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725发布日期:2018-09-21 23:4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金属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和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现有的车架后部结构存在扭转刚度不足,导致易开裂,并且现有的焊接结构件重量较大,焊接后随着日常的使用,会发生脱落或者晃动,造成整体结构不稳定,危害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通过在第一车架梁与第二车架梁之间加入安全加强件来提高结构整体性能,并且加强件为多层复合结构,重量轻的同时可以提高支撑强力,提升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体为:

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包括第一车架梁与第二车架梁,所述第一车架梁与所述第二车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方形中空结构的主应力部,所述主应力部两侧以及下方向垂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第三缓冲部与所述第一车架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部与所述二车架梁相互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应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件中空结构处向外侧延伸形成可以吸收应力的第四缓冲部,所述第四缓冲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四缓冲部为弧形结构从而提高应力吸收程度。

优选的,所述第四缓冲部的弧度大小为90°到120°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件包括若干层结构从而增强应力吸收,分别是设置在外层的第一金属层、设置在中间的高强塑料层以及设置在内部的第二金属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为2mm到3mm之间从而保证与所述第一车架梁以及第二车架梁之间的接触应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层、高强塑料层以及第二金属层的比例关系为1:4:2从而起到减轻重量增大强力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车架梁以及第二车架梁之间还设有若干所述第一加强件,相邻所述第一加强件的距离为10cm到15cm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包括第一车架梁与第二车架梁,第一车架梁与第二车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包括方形中空结构的主应力部,主应力部两侧以及下方向垂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第三缓冲部,第一缓冲部、第三缓冲部与第一车架梁相互固定连接,第二缓冲部与二车架梁相互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应力,通过在第一车架梁与第二车架梁之间加入安全加强件来提高结构整体性能,并且加强件为多层复合结构,重量轻的同时可以提高支撑强力,提升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应力加强结构的第一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应力加强结构的第一加强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中:1、第一车架梁;2、第二车架梁;3、第一加强件;31、主应力部;32、第一缓冲部;33、第二缓冲部;34、第三缓冲部;35、第四缓冲部;36、第一金属层;37、高强塑料层;38、第二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包括第一车架梁1与第二车架梁2,所述第一车架梁1与所述第二车架梁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3,所述第一加强件3包括方形中空结构的主应力部31,所述主应力部31两侧以及下方向垂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缓冲部32、第二缓冲部33以及第三缓冲部34,所述第一缓冲部32、第三缓冲部34与所述第一车架梁1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部33与所述二车架梁相互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应力,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车架梁1与第二车架梁2,所述第一车架梁1与所述第二车架梁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3。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应力加强结构的第一加强件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加强件3包括方形中空结构的主应力部31,所述主应力部31两侧以及下方向垂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缓冲部32、第二缓冲部33以及第三缓冲部34,所述第一缓冲部32、第三缓冲部34与所述第一车架梁1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部33与所述二车架梁相互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应力,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件3中空结构处向外侧延伸形成可以吸收应力的第四缓冲部35,所述第四缓冲部35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件3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所述第四缓冲部35为弧形结构从而提高应力吸收程度。

具体的,为了提高第一加强件3对强力的吸收,所述第四缓冲部35的弧度大小为90°到120°之间。

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车架应力加强结构的第一加强件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加强件3包括若干层结构从而增强应力吸收,分别是设置在外层的第一金属层36、设置在中间的高强塑料层37以及设置在内部的第二金属层38。

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属层36的厚度为2mm到3mm之间从而保证与所述第一车架梁1以及第二车架梁2之间的接触应力,进过多次试验,当第一金属层36厚度为2.5mm时,可以使第一加强件3的外部强度最大,第一金属层36、高强塑料层37以及第二金属层38为现有材料。

请参考图3,所述第一金属层36、高强塑料层37以及第二金属层38的比例关系为1:4:2从而起到减轻重量增大强力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架梁1以及第二车架梁2之间还设有若干所述第一加强件3,相邻所述第一加强件3的距离为10cm到15cm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架应力加强结构,包括第一车架梁1与第二车架梁2,第一车架梁1与第二车架梁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件3,第一加强件3包括方形中空结构的主应力部31,主应力部31两侧以及下方向垂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缓冲部32、第二缓冲部33以及第三缓冲部34,第一缓冲部32、第三缓冲部34与第一车架梁1相互固定连接,第二缓冲部33与二车架梁相互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应力,通过在第一车架梁1与第二车架梁2之间加入安全加强件来提高结构整体性能,并且加强件为多层复合结构,重量轻的同时可以提高支撑强力,提升使用效果。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装置的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