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655发布日期:2018-09-28 20:32阅读:3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推车。



背景技术:

平板推车为人力推拉的搬运车辆。虽然货物搬运技术不断发展,但平板推车的造价低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自重轻,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搬运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在机动车辆不便使用的地方工作,在短距离搬运较轻的物品时十分方便。平板推车只有载重板,在推行平板推车的过程中,货物容易向前滑动、滚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板推车。在推行过程中,平板推车可以避免货物从载重板的前端或两侧滑动、滚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推车,其包括:

承载盘,其下部设置万向轮,其该承载盘一侧端部设置有推拉杆;

阻挡件,其为L形板件,其该阻挡件固定在所述承载盘上且位于所述推拉杆的相对端,所述阻挡件包括相连接相互垂直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板部或第二板部从承载盘边缘向上延伸;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板部或第二板部从承载盘边缘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推车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板部和/或第二板部设置第一通孔,所述承载盘在推拉杆的相对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定位孔将阻挡件固定在承载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相连通的大孔部和小孔部,所述第一固定件为螺栓,所述大孔部的直径大于螺栓帽体的直径,所述小孔部的直径小于螺栓帽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部与小孔部中心连线平行于阻挡件的直角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部与小孔部之间为条形孔部,所述条形孔部的宽度小于螺栓帽体的直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板部从承载盘向上延伸,第一板部位于定位孔的前侧或后侧;或所述第二板部从承载盘向上延伸,第二板部位于定位孔的前侧或后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板部从承载盘向上延伸,则所述第二板部固定于承载盘;或所述第二板部从承载盘向上延伸,则所述第一板部固定于承载盘;。

在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板部从承载盘边缘向下延伸,则第一板部固定于承载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板部的宽度比例为(3~7):10。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推车还包括皮带、挂钩和两个以上锁扣,所述皮带两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与锁扣相配合连接,所述锁扣位于在推拉杆的相对端和且设置在承载盘的两相对侧,所述锁扣固定在承载盘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包括第二固定件、固定板和挂钩板;所述挂钩板设置有挂钩孔,所述挂钩连接于挂钩孔;所述固定板与挂钩板垂直且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承载盘下部设置有阻挡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板还设置有防止固定板转动的阻挡部,该阻挡部位于挂钩板的相对侧,所述该阻挡部伸入承载盘的阻挡孔内,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入第二固定孔内,从而将固定板固定于承载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推车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推车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垂直且连接,所述第一板部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承载盘上,这样在使用状态时,第二板部从承载盘向上延伸,在推行过程中,平板推车可以避免货物从载重板的前端滑动、滚落的问题;在需要收存时,放松第一固定件,转换阻挡件的第二板部的朝向,使第二板部从承载盘边缘向下延伸,从而处于收存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平板推车,可以避免货物从承载盘的前端滑动、滚落的问题,而且不管在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阻挡件始终与承载盘处于组合状态,避免了丢失阻挡件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可用皮带缠绕在货物和将挂钩挂在锁扣上,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晃动,进而造成向平板推车两侧和前端的滑落、滚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推车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推车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阻挡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挡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承载盘,2-万向轮,3-推拉杆,4-阻挡件,41-第一板部,42-第二板部,43-第一通孔,5-第一固定件,6-锁扣,61-固定板,611-第二通孔,612-阻挡板,62-挂钩板,621-挂钩孔,7-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推车,但不应认为本实用新型仅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推车,其包括承载盘1和阻挡件4;承载盘1(也可称为承载板或承载架),其下部设置万向轮2,其一侧端部设置有推拉杆3;阻挡件4,其为L形板件,其固定在承载盘1上且位于推拉杆3的相对端,阻挡件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板部41和第二板部42。如图1所示,第一状态(使用状态),第一板部41或第二板部42从承载盘1向上延伸,进一步地,当第一板部41从承载盘1向上延伸时,则第二板部42固定于承载盘1;或当第二板部42从承载盘1向上延伸,则第一板部41固定于承载盘1。如图2所示,第二状态(当货物超出承载盘1前端时,或不需要阻挡时),第一板部41或第二板部42从承载盘1边缘向下延伸,进一步地,当第一板部41从承载盘1边缘向下延伸时,则第二板部42固定于承载盘1,或当第二板部42从承载盘1边缘向下延伸时,则第一板部41固定于承载盘1。

