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内增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396发布日期:2018-10-09 21:49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内增高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由于具有绿色便捷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已经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选择工具。传统的自行车把和前叉的立管从车架头管的上下两端伸入,且车把和 把立套入前叉立管,用螺丝使前叉与车把耦合,或者车架前管与前叉间分别装 有轴承,以使耦合的车把、前叉可相对车架前管转动并不径向和轴向松动。

以上这种传统的车把和前叉的连接调整结构属于常规的外部锁紧结构,车把和前叉外部有凸出件,不仅难以完全融为一体,而且结构不可靠。

授权公告号为CN20326826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膨胀式前叉立管增高装置,包括前叉立管、膨胀套筒和增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套筒直径小于前叉立管,部分位于前叉立管内部,非锁紧状态下相对于前叉立管进行滑动;前叉立管与增高管之间通过膨胀套筒进行固定,膨胀套筒内部包含螺丝、螺母和滑块;所述滑块位于螺丝螺母之间,螺丝与螺母锁紧,膨胀套筒向外膨胀以达到所述固定。该方案基于现有技术中重量重,浪费材料之不足做出改善。以一个膨胀装置为介媒,同时固定前叉立管和增高管,结构简洁,无多余材料,故能达到轻量化之要求。然而,该实用新型仅采用膨胀套筒的结构实现定位和固定,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大的冲击力容易发生沉降的现象,难以可靠起到调整车把高度的效果。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新的自行车前叉立管高度可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内增高器,采用膨胀管膨胀固定与垫圈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自行车前叉立管高度的调整固定,不仅没有任何外部凸出件、能完全与前叉立管融为一体,而且结构简单可靠、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内增高器,包括中部设置通孔的延长杆,若干个套设在所述延长杆上的垫圈,设置在所述延长杆上端的顶盖,设置在所述延长杆下端的膨胀管,设置在所述膨胀管下端的拉帽,以及依次贯穿所述顶盖、延长杆和膨胀管并与所述拉帽螺纹连接的拉杆;

所述拉帽下部为圆锥面,所述膨胀管下部内壁设置与所述圆锥面相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上端设置起到限位作用的凸台,所述凸台上端开设扳手孔。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为中部设置通孔的平板结构。

或者,所述顶盖为中部设置阶梯孔的筒形结构,所述筒形结构上端沿周向设置向外延伸的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杆上且位于最下端一个所述垫圈的下方套设有台阶垫。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垫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垫圈的数量为1至10个。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孔底部沿轴向开设有用于安装车把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垫圈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管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

进一步地,所述拉帽底部设置有减重槽。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杆下部为限位台结构,所述膨胀管上端套设在所述限位台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的自行车把和前叉的立管从车架头管的上下两端伸入,且车把和 把立套入前叉立管,用螺丝使前叉与车把耦合,或者车架前管与前叉间分别装 有轴承,以使耦合的车把、前叉可相对车架前管转动并不径向和轴向松动,以上这种传统的车把和前叉的连接调整结构属于常规的外部锁紧结构,车把和前叉外部有凸出件,不仅难以完全融为一体,而且结构不可靠的问题,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内增高器,包括中部设置通孔的延长杆,若干个套设在延长杆上的垫圈,设置在延长杆上端的顶盖,设置在延长杆下端的膨胀管,设置在膨胀管下端的拉帽,以及依次贯穿顶盖、延长杆和膨胀管并与拉帽螺纹连接的拉杆;而且拉帽下部为圆锥面,膨胀管下部内壁设置与圆锥面相配合的斜面;采用上述结构进行自行车前叉立管高度调整时,首先利用扳手逆向旋转拉杆以使得拉杆下部的拉帽向下运动,此时拉帽松开对膨胀管的压紧,进而使得膨胀管收缩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延长杆在前叉立管中的高度,待高度调整好后选择合适数量的垫圈卡设在顶盖与前叉立管或台阶垫上端之间,之后再利用扳手将拉杆拧紧使得膨胀管与前叉立管内壁之间发生膨胀压紧即可。

另外,为了便于通过顶盖将垫圈锁紧在前叉立管的上端,在延长杆上且位于最下端一个垫圈的方方套设有台阶垫,台阶垫的上端面能够阻止垫圈沿前叉立管向下滑动,从而进一步对垫圈实现锁紧,台阶垫的下部能够卡设在前叉立管上端管内以起到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膨胀管膨胀固定与垫圈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自行车前叉立管高度的调整固定,不仅没有任何外部凸出件、能完全与前叉立管融为一体,而且结构简单可靠、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台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膨胀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应该理解,为了使得技术方案更加明确,这里使用的“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方位的用语均为相对于图1的方位名词,不因视图的转换变换方位表述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内增高器,包括中部设置通孔的延长杆1,若干个套设在所述延长杆1上的垫圈2,设置在所述延长杆1上端的顶盖3,设置在所述延长杆1下端的膨胀管4,设置在所述膨胀管4下端的拉帽5,以及依次贯穿所述顶盖3、延长杆1和膨胀管4并与所述拉帽5螺纹连接的拉杆6。

