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192发布日期:2018-10-09 21:4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婴童车是用于承载婴儿的车辆,目前婴童车车轮的安装结构设计不合理,致使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不好、容易脱出,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该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婴童车后轮架和设在后轮架内孔内沿其径向伸缩移动的滑片,所述滑片上设有用于限位后轮支撑轴的穿孔,所述穿孔由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连线构成,所述第二圆弧段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所述第二圆弧段的直径大于后轮支撑轴的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上设有环形内凹槽,所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

进一步的,上述后轮架内孔内且位于后轮支撑轴的外围设有支撑轴套。

进一步的,上述支撑轴套由第一环圈、第二环圈和连接第一环圈、第二环圈的副片构成。

进一步的,上述后轮架上设有垂直于内孔的滑槽,所述滑槽穿透内孔的管壁,所述滑片限位在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滑片的一端部与内孔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滑片的另一端通过滑槽伸出内孔的管壁外。

本实用新型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在安装时,先推动滑片,使滑片往内孔一端靠近,然后将后轮支撑轴推入穿孔的第二圆弧段内,并使滑片卡入环形内凹槽内,接着放松滑片,使滑片的第一圆弧段卡向环形内凹槽,由于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等结构,使的滑片与环形内凹槽侧壁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可以提高支撑轴的轴向承受力,提高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车轮的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滑片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3是支撑轴套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包括婴童车后轮架1和设在后轮架1内孔2内沿其径向伸缩移动的滑片3,所述滑片3上设有用于限位后轮支撑轴4的穿孔5,所述穿孔5由第一圆弧段51、第二圆弧段52和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连线53构成,所述第二圆弧段52大于第一圆弧段51的直径,所述第二圆弧段52的直径大于后轮支撑轴4的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4上设有环形内凹槽6,所述环形内凹槽6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52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4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51的直径。

进一步的,为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上述后轮架内孔内且位于后轮支撑轴的外围设有支撑轴套7;上述支撑轴套由第一环圈71、第二环圈72和连接第一环圈、第二环圈的副片73构成。

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滑动可靠顺畅,上述后轮架上设有垂直于内孔的滑槽8,所述滑槽穿透内孔的管壁,所述滑片限位在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滑片3沿内孔2径向伸缩移动,上述滑片3的一端部与内孔之间设有弹簧9,所述滑片的另一端通过滑槽伸出内孔的管壁外。

本实用新型婴童车后轮横向承受力的增强结构在安装时,先推动滑片,使滑片往内孔一端靠近,然后将后轮支撑轴推入穿孔的第二圆弧段内,并使滑片卡入环形内凹槽内,接着放松滑片,使滑片的第一圆弧段卡向环形内凹槽,由于述环形内凹槽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段的直径,所述后轮支撑轴的轴径大于第一圆弧段的直径等结构,使的滑片与环形内凹槽侧壁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可以提高支撑轴的轴向承受力,提高婴童车车轮安装的稳定性,避免车轮的脱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