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8296发布日期:2019-05-15 22:5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翻斗车是一种特殊的料斗可倾翻的短途输送物料的车辆,车身上安装有一个斗状容器,可以翻转以方便卸货,目前常见的翻斗车由料斗和车体组成,翻斗车一般为独轮车,由于建筑工地上路面崎岖不平,导致现有的翻斗车使用很不方便,很容易出现翻车的问题,而且由于建筑工地需要输送的物品大小不一,现有的翻斗车难以满足建筑工地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两轮推车和单轮推车的切换,还能够对车体进行扩展的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在车体上的翻斗,车体的后侧设置有推杆,推杆的后端设置有把手,车体的下侧中部转动安装有一个主轮胎,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扩展架,扩展架可拆卸的与车体相连;车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摆动架,主轮胎设置在两个摆动架之间,每个摆动架上均转动安装有一个辅助轮胎,两个辅助轮胎同轴设置,辅助轮胎的下侧低于主轮胎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扩展杆,每个扩展架均与对应侧的扩展杆可拆卸的连接,摆动架设置在对应侧的扩展杆下侧。

优选的,每个所述的扩展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方形的卡固孔,每个扩展架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卡销,卡销为与卡固孔相配合的方形,每个卡销与对应的扩展架之间均设置有推动卡销伸入对应的卡固孔内的弹簧。

优选的,每个所述的扩展架的下侧均设置有承托杆,承托杆一端与扩展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对应侧的车体下侧。

优选的,所述的翻斗的前侧下部设置有水平的连接轴,连接轴与车体的前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车体的一侧设置有水平的横向套管,连接轴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横向套管内,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车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管以及设置在圆管下侧的插接杆,插接杆与圆管垂直设置,车体的侧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插接杆的竖向套管,圆管套设在连接轴对应的一端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的车体两侧可拆卸的安装有扩展架,能够对车体进行扩宽,改变车体的大小,进而能够运输大小不同的物料,车体既能够通过主轮胎行进,转向灵活,还能够通过两个辅助轮胎行进,行进更加稳定,不易发生翻车,在使用扩展架运输大物料时,保证运输更加稳定,使用方便,很好的满足了工地的需求。

2、扩展杆即方便了扩展架的安装,摆动架设置在对应侧的扩展杆下侧,当摆动架展开时,扩展杆能够对摆动架进行限位,避免由于摆动架承重过大而发生倾斜。

3、弹簧推动卡销伸入对应的卡固孔内,由于卡固孔和开销均为方形,能够避免扩展架相对于车架转动,且扩展架还可以竖向安装,在车体上侧形成前后敞口的箱体,方便运输长与车体的物料,使用方便。

4、承托杆能够在扩展架称重时支撑在车体底部,在扩展架输送放置并承重时能够支撑在车体侧部,从而保证扩展架能够承受更多的重量。

5、连接轴一端转动安装在横向套管内,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车体转动连接,方便翻斗摆动,方便卸料。

6、连接件通过插接杆安装在竖向套管内,使翻斗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车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扩展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翻转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车体 2、翻斗 201、连接轴 3、推杆 4、把手 5、扩展架 501、安装部 502、承托杆 6、摆动架 7、辅助轮胎 8、连接件 9、扩展杆 901、卡固孔 10、主轮胎 11、竖向套管 12、横向套管 13、卡销 14、插接杆 1401、销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包括车体1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在车体1上的翻斗2,车体1的后侧设置有推杆3,推杆3的后端设置有把手4,车体1的下侧中部转动安装有一个主轮胎10,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扩展架5,扩展架5可拆卸的与车体1相连;车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摆动架6,主轮胎10设置在两个摆动架6之间,每个摆动架6上均转动安装有一个辅助轮胎7,两个辅助轮胎7同轴设置,辅助轮胎7的下侧低于主轮胎10设置。本可调节宽度的人力推车的车体1两侧可拆卸的安装有扩展架5,能够对车体1进行扩宽,改变车体1的大小,进而能够运输大小不同的物料,车体1既能够通过主轮胎10行进,转向灵活,还能够通过两个辅助轮胎7行进,行进更加稳定,不易发生翻车,在使用扩展架5运输大物料时,保证运输更加稳定,使用方便,很好的满足了工地的需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如图1~2所示:车体1安装推杆3的一端为后侧,与推杆3相对的一侧为车体1的前侧,车体1的下侧中部安装有一个主轮胎10,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摆动架6,每个摆动架6上均转动安装有一个辅助轮胎7,两个辅助轮胎7同轴设置,且辅助轮胎7的轴线与主轮胎10的轴线平行设置,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扩展架5,扩展架5可拆卸的与对应侧的车体1相连,扩展架5可以扩宽车体1的宽度,使车体1能够运输大块物料。

