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刹车式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403发布日期:2018-10-09 21:4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轮刹车式滑板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滑板车通常将刹车件直接设置在挡板上,通过挡板向下位移与后车轮的上部相接触实现刹车,但是该方式不适用后轮纵向避震的滑板车,因纵向避震的滑板车在人踩上去时,踏板会发生向下运动,该运动造成挡板与后车轮上部的间距变小,因此不同重量的人使用滑板车的刹车效果不同。

在重量轻的人踩上踏板上时,挡板与后车轮上部的间距变化较小,后车轮上部与挡板的间距较大,因此在刹车时需要较大的力踩踏挡板才能实现刹车,不便于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在重量较重的人踩上踏板时,踏板向下运动的距离大,造成挡板与后车轮上部的间距变化大,易导致挡板与后车轮上部相接触,影响后车轮转动;因此在制造时,对挡板与后车轮上部的间距难以控制,无法满足各种人权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刹车效果好的后轮刹车式滑板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后轮刹车式滑板车,包括踏板、前车轮、后车轮及与所述后车轮相配合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挡板件和与所述挡板件分体设置的刹车件,所述刹车件与所述后车轮相配合。本实用新型将刹车件与挡板件设置为分体,从而可在安装刹车件时,将刹车件活动连接在位于靠近后车轮前侧处,便于刹车件与后车轮的前侧接触来实现刹车;因此不同重量的人位于踏板上时,踏板向下动作的距离对刹车件与后车轮前侧的间距不会造成影响;刹车件与后车轮的横向间距基本不变,不同重量的人刹车时刹车效果一致,提高滑板车的使用安全性;该设置方式还可便于将挡板件与后车轮上部的间距设置的较高,该设置方式对刹车件不会造成影响,便于适应重量种的人群,避免挡板件与后车轮上部相接触,保障了滑板车运行顺利。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上对应于后轮处设有用于对踏板实现纵向减震的避震机构;通过对滑板车纵向减震,因滑板车上的震动多为车轮与地面间接触产生的震动,而改震动传递的方向为纵向传递,而避震机构的减震方向与震动的传递方向一致,因此减震的效果好,滑板车上的震动小,滑板车于使用期间的舒适性高,滑板车的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件设于所述后车轮前侧;将所述的刹车件设于前侧可保持刹车件与后车轮的间距,该间距不随踏板上下动作而变化,刹车效果好,适用性广。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刹车件至少部分从该开口穿出;于挡板件上设置开口,可供刹车件部分穿出,刹车时可脚可直接与刹车件相接触,实现迅速刹车,刹车效果好,安全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刹车件相配合的弹性复位结构;弹性复位结构使得刹车件在刹车之后,可自动复位,便于下次再进行刹车;避免刹车件与后车轮长时间接触影响后车轮正常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上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设于所述后车轮前侧;所述刹车件与所述固定件活动连接;通过在后车轮前侧设置固定件,便于安装刹车件,使刹车件位于后车轮前侧;同时还可保持刹车件为前后动作不会发生左右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件下部与所述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挡板件可拆卸连接在固定件上,其可方便拆装,避免了挡板件额外占用踏板的空间,增强美观性;与固定件相连的挡板件长度较短,因此减小了挡板件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件下部固设于所述踏板上,所述刹车件与所述挡板件活动连接;将刹车件设置于挡板件上,无需额外设置用于连接刹车件的连接装置,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易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踏板上的连接部、与所述后车轮相配合的刹车部及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和刹车部的弹性部;将刹车件直接设在踏板上,其使用寿命长,不受挡板件或其他零部件影响,因此使用过程中稳定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凸部;设置防滑凸部增强刹车件与脚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刹车件刹车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刹车件与挡板件设置为分体, 从而刹车件与后车轮的间距不随踏板运动而改变,可适应不同重量人群,刹车效果好;便于生产时确定挡板件与后车轮上部的间距,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施例一的避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施例三的局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后轮刹车式滑板车,包括踏板1、前车轮11、一个后车轮12及防护装置3;其中所述的踏板1为一边缘处具有倾斜切面的金属板;所述的防护装置3包括挡板件31和刹车件32,所述刹车件32设置于所述的后车轮12的前侧,该前侧是指后车轮12靠近踏板中部的一侧;所述刹车件32为一纵向切面为三角形的金属块,该刹车件32上设置有一减重腔323,该减重腔323为一通腔;所述的刹车件32的上部设置有多个等间距间隔设置的防滑凸部321,该防滑凸部321为沿着刹车件32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凸条,并且防滑凸部321与刹车件32一体成型;在所述的刹车件32下端面与后车轮12相接触,该下端面为刹车面322,并且该刹车面322的为一弧形面,弧形面的设置增大刹车件32与后车轮12的接触面积,增大刹车效果;在所述刹车件32的下部包括有两个第一连接叉324,两个第一连接叉324间具有间距,两个第一连接叉324上均具有供金属轴穿过的第一连接孔325。

