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移动转换方便的平板电脑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130发布日期:2019-08-16 22:05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固定、移动转换方便的平板电脑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电脑运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固定、移动转换方便的平板电脑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是电子器材,包括壳体,显示屏和主板。现有的平板电脑运输为以下方法:平板电脑被包装好在方形的包装盒,然后将若干包装盒码放纸箱中,包装盒与纸箱之间的空隙用缓冲材料填满,缓冲材料一般是指泡沫、纸屑等。

现有的运输方法的缺点在于:(1)打包过程相对麻烦,大量用到缓冲材料,买家收到后,纸箱和缓冲材料直接当垃圾丢掉,造成浪费且不环保;(2)纸箱加缓冲材料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小,由于平板电脑本身为电子产品,相对来说更容易造成产品的损坏;(3)纸箱搬运过程中还需要额外借助手推车,在没有手推车的场合,人为搬运比较费力。

经检索,中国专利文件201280061864.3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脑存储和运输装置,其包括推车框架,推车框架上有若干存储槽,推车框架带有轮子。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有现有运输方法中的缺点,但是其仍然有一些缺陷:

(1)其车轮的结构,使得当其静止在某地时,一旦给予外力很容易滑动,因此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不便于使用,若将其直接作为装载平板电脑的箱体用货车运输,还需要对其本身的车轮进行固定或拆除,因此更适合作为近距离转运小车;(2)其存储槽的尺寸是限定的,很难与全部平板电脑的尺寸匹配,因此,平板电脑与槽之间容易产生空隙,产生空隙就会导致平板电脑与槽之间发生撞击;(3)在运输装置总体积一定的条件,有多个存储槽,就有多个槽壁,相对占用空间较多,减少运输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固定、移动转换方便的平板电脑运输装置,解决现有运输方式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固定、移动转换方便的平板电脑运输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用于容纳平板电脑的容纳箱,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台,移动台上两侧设有可转动的安装轴,每个安装轴的两端通过滑轮安装架安装滑轮,滑轮安装架的结构对移动台的两侧进行避让,使得滑轮安装架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转换;移动转轴包括旋转把手、主齿轮、省力传动系统,旋转把手带动可旋转设置在移动台内的主齿轮转动,主齿轮通过省力传动组件与安装轴连接,从而带动安装轴转动;移动装置还包括脚踩定位结构;脚踩定位结构包括脚踏板、传动板、固定弹簧、定位齿轮;定位齿轮于主齿轮正下方,定位齿轮通过支架安装在传动板的工作端上且无法转动,呈固定状态。移动台上设有通孔供脚踏板穿过,脚踏板的脚踏端位于移动台外,脚踏板传动端位于移动台内,且位于传动板的传动端的下方,脚踏板的中部与移动台轴连接;传动板中部与移动台轴连接,传动板通过回位弹簧与移动台连接,在弹簧回位情况下,定位齿轮与主齿轮啮合,在弹簧不回位情况下,定位齿轮不与主齿轮啮合,不阻止主齿轮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容纳箱包括两个可拆卸的部分,分别为基座和封装盖,基座包括按照方位连接的容纳箱的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封装盖包括按照方位连接的容纳箱的顶板和前侧板;基座上设有1块或2块活动板;

当设有1块活动板时,活动板通过固定弹簧与左侧板/右侧板连接,且与其平行;活动板上设有若干从上到下平行设置的卡槽A,左侧板/右侧板中未与活动板通过固定弹簧连接的任意一块侧板上设有有与卡槽A对应的卡槽B;

当设有2块活动板时,2块活动板通过固定弹簧分别与左侧板、右侧板连接,且相互之间平行;一块活动板上设有若干从上到下平行设置的若干卡槽A,另一块活动板设有与卡槽A对应的卡槽B;