翻斗2的前侧设置有水平的连接轴201,连接轴201的两端伸出翻斗2,连接轴201的轴线与主轮胎10的轴线平行设置,连接轴201的一端与车体1转动连接,连接轴20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8与车体1转动连接。当将物料运输到指定位置后,抬高推杆3即可使翻斗2在重力作用下向前侧翻转,卸料方便。

如图3~5所示:车体1为长方体框架,车体1的后侧设置有推杆3,推杆3由设置在车体1两侧的两根,推杆3沿前后方向设置,且推杆3的前端与车体1的后侧固定连接,每根推杆3的后端均设置有把手4,方便推动车体1行进。推杆3为由前至后逐渐向上的倾斜状,使推动车体1行进时可以直起腰行走,而不用担心车体1的物料右前侧滑下。

车体1的中部转动安装有主轮胎10,车体1的后侧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有对称设置在车体1两侧的两根,支撑腿竖向设置,每根支撑腿的下端均设置有横截面积大于支撑腿的垫板,避免支撑腿插入地面内。

车体1的一侧安装有横向套管12,车体1的另一侧安装有竖向套管11,横向套管12和竖向套管11均设置在车体1的前侧,且横向套管12和竖向套管11的连线与主轮胎10的轴线平行设置。连接轴201的一端转动伸入横向套管12内,另一端通过连接件8与竖向套管11转动连接。

车体1的两侧中部分别设置有扩展杆9,扩展杆9的长度小于车体1前后方向的长度,扩展杆9沿车体1的前后方向设置,扩展杆9与车体1固定连接。

摆动架6通过铰接轴转动安装在对应侧的扩展杆9下侧,摆动架6摆动至竖直后,摆动架6的上侧恰好限位在扩展杆9的底部,能够对摆动架6进行限位。每个摆动架6与车体1之间均设置有拉动摆动架6向上摆动的弹簧,避免摆动架6自由摆动至竖直位置,影响车体1的使用。

每个扩展杆9的两端均设置有卡固孔901,卡固孔901为沿扩展杆9长度方向设置的盲孔,且扩展孔901的截面为正方形,扩展架5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卡固孔901与扩展杆9相连。

如图6~7所示:扩展架5为长方体框架,扩展架5的长度与车体1前后方向的长度相等,扩展架5靠近车体1同一侧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安装部501,安装部501间隔设置有两个,每个安装部501上均滑动安装有一个卡销13,卡销13为与卡固孔901相配合的方形,卡销13的外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内端的横截面积形成限位部,卡销13与对应的扩展架5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卡销13伸入对应的卡固孔901内的弹簧,限位部能够避免卡销13与对应的安装部501脱离。

每个扩展架5的下侧均间隔设置有多根承托杆502,承托杆502一端与扩展架5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扩展架5。当扩展架5水平安装在车体1侧部时,扩展架5的两个安装部501分别位于车体1对应侧的扩展杆9的两端,卡销13伸入对应侧的卡固孔901内,同时承托杆502支撑在车体1的底部,使扩展架5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扩展架5还可以竖直使用,扩展架5的卡销13伸入对应的卡固孔901内,此时承托杆502支撑在车体1的侧部以及扩展杆9的侧部,车体1与两侧的扩展架5形成前后两侧敞口的箱体,方便运输长度大于车体1长度的物料,使用方便。

如图8所示:摆动架6为倒置的梯形框架,摆动架6的下侧中部转动安装有转轴,辅助轮胎7转动安装在转轴上,从而实现了辅助轮胎7的安装,摆动架6的上侧通过铰接轴与车体1的侧部铰接,且铰接轴位于车体1的下侧,从而能够保证展开后摆动架6的上侧恰好支撑在扩展杆9的底部,进而对摆动架6进行限位。

如图9所示:连接件8包括圆管以及圆管下侧的插接杆14,插接杆14与圆管垂直设置,插接杆14的上端与圆管外壁固定连接。在安装翻斗2时,先将圆管套设在连接轴201对应的一端外,然后将插接杆14下端伸入竖向套管11内,完成了翻斗2的安装。插接杆14的下端伸出竖向套管11设置,且位于竖向套管11下侧的插接杆14设置销钉孔1401,销钉孔1401为沿插接杆14径向设置的通孔。当插接杆14伸入竖向套管11内后,将销钉安装在销钉孔1401内,避免翻斗2卸料时插接杆14与竖向套管11脱离,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