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4699发布日期:2019-02-01 20:3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滑板车。



背景技术:

目前,滑板车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工具被人们广泛运用。现有滑板车包括成人滑板车、儿童滑板车和两轮滑板车等,其一般包括底板、转向杆、把手及滑轮等结构。但是现有滑板车不论是在使用时还是不使用时,其底板和转向杆均处于垂直状态,会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不利于室内储存,在外出活动时也不方便携带,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滑板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滑板车因占用空间大而不利于储存及携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滑板车,包括转向杆、底板组件、分设在所述转向杆两端的把手和前叉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向杆与所述底板组件之间的叉管,所述转向杆的上端设置有提手,所述叉管内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转向杆内设置有一端与所述提手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机构抵接的拉伸机构,所述底板组件靠近所述叉管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滑动机构滑动以使所述转向杆和所述底板组件折叠或打开的弧形槽,以及位于所述弧形槽的相对两端且用于锁定所述滑动机构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拉伸机构用于在所述提手的拉动下推动所述滑动机构脱离所述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的锁定;

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拉伸组件、套设在所述前叉组件内且可相对所述前叉组件上下运动的活动杆,以及套设在所述前叉组件外且与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动块,所述拉伸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提手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与所述滑动机构抵接;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上端面抵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活动块一起上下运动的连动杆、与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抵接的第二活动块,以及用于将所述连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叉管内的连杆固定销,所述第二活动块远离所述连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活动块和所述叉管均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动杆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块的上端面抵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块抵接的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有所述连杆固定销,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活动杆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活动块抵接的端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活动块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中间部和第二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拉伸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活动杆外且用于为所述活动杆提供回复力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转向杆的一侧设置有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调整螺杆,所述叉管插入所述固定座内且与所述调整螺杆抵接,所述固定座的前端设有用于调节所述调整螺杆的前后位置的调整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拉伸组件包括拉杆、钢绳、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转接头,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提手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转接头固定连接,所述钢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轮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设所述转接头后抵接在所述第一滑轮上,所述钢绳远离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块内且用于在所述第二活动块被所述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锁定时为所述第二活动块提供回复力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滑板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叉管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前叉组件包括用于供所述活动杆和第一活动块套设的前叉件以及位于所述前叉件下方的前滑轮;

所述底板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的后滑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滑板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过设置连动杆,利用转动杠杆原理带动第二活动块卡锁向下滑动,达到折叠功能,具体地,当第一活动块向上运动时,会带动连动杆的一端向上,此时连动杆以连杆固定销为支点转动,使得连动杆的另一端推动第二活动块,进而使得第二活动块远离连动杆的一端脱离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的锁定,以实现滑板车的折叠或打开,其结构简单,在使用时方便操作,不需要弯腰就可以实现折叠,同时滑板车在折叠状态下不会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方便储存和携带,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增加调节折叠结构晃动间隙功能,增加产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图5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D区域的放大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转向杆;11-T管;12-帐管;121-开孔;13-下锁夹;14-管固定套左;15-管固定套右;16-轴承;17-牙纹管;18-衬套;19-弹销;20-弹销压簧;2-底板组件;21-底板;22-后滑轮;23-底板前盖;24-调整螺丝;25-调整螺杆;3-把手;31-握把管左;32-握把管右;4-前叉组件;41-前叉件;411-导向槽;42-前滑轮;5-叉管;6-提手;7-滑动机构;72-第二活动块;721-第二斜面;73-第二弹性件;74-固定销;75-方管螺杆;76-连动杆;761-第一端;762-中间部;763-第二端;764-第一斜面;765-通孔;77-连杆固定销;8-拉伸机构;81-拉杆;82-钢绳;83-第一滑轮;84-活动杆;85-第一活动块;86-第一弹性件;87-固定锁;88-第二滑轮;89-转接头;9-固定座;91-弧形槽;92-第一定位槽;93-第二定位槽;10-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滑板车包括转向杆1、底板组件2、把手3、前叉组件4和叉管5。其中,把手3设置在转向杆1的上端端部,前叉组件4设置在转向杆1的下端端部,叉管5连接在转向杆1与底板组件2之间且叉管5与转向杆1转动连接以实现转向杆1的转向。为了实现滑板车的折叠,在转向杆1的上端套设有提手6,在叉管5内设置有滑动机构7,在转向杆1内设置有一端与提手6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滑动机构7抵接的拉伸机构8,提手6上拉带动拉伸机构8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滑动机构7沿叉管5的方向向前运动。在底板组件2靠近叉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该固定座9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供滑动机构7滑动以使转向杆1和底板组件2折叠或打开的弧形槽91,该固定座9的下端还设置有位于弧形槽91相对两端且用于锁定滑动机构7的第一定位槽92和第二定位槽93。当滑动机构7被锁定在第一定位槽92的时候,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当滑动机构7被锁定在第二定位槽93的时候,滑板车处于打开状态。上述提手6拉动拉伸机构8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滑动机构7脱离第一定位槽92或第二定位槽93的锁定,滑动机构7脱离后在弧形槽91内滑动以进行折叠或打开的过程,其结构简单,在使用时方便操作,不需要弯腰就可以实现折叠,同时滑板车在折叠状态下不会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方便储存和携带,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拉伸机构8包括拉伸组件、活动杆84和第一活动块85。其中,活动杆84套设在前叉件41内且可相对前叉件41上下运动,第一活动块85套设在前叉件41外且通过固定锁87与活动杆84固定连接,在前叉件41的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具有一定行程的导向槽411,固定锁87的两端可在导向槽411内上下运动。拉伸组件的一端与提手6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活动杆84固定连接。

