹性凸起。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其中,侧壁包括与底壁连接的第一段以及与第一段成预设夹角的第二段。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其中,第一扭簧还包括与第二折弯段连接的第三折弯段、以及与第三折弯段连接的第四折弯段,第三折弯段与第一折弯段平行,第四折弯段与第一扭簧杆同轴设置,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卡钩,第一扭簧杆与一个卡钩卡合,第四折弯段与另一个卡钩卡合。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其中,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加强筋,加强筋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向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延伸。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还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固定支架、用于与行李箱盖连接的第二弧形臂、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包括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扭簧杆,第二扭簧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第二扭簧杆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二扭簧杆平行设置有第六折弯段、以及连接在第二扭簧杆与第六折弯段之间的第五折弯段;第二固定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弧形臂铰接,第二端与第二扭簧杆铰接,且第一扭簧杆背离第一折弯段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弧形臂铰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倾斜设置,且该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卡合部,第六折弯段能够可转动地卡合在至少两个第二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其中,第二扭簧杆背离第五折弯段的一端还设置有与第二扭簧杆平行设置的第八折弯段、以及连接在第二扭簧杆与八折弯段之间的第七折弯段;第一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卡槽以及卡孔,第二扭簧杆靠近第七折弯段的一端能够与卡槽卡合,第八折弯段能够伸入卡孔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行李箱盖以及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的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车身上,第一弧形臂固定在行李箱盖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及汽车,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弧形臂、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扭簧,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其一端与第一弧形臂铰接,第一弧形臂能够与行李箱盖固定连接,第一扭簧包括第一扭簧杆、第一扭簧杆的一端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扭簧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扭簧杆平行设置的第二折弯段,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弧形臂铰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倾斜设置,且该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第二折弯段能够与任意一个第一卡合部卡合,从而改变第一扭簧杆的扭力值的大小,实现行李箱盖开启速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凹槽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凹槽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固定支架; 12:卡钩;

13:第一安装部; 14:卡槽;

15:卡孔; 2:第一弧形臂;

21:第一连接部; 3:第一连接件;

32:第一卡合部; 322:凹槽;

3221:底壁; 3222:侧壁;

3223:第一段; 3224:第二段;

33:加强筋; 4:第一扭簧;

41:第一固定端; 42:第一旋转端;

421:第一折弯段; 422:第二折弯段;

423:第三折弯段; 424:第四折弯段;

43:第一扭簧杆; 5:第二固定支架;

6:第二弧形臂; 7:第二连接件;

8:第二扭簧; A、B、C:档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凹槽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凹槽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下述“前”、“后”、“左”、“右”等表示方向的词语为基于车身方向的方位。

请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一固定支架1、用于与行李箱盖连接的第一弧形臂2、第一连接件3、以及第一扭簧4;第一扭簧4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扭簧杆43,第一扭簧杆43的一端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扭簧杆43的另一端连接有平行于第一扭簧杆43的第二折弯段422以及连接在第一扭簧杆43 与第二折弯段422之间的第一折弯段421;第一固定支架1的第一端与第一弧形臂2铰接,第二端与第一扭簧杆43铰接,第一连接件3的第一端与第一弧形臂2铰接,第一连接件3的第二端倾斜设置,且该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32,第二折弯段422能够可转动地卡合在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32 中的任意一个。

具体地,汽车行李箱可以包括在车身后部形成的凹陷的容纳腔,覆盖于容纳腔上的行李箱盖,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能够将行李箱盖连接到车身上。其中,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可以包括与车身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支架1、与行李箱盖连接的第一弧形臂2、用于提供扭转力的第一扭簧4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扭簧4与第一弧形臂2的第一连接件3,第一固定支架1、第一弧形臂2、第一连接件3和第一扭簧4可以相互可转动地连接以形成四杆机构,该四杆机构可以在第一扭簧4扭转力的作用下自动开启行李箱盖。

第一固定支架1作为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中的固定部件,其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第一固定支架1也可以为钣金件,其可以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固定支架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3,第一安装部1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安装部13可以为第一固定支架1 的一个安装面,其可以焊接在车身上;又例如第一安装部13可以为第一固定支架1顶部的安装孔,螺栓可以穿过安装孔与车身螺接。

第一弧形臂2作为与行李箱盖连接的主要部件,其结构也可以有多种,优选地,第一弧形臂2可以为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型材,其中部可以向下凹陷形成弧形,第一弧形臂2朝向车身后方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用于与行李箱盖固定的第一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21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弧形臂2 顶部的连接孔,螺栓可以穿过连接孔螺接到行李箱盖上。第一弧形臂2朝向车身前方的另一端可以铰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上。

