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667发布日期:2018-09-18 22:3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泥沙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沙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沙浆是建筑施工场地中用于黏合砖瓦的原料,水泥沙浆的运输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运输方法主要是使用带有车斗的小推车,车斗容量比较大。然而,传统的小推车都是采用推翻车斗进行卸货,这就造成了效率低下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水泥沙浆运输推车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卸货效率高的泥沙运输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泥沙运输装置,包括可运输泥沙的车体,以及可带动所述车体移动的车轮,所述车体的顶部具有进沙口,所述车体的内部形成有可装载泥沙的泥沙腔室,所述车体沿行进方向的一端具有出沙口,所述车体的出沙口处设置有门体,所述门体的上端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门体的下端与所述车体的底壁可拆卸连接;还包括辊筒线、托板、支撑板及气缸导轨,所述辊筒线、所述托板及所述支撑板均位于所述泥沙腔室的内部,所述辊筒线自所述车体出沙口所在的一端至所述车体的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辊筒线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与所述辊筒线平行,所述托板的底板面与所述辊筒线接触,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部及第二支撑板部,所述第一支撑板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部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部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板部在沿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移动,所述第二支撑板部的底部与所述托板铰接,所述气缸导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进沙口处,所述气缸导轨沿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设置,所述气缸导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导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部及所述第二支撑板部沿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的内侧壁上沿平行于所述辊筒线的方向开设有导向凹槽,所述托板的两端均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向凹槽滑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导轨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导轨间隔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缸筒、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及弹簧,所述缸筒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缸筒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缸筒的两端通过通孔分别密封套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下部及所述第二支撑板部上部的外部,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均位于所述缸筒的内部并与所述缸筒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及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泥沙运输装置通过设置所述门体、所述辊筒线、所述托板、所述支撑板及所述气缸导轨,在当需要对泥沙进行卸货时,通过所述气缸导轨、所述辊筒线、所述托板及所述支撑板对泥沙进行平稳的推送,继而使得泥沙快速从所述车体的出沙口出输出,从而相对于传统的泥沙推车,无需推翻推翻车斗,并且卸货时人工只需要控制所述气缸导轨即可,进而显著提高了对泥沙的卸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泥沙运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泥沙运输装置卸货时的状态图;

以上各图中:1、车体;2、车轮;3、泥沙腔室;4、门体;5、辊筒线;6、托板;7、支撑板;8、气缸导轨;9、第一支撑板部;10、第二支撑板部;11、弹簧组件;12、导杆;13、缸筒;14、第一活塞;15、第二活塞;16、弹簧;1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泥沙运输装置,包括可运输泥沙的车体1,以及可带动所述车体1移动的车轮2,所述车体1的顶部具有进沙口,所述车体1的内部形成有可装载泥沙的泥沙腔室3,所述车体1沿行进方向(即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具有出沙口,所述车体1的出沙口处设置有门体4,所述门体4的上端与所述车体1铰接,所述门体4的下端与所述车体1的底壁可拆卸连接;泥沙运输装置还包括辊筒线5、托板6、支撑板7及气缸导轨8,所述辊筒线5、所述托板6及所述支撑板7均位于所述泥沙腔室3的内部,所述辊筒线5自所述车体1出沙口所在的一端至所述车体1的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辊筒线5与所述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托板6与所述辊筒线5平行,所述托板6的底板面与所述辊筒线5接触,以沿所述辊筒线5往复运动,所述支撑板7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板7包括第一支撑板部9及第二支撑板部10,所述第一支撑板部9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部10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部9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部10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组件11,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板部10在沿竖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9移动,而所述第二支撑板部1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9在沿所述车体1行进的方向上是同步运动的,所述第二支撑板部10的底部与所述托板6铰接,所述气缸导轨8设置于所述车体1的进沙口处,所述气缸导轨8沿所述车体1的行进方向设置,所述气缸导轨8与所述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导轨8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9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部9及所述第二支撑板部10沿所述车体的行进方向往复运动。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辊筒线5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因此对于所述辊筒线5的结构在此不赘述;另外,所述气缸导轨8相对于其他驱动组件,一方面能够带动所述支撑板7在长距离内进行平稳的运动,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对所述泥沙腔室3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使得所述泥沙腔室3的内部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提高了对泥沙的运输效率。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泥沙运输装置通过设置所述门体4、所述辊筒线5、所述托板6、所述支撑板7及所述气缸导轨8,在当需要对泥沙进行卸货时,通过所述气缸导轨8、所述辊筒线5、所述托板6及所述支撑板7对泥沙进行平稳的推送,继而使得泥沙快速从所述车体1的出沙口出输出,从而相对于传统的泥沙推车,无需推翻推翻车斗,并且卸货时人工只需要控制所述气缸导轨8即可,进而显著提高了对泥沙的卸货效率。

为了避免所述托板6与所述辊筒线5发生脱离,如图1所示,所述车体1的内侧壁上沿平行于所述辊筒线5的方向开设有导向凹槽,所述托板6的两端均连接有导杆12,所述导杆12与所述导向凹槽滑动配合连接,以此实现所述导杆12沿着所述导向凹槽往复运动,从而避免了所述托板6与所述辊筒线5发生脱离,进而保证了泥沙卸货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导轨8为两个,两个所述气缸导轨8间隔排列。

针对所述弹簧组件11的结构,其可以为: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弹簧组件11包括缸筒13、第一活塞14、第二活塞15及弹簧16,所述缸筒13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缸筒13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缸筒13的两端通过通孔分别密封套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9下部及所述第二支撑板部10上部的外部,所述第一活塞14及所述第二活塞15均位于所述缸筒13的内部并与所述缸筒13滑动配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活塞14及所述第二活塞15沿着所述缸筒13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活塞1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部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15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部1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6位于所述第一活塞14与所述第二活塞15之间,所述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14及所述第二活塞15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对所述车体1的推动,如图1所示,所述车体1固定连接有把手17,从而提高了对所述车体1的推动效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泥沙运输装置的卸货过程如下:

打开门体4,以使所述门体4的底部与所述车体1脱离,继而使得泥沙能够从所述车体1的出沙口处输出,继而启动所述气缸导轨8,以带动所述支撑板7向左移动,并带动所述托板6沿着所述辊筒线5向左移动,继而在所述支撑板7及所述托板6的作用下,泥沙从所述车体1的出沙口处输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