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驻车且后轮易拆装式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4677发布日期:2019-02-01 20:3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便于驻车且后轮易拆装式电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代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驻车且后轮易拆装式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 并己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传统脚踏自行车的新型代步工具。然而,人们在青睐其运行快速以及外现新颖等特点的同时,却发现它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现在的电动自行车的前轮或者后轮在拆卸或安装方面比较繁琐,若把电动自行车的前轮或后轮拆卸下来作为自平衡独轮车来使用,减少了体积,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在都市人群密集的街道、商场、地铁、广场、公园里面穿梭。

自平衡独轮车适于每日通勤使用或者周末时作为一项休闲运动。利用陀螺仪传感器控制平衡,高功率的电动机驱动,可以获得很好的动力。内部通过程序控制,限速在16km/h,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兼顾到行车速度。自平衡独轮车是新一代的节能、环保、便携的代步工具,短途代步,可以代替公交和地铁。独轮车携带方便可以直接放进汽车的后备箱,提到家里或是办公室。

现有的自平衡独轮车一般的操控方式为:使用者把脚分别放在独轮车两侧的折叠式踏板上以后,轻轻向前倾斜身体是前进,向后倾斜是减速,向左和向右倾斜身体是转弯。身体向前倾斜的越厉害,速度就越快,车内的回旋装置(陀螺仪)确保它能很好地保持平衡。现有的自平衡独轮车没有支架,总是倾倒放置,非常不便且占用面积较大。对于集成到电动自行车上使用也会限定电动自行车的方便驻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平衡独轮车作为电动自行车后轮、自平衡独轮车便于拆装、便于驻车停放的便于驻车且后轮易拆装式电动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便于驻车且后轮易拆装式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前侧设有减震前叉,减震前叉上端设有车把,减震前叉下部设有前轮,车架后部设有可充电电池和位于可充电电池上方的车座,车架后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下安装座上铰接有后叉,后叉的后部上侧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与上安装座之间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安装座和连接座铰接,所述的自平衡独轮车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可拆卸紧固结构设在后叉的后端之间;

自平衡独轮车包括外骨架和车轮,外骨架前侧设有前照灯,外骨架后侧设有尾灯,外骨架顶部设有提手,外骨架上设有位于车轮上方的挡泥罩,外骨架内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设有左轮毂支架和右轮毂支架,左轮毂支架和右轮毂支架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左轮毂支架左侧下部设有左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右轮毂支架右侧下部设有右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左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和右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可充电电池侧部设有供电接口,自平衡独轮车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有供电控制线,供电控制线连接有供电插头,供电插头插设在供电接口内;

右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包括固定踏板、翻转踏板和连杆,固定踏板水平设置,固定踏板左侧固定设在右轮毂支架右侧下部,固定踏板左侧与翻转踏板右侧铰接,固定踏板下表面固定设有翻转电机,翻转踏板下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导向孔,翻转电机的主轴与连杆的一端垂直并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垂直设有伸入到导向孔内并可沿导向孔滑动的导柱。

可拆卸紧固结构包括设在外骨架外侧的安装块和设在后叉后端内侧的两根凸棱条,两根凸棱条均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安装块的外侧沿前后方向水平开设有两条安装槽,两条安装槽的前端和外侧均敞口,两根凸棱条和两条安装槽的横截面均为结构尺寸相同的T型结构,两根凸棱条之间的距离和两条安装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安装块外侧设有位于两条安装槽之间的定位孔,后叉后端螺纹连接有与定位孔对应插接配合的定位螺栓,定位螺栓位于两根凸棱条之间,定位螺栓外端设有手柄;

同侧的两根凸棱条对应插设在同侧的两根安装槽内并通过定位螺栓伸入到定位孔内实现自平衡独轮车与后叉之间的装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驻车时,启动翻转电机,翻转电机的主轴驱动连杆向下转动,连杆另一端的导柱沿导向孔移动,同时将翻转踏板向下翻转90°把整个独轮车支起来,此时车轮与地面也接触,两个翻转踏板可避免独轮车向左倾倒或向右倾倒,这样就可使电动自行车和自平衡独轮车保持直立状态。

