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1311发布日期:2019-02-22 22:5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装载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集装箱和箱式货车进行货物装车,一般采用叉车将货物运送到集装箱箱门处再由人工往里面搬运码放或者是叉车运送托盘货物从尾门推送3~4个托盘货物至箱内,再由人工搬运码放,但此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1)叉车推送3~4个托盘货物,剩下的距离由工人人工搬运,搬运距离长,装车效率较低;

(2)由于叉车直接推动托盘往前面推,托盘之间和箱壁之间容易产生碰撞现象,导致托盘损坏、开裂;

(3)叉车司机推托盘货物时视线受阻,存在观察死角,工人在箱内作业,叉车司机并不能完全掌握人员位置,推托盘时存在人员被托盘挤伤的风险。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且提高货物装载效率和减少叉车司机推托盘视线受阻和人员被托盘挤伤带来的风险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缩短人工搬运距离、加快装载速度、减少托盘与托盘之间、托盘与箱体之间的碰撞、降低托盘损坏、避免人员在叉车推托盘时被托盘挤伤的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的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具有如下构成:

所述的辅助装置包括可移动承载体和可伸缩限位杆,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具有用于放置货物的承载面,所述的可伸缩限位杆用于可伸缩地设置于货物箱的两侧壁之间。

较佳地,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包括可拆卸把手。

更佳地,所述的可拆卸把手为U型把手。

较佳地,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设置有两个具有容置空间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用于容置所述的可拆卸把手的端部。

较佳地,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转轮结构使得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可移动。

较佳地,所述的可伸缩限位杆包括内杆和套设于所述的内杆外部的外杆,所述的内杆和外杆形成可伸缩结构。

较佳地,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的承载面用于放置承载有货物的托盘。

较佳地,所述的承载面具有网格状结构。

较佳地,所述的货物箱为集装箱或箱式货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叉车司机将托盘送至辅助装置的可移动承载体上,再由工人推至箱内码货位置,缩短了人工搬运距离,加快了装车速度;可以减少托盘与托盘之间、托盘与箱体之间的碰撞,降低托盘损坏;避免人员在叉车推托盘时被托盘挤伤的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的可移动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的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可移动承载体

2 可伸缩限位杆

3 承载面

4 可拆卸把手

5 转轮结构

6 内杆

7 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的实施例,所述的辅助装置包括可移动承载体1和可伸缩限位杆2,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1具有用于放置货物的承载面3,所述的可伸缩限位杆用于可伸缩地设置于货物箱的两侧壁之间,以适用不同宽度的箱体。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包括可拆卸把手4,方便可移动承载体的推拉和装货。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拆卸把手为U型把手。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设置有两个具有容置空间的凹槽(图中未显示),所述的凹槽用于容置所述的可拆卸把手的端部。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转轮结构5使得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可移动。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伸缩限位杆包括内杆6和套设于所述的内杆外部的外杆7,所述的内杆和外杆形成可伸缩结构。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移动承载体的承载面用于放置承载有货物的托盘。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承载面具有网格状结构。

在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货物箱为集装箱或箱式货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货物箱装载的辅助装置,叉车司机将托盘送至辅助装置的可移动承载体上,再由工人推至箱内码货位置,缩短了人工搬运距离,加快了装车速度;可以减少托盘与托盘之间、托盘与箱体之间的碰撞,降低托盘损坏;避免人员在叉车推托盘时被托盘挤伤的风险,消除安全隐患。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方式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