第一扭簧4作为提供扭转力的主要部件,其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第一扭簧4可以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杆件。第一扭簧4可以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预设方向可以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为了实现扭转功能,第一扭簧 4还可以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一扭簧杆43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扭簧杆 43两端的第一固定端41和第一旋转端42,第一固定端41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等固定连接方式固定于车身上,第一旋转端42可以由第一扭簧4的端部经折弯形成,其可以包括与第一扭簧杆43成预设角度的第一折弯段421以及与第一扭簧杆43平行设置的第二折弯段422。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优选地,预设角度可以为90度。第一扭簧杆43靠近第一折弯段421 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上,其可转动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固定支架1朝向车身前方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铰接孔,第一扭簧杆43可以设置在铰接孔中,从而实现第一扭簧杆43和第一固定支架1的转动连接。

第一连接件3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弧形臂2上,第一连接件3的第二端可以倾斜设置形成斜面,该斜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32,以使得每个第一卡合部32与第一连接件3第一端的铰接位置之间的距离都不相同,第二折弯段32可与至少两个第二卡合部32之中的任意一个卡合并实现可转动连接,从而形成四杆机构。第一卡合部3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卡合部32可以为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第二端的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径可以与第二折弯段422的直径尺寸相等,第二折弯段422可以穿过该圆形孔以实现可转动连接。第一卡合部3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优选地,第一卡合部32可以有3个,3个不同的第一卡合部32可以形成三个不同的档位A、档位B、档位C。档位B可以为第一扭簧4提供符合设计值的扭转力,档位 A可以提供大于设计值的扭转力,档位C可以提供小于设计值的扭转力,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调节行李箱盖开启速度。

当行李箱盖开启时,第一扭簧4在扭转力的作用下绕第一固定端41转动,使得第二折弯段422绕第一扭簧杆43的轴线方向转动,进而推动第一连接件 3运动,最终实现第一弧形臂2的转动,行李箱盖开启。通过选择第二折弯段422与不同的第一卡合部32连接,可以改变行李箱盖处于关闭状态的第二折弯段422相对第一固定端41的扭转位置,即改变第一扭簧4的扭转量,进而改变第一扭簧4的扭转力大小。当第一扭簧4的扭转量变小时,第一扭簧 4的扭转力变小,第一弧形臂2转速变慢,行李箱盖的开启速度变慢;当第一扭簧4的扭转量变大时,第一扭簧4的扭转力变大,第一弧形臂2转速变快,行李箱盖的开启速度变快。具体可以参考图1,汽车出厂时可以设定第二折弯段422位于档位B,当用户感觉行李箱盖开启速度过快时,可以将第二折弯段422从档位B调到档位C,以降低行李箱盖开启速度;当用户感觉行李箱盖开启速度过慢时,可以将第二折弯段422与最下方从档位B调到档位A,以加快行李箱盖开启速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弧形臂、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扭簧,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其一端与第一弧形臂铰接,第一弧形臂能够与行李箱盖固定连接,第一扭簧包括第一扭簧杆、第一扭簧杆的一端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扭簧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扭簧杆平行设置的第二折弯段,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弧形臂铰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倾斜设置,且该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第二折弯部能够与任意一个第一卡合部卡合,从而改变第一扭簧杆的扭力值的大小,实现行李箱盖开启速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32可以为沿第一预设方向贯穿第一连接件3的凹槽322,凹槽322包括底壁3221、以及两个分别连接在底壁3221上且相对设置的侧壁3222,且底壁3221的形状可以为与第二折弯段422的形状相配合的弧形。

具体地,第一卡合部32可以为与第二折弯段422配合的凹槽322,该凹槽322可以沿第二折弯段422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一连接件3,进一步地,凹槽322可以包括底壁3221以及与底壁3221连接的两侧壁3222,底壁3221 可以为与第二折弯段422形状配合的圆弧形,底壁3221及侧壁3222可以围成开口背离第一卡合部32第一端的卡合区域,第二折弯段422可以通过开口进入卡合区域,并抵靠在底壁3221上。卡合区域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优选地,该卡合区域的横截面可以为“U”字形,方便加工。

更进一步地,凹槽322的深度尺寸大于第二折弯段422的直径尺寸。凹槽322的深度可以为从凹槽322的开口至底壁3221最低点的距离,该距离可以大于第二折弯段422的直径尺寸,从而防止第二折弯段422从凹槽322中脱出,导致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失效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地防止第二折弯段422从凹槽322中脱出,一个侧壁3222背离底壁3221的位置处设置有朝向另一个侧壁3222的弹性凸起。弹性凸起可以为弹性橡胶件或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件,其可以缩小凹槽322开口的面积,防止第二折弯段422脱出。

