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链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3970发布日期:2019-10-18 22:2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链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链条。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s57-085967描述了一种链条。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车链条包括内链板。内链板具有纵向中心线和垂直于所述纵向中心线的横向中心线。所述内链板包括第一内链端部、第二内链端部、内链中间部、第一渗铬层和第二渗铬层。第一内链端部包括第一内链开口和第一轴向延伸表面。第一内链开口具有第一内链中心轴线。第一轴向延伸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周向地围绕所述第一内链开口。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延伸并且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第一链销滑动。第二内链端部包括第二内链开口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第二内链开口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的第二内链中心轴线。第二轴向延伸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内链中心轴线周向地围绕所述第二内链开口。所述第二轴向延伸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内链中心轴线延伸并且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第二链销滑动。内链中间部将所述第一内链端部和所述第二内链端部互相连接。第一渗铬层设置至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表面以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第一链销滑动。所述第一渗铬层具有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所述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内链中心轴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轴向方向上限定在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表面中。第二渗铬层设置至所述第二轴向延伸表面以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第二链销滑动。所述第二渗铬层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限定在所述第二轴向延伸表面中的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所述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和所述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中的每一个等于或大于1.1mm。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一渗铬层改善了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链销滑动的第一轴向延伸表面的耐磨性,第二渗铬层改善了构造成相对于第二链销滑动的第二轴向延伸表面的耐磨性。因此,可以改善自行车链条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自行车链条包括内链板。内链板具有纵向中心线和垂直于所述纵向中心线的横向中心线。所述内链板包括第一内链端部、第二内链端部和内链中间部。第一内链端部包括第一内链开口和第一轴向延伸表面。第一内链开口具有第一内链中心轴线。第一轴向延伸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周向地围绕所述第一内链开口。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延伸并且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第一链销滑动。第二内链端部包括第二内链开口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第二内链开口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的第二内链中心轴线。第二轴向延伸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内链中心轴线周向地围绕所述第二内链开口。所述第二轴向延伸表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内链中心轴线延伸并且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第二链销滑动。内链中间部将所述第一内链端部和所述第二内链端部互相连接。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表面和所述第二轴向延伸表面中的每一个具有等于或大于1.1mm的表面长度以及等于或大于800hv的表面硬度。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表面硬度改善了分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链销和第二链销滑动的第一轴向延伸表面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的耐磨性。因此,可以改善自行车链条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和所述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范围为1.2mm至1.32mm。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允许自行车链条应用至具有十一个或更多个(例如,十二个)链轮的多级链轮并改善自行车链条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和所述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范围为1.3mm至1.42mm。

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中的至少一个允许自行车链条应用至具有十一个或更多个(例如,十二个)链轮的多级链轮并改善自行车链条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内链端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周向地围绕所述第一内链开口的第三轴向延伸表面。所述第三轴向延伸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轴向延伸表面径向向外设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第一链圈滑动。所述第二内链端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内链中心轴线周向地围绕所述第二内链开口的第四轴向延伸表面。所述第四轴向延伸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内链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二轴向延伸表面径向向外设置,并且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第二链圈滑动。所述内链板包括第三渗铬层和第四渗铬层。第三渗铬层设置至所述第三轴向延伸表面以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第一链圈滑动。第四渗铬层设置至所述第四轴向延伸表面以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第二链圈滑动。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三渗铬层改善了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链圈滑动的第三轴向延伸表面的耐磨性,第四渗铬层改善了构造成相对于第二链圈滑动的第四轴向延伸表面的耐磨性。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自行车链条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包括第一渗铬层、第二渗铬层、第三渗铬层和第四渗铬层的渗铬层设置至整个所述内链板。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链条,可以提高渗铬工艺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内链端部在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一纵向延长边缘,所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在从所述第二内链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内链端部限定的第一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构造成在接合状态下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支撑自行车链轮的第一链轮齿,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链轮齿定位于限定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一对外链板之间的外链空间中。

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内链端部具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一对第一线性边缘,使得所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内链中心轴线的第一周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线性边缘之间。

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和该对第一线性边缘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并保持了换挡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七或第八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具有第一倒角部,所述第一倒角部构造成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面向所述第一链轮齿。

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一倒角部减少了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和第一链轮齿之间的过度干涉。这改善了换挡性能并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七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具有第一曲率半径,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内链开口的曲率半径。

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一纵向延长边缘进一步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内链端部在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二纵向延长边缘,所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在从所述第一内链端部朝向所述第二内链端部限定的第二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构造成在接合状态下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支撑自行车链轮的第二链轮齿,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第二链轮齿定位于限定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一对外链板之间的外链空间中。

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内链端部具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一对第二线性边缘,使得所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内链中心轴线的第二周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二线性边缘之间。

