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式货车尾部空气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235发布日期:2019-01-29 18:20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厢式货车尾部空气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车导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式货车尾部空气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忽略了厢式货车尾部的空气阻力问题,有研究证实,当车辆高速行驶时,最大的阻力来源于空气,车速越高,车辆受到的空气阻力就越大,空气阻力的增加值与车速增加值的平方成正比。实验表明,当车速高于80km/h的时候,就有将近一半的油耗是用来克服空气阻力的。

货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由四部分组成:

表面阻力,是指气流通过车辆外表面时产生的摩擦阻力,该阻力主要是由车体外形,以及安装在车体外的零部件,如后视镜、车门把手、车灯、车头装饰件等对气流干扰引起的阻力,此阻力会对半挂车和公共汽车等长尺寸车辆产生较大影响。

压差阻力,压差阻力的大小取决与紊流区的大小,特别是尾部紊流区的大小。在气流变成紊流的点处,会形成部分的真空区,这样就产生了压差阻力。在卡车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努力减小紊流表面,从而减小真空区面积。

诱导阻力,它是作为压差阻力的一部分,是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顶部和底部的空气压力不同而造成的,压差阻力和诱导阻力在总的空气阻力中所占比例最大。

车内阻力,是因为气流通过车头内的散热器、发动机等引起的阻力。

现如今能源日趋紧张,油价不断上涨,如何降低燃油消耗成了汽车厂商和用户关注的重点。降低空气阻力则能有效的降低货车油耗,提高产品竞争力。而在厢式货车尾部安装导流装置是降低厢式货车风阻的重要途径。现有的厢式货车多为节约制造成本而不具有尾部导流装置,具有尾部导流装置的,其也不能实现根据实际需求任意调节导流板角度,有针对性的对空气进行导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式货车尾部空气导流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导流板角度,有针对性的对空气进行导流,使其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阻效果,从而提高厢式货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厢式货车尾部空气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货车后门左右两侧的侧导流板和上侧左右两端的上导流板;所述侧导流板和上导流板均由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蒙皮组成;所述侧导流板的框架底部连接一根竖风挡立柱;所述竖风挡立柱与货车后门上的侧门框可转动配合;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侧翼横梁、侧翼横梁斜撑、侧翼角件和侧翼油缸;所述侧翼角件固定于货车后门上;所述侧翼横梁两端分别铰接于竖风挡立柱和侧翼角件;所述侧翼横梁斜撑两端分别铰接于侧导流板的框架和侧翼角件;所述侧翼油缸两端分别铰接于侧翼角件和侧翼横梁斜撑中部;所述上导流板的框架底部连接一根顶棚端部横梁;所述顶棚端部横梁设置于货车后门上的上门框;还包括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顶翼横梁、顶翼横梁斜撑、顶翼角件和操纵装置;所述顶翼角件固定于货车后门上;所述顶翼横梁两端分别铰接于上导流板的框架和顶翼角件;所述顶翼横梁斜撑两端也分别铰接于上导流板的框架和顶翼角件;所述操纵装置与顶翼横梁斜撑连接且可带动其绕与顶翼角件的铰接点做旋转运动。

优选的,所述操纵装置包括控制轴、控制杆和摇柄机构;所述控制轴与顶翼横梁斜撑中部连接;所述控制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控制轴和摇柄机构;所述摇柄机构设置在货车后门上并可带动控制轴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摇柄机构包括手柄、转杆、基座、卡槽和卡杆;所述基座和卡槽设置在货车后门上;所述手柄、卡杆分别与转杆垂直固连;所述卡杆连接于控制杆底部,并可存放于卡槽内;所述转杆可转动连接于基座。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和第四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在竖风挡立柱和侧门框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条设置在顶棚端部横梁和上门框之间;所述第三密封条设置在顶棚端部横梁上,位于侧导流板和上导流板之间;所述第四密封条设置在顶棚端部横梁上,位于左右两端的上导流板之间。

优选的,对于单侧的侧导流板,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至少两组。

优选的,对于单侧的上导流板,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至少两组,且控制轴同时穿设于同侧的顶翼横梁斜撑。

优选的,所述框架和蒙皮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蒙皮通过铆钉铆接在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加装在厢式货车尾部的后门上,分别通过侧导流板配合第一传动机构,上导流板配合第二传动机构,实现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导流板角度,有针对性的对空气进行导流,使其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阻效果,从而提高厢式货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一;

图2为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二;