自平衡独轮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结合满足一定人群的出行需求。例如学校学生,从家到学校以电动自行车模式到达。到校后可以切换为独轮车模式灵活穿梭于人群。有或者地铁一族,从家到地铁以电动车模式行驶于路上,到达地铁后切换为独轮车模式,轻松进入地铁以及,到达目的地后继续短途通行。自平衡独轮车有自己的供电。但当独轮车连接到后叉上后,切换为电动自行车的可充电电池提供电力,可充电电池通过供电控制线为自平衡独轮车进行供电,同时向可充电锂电池进行充电。当需要拆卸掉自平衡独轮车后,手持手柄先拧松定位螺栓,使定位螺栓从定位孔内脱出,然后把自平衡独轮车向后拉,使凸棱条与安装槽脱离,即可把自平衡独轮车抽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构造简单、安装紧凑,可以方便人们在不同场合骑乘,左右自平衡稳定性好,并且驻车具有支撑,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初学者骑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自平衡独轮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自平衡独轮车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自平衡独轮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驻车且后轮易拆装式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7,车架7前侧设有减震前叉8,减震前叉8上端设有车把17,减震前叉8下部设有前轮35,车架7后部设有可充电电池36和位于可充电电池36上方的车座37,车架7后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安装座38和下安装座39,下安装座39上铰接有后叉40,后叉40的后部上侧设有连接座41,连接座41与上安装座38之间设有减震弹簧42,减震弹簧42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安装座38和连接座41铰接,所述的自平衡独轮车43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可拆卸紧固结构设在后叉40的后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刹车系统、自动控制器等构件为常规技术,在图中没有示意出来。

自平衡独轮车43包括外骨架1和车轮2,外骨架1前侧设有前照灯3,外骨架1后侧设有尾灯4,外骨架1顶部设有提手5,外骨架1上设有位于车轮2上方的挡泥罩6,外骨架1内部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设有左轮毂支架和右轮毂支架,左轮毂支架和右轮毂支架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左轮毂支架左侧下部设有左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右轮毂支架右侧下部设有右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左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和右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可充电电池36侧部设有供电接口52,自平衡独轮车43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有供电控制线44,供电控制线44连接有供电插头45,供电插头45插设在供电接口52内。

右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包括固定踏板28、翻转踏板29和连杆30,固定踏板28水平设置,固定踏板28左侧固定设在右轮毂支架右侧下部,固定踏板28左侧与翻转踏板29右侧铰接,固定踏板28下表面固定设有翻转电机31,翻转踏板29下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导向板32,导向板32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导向孔33,翻转电机31的主轴与连杆30的一端垂直并固定连接,连杆30的另一端垂直设有伸入到导向孔33内并可沿导向孔33滑动的导柱34。

可拆卸紧固结构包括设在外骨架1外侧的安装块46和设在后叉40后端内侧的两根凸棱条47,两根凸棱条47均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安装块46的外侧沿前后方向水平开设有两条安装槽48,两条安装槽48的前端和外侧均敞口,两根凸棱条47和两条安装槽48的横截面均为结构尺寸相同的T型结构,两根凸棱条47之间的距离和两条安装槽48之间的距离相等;

安装块46外侧设有位于两条安装槽48之间的定位孔49,后叉40后端螺纹连接有与定位孔49对应插接配合的定位螺栓50,定位螺栓50位于两根凸棱条47之间,定位螺栓50外端设有手柄51;

同侧的两根凸棱条47对应插设在同侧的两根安装槽48内并通过定位螺栓50伸入到定位孔49内实现自平衡独轮车与后叉40之间的装配。

驻车时,启动翻转电机31,翻转电机31的主轴驱动连杆30向下转动,连杆30另一端的导柱34沿导向孔33移动,同时将翻转踏板29向下翻转90°把整个独轮车支起来,此时车轮2与地面也接触,两个翻转踏板29可避免独轮车向左倾倒或向右倾倒,这样就可使电动自行车和自平衡独轮车43保持直立状态。

自平衡独轮车43与电动自行车的结合满足一定人群的出行需求。例如学校学生,从家到学校以电动自行车模式到达。到校后可以切换为独轮车模式灵活穿梭于人群。有或者地铁一族,从家到地铁以电动车模式行驶于路上,到达地铁后切换为独轮车模式,轻松进入地铁以及,到达目的地后继续短途通行。自平衡独轮车43有自己的供电。但当独轮车连接到后叉40上后,切换为电动自行车的可充电电池36提供电力,可充电电池36通过供电控制线44为自平衡独轮车43进行供电,同时向自平衡独轮车中的可充电锂电池进行充电。当需要拆卸掉自平衡独轮车43后,手持手柄51先拧松定位螺栓50,使定位螺栓50从定位孔49内脱出,然后把自平衡独轮车43向后拉,使凸棱条47与安装槽48脱离,即可把自平衡独轮车43抽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