上述滑动机构7包括连动杆76、第二活动块72和连杆固定销77。其中,连动杆76的一端与第一活动块85的上端面抵接,且连动杆76能够与第一活动块85一起上下运动。第二活动块72与连动杆76的另一端抵接,第二活动块72远离连动杆76的一端与弧形槽91滑动配合。连杆固定销77用于将连动杆76转动连接在叉管5内,具体地,连杆固定销77穿过连动杆76且两端固定于叉管5的两内壁上。另外,第二活动块72和叉管5均与固定座9转动连接,具体地,在第二活动块72的端部穿设有固定销74,该固定销74的两端突出第二活动块72,且该固定销74的两端可被锁定在第一定位槽92或第二定位槽93内,也可以在弧形槽91内滑动,进而实现滑板车的折叠或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要利用转动杠杆原理带动第二活动块72卡锁向下滑动,达到折叠功能。具体地,当第一活动块85向上运动时,会带动连动杆76的一端向上,此时连动杆76以连杆固定销77为支点转动,使得连动杆76的另一端推动第二活动块72,进而使得固定销74在弧形槽91内滑动,以实现滑板车的折叠或打开。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具有增加调节折叠结构晃动间隙功能,增加产品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结合图4,连动杆76包括第一端761、中间部762和第二端763。其中,第一端761大致呈水平设置,其可插入活动杆84内,该第一端761与第一活动块85的上端面抵接。第二端763与第二活动块72抵接。中间部762倾斜设置,其位于第一端761和第二端763之间且与第一端761和第二端763固定连接。另外,中间部762连接有连杆固定销77,具体地,在中间部762上开设有用于供连杆固定销77穿设的通孔765。优选地,第一端761、中间部762和第二端763一体成型,以简化结构并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在第二端763与第二活动块72抵接的端面设有第一斜面764,在第二活动块72内设有与第一斜面764滑动配合的第二斜面721,第一斜面764与第二斜面721的曲率相同。在打开或折叠滑板车的过程中,第一斜面764与第二斜面721之间相互运动。

进一步地,拉伸机构8还包括套设在活动杆84外的第一弹性件86,该第一弹性件86为活动杆84提供回复力,即第一弹性件86为活动杆84提供向下运动的力,使得活动杆84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也使第一活动块85恢复到初始位置。优选地,该第一弹性件86为压簧。