图6为图5中D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8为图7中隐藏右侧的侧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E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11为图10中F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G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14为图13中H区域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货车后门1、侧导流板2、上导流板3、框架4、蒙皮41、竖风挡立柱 5、侧门框6、侧翼横梁7、侧翼横梁斜撑8、侧翼角件9、侧翼油缸10、顶棚端部横梁11、上门框12、顶翼横梁13、顶翼横梁斜撑14、顶翼角件15、控制轴16、控制杆17、手柄18、转杆19、基座20、卡槽21、卡杆22、第一密封条23、第二密封条24、第三密封条25、第四密封条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5,一种厢式货车尾部空气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货车后门1左右两侧的侧导流板2和上侧左右两端的上导流板3;所述侧导流板2和上导流板3均由框架4和设置在框架4内的蒙皮41组成;所述侧导流板2的框架4底部连接一根竖风挡立柱5,如图2、13、 14;所述竖风挡立柱5与货车后门1上的侧门框6可转动配合;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侧翼横梁7、侧翼横梁斜撑8、侧翼角件9和侧翼油缸10,如图6;所述侧翼角件9固定于货车后门1上;所述侧翼横梁7两端分别铰接于竖风挡立柱5和侧翼角件9;所述侧翼横梁斜撑8两端分别铰接于侧导流板2的框架4和侧翼角件9;所述侧翼油缸10两端分别铰接于侧翼角件9和侧翼横梁斜撑8中部;所述上导流板3的框架4底部连接一根顶棚端部横梁11;所述顶棚端部横梁11设置于货车后门1上的上门框12;还包括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顶翼横梁13、顶翼横梁斜撑14、顶翼角件15和操纵装置,如图 3、4;所述顶翼角件15固定于货车后门1上;所述顶翼横梁13两端分别铰接于上导流板3 的框架4和顶翼角件15;所述顶翼横梁斜撑14两端也分别铰接于上导流板3的框架4和顶翼角件15;所述操纵装置与顶翼横梁斜撑14连接且可带动其绕与顶翼角件15的铰接点做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操纵装置包括控制轴16、控制杆17和摇柄机构,如图3;所述控制轴16与顶翼横梁斜撑14中部连接;所述控制杆17两端分别铰接于控制轴16和摇柄机构;所述摇柄机构设置在货车后门1上并可带动控制轴16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摇柄机构包括手柄18、转杆19、基座20、卡槽21和卡杆22,如图4;所述基座20和卡槽21设置在货车后门1上;所述手柄18、卡杆22分别与转杆19 垂直固连;所述卡杆22连接于控制杆17底部,并可存放于卡槽21内;所述转杆19可转动连接于基座20。

侧导流板2的调节:结合图6,通过侧翼油缸10的伸缩(其伸缩控制可以是手动式,也可以是自动式,如通过集成在驾驶室内的操作系统/操作按钮实现,本申请不做赘述,只要能实现其伸缩即可),使侧翼横梁斜撑8,侧导流板2的框架4等结构受力传动,最终实现侧导流板2开合角度的调节,对厢式货车尾部侧面的空气进行导流。

上导流板3的调节:结合图3、图4。首先,因厢式货车以对开门为主,所以上导流板3 分为左、右两块,然后,由于上导流板3安装在厢体上端,超出人的操作范围,因此需借助操纵装置实现对上导流板3开合的调节。使用时,通过转动手柄18,使控制杆17有向外、向下运动的趋势,如图4,进而带动控制轴16向外、向下运动,最终通过顶翼横梁斜撑14 等结构传动,实现上导流板3开合角度的调节,对厢式货车尾部顶部的空气进行导流。其中对手柄18/转杆19旋转角度的固定,可通过在转杆19与基座20设置常规的锁紧结构,如插孔和插销,当然这只是一种形式,实现该目的的方式有多种,本申请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可加装在厢式货车尾部的后门上,分别通过侧导流板2配合第一传动机构,上导流板3配合第二传动机构,实现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导流板角度,有针对性的对空气进行导流,使其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阻效果,从而提高厢式货车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密封条23、第二密封条24、第三密封条25和第四密封条26;所述第一密封条23设置在竖风挡立柱5和侧门框6之间,如图2和图14;所述第二密封条24设置在顶棚端部横梁11和上门框12之间,如图9;所述第三密封条25设置在顶棚端部横梁11上(图中未展示出两者的连接关系,但可结合图9理解知悉),位于侧导流板 2和上导流板3之间,如图11;所述第四密封条26设置在顶棚端部横梁11上,位于左右两端的上导流板3之间,如图12。通过在不同部位设置密封条,充分保证了侧导流板2、上导流板3、货车后门1相互间有搭接间隙的区域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漏水和漏风,进而提高其使用时的减小风阻和防雨能力,提升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对于单侧的侧导流板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有三组,如图10,该设计可提高侧导流板2开合运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对于单侧的上导流板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有两组,且控制轴 16同时穿设于同侧的顶翼横梁斜撑14,如图1、3,该设计可提高上导流板3开合运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框架4和蒙皮41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因铝合金表面光洁平整,易于整体作广告宣传,增加整体外观设计档次,并且较比钢制装置重量轻,操纵灵活,耐腐蚀,一般可使用15-20年,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蒙皮41通过铆钉铆接在框架4上,铆接相对于焊接的优势为:连接变形量小,尤其针对薄件的连接。而本装置使用的蒙皮41通常板材较薄,采用铆钉铆接在框架4上更为合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