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和该对第二线性边缘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并保持了换挡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具有第二倒角部,所述第二倒角部构造成在所述接合状态下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面向所述第二链轮齿。

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二倒角部减少了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和第二链轮齿之间的过度干涉。这改善了换挡性能并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具有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内链开口的曲率半径。

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二纵向延长边缘进一步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内链板具有第一内链表面和沿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内链表面相反的第二内链表面。所述第一内链表面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沿所述轴向方向面向轴向配对的内链板。在所述第一内链表面中一轴向凹部设置至所述内链中间部。

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链条,当相对的内链板对之间的距离针对多级链轮组件而减小时,轴向凹部在相对的内链板对之间创建出必要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内链端部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限定的第一轴向宽度。所述第二内链端部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限定的第二轴向宽度。所述内链中间部具有沿所述轴向方向限定的中间轴向宽度。所述轴向凹部构造成使得所述中间轴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轴向宽度和所述第二轴向宽度中的每一个。

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链条,当相对的内链板对之间的距离针对多级链轮组件而减小时,轴向凹部确定地在相对的内链板对之间创建出必要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轴向宽度与所述第二轴向宽度相同。

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链条,可以使内链板的外表面平坦。这改善了换挡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至少除了所述第一内链开口和所述第二内链开口的周缘之外,所述第二内链表面是平坦的。

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链条,可以改善换挡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五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轴向凹部具有轴向深度,所述轴向深度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限定在所述内链中间部中的第一内链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内链端部和所述第二内链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所述第一内链表面之间。所述轴向深度的范围为0.1mm至0.2mm。

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轴向深度在相对的内链板对之间创建出必要的空间并保持了内链板的必要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还包括外链板和链销。所述外链板不具有渗铬层。所述链销固定至所述外链板并包括销本体和销渗铬层。所述销本体具有销表面,所述销表面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内链板滑动。所述销渗铬层设置至所述链销的所述销表面以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内链板滑动。

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链条,销渗铬层改善了链销的耐磨性,而不具有渗铬层的外链板提高了自行车链条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还包括连接链板和连接链销。连接链板不具有渗铬层。所述连接链板包括第一连接链端部、第二连接链端部和连接链中间部。第一连接链端部包括延长开口,所述延长开口包括插入开口、固定开口和连接所述插入开口和所述固定开口的中间开口。第二连接链端部包括销固定开口。连接链中间部将所述第一连接链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链端部互相连接。连接链销固定至所述连接链板的所述销固定开口并包括连接链销本体和连接链销渗铬层。连接链销本体具有连接链销表面,所述连接链销表面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内链板滑动。连接链销渗铬层设置至所述连接链销的所述连接链销表面以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内链板滑动。

利用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连接链销渗铬层改善了链销的耐磨性,而不具有渗铬层的连接链板提高了自行车链条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二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还包括外链板和第一链销。所述外链板不具有渗铬层。所述第一链销固定至所述外链板并且包括第一销本体,所述第一销本体具有第一销表面,所述第一销表面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内链板滑动。所述第一销表面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销表面硬度。

利用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可以改善自行车链条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二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还包括连接链板和连接链销。所述连接链板不具有渗铬层。所述连接链板包括第一连接链端部、第二连接链端部和连接链中间部。第一连接链端部包括延长开口,所述延长开口包括插入开口、固定开口和连接所述插入开口和所述固定开口的中间开口。第二连接链端部包括销固定开口。连接链中间部将所述第一连接链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链端部互相连接。所述连接链销固定到所述连接链板的所述销固定开口并且具有连接链销表面,所述连接链销表面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相对于所述内链板滑动。所述连接链销表面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连接链销表面硬度。

利用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连接链销表面硬度改善了连接链销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900hv。

利用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表面硬度进一步改善了分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链销和第二链销滑动的第一轴向延伸表面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的耐磨性。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自行车链条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1000hv。

利用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车链条,表面硬度进一步改善了分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链销和第二链销滑动的第一轴向延伸表面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的耐磨性。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自行车链条的耐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内链端部在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一纵向延长边缘,所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在从所述第二内链端部朝向所述第一内链端部限定的第一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构造成在接合状态下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支撑自行车链轮的第一链轮齿,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第一链轮齿定位于限定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一对外链板之间的外链空间中。

利用根据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一纵向延长边缘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内链端部在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第二纵向延长边缘,所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在从所述第一内链端部朝向所述第二内链端部限定的第二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构造成在接合状态下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支撑自行车链轮的第二链轮齿,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所述第二链轮齿定位于限定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一对外链板之间的外链空间中。

