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总成的防护可调节的非标料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069发布日期:2019-11-15 21:0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箱总成的防护可调节的非标料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架领域,特别是一种行李箱总成的防护可调节的非标料架。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配件物流配送过程中,料架是一种很有用的物流用具,首要用于较重或大物品的寄存及机械化周转搬运,格外适合汽车配件物流工作的运用。行李箱总成的形状多样,固定点、平衡点难找。在零件料架设计/制作时,需要依照各种车型的零件宽度尺寸进行设计/制作不同款式的料架,各种车型的料架的防护都是固定的,料架在各车型零件的存放中无法共用,在产品多样化的企业中,造成的后果是料架种类过于繁多,增加了人员劳动量,增加了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621160439.1,授权公告号为cn206202935u,授权公告日为2017.5.31,具体公开了一种适应零件宽度尺寸的可调节非标料架,通过旋转调节防护杆装置和调节限位槽装置可以调节宽度尺寸,适应多种车型的零件的料架共用,但是由于分隔件是固定的,物料存放过程中主要起分隔的作用,无法将物料夹紧固定,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物料容易跳动而摩擦损伤,而且由于汽车的行李箱总成是异型结构,固定点和平衡点更难找,经过实践发现,行李箱总成并不适用该专利的料架,仅仅只靠底部支撑和旋转调节防护杆的挤压夹紧并不稳定牢固,运输过程颠簸很容易使得行李箱总成重心跑位而滑动,同时由于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的尺寸和结构又有所区别,使得分隔件和旋转调节防护杆的夹紧组合功能太单一,而且分隔件固定设置,这又导致了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无法共用和使用该专利的料架。

按照物流系统提高效率、加强防护、降低成本的原则,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料架来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总成的防护可调节的非标料架,防护可调节,实现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的料架共用,减少料架的种类,降低制作成本和空间占用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行李箱总成的防护可调节的非标料架,包括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护栏,每所述防护栏中间还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撑竖杆,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竖杆相向的内侧面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垫;两所述防护栏的一端还设置有能拆卸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内侧面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垫;所述支撑底架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两所述防护栏的另一端;所述防护杆的内侧面还等间距的设置有复数个能转动的限位卡件;所述支撑底架的顶部还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复数个支撑件,每所述支撑件的顶部还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地,每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每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通过螺丝和所述支撑底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插销,两所述防护栏的一端相向的内侧面对称设置有一限位调节座,两个限位调节座相向的侧面还开设有容纳槽,每所述容纳槽和所述限位杆相匹配;每所述限位调节座还分别穿设有复数个竖直插销孔,且每个限位调节座的竖直插销孔和对应的容纳槽连通;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穿设有竖直通孔;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安装在两所述容纳槽里面,两所述插销一一对应插入一竖直插销孔、竖直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链条固定在两所述防护栏上,且当所述限位杆从两个容纳槽里拆下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支撑底架的顶面和地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架的底部四个角还对应设有一轮子,四个轮子呈矩形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架的顶部四个角还分别设置有一防护板,每所述防护板将底部的轮子覆盖住。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架的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拖拉机构,所述拖拉机构包括u型固定座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竖直连接孔;所述u型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底架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连接杆能转动的连接于所述u型固定座;

所述支撑底架的右侧中间位置设置有一u型连接件,所述u型连接件的右侧设置有敞口槽,所述u型连接件还设置有第二竖直连接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u型固定座设置有第一水平螺栓孔;所述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水平螺栓孔;所述连接杆的宽度小于所述u型固定座的开口槽的宽度;所述螺栓穿过第一水平螺栓孔和第二水平螺栓孔,然后用所述第一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还包括和所述限位卡件数量相等的第二螺母;每所述限位卡件包括一u型卡件,所述u型卡件的底面向外凸设有一螺杆,所述u型卡件的槽内侧壁还设置有第三缓冲垫,所述防护杆上穿设有和所述限位卡件数量相等的安装通孔,每所述螺杆对应穿过一安装通孔后用一第二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每所述u型卡件的一侧板的端部还凸设有第二l型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总成的防护可调节的非标料架,通过所述支撑件在底端对行李箱总成进行支撑,并通过所述凹槽在底部对行李箱总成进行限位,防止颠簸时行李箱总成的底部发生移动而造成损伤,在其中一侧面通过限位卡件将行李箱总成卡入所述限位卡件的卡槽内,所述限位卡件能转动从而使得限位卡件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节,将平衡点和固定点条件到最佳位置;最后在李箱总成的另一侧安装所述限位杆,对行李箱总成进行抵靠夹紧、限位。最终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可调节的限位卡件和限位杆实现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的料架共用,减少料架的种类,降低制作成本和空间占用率,同时确保运输过程行李箱总成不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标料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标料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限位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标料架放置行李箱总成的效果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防护栏的c向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防护栏的d向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架,11、防护板,2、防护栏,21、第一支撑竖杆,3、第一缓冲垫,4、限位杆,41、竖直通孔,5、第二缓冲垫,6、防护杆,7、限位卡件,71、u型卡件,72、螺杆,73、第二l型限位件,74、第三缓冲垫,8、支撑件,81、凹槽,82、连接板,9、行李箱总成,10、插销,20、限位调节座,201、容纳槽,202、竖直插销孔,30、链条,40、轮子,50、拖拉机构,501、u型固定座,502、连接杆,5021、第一竖直连接孔,60、u型连接件,601、敞口槽,602、第二竖直连接孔,70、固定销,80、螺栓,90、第一螺母,100、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总成的防护可调节的非标料架,包括支撑底架1,所述支撑底架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护栏2,每所述防护栏2中间还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撑竖杆2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竖杆21相向的内侧面还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垫3;两所述防护栏2的一端还设置有能拆卸的限位杆4,所述限位杆4能拆卸方便将行李箱总成放入所述的非标料架内,当行李箱总成放置完成后,再将所述限位杆4安装上去在一侧面对行李箱总成进行抵靠限位,所述限位杆4的内侧面还设置有第二缓冲垫5,防止限位杆4和行李箱总成9直接接触而发生磨损;所述支撑底架1的一侧还设置有防护杆6,所述防护杆6的两端固定连接于两所述防护栏2的另一端;所述防护杆6的内侧面还等间距的设置有复数个能转动的限位卡件7,所述限位卡件7能转动从而使得限位卡件7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9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节,进而将行李箱总成9卡入所述限位卡件7的卡槽内;所述支撑底架1的顶部还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复数个支撑件8,每所述支撑件8的顶部还设置有凹槽81,通过所述支撑件8在底端对行李箱总成9进行支撑,并通过所述凹槽81在底部对行李箱总成9进行限位,防止颠簸时行李箱总成9的底部发生移动而造成损伤。

