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877发布日期:2019-03-08 17:4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儿童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电动车,属于儿童玩具。



背景技术:

儿童电动车是一种由儿童驾驶的电动车玩具,一般包括车身、车轮、方向把手等,通过电机和传动机构来驱动车轮转动。如遇特殊情况,如开关关闭、电池缺电或儿童不愿驾驶时,在电机不启动的情况下,车轮因齿轮啮合而不能自由转动,使其与地面产生较大的摩擦,造成电动车移动或拖动困难,并且车轮磨损情况加重,齿轮箱中相互咬合的齿轮也容易松动和损坏,使车的使用寿命缩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申请号为200420054552.2、200720002466.0、200820200570.5等专利均各给出一种离合装置的结构,能够使电机与传动机构相脱离,然而这些离合装置均需要一个独立的操作件来进行操作使离合装置分离,容易遗忘和忽略,并且成人在推动或拖动电动车时,需要俯身弯腰,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电动车。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电动车,它包括车身、安装在车身下方的车轮、带动车轮转动的传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动作的电机,该电机与传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离合装置。车身上设置有推把杆组件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分别与推把杆组件和离合装置相连接,并能够带动离合装置动作,推把杆组件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当推把杆组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离合装置处于分离工作状态,人力推动儿童电动车运动;当推把杆组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离合装置处于接合工作状态,儿童电动车在电机的驱动下运动。

进一步地,推把杆组件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车身上,且上述的两个工作位置上下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连接机构为牵引索机构,该牵引索机构包括与推把杆组件相固定连接的连接座、转动安装在车身上并位于连接座内的滑轮、一端与连接座相连接且另一端自下而上地绕上滑轮又自上而下绕过滑轮后与离合装置相连接的牵引索。

更进一步地,连接座上对称地开设有一对腰孔,滑轮的转轴的两端分别对应地从一对腰孔伸出后安装在车身上。

更进一步地,推把杆组件包括套杆、自上而下地插入套杆并可相对套杆移动伸缩地芯杆,连接座与套杆相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车身包括推把套,套杆和连接座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推把套内,滑轮的轮轴的两端连接在推把套上。

更进一步地,推把套的底端连接有底座,牵引索的另一端在绕过滑轮后穿出底座而与离合装置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离合装置包括壳体、直接或通过齿轮组与电机相连接的第一齿轮、能够沿自身轴向移动且与第一齿轮可脱离地相啮合的离合齿轮、能够推动离合齿轮移动的离合块、设置于离合块与壳体之间的弹簧,牵引索的另一端与离合块相连接,牵引索与弹簧施加给离合块的力的方向相反,当离合装置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齿轮与第一齿轮相脱离,当离合装置处于接合状态时,离合齿轮与第一齿轮相接合。

更进一步地,齿轮组包括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该第三齿轮与电机同轴连接。

更进一步地,电机安装在壳体的外壁上。

更进一步地,离合块的移动方向为沿着离合齿轮的轴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增设推把杆,并将推把杆和离合装置相结合,当需要手动推车时,拉出推把杆的同时即可使离合装置分离,不需要单独的操作件来操作离合装置,并且推把杆的设置使成人手动推车时更加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的正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中推把杆组件及牵引索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中牵引索组件的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儿童电动车中离合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车身;11、推把套;12、底座;

2、推把杆组件;21、套杆;22、芯杆;23、把手;

3、离合装置;31、壳体;32、离合齿轮;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第三齿轮;36、离合块;37、弹簧;

4、电机;

5、牵引索机构;51、连接座;52、滑轮;53、牵引索;54、腰孔;

6、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参考附图1至附图7,本实施例中的儿童电动车,它包括车身1、安装在车身1下方的车轮6、带动车轮6转动的传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动作的电机4,该电机4与传动机构之间设置有离合装置。

车身1上设置有推把杆组件2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分别与推把杆组件2和离合装置相连接,并能够带动离合装置动作,推把杆组件2具有至少两个工作位置,当推把杆组件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离合装置处于分离工作状态,人力推动儿童电动车运动;当推把杆组件2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离合装置处于接合工作状态,儿童电动车在电机4的驱动下运动。