优选地,结合图1和图7,在固定座9靠近转向杆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调整螺杆25,该前后方向指的是沿底板组件2的长度方向,调整螺杆25横向设置,叉管5的一端插入固定座9内且与调整螺杆25抵接。具体地,在固定座9的前侧沿底板组件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锁孔,该锁孔沿底板组件2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长度,以便于为调整螺杆25提供一定的行程。另外,在固定座9的前端设有用于调节调整螺杆25的前后位置的调整螺丝24。其中,通过调节调整螺丝24来调节调整螺杆25的位置,调整螺杆25可顶住叉管5,以达到减小晃动间隙功能。

进一步地,转向杆1包括T管11、连接在T管11下方的帐管12、设置在帐管12下方且起锁紧功能的下锁夹13,以及设置在T管11与帐管12之间的管固定套左14和管固定套右15。前叉组件4包括前叉件41和前滑轮42,其中,前滑轮42连接在前叉件41的下方。底板组件2包括底板21、后滑轮22和底板前盖23。其中,固定座9固定连接在底板21的一端,具体地,固定座9焊接在底板21的一端。后滑轮22连接在底板21远离固定座9的一端,底板前盖23盖设在底板21的端部且与固定座9固定连接。把手3包括分别连接在T管11远离帐管12的一端的两侧的握把管左31和握把管右32。为了实现叉管5与转向杆1的转动连接,转向杆1还包括依次套设在前叉件41外的衬套18和牙纹管17,以及套设在牙纹管17外的轴承16。

进一步地,拉伸组件包括拉杆81、钢绳82、第一滑轮83、第二滑轮88和转接头89。其中,拉杆81、第一滑轮83、第二滑轮88和转接头89均被夹设在管固定套左14和管固定套右15之间,具体可在管固定套左14和管固定套右15上分别开设与拉杆81、第一滑轮83、第二滑轮88和转接头89形状匹配的凹槽;拉杆81的一端与提手6固定连接,拉杆81的另一端与转接头89固定连接;钢绳82的一端与第二滑轮88固定连接,钢绳82的另一端穿过转接头89后抵接在第一滑轮83上并向下延伸至与活动杆84固定连接。另外,在管固定套右15上还穿设有弹销19,并在管固定套左14上设置有弹销压簧20,该弹销压簧20的一端抵接在管固定套左14上,另一端抵接在弹销19上,同时在帐管12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开孔121,该开孔121用于供弹销19穿设。由于管固定套左14和管固定套右15与T管11固定连接,当向上或向下拉动T管11以调节T管11的长度时,弹销19向上或向下运动并在弹销压簧20的作用下穿设相应的开孔121进而实现T管11长度的锁定,此时第一滑轮83和第二滑轮88与T管11相对固定,而拉杆81和转接头89可在竖直方向上活动,以此来调整钢绳82的长度,使得T管11不管被调整到哪个长度,钢绳8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都保持不变,进而可以拉提手6以实现折叠或打开。

优选地,上述滑动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活动块72内的第二弹性件73,该第二弹性件73用于在第二活动块72被第一定位槽92或第二定位槽93锁定时为第二活动块72提供回复力,使得连动杆76和第二活动块72恢复到初始位置。具体地,在第二活动块72内有一容纳腔,第二弹性件73放置在容纳腔内,其一端与第二活动块72固定连接,另一端抵接在用于连接叉管5和固定座9的方管螺杆75上。进一步优选地,该第二弹性件73为压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滑板车还包括设置在叉管5与固定座9之间的胶套10,其中,设置胶套10的目的有两个:第一、避免叉管5与固定座9直接接触而刮花;第二、避免叉管5进行折叠或展开时与固定座9之间的间隙产生夹手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9呈扇形,胶套10呈圆柱形。当然,固定座9也可以不是扇形,胶套10也可以不是圆柱形,只需固定座9和胶套10能够相互配合达到目的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