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1338发布日期:2019-10-14 19:3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已知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其由方管形成在其车体上可上下摆动地枢轴支承的后叉(1),在该方管的后端部设有轴支承后车轴的尾端件(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4869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现有的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因为尾端件(4)为实心,所以后叉后端增重。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后叉后端的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中,由方管形成可在车体上下摆动地枢轴支承的后叉,并在该方管的后端部设有轴支承后车轴的尾端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端件将具有在车宽方向贯通的轴孔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板与具有在车宽方向贯通的轴孔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板的周缘彼此接合,使内部为中空,

所述外板具有:膨出部,其在上边与下边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并向前后方向延伸;凹部,其在上述上下的膨出部之间相对地向车宽方向内侧凹入,并具有所述轴孔。

根据该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因为尾端件成为将外板与内板的周缘彼此接合的中空,所以能够减轻。因此,能够减轻后叉后端

另外,因为外板具有:在上边与下边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膨出部、以及在上述上下的膨出部之间相对地向车宽方向内侧凹入且具有所述轴孔的凹部,所以,能够在该凹部配置调节器部件。

在该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中,

可以构成为将沿所述轴孔的外周配置的加固板设置在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轴孔周围的刚性。

在该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中,

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凹部的前方设有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的前部膨出部,在该前部膨出部设有埋设可调螺栓用的螺母的槽,在该槽中固定螺母。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固定可调螺栓用的螺母。

在该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中,

可以构成为,所述加固板的外径比形成贯通所述轴孔的后车轴的螺栓头部的座面以及与该螺栓螺合的螺母的座面的外径大。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利用螺栓、螺母紧固的座面的承受部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后叉后端部的图,图2(a)是立体放大图,图2(b)是立体分解图。

图3是表示后叉后端部的图,图3(a)是侧视放大图,图3(b)是图(a)的部分省略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以标记的方向进行观察,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依据驾驶者观察的方向,根据需要,在附图中将车辆的前方表示为fr、后方表示为rr、左侧表示为l、右侧表示为r、上方表示为u、下方表示为d。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

如图1~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为由方管11形成在车体(未图示)可上下摆动地枢轴支承的后叉10、并在该方管11的后端部设有轴支承后车轴30(参照图3(b))的尾端件20。

如图2、图3所示,尾端件20为将具有在车宽方向(箭头l、r方向)贯通的轴孔21h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板21与具有在车宽方向贯通的轴孔22h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板22的周缘21e、22e彼此接合、使内部23为中空的结构。

另外,外板21具有:膨出部21b、21b,其在上边与下边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并向前后方向延伸;凹部21c,其在上述上下的膨出部21b之间相对地向车宽方向内侧凹入,并具有所述轴孔21h。

根据该机动二轮车的后车轴支承结构,因为尾端件20成为将外板21与内板的周缘21e、22e彼此接合的中空,所以能够减轻。因此,能够减轻后叉10的后端

另外,因为外板21具有:在上边与下边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膨出部21b、21b、以及在上述上下的膨出部21b、21b之间相对地向车宽方向内侧凹入且具有所述轴孔21h的凹部21c,所以能够在该凹部21配置调节器部件(例如图3的链条张紧器42等)。

在外板21与内板22之间设有沿轴孔21h、22h的外周配置的加固板25。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轴孔21h、22h周围的刚性。

作为结果,能够较薄地形成外板21与内板22,能够进一步减轻后叉10的后端。

在外板21的凹部21c的前方设有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的前部膨出部21f,在该前部膨出部21f设有槽21d。而且,在该槽21d中埋设并固定有可调螺栓41(参照图3)用的螺母26。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固定可调螺栓用螺母26。

如图3(a)所示,加固板25的外径d2比形成贯通轴孔21h、22h的后车轴30的螺栓头部31的座面32以及与螺栓30螺合的螺母33的座面34的外径d1大。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利用螺栓30与螺母33紧固的座面32、34的承受部的刚性。

图1所示的后叉10的前部的管部12利用枢轴,可上下摆动地支承在未图示的车体。形成后叉10的方管11可以由铁类合金、铝类合金的任一合金构成。

构成尾端件20的各部件也可以由铁类合金、铝类合金的任一合金构成。

外板21、内板22都通过对薄板的冲压而成型。

外板21、内板22的周缘21e、22e彼此通过焊接而接合。

在外板21与内板22焊接前,加固板25提前焊接在内板22的内表面。

可调螺栓41用的螺母26嵌合于外板21的前部膨出部21f的槽21d中,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上述的尾端件20通过将其前部焊接在后叉的方管11的后部,而固定在方管11的后部。在图1~图3中,由标记13表示焊接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尾端件20焊接于方管11的后部时,可调螺栓41用螺母26也可以同时进行焊接。

螺母26与方管11的焊接部26c形成为平面状。

如图3所示,在螺母26安装有可调螺栓41。后车轴30插入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链条张紧器42中,利用可调螺栓41调节该链条张紧器42的位置,由此,能够进行后车轴30的位置调节(从而调节链条的张紧情况)。

上面,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实施变形。

例如,虽然图示的内板22为将周缘22e立起而形成的形状,但内板22也可以为不将周缘22e立起的平板状。

即使这样使内板22为平板状,也能够将外板21与内板22的周缘21e、22e彼此接合而使内部23为中空。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叉;11方管;20尾端件;21外板;21b膨出部;21c凹部;21d槽;21f前部膨出部;21e周缘;21h,22内板;22e周缘;22h轴孔;23内部;25加固板;26可调螺栓用螺母;30后车轴;32螺栓头部座面;34螺母的座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