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406发布日期:2019-08-16 22:0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钣金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钣金件大多都是将钣金组焊而成。在汽车后地板横梁钣金件组焊过程中需要将钣金上的相应位置对齐,后地板横梁由于长度尺寸比较大,而且两端形状不一致,采用传统生产线辊压成形难度比较大;另外钣金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翘曲变形,需要不增重前提下提高钣金的强度和刚度。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技术方案,通过匹配工艺孔来实现钣金对齐,通过采用一定斜度的凹型槽侧面实现快速卡位放置,通过增设折耳与侧面折边之间的圆角增强钣金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通过匹配工艺孔来实现钣金对齐,通过采用一定斜度的凹型槽侧面实现快速卡位放置,通过增设折耳与侧面折边之间的圆角增强钣金的强度和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包括横梁(1)、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所述横梁(1)为等厚度金属板料压弯成凹型槽;横梁(1)凹型槽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侧面折边(101);所述横梁(1)的A位端(102)设置有横梁A端头(2),所述横梁(1)的B位端(103)设置有横梁B端头(3);横梁A端头(2)和横梁B端头(3)为等厚度金属板料冲压成凹型槽形状;所述横梁A端头(2)和横梁B端头(3)凹型槽的底面端部设有向下倾斜面,横梁(1)底面端部位于横梁A端头(2)和横梁B端头(3)的向下倾斜面的顶部;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与横梁(1)焊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1)的凹型槽底面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对中孔,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各设置有一个对中孔,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的对中孔与横梁(1)的对中孔的孔径相等;所述的横梁(1)对中孔与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的对中孔中心轴对齐;横梁(1)凹型槽侧面之间夹角为5~6°,横梁(1)凹型槽侧面与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的侧面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A端头(2)的向下倾斜面(201)末端设置有水平面(202),所述水平面(202)和向下倾斜面(201)交线处设置有浅凹面(203),所述的浅凹面(203)上设置有工艺孔;所述的横梁A端头(2)设有水平的侧面折边(204),所述的横梁A端头(2)设有向外展开的折耳(205),所述的折耳(205)垂直于横梁A端头(2)的凹型槽侧面,所述的侧面折边(204)与折耳(205)之间连接有过渡圆角(206);所述的横梁A端头(2)两个侧面之间夹角为5~6°。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A端头(2)设置有焊接支撑面(207),所述的横梁(1)的侧面折边(101)与横梁A端头(2)的焊接支撑面(207)贴合在一起;所述的焊接支撑面(207)与横梁A端头(2)的侧面折边(204)上表面的高度落差等于横梁(1)板料的厚度;所述的横梁A端头(2)数量为1个;所述的横梁(1)的凹型槽底面和横梁A端头(2)的凹型槽底面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B端头(3)的向下倾斜面(301)末端设置有水平面(302),所述水平面(302)和向下倾斜面(301)交线处设置有浅凹面(303),所述的浅凹面(303)上设置有工艺孔;所述的水平面上压有凹槽(304);所述的横梁B端头(3)设有水平的侧面折边(305);所述的横梁B端头(3)设有向外展开的折耳(306),所述的折耳(306)垂直于横梁B端头(3)的凹型槽侧面,所述的侧面折边(305)与折耳(306)之间连接有过渡圆角(307);所述的横梁B端头(3)两个侧面之间夹角为5~6°。