具体的,所述的踏板1靠近后车轮12处焊接有一固定件35,该固定件35位于所述后车轮的前侧的金属块,刹车件32通过金属轴与该固定件35活动连接在一起;因此通过将固定件35设在后车轮12的前侧,从而实现将刹车件32设在后车轮12的前侧;所述固定件35上设有一通腔351,在该通腔351的中间部位具有与通腔351内壁一体成型的连接板352,该连接板352为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平板,连接板352的设置将通腔351分隔成两个相邻的腔室;设置通腔351减少了固定件35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因此可减轻滑板车的重量;在固定件35上具有两个第二连接叉353,这两个第二连接叉353间具有间距,并且第二连接叉352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连接叉324间的间距;连接时,两个第一连接叉324均位于两个第二连接叉353之间;在两个第二连接叉353上均具有第二连接孔355,因此穿设于第一连接叉324上的金属轴可从该第二连接孔355中穿过;因此刹车件32与固定件35通过金属轴活动连接;为了能够使得刹车件在刹车之后可复位,在连接刹车件与固定件的金属轴上套设有一弹性复位结构34,该弹性复位结构34为扭簧,通过该弹性复位结构34使刹车件32在刹车后可快速的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板件31为一弯曲的塑料板,该挡板件31部分位于后车轮12的上方,因此可将后车轮12转动时带起的泥和水挡住;在挡板件上具有延伸部311,该延伸部311为弯曲的塑料板,并且延伸部311与挡板件32为一体成型,所述延伸部311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的固定件35上;在挡板件31上具有一开口33,刹车件32可从该开口33当中通过,从而刹车件32与后车轮12相接触实现刹车。

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避震效果,在所述踏板1对应于后车轮12处设置有两个避震机构2,两个避震机构2对踏板1实现纵向的避震;具体的:在所述踏板1上设有一沿踏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的开口13,所述后车轮12部分从该开口13穿过,在所述的开口13的边缘处设有两个对踏板1实现纵向减震的避震机构2,这两个一个位于后车轮12的一侧,另一个位于后车轮12的另一侧,即避震机构2将所述的后车轮12夹在中间;在所述的后车轮12的轮毂中间设有一轴件121,该轴件121位以金属杆;该避震机构2包括弹性避震件21和固定部件20,所述弹性避震件21为弹簧,该弹性避震件21的下端抵在所述的轴件121上,并与轴件121相垂直。

为了使得滑板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避震效果,,在所述的后车轮12的轮毂中间设有一轴件121,该轴件121为一金属杆,该轴件121从后车轮的轮毂中心穿过;所述避震机构2为两个。

具体的,所述的固定部件包括支架和连接盖,所述的支架22为方形的金属柱,且两支架22垂直设在踏板1上,具体的设置位置为靠近后车轮12轮毂中心处;在所述的支架22上设有固定腔221,该固定腔221为圆柱形腔室,所述的弹性避震件21穿设在该固定腔221内,所述的支架22上设有限位槽222,该限位槽222为一沿着支架2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并且该限位槽222和所述的固定腔221相连通;所述连接盖223为一金属板,且连接盖223的四个角分别设有一螺孔,在每个螺孔内穿入一螺钉,同过该螺钉和支架的上端部连接;安装时所述轴件121的端部穿入所述的限位槽222内,然后将连接盖223与支架22上端部连接;所述弹性避震件21从该固定腔221上端穿入并且弹性避震件21的下端部抵在所述轴件121上,且该轴件121的端部可以在所述的限位槽222内可上下活动;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所述的踏板1在压力作用下,踏板1向下活动,带动所述的支架22向下活动,但是轴件121因后车轮12没有发生向下位移,所述轴件121不会发生位移,因此弹性避震件21在轴件121与支架22的共同作用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将后车轮12上的震动降至最低。

为了能够方便调节弹性避震件21的硬度,在所述的支架22上还设有一个调节装置23,该调节装置23包括垫片231和调节杆232,所述的垫片231设在固定腔221内,并且垫片232的下端面与弹性避震件21的上端部相接触;在所述的连接盖223中间开设有一通孔,所述的调节杆232和该通孔的内壁相螺接,所述的调节杆232为一螺栓,该调节杆232穿过设在连接盖223中间的通孔,然后和所述的垫片231相接触,通过转动调节杆232以调节垫片在固定腔221内的位置,从而可调节弹性避震件21的硬度。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支架2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固定部24,该固定部24与所述支架22一体成型,且在该固定部24上设有螺孔,因此可通过螺钉穿入至固定部24的螺孔中,然后将支架22固定在踏板1上;为了方便观察到弹性避震件21的状态,在所述的支架22上还设有一个可视口224,该可视口224与固定腔221连通,通过该可视口224,可清楚观察到所述弹性避震件21的压缩状态;在所述轴件121上套设有一个金属套管,该金属套管设在轮毂和轴件121之间,即套管与轮毂的中心相连,在所述的轴件121上套设有两个轴承,这两个轴承分别位于后车轮轮毂的左右两侧;在所述的轴件121上还套设有分隔块,该分隔块为略微小于所述轴承的圆形块。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未设置实施例一中的固定件35,将挡板件31直接与踏板1相连,而刹车件32则活动连接在挡板件31上;具体如下:所述挡板件31的下部较厚,形成一个底座;该挡板件31的底部固定在所述踏板上,该固定方式可以为通过螺钉固连,该技术为常规技术,因此不再赘述;所述的挡板件31的中间部分具有33,该开口33对应于后车轮的前侧;所述的刹车件31位于该开口内,并且刹车件31部分从该开口33当中穿出;因为开口33位于后车轮12的前侧,所以刹车件31也位于后车12的前侧;并且刹车件31通过金属轴与开口33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的弹性复位结构34穿设在金属轴上,对刹车件31实现复位。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未设置固定件35、复位结构34及刹车件32的形状;刹车件32直接与踏板1相连;具体如下:所述刹车件32包括连接部329、弹性部328及刹车部327,所述的连接部329为一金属块,该连接部329通过螺钉与所述踏板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刹车部327为一中间具有空腔的金属块,防滑凸部321设在刹车部327上;所述的弹性部328为连接刹车部327与连接部329的较薄的金属片;连接部329、弹性部328及刹车部327一体成型;所述的挡板件31与所述连接部329的侧壁通过螺钉连接。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