所述拉帽5下部为圆锥面7,所述膨胀管4下部内壁设置与所述圆锥面7相配合的斜面。

所述拉杆6上端设置起到限位作用的凸台8,所述凸台8上端开设扳手孔9。

所述顶盖3为中部设置通孔的平板结构。

所述垫圈2的数量为3个。

所述延长杆1下部为限位台结构,所述膨胀管4上端套设在所述限位台结构上。

该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内增高器,包括中部设置通孔的延长杆,若干个套设在延长杆上的垫圈,设置在延长杆上端的顶盖,设置在延长杆下端的膨胀管,设置在膨胀管下端的拉帽,以及依次贯穿顶盖、延长杆和膨胀管并与拉帽螺纹连接的拉杆;而且拉帽下部为圆锥面,膨胀管下部内壁设置与圆锥面相配合的斜面;采用上述结构进行自行车前叉立管高度调整时,首先利用扳手逆向旋转拉杆以使得拉杆下部的拉帽向下运动,此时拉帽松开对膨胀管的压紧,进而使得膨胀管收缩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延长杆在前叉立管中的高度,待高度调整好后选择合适数量的垫圈卡设在顶盖与前叉立管或台阶垫上端之间,之后再利用扳手将拉杆拧紧使得膨胀管与前叉立管内壁之间发生膨胀压紧即可。

另外,顶盖采用中部设置通孔的平板结构,结构简单易加工,一方面能够实现平板结构的底部边缘对下方垫圈的压紧,另一方面便于拉杆穿过通开工与膨胀管下端的拉帽螺纹连接。另外,垫圈的作用是将调整好本增高器后使得本增高器与前叉立管之间距离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垫圈的数量选为3个,很显然根据本增高器插入前叉立管内的高度要求还可以选择其他数量个,比如1个、2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10个等。

本实用新型采用膨胀管膨胀固定与垫圈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自行车前叉立管高度的调整固定,不仅没有任何外部凸出件、能完全与前叉立管融为一体,而且结构简单可靠、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自行车前叉立管内增高器,包括中部设置通孔的延长杆1,若干个套设在所述延长杆1上的垫圈2,设置在所述延长杆1上端的顶盖3,设置在所述延长杆1下端的膨胀管4,设置在所述膨胀管4下端的拉帽5,以及依次贯穿所述顶盖3、延长杆1和膨胀管4并与所述拉帽5螺纹连接的拉杆6。

所述拉帽5下部为圆锥面7,所述膨胀管4下部内壁设置与所述圆锥面7相配合的斜面。

所述拉杆6上端设置起到限位作用的凸台8,所述凸台8上端开设扳手孔9。

所述顶盖3为中部设置阶梯孔的筒形结构,所述筒形结构上端沿周向设置向外延伸的边沿。

所述延长杆1上且位于最下端一个所述垫圈2的下方套设有台阶垫10。

所述台阶垫10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一缺口12。

所述垫圈2的数量为4个。

所述延长杆1下部为限位台结构,所述膨胀管4上端套设在所述限位台结构上。

该实施例中,顶盖采用中部设置阶梯孔的筒形结构,并在筒形结构上端沿周向设置向外延伸的边沿,这样阶梯孔能够便于拉杆的安装,边沿能够实现对下方垫圈的锁紧;另外,为了便于通过顶盖将垫圈锁紧在前叉立管的上端,在延长杆上且位于最下端一个垫圈的方方套设有台阶垫,台阶垫能够阻止垫圈沿前叉立管向下滑动,从而进一步对垫圈实现锁紧。

实施例3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所述扳手孔9底部沿轴向开设有用于安装车把的安装孔11。

所述垫圈2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13。

所述膨胀管4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14。

该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本增高器上安装车把,在扳手孔底部沿轴向开设有用于安装车把的安装孔;另外,为了便于安装垫圈并使得垫圈能够与延长杆实现锁紧,在垫圈上沿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另外,在膨胀管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用于在膨胀变大之后中,其表面会增加摩擦力,同时防止与前叉立管与发生转动或上下滑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