为了固定阻挡件,承载盘1在推拉杆3相对端设置有定位孔,而第一板部41和/或第二板部42设置第一通孔43,这样第一固定件5穿过第一通孔43进入定位孔将阻挡件4固定在承载盘1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通孔43为圆形、方形、椭圆形及其组合或其它异形的通孔。作为可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通孔43可以为异形的通孔,其包括相连通的大孔部和小孔部,第一固定件5可以为螺栓,大孔部的直径大于螺栓帽体的直径,小孔部的直径小于螺栓帽体的直径。大孔部与小孔部中心连线平行于第一板部41与第二板部42的连接缘,即阻挡件4的直角边沿。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通孔43还可以包括大孔部与小孔部之间的条形孔部,条形孔部的宽度小于螺栓帽体的直径。

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固定和收存,第一板部41和/或第二板部42设置一排第一通孔43,每排第一通孔43的个数为至少两个,相应地,承载盘1设置有与第一通孔43相同个数的定位孔。

如图5所示,为了适应不同高度的货物,可以将第一板部41和第二板部42设计成宽度不同的板部,宽度为边沿到第一部板41和第二板部42连接处的距离,第二板部42的宽度与第一板部41的宽度比例可以为(3~7):10,这样阻挡件4就包括较长的第一板部41和较短的第二板部42,这样当货物较高时,可选择第一板部41朝上。应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第一板部41与第二板部42的比例,以及第一板部41和第二板部42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适应不同长度的货物,第一状态,第一板部41从承载盘向上延伸,第一板部41位于定位孔的前侧(即远离推拉杆3的方向),这样第一板部41与推拉杆3之间距离较大,可以放置较长的货物,当第一板部41位于定位孔的后侧(即靠近推拉杆3的方向),这样第一板部41与推拉杆3之间距离较小,可以放置较短的货物。若第二板部42从承载盘向上延伸时,同样可以根据货物长度情况,选择第二板部42位于定位孔的前侧或后侧。

第一板部4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与第二板部42的长度方向的边缘连接。第一板部41与第二板部42可以一体成型,这样阻挡件可以由方形块的弯曲成型制得,加工方便。

平板推车还包括皮带、挂钩和锁扣6,皮带两端设置有挂钩,挂钩与锁扣6相配合连接,如图3所示,推拉杆3相对端设置有锁扣6,并且锁扣6固定在承载盘1的下部,以及承载盘1的两相对侧也可以设置锁扣6(图中未示出)。

如图6所示,锁扣6包括第二固定件7(图中未示出)、固定板61和挂钩板62;挂钩板62设置有挂钩孔621,挂钩连接于挂钩孔621;

固定板61与挂钩板62垂直且连接,固定板6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611,承载盘1下部设置有阻挡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板61还设置有防止固定板61转动的阻挡部612,阻挡部612位于挂钩板62的相对侧,阻挡部612伸入承载盘的阻挡孔内,第二固定件7穿过第二通孔612并伸入到第二固定孔内,从而将固定板61固定于承载盘1的下部,第二固定件7可以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推车的使用方法如下:

(1)进行推拉货物时,将第一板部41的第一通孔43对准承载盘1的定位孔,然后用螺栓紧固,使第二板部42向上,从而达到第一状态(使用状态);

(2)当货物超出承载盘1时,只需要拧松第一固定件5(螺栓),水平推动阻挡件4,使第一固定件5(螺栓)由处于小孔部内的状态转换成处于大孔部内的状态,然后向上提拉,从而卸下阻挡件4,然后上下反转,使第二板部42朝下,然后再将第一板部41的第一通孔放置于第一固定件5(螺栓)处,使第一固定件5(螺栓)处于大孔部内,然后水平推动阻挡件4,使第一固定件5(螺栓)由处于大孔部内的状态转换成处于小孔部内的状态,再拧紧第一固定件5(螺栓),完成状态变换,在此过程中,第一固定件5(螺栓)没有完全拧下,避免螺栓丢失的问题。

(3)当货物较多或堆放较高时,将用皮带缠绕在货物并将挂钩挂在锁扣6上,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晃动,进而造成向平板推车两侧和前端的滑落、滚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平板推车,可以避免货物从承载盘1的前端滑动、滚落的问题,而且不管在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阻挡件4始终与承载盘1处于组合状态,避免了丢失阻挡件4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