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箍筋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375发布日期:2018-10-13 00:36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运输箍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箍筋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箍筋通常在钢筋加工区加工,而钢筋加工区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必须在钢筋防护棚中。所以在箍筋加工完成后,箍筋需搬运放置于露天处,才能方便塔吊吊运至楼层操作面。若将箍筋搬运放置于钢筋加工区旁,则塔吊起吊时容易发送碰撞事故。因此,我们需要将箍筋搬运距钢筋加工区有一定距离的区域。在实际现场搬运箍筋,多为人工或一般的板车进行搬运。将箍筋通过人工搬运,往往搬运难度大,安全系数低,且增加人工搬运的成本;通过一般的板车进行搬运,箍筋容易从车中脱落,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规避了人力搬运箍筋的风险,搬运吊斗中的箍筋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箍筋移动装置,包括车体和放置于车体上的吊斗,所述车体包括平板、固定于平板上端面前部的操作支架、固定于平板上端面且围绕吊斗四周设置的护栏组件以及设置于平板下端面的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平板下端面前部的前轮、设置于平板尾部的连接轴以及两后轮;连接轴的下部两端分别与两后轮中部转动连接;连接轴上部通过若干竖直设置的伸缩杆与平板底部连接,且每一伸缩杆外部套设有若干减震弹簧;所述护栏组件包括若干下端固定于平板上的竖杆。所述吊斗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卡位件,卡位件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卡位孔,若干卡位件的卡位孔套设于若干竖杆外部。所述操作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两倾斜设置的连接杆以及水平设置的拉杆;固定杆的下端固定于平板上端面,两连接杆上端与固定杆上端固定连接,两连接杆下端与平板固定连接,拉杆一端与固定杆上端固定连接,拉杆另一端朝远离吊斗一侧设置。

其中,所述吊斗上端外部固定套设有承接平台,承接平台两侧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拱形拉环;吊斗内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互相平行的定位条,定位条上端放置一第一置物板;所述第一置物板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一置物板拉环。

其中,所述平板尾部设置有一水平的第二置物板;第二置物板包括内部中空的固定板和位于固定板内的拉伸板,固定板前端与平板尾部固定连接,后端开设有供拉伸板抽出的开口;所述拉伸板两外侧壁分别设有水平的凹槽;所述固定板两内侧分别设固定设置有套设于凹槽内的滚轮,滚轮与凹槽底面滚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施工过程中,加快了运输箍筋的效率。

2、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规避了人力搬运箍筋的风险。

3、吊斗外部设有卡位件,卡位件与竖杆套接,提升了运输过程的稳定性且不妨碍后续吊斗的吊起。

4、吊斗中设有置物板,置物板可以通过定滑轮等方式更轻松的搬运箍筋,使得效率大大的提升。

5、三轮板车驱动轮组件中设有减震弹簧,在施工现场运输过程中比常规板车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吊斗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斗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吊斗放置箍筋和取出箍筋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板结构示意图;

图7位本实验新型置物板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支架,10-拉杆,11-固定杆,12-连接杆,2-车体,20- 平板,3-吊斗,30-拱形拉环,31-承接平台,32-卡位件,33-卡位孔, 34-置物板拉环,35-第一置物板,36-定位条,4-护栏组件,40-竖杆, 5-驱动轮组件,50-前轮,51-后轮,52-连接轴,53-减震弹簧,6- 定滑轮,60-联动绳,7-第二置物板,70-固定板,71-拉伸板,72- 凹槽,7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箍筋移动装置,包括车体2和放置于车体2上的吊斗3,所述车体2包括平板20、固定于平板20上端面前部的操作支架1、固定于平板20上端面且围绕吊斗3四周设置的护栏组件4以及设置于平板20下端面的驱动轮组件5;所述驱动轮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于平板20下端面前部的前轮50、设置于平板20 尾部的连接轴52以及两后轮51;连接轴52的下部两端分别与两后轮51中部转动连接;连接轴52上部通过若干竖直设置的伸缩杆与平板底部连接,伸缩杆上下端分别与平板20和连接轴52固定连接,且每一伸缩杆外部套设有若干减震弹簧53;所述护栏组件4包括若干下端固定于平板20上的竖杆40。所述吊斗3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卡位件32,卡位件32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卡位孔33,若干卡位件 32的卡位孔33分别套设于若干竖杆40外部。

其中,所述操作支架1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11、两倾斜设置的连接杆12以及水平设置的拉杆10;固定杆11的下端固定于平板 20上端面,两连接杆12上端与固定杆11上端固定连接,两连接杆 12下端与平板20固定连接,拉杆10一端与固定杆11上端固定连接,拉杆10另一端朝远离吊斗3一侧设置。

其中,所述吊斗3上端外部固定套设有承接平台31,承接平台 31两侧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拱形拉环30;吊斗3内底部固定设置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定位条36,定位条36上端放置一第一置物板35;所述第一置物板35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一置物板拉环34。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图7所示,所述平板20尾部设置有一水平的第二置物板7;第二置物板7包括内部中空的固定板 70和位于固定板70内的拉伸板71,固定板70前端与平板20尾部固定连接,后端开设有供拉伸板71抽出的开口;所述拉伸板71两外侧壁分别设有水平的凹槽72;所述固定板70两内侧分别设固定设置有套设于凹槽72内的滚轮73,滚轮73与凹槽72底面滚动连接。

向远离固定板70的方向拉动拉伸板71,支杆73的滚轮73随拉动在凹槽72内运动,拉动至凹槽72顶部,拉伸板71停止移动且到达距固定板70最远位置。

运输箍筋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固定在尾部的第二置物板7,运输更多的物件,令该实用新型的作用不再单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使用过程:

如图1-图4所示,箍筋放置于吊斗3内,吊斗3放置在护栏组件4若干竖杆40围成的空间内,通过若干卡位件32的卡位孔33套设于若干竖杆40外部,将吊斗3固定在平板20上,避免运输过程中发生过大幅度的移动。通过拉杆10拉动车子,将吊斗3运输到指定的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吊塔的钩子钩起拱形拉环30,将吊斗3 运至楼层操作面。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吊斗3上方一侧固定设置有定滑轮6,一联动绳60一端绑牢在置物板拉环34上,另一端穿过定滑轮6。需要放置箍筋时,向下拉动联动绳60另一端,带动第一置物板35向上移动,将箍筋放置在第一置物板35上,再缓慢向上放回联动绳60,使第一置物板35缓慢回到初始位置。需要取出箍筋时,缓慢向下拉动联动绳60另一端,拉动过程中可将箍筋依次取出,箍筋取毕后,再将联动绳60向上放回且第一置物板35回到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