上述卡槽A和其对应的卡槽B构成的卡槽组用于可拆卸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为长度可调支撑板。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板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匹配卡接,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皆为梳齿结构,左支撑板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齿体之间必然设有右支撑板的一个齿体,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还设有滑动连接结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设有与卡槽组匹配的卡接条。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滑动连接结构包括滑槽和位于滑槽内的滑条,其中,滑槽位于连接面A上,滑条位于连接面B上;左支撑板上的齿体的侧面和与其相对、靠近的右支撑板上齿体的侧面为一组连接面,这组连接面中其中一个连接面为连接面A,另一个连接面为连接面B。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板还包括左支撑板、右支撑板顶面和底面皆设有的与其形状匹配的弹性垫。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卡槽A和卡槽B皆为T型槽,卡接条为T型条。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基座的后侧板顶部上设有与后侧板设置方向相同的定位槽,在封装盖顶板的后侧设有与定位槽匹配的定位条,底板的前侧设有与后侧板平行的定位槽,前侧板的底部设有可卡入底板的定位槽内的定位条,使得前侧板两侧设有定位槽,右侧板和左侧板前端有定位条。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省力传动组件包括位于主齿轮两侧副齿轮系统;每个副齿轮系统皆包括副齿轮I、副齿轮II、副齿轮III、副齿轮IV、副齿轮V;副齿轮I与主齿轮啮合,副齿轮I与副齿轮II同轴,副齿轮II通过链条与副齿轮III连接,副齿轮III与副齿轮IV同轴,副齿轮IV与副齿轮V啮合连接,副齿轮V固定在安装轴上;主齿轮的直径大于副齿轮I的直径,副齿轮I的直径小于同轴的副齿轮II的直径,副齿轮II的直径大于副齿轮III的直径,副齿轮III的直径小于同轴的副齿轮IV的直径,副齿轮IV的直径大于副齿轮V的直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容纳箱的移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容纳箱在可移动和稳定放置两者之间的转换更加的方便,更加便于长途运输转移。

本实用新型对容纳箱的结构进行设计,通过构成容纳箱的活动板与支撑板的结构,来尽量保证包装有平板电脑的包装盒与构成容纳箱的部件之间紧贴,不出现空隙,不需要填充缓冲材料,减少垃圾废物的产生,避免包装盒之间相互碰撞,容纳箱材质为硬质材料,抗外界冲击的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副齿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

图3为副齿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脚踏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基座的剖视图。

图6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支撑板伸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封装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移动装置,11-滑轮,12-安装轴,13-旋转把手,14-主齿轮,151-副齿轮I,152-副齿轮II,153-副齿轮III,154-副齿轮IV,155-副齿轮V,161-脚踏板,162-连杆,163-滑动台,164-定位片,165-回位弹簧,17-移动台、2-手推杆,31-基座,32-封装盖,4-活动板,5-支撑板,51-左支撑板,52-右支撑板,53-卡接条,61-卡槽A,62-卡槽B,7-定位条,8-定位槽,9-固定弹簧,10-包装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固定、移动转换方便的平板电脑运输装置,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固定、移动转换方便的平板电脑运输装置包括容纳箱,容纳箱底部固定连接移动装置1,容纳箱上设有的手推杆。

移动装置1包括滑轮和用于安装滑轮的移动台17,移动台17上两侧设有可转动的安装轴12,每个安装轴12的两端连接有滑轮安装架,滑轮安装架的结构对移动台17的两端进行避让,使得滑轮安装架可以位于水平方向,也位于竖直方向。滑轮安装架上安装有滑轮。移动装置1还包括齿轮组件、旋转把手13和脚踩定位结构。移动台17为中空的结构,使得移动台17内安装齿轮组件。如图2~3所示,齿轮组件包括主齿轮14和位于主齿轮14两侧副齿轮系统。每个副齿轮系统皆包括副齿轮I151、副齿轮II152、副齿轮III153、副齿轮IV154、副齿轮V155。主齿轮14套装在主动轴上,主动轴可旋转连接在移动台17内,主动轴的一端与主动把手连接,使得人为外力可带动两个副齿轮系统转动。副齿轮I与主齿轮14啮合,并套接在可旋转设置在移动台17内的转轴上,且设有副齿轮I的转轴上还设有副齿轮II,副齿轮II通过链条与副齿轮III连接,副齿轮III设置可旋转设置在安装台内的转轴上,副齿轮III同轴设有副齿轮IV,副齿轮IV与副齿轮V啮合连接,副齿轮V固定在安装轴12上,从而旋转把手13施加外力可带动安装轴12的转动,从而通过改变滑轮安装架的位置而改变滑轮的位置,使得滑轮位于竖直方形时,容纳箱可滑动,滑轮位于水平方向时,容纳箱不可滑动。

为了省力,主齿轮14的直径大于副齿轮I的直径,副齿轮I的直径小于同轴的副齿轮II的直径,副齿轮II的直径大于副齿轮III的直径,副齿轮III的直径小于同轴的副齿轮IV的直径,副齿轮IV的直径大于副齿轮V的直径。

