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4693发布日期:2019-01-15 22:4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装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装车。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往往需要将多种物料搬运至生产线,以供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使用。目前,通常是通过工作人员将各物料分别搬运至生产线对应的位置。

由于厂区空间的限制,物料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按时按量的进行搬运,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并对厂区内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装车,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车,包括车体框架、滚轮支撑组件、放置台以及支撑座,其中:

所述滚轮支撑组件,包括滚轮以及连接部,所述滚轮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车体框架的底部连接;

所述放置台,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放置台面,且固定于所述车体框架;

所述支撑座,包括可折叠连接的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固定于所述车体框架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为固定框,所述支撑部为支撑框,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支撑框相铰接;

当所述支撑框翻折至所述车体框架的上方时,所述支撑框水平支撑于所述固定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放置台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上放置台面和下放置台面,所述上放置台面具有多组沿所述工装车运动方向设置的流利条。

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上放置台面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流利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流利条倾斜设置,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竖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竖直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工装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牵引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牵引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工装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框架的拉手。

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滚轮支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滚轮连接的刹车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车体框架焊接,或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车体框架紧固联接。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工装车,首先,可以将生产所需的物料放置于放置台上,并且当物料的种类不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物料分类后分放于不同的放置台面。然后,再通过工作人员将装有物料的工装车推至生产线对应的位置,工装车在推动的过程中由于支撑座处于非使用状态,因此,可以将支撑部折叠,从而减小工装车的占用空间。最后,当工装车运动至生产线时,可以将支撑部展开,用来放置物料,从而便于多种不同的物料搭配使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厂区内的环境较为整洁,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工装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工装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工装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工装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工装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工装车;

2-车体框架;

3-滚轮支撑组件;

31-滚轮;

32-连接部;

33-刹车装置;

4-放置台;

41-放置台面;

411-上放置台面;

412-下放置台面;

5-支撑座;

51-固定部;

52-支撑部;

6-合页;

7-流利条;

71-第一端部;

72-第二端部;

8-流利条安装部件;

9-第一牵引组件;

10-第二牵引组件;

11-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车。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车1,包括车体框架2、滚轮支撑组件3、放置台4以及支撑座5,其中:

滚轮支撑组3,包括滚轮31以及连接部32,滚轮31通过连接部32与车体框架2的底部连接;

放置台4,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多个放置台面41,且固定于车体框架2;

支撑5,包括可折叠连接的固定部51和支撑部52,固定部5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固定于车体框架2的一侧。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工装车1,首先,可以将生产所需的物料放置于放置台4上,并且当物料的种类不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物料分类后分放于不同的放置台面41。然后,再通过工作人员将装有物料的工装车1推至生产线对应的位置,工装车1在被推动的过程中由于支撑座5处于非使用状态,因此,如图1所示,可以将支撑部52折叠,从而减小工装车1的占用空间。最后,当工装车1运动至生产线时,如图2所示,可以将支撑部52展开,用来放置物料,从而便于多种不同的物料搭配使用。例如,将薄膜套袋放置于展开的支撑部52上,将包扎带放置于上放置台面411,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流水线上的产品进行薄膜套装之后快速的对其进行包扎。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厂区内的环境较为整洁,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固定部51为固定框,支撑部52为支撑框,固定框与支撑框相铰接;

当支撑框翻折至车体框架2的上方时,支撑框水平支撑于固定框。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固定部51设置为固定框,支撑部52设置为支撑框不仅可以增加支撑座5的结构稳定性,还可以使工装车1的重量较轻,从而使工装车1在被推动的过程较为轻便。

并且固定框与支撑框相铰接,这样有利于支撑框的翻折。其中,固定框与支撑框可以通过合页6进行连接,从而使支撑座5的结构得到简化。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放置台4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上放置台面411和下放置台面412,上放置台面411具有多组沿工装车运动方向设置的流利条7。

由于流利条7可以通过专门的流利条安装部件8直接安装于车体框架2,其安装较为简单,因此,通过在上放置台面411上设置流利条7,能够使工装车1的组装工艺得到简化。并且通过设置流利条7能够减小物料在上放置台面411上的运动阻力,从而有利于实现物料的先进先出。

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上放置台面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用于支撑流利条。

通过设置支撑板可以增加流利条的结构稳定性。当然,也可以将支撑板替换成多个支撑条或支撑管,以简化工装车的结构,减轻工装车的重量。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流利条7倾斜设置,包括第一端部71和第二端部72,第二端部72的竖直高度高于第一端部71的竖直高度。

通过将流利条7倾斜设置,可以较为方便的使流利条7上的物料从一端运动至另一端,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工装车1还包括设置于车体框架2靠近第一端部71的第一牵引组件9,以及设置于车体框架2靠近第二端部72的第二牵引组件10。

牵引组件是用来起连接牵引作用的,通过设置牵引组件可以使相邻的两辆工装车1中,后一辆工装车1的第一牵引组件9与前一辆车的第二牵引组件10相连接,从而实现物料的多车一次性配送,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工装车1还包括设置于车体框架2的拉手11。

其中,拉手11在工装车1上的设置位置不限,只要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工装车1进行推拉即可。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滚轮31为万向轮。这样能够增加工装车1运动的灵活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滚轮支撑组件3还包括与滚轮31连接的刹车装置33。

通过设置刹车装置33,可以使工装车1在运输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实现紧急停止运动,以免发生碰撞。并且,当工装车1运动至流水线时,可以使工装车1较为稳定的停于流水线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部51与车体框架2的连接方式不限。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的,固定部51与车体框架2焊接,或固定部51与车体框架2紧固联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