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B端头(3)设置有焊接支撑面(308),所述的横梁(1)的侧面折边(101)与横梁B端头(3)的焊接支撑面(308)贴合在一起;所述的焊接支撑面(308)与横梁B端头(3)的侧面折边(305)上表面的高度落差等于横梁(1)板料的厚度;所述的横梁B端头(3)数量为1个;所述的横梁(1)的凹型槽底面和横梁B端头(3)的凹型槽底面贴合在一起,横梁(1)的B位端(103)的凹型槽底面高度高于横梁(1)其他部分的凹型槽底面;所述的横梁A端头(2)的水平面(202)和横梁B端头(3)的水平面(30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匹配工艺孔来实现钣金对齐,对齐方便快捷;通过采用一定斜度的凹型槽侧面实现快速卡位放置,利用自身弹性和摩擦实现可靠定位放置焊接前钣金错移;通过增设折耳与侧面折边之间的圆角,充分利用不可展开曲面结构来增强钣金的强度和刚度,简单结构,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梁A端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梁B端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梁;101、侧面折边;102、A位端;103、B位端;2、横梁A端头;201、向下倾斜面;202、水平面;203、浅凹面;204、侧面折边;205、折耳;206、过渡圆角;207、焊接支撑面;3、横梁B端头;301、向下倾斜面;302、水平面;303、浅凹面;304、凹槽;305、侧面折边;306、折耳;307、过渡圆角;308、焊接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包括横梁1、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所述横梁1为等厚度金属板料压弯成凹型槽;横梁1凹型槽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侧面折边101;所述横梁1的A位端102设置有横梁A端头2,所述横梁1的B位端103设置有横梁B端头3;横梁A端头2和横梁B端头3为等厚度金属板料冲压成凹型槽形状;所述横梁A端头2和横梁B端头3凹型槽的底面端部设有向下倾斜面,横梁1底面端部位于横梁A端头2和横梁B端头3的向下倾斜面的顶部;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与横梁1焊接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1的凹型槽底面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对中孔,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各设置有一个对中孔,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的对中孔与横梁1的对中孔的孔径相等;所述的横梁1对中孔与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的对中孔中心轴对齐;横梁1凹型槽侧面之间夹角为5~6°,横梁1凹型槽侧面与横梁A端头2、横梁B端头3的侧面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A端头2的向下倾斜面201末端设置有水平面202,所述水平面202和向下倾斜面201交线处设置有浅凹面203,所述的浅凹面203上设置有工艺孔;所述的横梁A端头2设有水平的侧面折边204,所述的横梁A端头2设有向外展开的折耳205,所述的折耳205垂直于横梁A端头2的凹型槽侧面,所述的侧面折边204与折耳205之间连接有过渡圆角206;所述的横梁A端头2两个侧面之间夹角为5~6°。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A端头2设置有焊接支撑面207,所述的横梁1的侧面折边101与横梁A端头2的焊接支撑面207贴合在一起;所述的焊接支撑面207与横梁A端头2的侧面折边204上表面的高度落差等于横梁1板料的厚度;所述的横梁A端头2数量为1个;所述的横梁1的凹型槽底面和横梁A端头2的凹型槽底面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B端头3的向下倾斜面301末端设置有水平面302,所述水平面302和向下倾斜面301交线处设置有浅凹面303,所述的浅凹面303上设置有工艺孔;所述的水平面上压有凹槽304;所述的横梁B端头3设有水平的侧面折边305;所述的横梁B端头3设有向外展开的折耳306,所述的折耳306垂直于横梁B端头3的凹型槽侧面,所述的侧面折边305与折耳306之间连接有过渡圆角307;所述的横梁B端头3两个侧面之间夹角为5~6°。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后地板横梁,所述的横梁B端头3设置有焊接支撑面308,所述的横梁1的侧面折边101与横梁B端头3的焊接支撑面308贴合在一起;所述的焊接支撑面308与横梁B端头3的侧面折边305上表面的高度落差等于横梁1板料的厚度;所述的横梁B端头3数量为1个;所述的横梁1的凹型槽底面和横梁B端头3的凹型槽底面贴合在一起,横梁1的B位端103的凹型槽底面高度高于横梁1其他部分的凹型槽底面;所述的横梁A端头2的水平面202和横梁B端头3的水平面30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组焊时,横梁利用自身的6°夹角卡入横梁A端头和横梁B端头的同样夹角的凹型槽内,且由于其自身弹性进行卡紧,同时横梁的两个对中孔分别与横梁A端头、横梁B端头上的对中孔对齐用定位销进行定位,实现完全定位;另外由于横梁A端头和横梁B端头均有不可展开曲面存在,同时横梁A端头和横梁B端头所开的工艺孔均处于水平面和向下倾斜面交汇处,尽可能缩短了组合后地板横梁的长度,使得焊接后整个组合后地板横梁的刚度和强度都非常大,足以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