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与转向节臂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4955发布日期:2019-09-12 09:55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节与转向节臂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转向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节与转向节臂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转向节与转向节臂有两种连接形式:一种是转向节臂的锥径与转向节的锥孔连接配合,此种连接方式由于锥孔、锥径的加工精度保证困难,经常出现转向节臂断裂,连接松动等失效发生;另外一种是采用两螺栓平行布置,将转向节臂与转向节连接,此种连接方式虽然可靠性有所提升,但重量增加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节与转向节臂连接结构,是一种两螺栓垂直布置的转向节与转向节臂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转向节与转向节臂连接结构,包括转向节1,转向节臂2和转向节上臂3,其中转向节上臂3与转向节1上端的两端面配合并通过螺栓三7与内六角螺栓6固定连接,转向节臂2与转向节1下端的两端面配合并通过螺栓一4和螺栓二5固定连接,转向节1下端与转向节臂2的接触面通过平面止口8配合连接,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的转向节1上端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螺栓三7和内六角螺栓6固定连接的螺纹孔,且两螺纹孔垂直布置,转向节1下端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螺栓一4和螺栓二5固定连接的螺纹孔,且两螺纹孔垂直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向节与转向节臂连接结构,可实现采用原有锥径、锥孔式结构的转向节毛坯不变,改用螺栓连接方案,降低了重量和成本,采用的螺栓垂直布置连接,结构更加紧凑;转向节及臂采用垂直平面的布置,在转向时,垂直平面承担部分转向力,性能更可靠;转向节上臂一侧采用内六角螺栓连接,节约空间;转向节臂侧面与转向节止口配合,提升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局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节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节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节的仰视局部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节臂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节臂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节上臂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节上臂的俯视图;

图中:1.转向节,2.转向节臂,3.转向节上臂,4.螺栓一,5.螺栓二,6.内六角螺栓,7.螺栓三,8.平面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一种转向节与转向节臂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转向节1,转向节臂2和转向节上臂3,如图2所示,其中转向节上臂3与转向节1上端的两端面配合并通过螺栓三7与内六角螺栓6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转向节臂2与转向节1下端的两端面配合并通过螺栓一4和螺栓二5固定连接,转向节1下端与转向节臂2的接触面通过平面止口8配合连接,提升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转向节1上端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螺栓三7和内六角螺栓6固定连接的螺纹孔,且两螺纹孔垂直布置,转向节1下端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螺栓一4和螺栓二5固定连接的螺纹孔,且两螺纹孔垂直布置。

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转向节上臂3与转向节1连接的一侧为相互垂直的平面,在两垂直的平面上分别设有一个通孔,该两通孔垂直布置,螺栓三7与内六角螺栓6分别穿过这两个通孔与转向节1上的螺纹孔,从而将转向节上臂3与转向节1固定;转向节上臂3另一端为锥孔结构,与转向纵拉杆连接。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所述转向节臂2与转向节1连接的一侧为相互垂直的平面,在两垂直的平面上分别设有一个通孔,该两通孔垂直布置,螺栓一4和螺栓二5分别穿过这两个通孔与转向节1上的螺纹孔将转向节臂2与转向节1固定;转向节臂2的另一侧为锥孔结构,与转向横拉杆连接。

转向节1采用原锥径、锥孔式的毛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