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雨蓬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665发布日期:2019-04-03 00:4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带有雨蓬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雨蓬的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是现有市场上童车种类越来越多,做工精细,安全性和舒适性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童车越来越追求功能的完善性,造成手推车的体积越来越大,不便于携带,尤其是雨蓬,占用空间较大,且收起后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携带的童车,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有雨蓬的童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雨蓬的童车,包括骨架、把手、防护杆、雨蓬和座板,骨架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中部通过铰轴呈X形铰接;第一骨架包括并列分布在第二骨架两侧的支杆,所述两支杆下端向外弯折形成人字形结构所述两支杆下端对应铰接有滚轮,第二骨架下端连接有转向轮,其上端连接有推把;第一骨架中上部铰接有座板,第一骨架上沿铰接有对应座板的防护杆,所述座板或防护杆非铰接侧设有对应伸出有对应卡接第二骨架的卡板, 第二骨架上端插接有雨蓬,所述雨蓬包括插接在第二骨架内的收容管、伞骨和篷布,收容管侧壁设有条形槽,所述收容管内滑动装配有与其内壁相匹配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有两组伞骨,所述伞骨包括两组相互铰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对应铰接在第一支杆中部,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另一端对应铰接在滑块侧沿;两第一支杆之间设有附着有篷布,两第一支杆中部设有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铰接在其中一个第一支杆侧部,另一个第一支杆侧部设有对应限位杆非铰接端的卡接件;第一滑块或者第二滑块侧部设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向下穿过第一滑块或者第二滑块对应抵触在收容管内壁。

所述第一骨架上端向上伸出有扶手;转向轮通过轮叉连接在第二骨架下端,所述轮叉上端设有通过转动副铰接在第二骨架内的安装轴;所述转动副为轴承。

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侧沿设有对应铰接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的缺口。所述收容管缺口处铰接够盖板。

所述卡接件为固连在第一支杆上的卡接柱,限位杆非铰接端端部通过折弯形成对应卡接柱的发卡状折弯部。所述发卡状折弯部非开口端设有对应卡接柱的弧形卡箍结构。

第二骨架侧壁通过螺纹装配挤压螺栓,所述挤压螺栓穿过第二骨架对应抵触在收容管外壁。

有益技术效果:缩小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间距,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向前伸出收容管,雨蓬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支撑进行撑起,收缩后雨蓬置于收容管内,降低占用空间,较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结构简图;

图2为雨蓬使用状态简图;

图3为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安装简图;

图4为发卡状折弯部结构简图;

图5为第一骨架装配简图。

图中1第一骨架、2第二骨架、3滚轮、4防护杆、5座板、6扶手、7收容管、8第二支杆、9第一支杆、10限位杆、11第一滑块、12转向轮、13推把、14第二滑块、15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有雨蓬的童车,参见图1-4:包括骨架、把手、防护杆4、雨蓬和座板5,骨架包括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所述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中部通过铰轴呈X形铰接;第一骨架1包括并列分布在第二骨架2两侧的支杆,所述两支杆下端向外弯折形成人字形结构所述两支杆下端对应铰接有滚轮3,第二骨架2下端连接有转向轮12,其上端连接有推把13;第一骨架1中上部铰接有座板5,第一骨架1上沿铰接有对应座板5的防护杆4,所述座板5或防护杆4非铰接侧设有对应伸出有对应卡接在第二骨架2两侧的卡板,第二骨架2上端插接有雨蓬,所述雨蓬包括插接在第二骨架2内的收容管7、伞骨和篷布,收容管7侧壁设有条形槽,所述收容管7内滑动装配有与其内壁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1和第二滑块14,第一滑块11和第二滑块14之间设有两组伞骨,所述伞骨包括两组相互铰接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8,所述第二支杆8对应铰接在第一支杆9中部,第一支杆9或第二支杆8另一端对应铰接在滑块侧沿;两第一支杆9之间设有附着有篷布,两第一支杆9中部设有设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铰接在其中一个第一支杆9侧部,另一个第一支杆9侧部设有对应限位杆10非铰接端的卡接件;第一滑块11或者第二滑块14侧部设有限位螺栓15,所述限位螺栓15向下穿过第一滑块11或者第二滑块14对应抵触在收容管7内壁。

所述第一骨架1上端向上伸出有扶手6;转向轮12通过轮叉连接在第二骨架2下端,所述轮叉上端设有通过转动副铰接在第二骨架2内的安装轴;所述转动副为轴承。

第一滑块11和第二滑块14侧沿设有对应铰接第一支杆9或第二支杆8的缺口(参见雨伞支杆铰接结构),缺口具有一定宽度,可满足第一支杆9或第二支杆8支撑或收回时的摇摆。所述收容管7缺口处铰接够盖板。

所述卡接件为固连在第一支杆9上的卡接柱,限位杆10非铰接端端部通过折弯形成对应卡接柱的发卡状折弯部。所述发卡状折弯部非开口端设有对应卡接柱的弧形卡箍结构。

第二骨架2侧壁通过螺纹装配挤压螺栓,所述挤压螺栓穿过第二骨架2对应抵触在收容管7外壁。

车身通过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铰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折叠后体积较小,便于进行存放和运输;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拉杆,通过拉杆进行限位。

雨蓬设置于收容管7内,缩小第一滑块11和第二滑块14之间的间距,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8向前伸出收容管7,雨蓬通过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8支撑进行撑起,收缩后雨蓬置于收容管7内,不使用时收入第二骨架2内,降低占用空间,较为美观。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8与第一滑块11或第二滑块14的连接方式参见雨伞,或者第一支杆9和第二支杆8通过万向铰接件连接在第一滑块11或第二滑块14上。

设置限位杆10,通过限位杆10与第一支杆9形成三角结构进行支撑,通过限位杆10保证雨蓬的撑开稳定性,第一滑块11或者第二滑块14通过限位螺栓15挤压收容管7内壁实现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显著。通过发卡状折弯部对卡接柱进行卡接,便于拆卸,雨蓬不使用时通过与第一支杆9重合收回收容管7。设置盖板,能够对条形槽进行遮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