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皮套撑开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5121发布日期:2019-09-12 09:56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方向盘皮套撑开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更具体的设计一种方向盘皮套撑开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增加方向盘的质感,在方向盘上会套装上皮套。皮套在套装到方向盘上的过程为:将皮套撑开、拉长,然后再将撑开、拉长后的皮套套至方向盘上,最后进行缝制。上述过程中,皮套的撑开、拉长均为人力操作,不但导致皮套的撑开、拉长质量较差,而且还需消耗大量的劳动力,以及皮套在方向盘上的套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向盘皮套撑开工装,既节省人力劳动成本,又提高皮套撑开的效率、以及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向盘皮套撑开工装,包括推拉气缸、固定板、移动板、推拉杆和撑开收缩组件;所述固定板与移动板平行设置,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板与推拉气缸的推杆连接,并且推拉气缸带动移动板相对于固定板移动;所述撑开收缩组件具有多个,多个撑开收缩组件以推拉杆为中心呈圆周均匀排布并且位于固定板和移动板之间,每个所述的撑开收缩组件均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和撑开收缩片,所述连杆一的一端铰接于移动板,另一端铰接于撑开收缩片,所述连杆二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板,另一端铰接于撑开收缩片。

优选的,所述撑开收缩组件还包括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上具有横向导向槽和竖向导向槽,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上均具有与横向导向槽配合的横向导向杆,所述撑开收缩片上具有与竖向导向槽配合的竖向导向杆。

优选的,所述撑开收缩片包括弧形支撑片和位于弧形支撑片内侧的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移动板均包括圆形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十字形设置,并且连杆一和连杆二均铰接在连接板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定位管,所述定位管上设置有定位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节省人力劳动成本,提高皮套撑开的效率、以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向盘皮套撑开工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方向盘皮套撑开工装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方向盘皮套撑开工装,包括推拉气缸10、固定板20、移动板30、推拉杆70和撑开收缩组件60。

所述固定板20与移动板30平行设置,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移动板30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板20的中心孔与推拉气缸10的推杆连接,因此实现推拉气缸10带动移动板30相对于固定板20移动的功能。所述撑开收缩组件60具有多个,本实施例中具有四个,四个撑开收缩组件60以推拉杆为中心呈圆周均匀排布并且位于固定板20和移动板30之间,本实施例中,四个撑开收缩组件 60形成圆形撑开面。每个所述的撑开收缩组件60均包括连杆一62、连杆二63和撑开收缩片61,所述连杆一62的一端铰接于移动板30,另一端铰接于撑开收缩片,所述连杆二63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板20,另一端铰接于撑开收缩片。本实施例中,连杆一62和连杆二63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均具有铰接孔,撑开收缩片61、移动板30和固定板20 上均具有铰接销钉,从而实现相互之间的铰接。

通过上述结构,当推拉气缸10带动移动板30朝向固定板20移动时,在连杆一62和连杆二63的作用下,四个撑开收缩组件60均背向推拉杆移动,使得圆形撑开面的直径逐渐变大,实现对方向盘皮套的拉长、撑开操作;当推拉气缸10带动移动板30远离固定板20 时,四个撑开收缩组件60均朝向推拉杆移动,圆形撑开面的直径变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该四个撑开收缩组件60将方向盘皮套进行均匀撑开、拉长,不但能提高方向盘皮带撑开的质量,而且还能节省人力消耗,提高撑开效率。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撑开收缩组件60还包括有导向架 64,该导向架64呈十字形设置,并且所述导向架64上具有横向导向槽641和竖向导向槽642,所述连杆一62和连杆二63上均具有与横向导向槽641配合的横向导向杆621,631,所述撑开收缩片61上具有与竖向导向槽642配合的竖向导向杆。该设置下,能够提高撑开收缩组件60在撑开或是收缩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对方向盘皮带撑开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撑开收缩片61包括弧形支撑片612 和位于弧形支撑片612内侧的连接块611,圆形撑开面由四个弧形支撑片组成,铰接销钉和竖向导向杆均位于该连接块611上,以供连杆一62和连杆二63的铰接,以及实现与导向架64的竖向导向配合。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20和移动板30均包括圆形板和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呈十字形设置,并且连杆一62和连杆二 63均铰接在连接板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20上连接有定位管40,所述定位管40上设置有定位板50。该设置下,能实现固定板20的有效固定,从而方便移动板30相对于固定板20的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