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减震结构的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4711发布日期:2019-02-01 20:3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双减震结构的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双减震结构的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车架作为自行车的主体结构,连接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在整辆自行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车架绝大部分都是管状结构支架通过三角形架构原理焊接而成,且现有技术中减震自行车在遇到颠簸时,都是通过下立梁连接孔处的铰轴带动后轴叉架上的减震系统相对运动来达到减震的目的,很少有针对前轮的减震保护,使得自行车架整体上无法充分形变和吸收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在路面条件不好时,容易造成使用者过早的疲劳,影响安全行驶以及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双减震结构的自行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带有双减震结构的自行车车架,包括前叉套筒、鞍座套管、中轴套管和后轴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套管与中轴套管之间设有立梁,所述立梁与前叉套筒之间设有上梁,所述中轴套管与上梁之间设有斜梁,所述后轴叉架包括实体连接部和分叉部,所述立梁下端设有带下立梁连接孔的连接耳,所述后轴叉架前端与立梁在下立梁连接孔处铰接,所述实体连接部后端两侧铰接有缓冲弹簧连接板,所述缓冲弹簧连接板前端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立梁与后轴叉架相对一侧设有带上立梁连接孔的连接耳,所述缓冲弹簧前端与立梁在上立梁连接孔处铰接,所述前叉套筒下端套接有前轴叉架,所述前轴叉架下端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前端铰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上端铰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前叉套筒前侧面设有带上前叉套筒连接孔的连接耳,所述减震弹簧后端与前叉套筒在前叉套筒连接孔处铰接,所述后轴叉架尾部设有后轴尾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后轴叉架前端与立梁在下立梁连接孔处铰接,所述实体连接部后端两侧铰接有缓冲弹簧连接板,所述缓冲弹簧连接板前端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前端与立梁在上立梁连接孔处铰接,从而当自行车颠簸时,下立梁连接孔处的铰轴带动减震系统相对运动,尽可能的通过自行车架的形变来吸收震动,有效提高自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由于前叉套筒下端套接有前轴叉架,所述前轴叉架下端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前端铰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上端铰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后端与前叉套筒在前叉套筒连接孔处铰接,从而当自行车颠簸时,前叉减震系统各部件相对运动,通过自行车架的形变来吸收震动,达到进一步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鞍座套管,2.立梁,3.上梁,4.前叉套筒,5.前叉套筒连接孔,6.减震弹簧,7.减震板,8.下立梁连接孔,9.活动板,10.前轴叉架,11.后轴尾钩,12.斜梁,13.中轴套管,14.实体连接部,15.缓冲弹簧,16.上立梁连接孔,17.分叉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叉套筒4、鞍座套管1、中轴套管13和后轴叉架,所述鞍座套管1与中轴套管13之间设有立梁2,所述立梁2与前叉套筒4之间设有上梁3,所述中轴套管与上梁3之间设有斜梁12,所述后轴叉架包括实体连接部14和分叉部17,所述实体连接部14为实心的,所述分叉部17从两侧包裹车轮,所述立梁2下端设有带下立梁连接孔8的连接耳,所述后轴叉架前端与立梁2在下立梁连接孔8处铰接,所述实体连接部14后端两侧铰接有缓冲弹簧15连接板,所述缓冲弹簧15连接板前端设有缓冲弹簧15,所述立梁2与后轴叉架相对一侧设有带上立梁连接孔16的连接耳,所述缓冲弹簧15前端与立梁2在上立梁连接孔16处铰接,所述前叉套筒4下端套接有前轴叉架10,所述前轴叉架10下端铰接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前端铰接有减震板7,所述减震板7上端铰接有减震弹簧6,所述前叉套筒4前侧面设有带上前叉套筒连接孔5的连接耳,所述减震弹簧6后端与前叉套筒4在前叉套筒连接孔5处铰接,所述后轴叉架尾部设有后轴尾钩11。

上述“设有”均表示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形式可以为焊接。

由于后轴叉架前端与立梁在下立梁连接孔处铰接,所述实体连接部后端两侧铰接有缓冲弹簧连接板,所述缓冲弹簧连接板前端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前端与立梁在上立梁连接孔处铰接,从而当自行车颠簸时,下立梁连接孔处的铰轴带动减震系统相对运动,尽可能的通过自行车架的形变来吸收震动,有效提高自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由于前叉套筒下端套接有前轴叉架,所述前轴叉架下端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前端铰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上端铰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后端与前叉套筒在前叉套筒连接孔处铰接,从而当自行车颠簸时,前叉减震系统各部件相对运动,通过自行车架的形变来吸收震动,达到进一步减震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