较为优选地,推把杆组件2能够上下移动地设置在车身1上,且两个工作位置上下设置。正常在电机4驱动的情况下,推把杆组件2处于车身1的内部,当需要手动推车时,向上拉动推把杆组件2,传动机构与电机4相脱离。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的连接机构采用牵引索机构5。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牵引索机构5包括与推把杆组件2相固定连接的连接座51、转动安装在车身1上并位于连接座51内的滑轮52、一端与连接座51相连接且另一端自下而上地绕上滑轮52又自上而下绕过滑轮52后与离合装置相连接的牵引索53。具体地,连接座51上对称地开设有一对腰孔54,滑轮52的转轴的两端分别对应地从一对腰孔54伸出后安装在车身1上,从而使连接座51和滑轮52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当推把杆组件2上移至第一工作时,连接座51与之一同上移,则牵引索53的一端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相应地,牵引索53的另一端被放松;当推把杆组件2下移至第二工作时,连接座51与之一同下移,则牵引索53的一端向下移动了一段距离,相应地,牵引索53的另一端被拉紧。

推把杆组件2包括套杆21、自上而下地插入套杆21并可相对套杆21移动伸缩地芯杆22,上述的连接座51与套杆21相固定连接。芯杆22的上端还具有位于套杆21外部的把手23,以方便操作拉动芯杆22。

如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车身1包括推把套11,套杆21和连接座51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推把套11内,滑轮52的轮轴的两端连接在推把套11上。当向上拉动推把杆组件2时,芯杆22被拉出套杆21的同时,套杆21被拉动相对推把套11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从而通过上述的牵引索机构带动离合装置分离。推把套11的底端连接有底座12,牵引索53的另一端在绕过滑轮52后穿出底座12而与离合装置相连接。

如附图7所示,离合装置包括壳体31、直接或通过齿轮组与电机4相连接的第一齿轮33、能够沿自身轴向移动且与第一齿轮33可脱离地相啮合的离合齿轮32、能够推动离合齿轮32移动的离合块36、设置于离合块36与壳体31之间的弹簧37,牵引索53的另一端与离合块36相连接,牵引索53与弹簧37施加给离合块36的力的方向相反。具体地,离合块36的移动方向为沿着离合齿轮32的轴向。当离合装置处于分离状态时,离合齿轮32与第一齿轮33相脱离,当离合装置处于接合状态时,离合齿轮32与第一齿轮33相接合。

本实施例中的齿轮组包括与第一齿轮33相啮合的第二齿轮34、与第二齿轮34相啮合的第三齿轮35,该第三齿轮35与电机4同轴连接。

电机4安装在壳体31的外壁上。

工作原理:

正常在电机4驱动的情况下,推把杆组件2处于车身1的内部,当需要手动推车时,向上拉动推把杆组件2,芯杆22被拉出套杆21(从车身1中被拉出)的同时,套杆21被拉动相对车身1(即推把杆11)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连接座51与之一同上移,则牵引索53的一端向上移动,相应地,牵引索53的另一端被放松,在弹簧37的作用下,离合块36带动离合齿轮32移动,离合齿轮32与第一齿轮33脱离,离合装置处于分离状态,传动机构与电机4不再有传动关系,人可以通过推把杆组件2推动车子。当由儿童驾驶时,从手动推行向电机驱动转化,则向下推动推把杆组件2,芯杆22被推回套杆21(缩回车身1中)的同时,套杆21被推动相对车身1(即推把杆11)向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连接座51与之一同下移,则牵引索53的一端向下移动,相应地,牵引索53的另一端被拉紧,牵引索53克服弹簧37的力拉动离合块36移动,离合块36带动离合齿轮32移动使离合齿轮32与第一齿轮33啮合,离合装置处于接合状态,传动机构与电机4形成传动关系。

本儿童电动车,增设推把杆,并将推把杆和离合装置相结合,当需要手动推车时,拉出推把杆的同时即可使离合装置分离,不需要单独的操作件来操作离合装置,并且推把杆的设置使成人手动推车时更加方便省力。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