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的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1984发布日期:2019-04-03 05:0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的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已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电动车以蓄电池作为动力,现有的电动车在车架的底部设置有电池框架,电池框架的下端固定有金属的置物板,然后将蓄电池放置于置物板上,上述置物板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受雨水和地面积水的腐蚀,容易生锈和破损,使用寿命较低,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导致蓄电池掉落还可能造成人员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高、稳定性更好的车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车的车架,包括头管、顶端与头管的后表面接合的前主管,所述前主管在车体底部位置向后弯曲并水平延伸到车体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方形的电池架,所述电池架的前端通过前连接件与前主管的前端部固连,所述电池架的后端通过后连接件与前主管的后端部固连,所述电池架的每个角上均固定有“l”字型的第一塑料支撑件,所述前支撑管同侧的两个第一塑料支撑件抵接,每个第一塑料支撑件的内侧壁的下边沿均具有向内凸出的第一支撑部,所述前主管的下侧固连有第二塑料支撑件,所述第二塑料支撑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电池架的前后两端相连,所述第二塑料支撑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围成方形的电池容纳腔。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所述第一塑料支撑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水平固定于挡板外侧的压板以及竖直设置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上端与压板的外边沿固连,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于挡板的下端部。上述第一塑料支撑件的结构能够使本塑料支撑件稳定的卡接在电池架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所述挡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压板的上端面,所述压板的上端面与挡板的外侧面之间间隔固定有加强板。加强板的设计能够增加第一塑料支撑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所述第二塑料支撑件通过至少两个锁紧件与前主管固连,所述锁紧件包括“u”字型的主体和两块固连在主体左右两侧的“l”字型的连接板,每块连接板的中部均与第二塑料支撑件通过紧固件固连。上述锁紧件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将第二塑料支撑件与前主管固连。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每块连接板的前后两端部均固连有卡接部,所述第二塑料支撑件上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卡接配合的卡接槽。卡接槽和卡接部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塑料支撑件与锁紧件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所述的第二塑料支撑件的左右两侧均间隔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二支撑部固连于所述限位板的下端部,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连接板的外边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边沿平齐。限位板的设计能够使安装后的蓄电池更稳定,避免蓄电池左右晃动。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所述第二塑料支撑件的前端部的限位板上固定有与前连接件固连的安装部。安装部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增加第二塑料支撑件连接的牢固度,避免第二塑料支撑件前后晃动。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所述前主管后端部的上侧面与后主管的前端部接合,所述后主管的前端部向上弯曲,所述后主管的中部向后弯曲并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所述前主管的后端接合有后平叉,所述后主管与后平叉之间围成能够容纳蓄电池的空腔。上述后平叉和后主管的结构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增加蓄电池的容纳空间,有利于增加电动车的蓄电量。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所述后主管的后端固连有水平设置的u型管和竖直设置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上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置物托管,所述置物托管呈“u”字型且开口朝后,所述后平叉的中部向后上方弯曲且其后端部与置物托管后端部的下侧面接合,所述u型管的后端通过固定架与后平叉的后端部固连。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车的车架中,所述后平叉的后端部接合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管和向后上方延伸的座垫支撑管,所述座垫支撑管的中部向上弯曲,所述座垫支撑管的上端部向前弯曲且其上端固定有座垫安装座,所述座垫支撑管和置物托管之间形成了能够置物的容腔,所述连接管和连接支架之间固定有后减震器。