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便捷辅助停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1563发布日期:2019-08-07 01:4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便捷辅助停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便捷辅助停车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低碳环保的理念,自行车的使用量也一直在上升。我国作为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自行车生产能力达到6000万辆,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近5亿辆。尽管近年来,汽车开始进入普通消费者家庭,但是自行车的地位并没有被完全取代。一项对城市居民、农村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自行车仍是消费者的短途交通的主要代步工具。城市居民自行车利用率在各种交通方式中占74%;农村高达84%。同时共享单车的出现,居民对自行车的使用更是呈现指数上涨。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的日常出行,不但提高了出行效率,也让绿色出行渐成风尚。然而自行车数量的激增也给各社区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停车难的问题、停车乱、自行车经常丢失等问题等。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停车装置,只是简单机械停车机构,虽然起到了一个规范停车的作用,但不能起到节省空间的目的。同时,装置大多为单向停车并排对齐而停的方式,对纵向空间的利用率考虑太少,而对两辆自行车之间间隙上的横向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这对于小区这种对空间使用比较紧张的地方来说,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自行车便捷辅助停车机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停车的纵向和横向空间利用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自行车便捷辅助停车机构,包括支撑架、气压杆和支撑槽;

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组成“入”字型;所述第一支架为开口方向为远离第二支架一侧的槽体,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卡槽平台和斜轨道;所述卡槽平台高于地面设置,用于放置自行车后轮;第一支架于卡槽平台之上的部分形成所述斜轨道,且斜轨道的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第一支架方向设置,且滑槽的下部具有宽度逐渐减小的卡紧区结构;所述气压杆设置于第二支架的旁侧,由第二支架朝向第一支架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槽设置于斜轨道内,用于放置自行车前轮,所述支撑槽上设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滑槽与气压杆连接,所述气压杆的长度满足连接件在滑槽内由下至上运动,所述滑槽满足下部最小宽度小于连接件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杆和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设置于滑槽内,所述连杆套设于滚动轴承并与气压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斜坡,所述斜坡设置于卡槽平台与地面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槽的底部与卡槽平台平行,且底部镂空形成嵌入孔,用于使自行车前轮部分嵌入予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下部设有水平轨道,且水平轨道上部的第二支架设镂空的让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压杆数量为二,对称设置于第二支架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正反向交替设置有若干辅助停车机构。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充分利用纵向空间:采用交叉停车的方式,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可停车,通过两辆自行车间的交叉重叠的停车,使上层空间得到利用,同时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可以使用一上一下的排列方式,避免了停放对侧车辆时,两辆车之间的干涉。

2、充分利用横向空间:正方向交替排列的停车机构可实现横向的以上一下排列方式,避免了停放并排车辆时,两辆车之间的干涉。

3、通过实地考察和后期计算,相比较传统停车方式、相同数量下,充分地提高了纵向空间的利用率,使停车空间节省近30%,以简约低成本便捷的理念带给使用者更好的停车体验。

4、装置整体主要采用金属材料,防锈耐用,使用寿命长,有助于减少城市街道、社区家庭自行车停车难的现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停车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坡、卡槽平台、斜轨道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查阅图1-3,本实施例的自行车便捷辅助停车机构,包括支撑架、气压杆2和支撑槽3;

所述支撑架由符合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符合长期放置室外的条件,且强度能够长期支撑停放市面上常见的自行车。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连接组成“入”字型,用于支撑和停放双辆自行车。

所述第一支架11为开口方向为远离第二支架12一侧的槽体,所述第一支架11包括斜坡111、卡槽平台112和斜轨道113;所述卡槽平台112高于地面设置,用于放置自行车后轮;所述斜坡111设置于卡槽平台112与地面连接处,方便车轮的上下推行;第一支架11于卡槽平台112之上的部分形成所述斜轨道113,且斜轨道113的侧壁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沿第一支架11方向设置,且滑槽13的下部具有宽度逐渐减小的结构;

所述气压杆2设置于第二支架12的旁侧,由第二支架12朝向第一支架11方向延伸,用于在停车和取车过程中起助力和缓冲的作用;本实施例采用两根10N的气压杆2,均布对称安置在第二支架12两侧的合适位置。小车重力作为外力对气压杆2气压弹簧进行压缩,由于撑杆在气室内体积增大,压缩气体的有效容积变小,气室气压变大,压力差产生的支撑力变大。

所述支撑槽3由符合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由于使车前轮嵌入,并在气压杆2作用下起抬升作用;支撑槽3设置于斜轨道113内,用于放置自行车前轮,所述支撑槽3上设连接件31,所述连接件31穿过滑槽13与气压杆2连接,所述气压杆2的长度满足连接件31在滑槽13内由下至上运动,所述滑槽13满足下部最小宽度小于连接件31尺寸。所述支撑槽3的底部与卡槽平台112平行,且底部镂空形成嵌入孔32,用于使自行车前轮部分嵌入予以固定,其嵌入孔32应该符合市场上常见自行车产品的车轮标准尺寸的范围,并能够稳定嵌住,在上升过程中,自行车不会出现向一侧偏倒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1包括连杆和滚动轴承33,所述滚动轴承33设置于滑槽13内,所述连杆套设于滚动轴承33并与气压杆2连接。所述连杆采用符合长期放置室外的条件、且强度足够的金属制成,直径为8mm,用于支撑槽3、滚动轴承33与支撑架的一体连接和配合;本实施例采用直径8mm的滚动轴承33,用于连杆与支撑架部分的实现相对运动的的部分(将滑动变为滚动)。

本实施例的第二辆车停放位置设置于第二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下部设有水平轨道121,且水平轨道121上部的第二支架12设镂空的让位部122。当第二辆车推入水平轨道121,所述让位部122为车轮提供更多的空间,让位部122两侧同时起固定作用,同时第一支架11上部“入”字型的弧度和高度满足车轮的空间需要。

本实施例还包括底座4,所述底座4上正反向交替设置有若干辅助停车机构,底座4长度和辅助停车机构的数量可依实际地形需要调整,用于城市街道、社区家庭的自行车停放辅助和规范。

本实施例的辅助停车机构使用步骤如下:

一、停车时:

1、在斜轨道113方向,将自行车前轮沿斜轨道113向上,并卡在支撑槽3上;

2、使用者将支撑槽3向上抬,使其脱离滑槽13底部的卡紧区;

3、在气压杆2的作用下,使滑轨带着自行车前轮沿斜轨道113向上(在这一过程中,气压杆2所提供的力是恒定的,随着自行车往上,气压杆2沿轨道的分力会逐渐变大,使用者所用的力非常小),直到自行车后轮卡在支撑架底部卡槽上;

二、取用时:

1、将后轮轻轻滚出卡槽,由于自行车本身重力便会克服气压杆2的分力,此时气压杆2充当缓冲装置,自行车会缓缓向下,滑轨到达底部后,自行车便可取走;

2、此时滑轨则刚好处于又卡紧区当中,等待下一辆自行车停放;

三、对侧停车:

第二支架12水平轨道121停放车辆只需要将自行车沿轨道推进去(使嵌进支架的间隙中)和退出来即可实现停放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