请参考图5,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侧壁3222包括与底壁3221连接的第一段3223以及与第一段3223成预设夹角的第二段3224。具体地,侧壁 3222可以由两段组成,两段之间可以成预设夹角,当第二折弯段422与凹槽 322卡合时,其可以沿第二段3224移动,然后旋转预设夹角进入第一段3223,最后抵顶在底壁3221上。预设夹角可以根据实际卡合情况进行设置,优选地,预设夹角可以为钝角,其也可以防止第二折弯段422从凹槽322中脱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扭簧4还包括与第二折弯段422连接的第三折弯段423、以及与第三折弯段423连接的第四折弯段424,第三折弯段 423与第一折弯段421平行,第四折弯段424与第一扭簧杆43同轴设置,第一固定座1的第二端设置有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卡钩12,第一扭簧杆43与一个卡钩12卡合,第四折弯段424与另一个卡钩12卡合。

具体地,第二折弯段422背离第一折弯段421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三折弯段423,第三折弯段423上连接有第四折弯段424,第三折弯段423可以与第一折弯段421平行,第四折弯段424可以与第一扭簧杆43的轴线重合,第四折弯段424背离第三折弯段423的一端可以朝向第一扭簧杆43设置,也可背离第一扭簧杆43设置。第一固定支架1的第二端可以形成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卡钩12,卡钩12可以为钩状件,其可以围成具有开口的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的直径尺寸可以与第一扭簧4的直径尺寸相等。一个卡钩12可以与第一扭簧杆43靠近第一折弯段421的一端可转动卡合,另一个卡钩12可以与第四折弯段424靠近第三折弯段423的一端可转动卡合,从而增强第一扭簧4的固定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连接件3上形成有加强筋33,加强筋33 从第一连接件3的第一端向第一连接件3的第二端延伸,以增加第一连接件 3的强度。加强筋33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上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固定支架5、用于与行李箱盖连接的第二弧形臂6、第二连接件7以及第二扭簧8;第二扭簧8包括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的第二扭簧杆,第二扭簧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支架1固定连接,第二扭簧杆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二扭簧杆平行设置有第六折弯段、以及连接在第二扭簧杆与第六折弯段之间的第五折弯段;第二固定支架5的第一端与第二弧形臂6铰接,第二端与第二扭簧杆铰接,且第一扭簧杆43背离第一折弯段42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支架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7 的第一端与第二弧形臂6铰接,第二连接件7的第二端倾斜设置,且该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卡合部,第六折弯段能够可转动地卡合在至少两个第二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

具体地,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支架5、第二弧形臂6、第二连接件7以及第二扭簧8,第二固定支架5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固定支架1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第二弧形臂6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弧形臂2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第二连接件7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连接件3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第二扭簧8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扭簧4的结构和功能相似,以使第二固定支架5、第二弧形臂6、第二连接件7以及第二扭簧8也可以通过相同或相似的连接方式组成四杆机构,具体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优选地,第二固定支架5、第二弧形臂6、第二连接件7、第二扭簧8可与第一固定支架 1、第一弧形臂2、第一连接件3、以及第一扭簧4分别对称设置在车身的左右两侧,以增强行李箱盖开启的平稳特性。第二扭簧杆可以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第二预设方向也可以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其还可以与第一预设方向平行或相交。

另外,第一扭簧4的第一固定端41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支架5上,以实现第一固定端与车身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第二扭簧8的第二固定端也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支架1上。

进一步地,第二扭簧杆背离第五折弯段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可以包括与第二扭簧杆平行设置的第八折弯段、以及连接在第二扭簧杆与八折弯段之间的第七折弯段;第一固定支架1上还设置有卡槽14以及卡孔15,第二扭簧杆靠近第七折弯段的一端能够与卡槽14卡合,第八折弯段能够伸入卡孔15 中。

具体地,第七折弯段可以与第二扭簧杆之间呈一定角度,优选地,其可以与第二扭簧杆垂直,第八折弯段可以连接在第七折弯段上并与第二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其背离第七折弯段的一端可以朝向第二旋转端。第一固定支架1的第二端上还可以形成有卡槽14以及与卡槽14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的卡孔15,第二扭簧杆靠近第七折弯段的一端可以与卡槽14配合,第八折弯段可以伸入卡孔15中。预设距离可以与第二扭簧杆与第八折弯段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方便卡合固定。卡槽14与卡孔15可以方便第二扭簧8的安装及拆卸,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第一固定端41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与第二固定端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可以相同,具体可以参考第二固定端8,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行李箱盖以及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的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车身上,第一弧形臂固定在行李箱盖上。

具体地,车身或行李箱盖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车型的车身或行李箱盖结构,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此外,本实施例中汽车行李箱安装组件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在车身与行李箱盖之间设置汽车行李箱盖安装组件,其中,汽车行李箱盖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一弧形臂、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扭簧,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其一端与第一弧形臂铰接,第一弧形臂能够与行李箱盖固定连接,第一扭簧包括第一扭簧杆、第一扭簧杆的一端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第一扭簧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扭簧杆平行设置的第二折弯段,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弧形臂铰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倾斜设置,且该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卡合部,第二折弯段能够与任意一个第一卡合部卡合,从而改变第一扭簧杆的扭力值的大小,实现行李箱盖开启速度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等术语均应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