上述后主管、后平叉、连接支架、置物托管、u型管、固定架、连接管、座垫支撑管和后减震器构成网架式结构,能够增加车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将原来的金属置物板改成现在的通过第一塑料支撑件和第二塑料支撑件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对蓄电池进行支撑,避免了雨水或地面积水的腐蚀,稳定性更好,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上述座垫支撑管向后弯曲的设计既能够保证结构强度,又使得座垫安装座的下面流出一大块空间可以用来设计储物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塑料支撑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塑料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管;2、前主管;3、电池架;31、第一塑料支撑件;311、第一支撑部;312、挡板;313、压板;314、卡接板;315、加强板;32、第二塑料支撑件;321、第二支撑部;322、卡接槽;323、限位板;324、安装部;33、锁紧件;331、主体;332、连接板;333、卡接部;4、前连接件;5、后连接件;6、后主管;7、后平叉;8、u型管;9、连接支架;10、置物托管;11、固定架;12、连接管;13、座垫支撑管;14、后减震器;15、蓄电池;16、座垫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本电动车的车架包括头管1、顶端与头管1的后表面接合的前主管2以及水平设置的方形的电池架3,前主管2在车体底部位置向后弯曲并水平延伸到车体中部,电池架3的前端通过前连接件4与前主管2的前端部固连,电池架3的后端通过后连接件5与前主管2的后端部固连,电池架3的每个角上均固定有“l”字型的第一塑料支撑件31,前支撑管同侧的两个第一塑料支撑件31抵接,每个第一塑料支撑件31的内侧壁的下边沿均具有向内凸出的第一支撑部311,前主管2的下侧固连有第二塑料支撑件32,第二塑料支撑件3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电池架3的前后两端相连,第二塑料支撑件3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支撑部321,第一支撑部311和第二支撑部321围成方形的蓄电池容纳腔。本发明将原来的金属置物板改成现在的通过第一塑料支撑件31和第二塑料支撑件32上的第一支撑部311和第二支撑部321对蓄电池15进行支撑,避免了雨水或地面积水的腐蚀,稳定性更好,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塑料支撑件31包括竖直设置的挡板312、水平固定于挡板312外侧的压板313以及竖直设置的卡接板314,卡接板314的上端与压板313的外边沿固连,第一支撑部311固定于挡板312的下端部;挡板312的上端面高于压板313的上端面,压板313的上端面与挡板312的外侧面之间间隔固定有加强板315。上述第一塑料支撑件31的结构能够使本塑料支撑件稳定的卡接在电池架3上;加强板315的设计能够增加第一塑料支撑件31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塑料支撑件32通过至少两个锁紧件33与前主管2固连,锁紧件33包括“u”字型的主体331和两块固连在主体331左右两侧的“l”字型的连接板332,每块连接板332的中部均与第二塑料支撑件32通过紧固件固连;每块连接板332的前后两端部均固连有卡接部333,第二塑料支撑件32上设有与卡接部333卡接配合的卡接槽322;的第二塑料支撑件32的左右两侧均间隔设有限位板323,第二支撑部321固连于限位板323的下端部,连接板332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部32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连接板332的外边沿与第二支撑部321的外边沿平齐;第二塑料支撑件32的前端部的限位板323上固定有与前连接件4固连的安装部324。上述锁紧件33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将第二塑料支撑件32与前主管2固连;卡接槽322和卡接部333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塑料支撑件32与锁紧件33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限位板323的设计能够使安装后的蓄电池15更稳定,避免蓄电池15左右晃动;安装部324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增加第二塑料支撑件32连接的牢固度,避免第二塑料支撑件32前后晃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前主管2后端部的上侧面与后主管6的前端部接合,后主管6的前端部向上弯曲,后主管6的中部向后弯曲并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前主管2的后端接合有后平叉7,后主管6与后平叉7之间围成能够容纳蓄电池15的空腔;后主管6的后端固连有水平设置的u型管8和竖直设置的连接支架9,连接支架9的上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置物托管10,置物托管10呈“u”字型且开口朝后,后平叉7的中部向后上方弯曲且其后端部与置物托管10后端部的下侧面接合,u型管8的后端通过固定架11与后平叉7的后端部固连;后平叉7的后端部接合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管12和向后上方延伸的座垫支撑管13,座垫支撑管13的中部向上弯曲,座垫支撑管13的上端部向前弯曲且其上端固定有座垫安装座16,座垫支撑管13和置物托管10之间形成了能够置物的容腔,连接管12和连接支架9之间固定有后减震器14。上述后平叉7和后主管6的结构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增加蓄电池15的容纳空间,有利于增加电动车的蓄电量;上述具有向后凸出的弯折部的座垫支撑管13既能够保证结构强度,又使得座垫安装座的下面流出一大块空间可以用来设计储物空间;后主管6、后平叉7、连接支架9、置物托管10、u型管8、固定架11、连接管12、尾架支撑管13和后减震器14构成网架式结构,能够增加车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