具体的,如图4所示,脚踩定位结构包括脚踏板161、连杆162、定位片164、滑动台163、回位弹簧165。滑动台163位于主齿轮14正下方,固定安装在移动台17内,脚踏板161位于旋转把手13下方,移动台17上设有通孔供脚踏板161穿过,脚踏板161的脚踏端位于移动台17外,脚踏板161传动端位于移动台17内,脚踏板161的传动端与连杆162的一端轴连接,连杆162的另一端与定位片164连接。脚踏板161的中部在通孔内且与移动台17通孔的两壁轴连接,使得脚踏板161形成杠杆。滑动台163上设有与主动轴轴向相同方向设置的T型滑槽,定位片164底部设有T型滑块,限制定位片164可在滑动台163上纵向滑动,但不能再竖直方向运动。

具体的说,定位片164一侧与连杆162连接,另一侧与回位弹簧165一端连接,回位弹簧165另一端固定在移动台17内。在回位弹簧165正常弹性量条件下,定位片164卡在主齿轮14的两齿之间。

由于脚踏板161、连杆162及定位片164构成了连杆162机构,因此脚踩脚踏板161的脚踏端,脚踏端下降,脚踏板161传动端升高带动连杆162,连杆162将定位片164像靠近脚踏板161的方向拉动;将定位片164拉离主齿轮14的两齿之间;此时由于没有定位片164,因此在旋转把手13工作下,主齿轮14可以转动,从而调整滑轮位于移动台17正下方,即竖直方向,此时,容纳箱可移动。人不踩踏脚踏板161的脚踏端时,此时定位片164在回位弹簧165的作用下拉回原位卡入主齿轮14的齿之间,从而使得主动齿轮在施加外力下也无法转动,此时滑轮就保持了竖直方向,容纳箱持续可移动,而当需要将容纳箱固定时,脚踩脚踏板161,不用搬动把手,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滑轮往两侧挤,最终使得滑轮位于水平方向,从而移动台17底部与地面接触实现容纳箱的稳固放置。当然也可以手持把手,用于控制两侧滑轮缓慢向水平方向移动,移动台17底部设有一层的减震垫。

通过移动装置1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问题,使得运输装置的固定和可移动转换方便,在运输转移过程中减少人工搬运,更加的省力。容纳箱为可拆卸结构,使得内部容纳空间可打开。容纳箱由两个部分构成,包括基座和封装盖。基座固定在移动台上方,手推杆设置在基座上。

容纳箱为可拆卸结构,使得内部容纳空间可打开。容纳箱由两个部分构成,包括基座31和封装盖32。

基座31和封装盖32组成构成容纳箱,基座31包括容纳箱的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基座31的各板按照方位固定连接。封装盖32包括顶板和前侧板,封装盖32的两板也按照方位连接。当然,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顶板和前侧板皆为硬质材料制成。

除此之外,基座31还包括活动板4,活动板4与左侧板或右侧板中任意一块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将活动板4设定为与左侧板连接。活动板4底部靠在底板上方,顶部与左侧板和右侧板齐平。活动板4竖向与左侧板平行设置,其与左侧板之间设有弹簧9,使得活动板4受到挤压时位置发生变化。具体的说,活动板4与右侧板之间为用于放置平板电脑包装盒10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在活动板4上设有若干卡槽A61,在右侧板上设有若干对应的卡槽B62。每个卡槽A61和其对应的卡槽B62构成一组卡槽,用于卡接支撑板5。支撑板5的作用是从竖直方向可以将上述容纳空间分为多格。

再进一步的说,相邻卡槽A61之间距离很近,即卡槽A61在活动板4上的分布密度大。以保证支撑板5能够调整的高度比较多。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活动板4的固定弹簧9会受到压缩作用,因此活动板4与右侧板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板5的长度就要匹配性变化才行,否则支撑板5两端无法卡入右侧板与活动板4之间。因此,支撑板5为长度可调节支撑板。

进一步,由于支撑板5的作用是上表面对上一层平板电脑支撑,下表面尽量保证对下一层平板电脑的包装盒10进行抵压,尽量避免每层平板电脑有上下活动空间的情况出现,因此,应当保证支撑板5的上下表面齐平,由于现在长度可调节板一般都是内外套接滑动式,上下表面一般不齐平。因此,本实施例对支撑板5的结构进行设计。

如图6~8所示,支撑板5包括相互之间匹配相接的左支撑板51和右支撑板52,左支撑板51和右支撑板52皆为梳齿结构。即都由梳体和垂直于梳体的间隔分布的齿体组成。

本实施例中,左支撑板51的梳体右侧均匀分布有若干齿体,在梳体的右侧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皆有齐平的齿体。右支撑板52的梳体的左侧均匀分布有若干齿体,右支撑板52的齿体所在位置对应左支撑板51的齿体之间的间隙。由于右支撑板52与左支撑板51的齿体相互匹配,因此,可匹配组装构成支撑板。