使用方式:将行李箱总成9的底部卡在所述凹槽81上,旋转所述限位卡件7,调节好角度,然后将行李箱总成9的一侧卡入所述限位卡件7的卡槽内,最后所有的行李箱总成9放入所述的非标料架内后,将所述限位杆4安装上去,在另一端对行李箱总成9进行抵靠夹紧。通过所述支撑件8在底端对行李箱总成9进行支撑,并通过所述凹槽81在底部对行李箱总成9进行限位,防止颠簸时行李箱总成9的底部发生移动而造成损伤,在其中一侧面通过限位卡件7将行李箱总成9卡入所述限位卡件7的卡槽内,所述限位卡件7能转动从而使得限位卡件7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节,将平衡点和固定点条件到最佳位置;最后在李箱总成9的另一侧安装所述限位杆4,对行李箱总成9进行抵靠夹紧、限位。最终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件8、可调节的限位卡件7和限位杆4实现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的料架共用,减少料架的种类,降低制作成本和空间占用率,同时确保运输过程行李箱总成9不发生损坏。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的一实施例:每所述支撑件8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82,每所述连接板82的两端通过螺丝和所述支撑底架1固定连接。

还包括两个插销10,两所述防护栏的一端相向的内侧面对称设置有一限位调节座20,两个限位调节座20相向的侧面还开设有容纳槽201,每所述容纳槽201和所述限位杆4相匹配;每所述限位调节座20还分别穿设有复数个竖直插销孔202,从而可以将限位杆4安装在不同的竖直插销孔202内,实现宽度调节,进而满足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的宽度,实现多车型的料架共用功能,且每个限位调节座的竖直插销孔202和对应的容纳槽201连通;所述限位杆4的两端分别穿设有竖直通孔41;所述限位杆4的两端安装在两所述容纳槽201里面,两所述插销10一一对应插入一竖直插销孔202、竖直通孔41。

所述限位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链条30固定在两所述防护栏2上,且当所述限位杆4从两个容纳槽201里拆下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限位杆4位于所述支撑底架1的顶面和地面之间。

所述支撑底架1的底部四个角还对应设有一轮子40,四个轮子40呈矩形布置,从而方便移动所述的非标料架。

所述支撑底架1的顶部四个角还分别设置有一防护板11,每所述防护板11将底部的轮子40覆盖住,从而防止所述的非标料架移动过程,轮子40溅起沙石或者水滴到行李箱总成9上,同时由于是轮子40移动造成的沙石或水滴飞溅,因此只需将轮子40顶部区域覆盖住,而无需整个支撑底架1的顶面都全部安装防护板11。

所述支撑底架1的左侧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拖拉机构50,所述拖拉机构50包括u型固定座501和连接杆502,所述连接杆502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竖直连接孔5021;所述u型固定座50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底架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连接杆502能转动的连接于所述u型固定座;

所述支撑底架1的右侧中间位置设置有一u型连接件60,所述u型连接件60的右侧设置有敞口槽601,所述u型连接件60还设置有第二竖直连接孔602。使用时,将一个所述的非标料架通过所述连接杆502插入另一个所述的非标料架的所述u型连接件60的敞口槽601内,然后用一固定销70插入所述第一竖直连接孔5021和第二竖直连接孔602内,从而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的非标料架进行固定,实现多个所述的非标料架的同时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还包括一螺栓80和第一螺母90,所述u型固定座501设置有第一水平螺栓孔(未图示);所述连接杆502设置有第二水平螺栓孔(未图示);所述连接杆502的宽度小于所述u型固定座501的开口槽的宽度;所述螺栓80穿过第一水平螺栓孔(未图示)和第二水平螺栓孔(未图示),然后用所述第一螺母90锁紧,实现所述连接杆502能够绕着所述螺栓80旋转,当不需要使用时,向上旋转收起,防止绊倒人。

还包括和所述限位卡件7数量相等的第二螺母100;每所述限位卡件7包括一u型卡件71,所述u型卡件71的底面向外凸设有一螺杆72,所述u型卡件71的槽内侧壁还设置有第三缓冲垫74,防止所述限位卡件7将行李箱总成9夹伤,所述防护杆6上穿设有和所述限位卡件7数量相等的安装通孔(未图示),每所述螺杆72对应穿过一安装通孔(未图示)后用一第二螺母100锁紧,实现所述限位卡件7可旋转调节,进而适应不同车型的行李箱总成9的使用需求。

每所述u型卡件71的一侧板的端部还凸设有第二l型限位件73,通过所述第二l型限位件73可以进一步满足不同结构的行李箱总成9的使用需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