同时,左支撑板51和右支撑板52之间设有连接结构,使得左支撑板51与右支撑板52之间连接为一体。连接结构包括滑槽和位于滑槽内的滑条,其中,滑槽位于连接面A上,滑条位于连接面B上。

本实施例中,一个左支撑板51上齿体和一个右支撑板52上与其匹配的齿体必然有至少一个相对的侧面,那么将左支撑板51上的齿体的侧面和与其相对、靠近的右支撑板52上齿体的侧面定义为一组连接面,而这组连接面中其中一个为连接面A,另一个为连接面B。这样的结构,使得左支撑板51与右支撑板52即连接在一起,又可以相对滑动,从而使得支撑板的长度可调节,同时在长度调节后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从宏观上看仍然齐平。而由于构成支撑板的左支撑板51和右支撑板52皆为梳齿结构,虽然在长度调节后,支撑板两端会产生空隙,而只要保证梳齿结构的齿体的密度只要不过于小,那么空隙不会大于包装盒10的尺寸就能保证包装盒10始终得到支撑。

进一步的,支撑板5还包括左支撑板51、右支撑板52顶面和底面皆设有的与其形状匹配的弹性垫,弹性垫的弹性用于保证在受到挤压情况下弹性垫尺寸可伸缩,从而尽量保证支撑板5对下方的的一层平板电脑包装盒10能够是压住的状态。

进一步的左边的左侧、右支撑板52的右侧设有卡接条53分别用于与卡槽A61和卡槽B62 连接。卡槽A61和卡槽B62均为T型槽,卡接条53为形状匹配的T型条。

进一步的,基座31的后侧板顶部上设有与后侧板设置方向相同的定位槽8,如图9所示,在封装盖32顶板的后侧设有与定位槽8匹配的定位条7,底板的前侧设有与后侧板平行的定位槽8,前侧板的底部设有定位条7可卡入底板的定位槽8内,具体的,前侧板的宽度略大于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的距离,使得前侧板两侧设有定位槽8,右侧板和左侧板前端有定位条7。使用时,封装盖32从上方卡入基座31中,使定位条7与定位槽8匹配安装。通过上述结构便可以快速的将容纳箱进行组装拆除。

因此,平板电脑的打包运输过程如下所述:

将第一层平板电脑的包装盒10整齐码放在底板上的活动板4和右侧板之间,当然,第一层平板电脑应当包括多排多列。由于活动板4与左侧板之间弹性连接,当放这一层最后一列包装盒10的时候,保证活动板4与左侧板之间弹簧9在非压缩状态的情况下,活动板4与右侧板之间的剩余空间不够塞下一列包装盒10,这样,要塞下最后一列包装盒10就会使得弹簧9发生压缩,从而保证活动板4与右侧板将第一层平板电脑的包装盒10夹紧。根据活动板4与右侧板之间的距离,调整支撑板的长度,根据第一层平板电脑的包装盒10高度,将支撑板卡入合适的卡槽组中,合适的卡槽组的判断原则为尽量使得支撑板能够压住下层平板电脑的包装盒10,不留空隙。然后在支撑板上码放第二层包装盒10,再在第二层包装盒10上方合适卡槽组继续装入支撑板,从而层层码放包装盒10,当然,再最上层包装盒10上方应当再安装一块支撑板,避免顶板与最上层包装盒10之间存在空隙。

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便可以将装有平板电脑的包装盒10层层码放,其容纳箱内部的包装盒10被构成箱体的部件压紧,不会四处移动,这样在运输过程和搬运过程,减少外力导致的碰撞问题。而且不需要填充纸屑和泡沫等缓冲材料,减少垃圾的生成,更加的环保。

如同现有技术,容纳箱底部设有滑轮11,容纳箱的基座31上设有手推杆2便于人手推。

当然,由于容纳箱底部设有滑轮11,因为在长途运输时,需要将滑轮11通过固定手段固定在货车内,使得容纳箱不会四处移动。固定手段为常规手段,本实施例中不作说明。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活动板有两块,两块活动板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固定弹簧连接。

用于卡接支撑板和卡槽A和卡槽B分别设置在两块活动板上。

本实施例的结构使得,包装了平板电脑的包装盒的两侧皆设有固定弹簧,受到撞击时缓冲效果更好。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