利用根据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车链条,第二纵向延长边缘减少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链轮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链条构造成使得所述内链板具有第一内链表面和沿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内链表面相反的第二内链表面。所述第一内链表面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链条的所述组装状态下沿所述轴向方向面向轴向配对的内链板。在所述第一内链表面中一轴向凹部设置至所述内链中间部。

利用根据第二十八方面的自行车链条,当相对的内链板对之间的距离针对多级链轮组件而减小时,轴向凹部确定地在相对的内链板对之间创建出必要的空间。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容易地获得,同时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完整意图及其许多附带的优点。

图1是具有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链条的传动系的自行车的侧视立面图。

图2是自行车链条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自行车链条的内链板的立体图。

图4是自行车链条的内链板的另一立体图。

图5是自行车链条的截面图。

图6是自行车链条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7是自行车链条的另一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8是内链板的侧视立面图。

图9是自行车链条的俯视图。

图10是自行车链条的连接链板和连接链销的立体图。

图11是连接链板和连接链销的侧视立面图。

图12是自行车链条的连接链板和连接链销的截面图。

图13是根据一个变型的自行车链条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4是根据该变型的自行车链条的另一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其中在各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装备有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自行车链条12的自行车10。自行车10包括自行车车架b1、车把b2、车座b3和传动系b4。传动系b4构造成将骑车者的蹬踏力转换成驱动力。自行车链条12是传动系b4的一部分。传动系b4还包括曲柄组件b5、后链轮b6、前拨链器b7和后拨链器b8。曲柄组件b5包括前链轮b51。前链轮b51也可以称为自行车链轮b51。后链轮b6也可以称为自行车链轮b6。曲柄组件b5可旋转地安装在自行车车架b1的中轴上。自行车链条12布置在前链轮b51和后链轮b6上以便在它们之间延伸。前拨链器b7和后拨链器b8构造成和布置成通过使自行车链条12在自行车10的横向方向上换挡来改变挡位。

在该实施例中,以下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是指基于例如坐在自行车10的车座b3上并面向车把b2的骑车者而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包括自行车链条12的自行车10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如图1示出的在水平表面上以直立骑乘位置使用的自行车10来解释。用于描述自行车链条12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如图1所示的安装于在水平表面上以直立骑乘位置使用的自行车10上的自行车链条12来解释。

如图2所示,自行车链条12包括内链板14。自行车链条12还包括外链板16和链销18。自行车链条12还包括链销20、第一链圈22和第二链圈24。链销18固定到外链板16。换句话说,第一链销18固定到外链板16。链销20固定到外链板16。换句话说,第二链销20固定到外链板16。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链条12包括多个内链板14、多个外链板16、多个第一链销18、多个第二链销20、多个第一链圈22和多个第二链圈24。链销18也可以称为第一链销18。链销20也可以称为第二链销20。

如图3所示,内链板14包括第一内链端部26、第二内链端部28和内链中间部30。第一内链端部26包括第一内链开口32和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第一内链开口32具有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相对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周向地围绕第一内链开口32。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限定第一内链开口32。

第二内链端部28包括第二内链开口36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第二内链开口36具有平行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的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可以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不平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相对于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周向地围绕第二内链开口36。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限定第二内链开口36。

内链中间部30将第一内链端部26和第二内链端部28互相连接。内链中间部30设置在第一内链端部26和第二内链端部28之间。

如图4所示,第一内链端部26包括相对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周向地围绕第一内链开口32的第三轴向延伸表面40。第二内链端部28包括相对于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周向地围绕第二内链开口36的第四轴向延伸表面4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内链端部26包括第一圈支撑件44。第二内链端部28包括第二圈支撑件46。第一圈支撑件44具有环形形状并沿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延伸。第二圈支撑件46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沿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延伸。

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设置在第一圈支撑件44的内周上。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设置在第二圈支撑件46的内周上。第三轴向延伸表面40设置在第一圈支撑件44的外周上。第四轴向延伸表面42设置在第二圈支撑件46的外周上。

如图5所示,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平行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延伸,并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链条12的第一链销18滑动。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平行于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延伸,并且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链条12的第二链销20滑动。

第三轴向延伸表面40相对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从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径向向外设置,并且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链条12的第一链圈22滑动。第四轴向延伸表面42相对于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从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径向向外设置,并且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链条12的第二链圈24滑动。

内链板14包括第一渗铬层50和第二渗铬层52。第一渗铬层50设置至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以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链条12的第一链销18滑动。第二渗铬层52设置至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以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链条12的第二链销20滑动。第一渗铬层50和第二渗铬层52通过渗铬工艺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内链板14包括第三渗铬层54和第四渗铬层56。第三渗铬层54设置至第三轴向延伸表面40以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链条12的第一链圈22滑动。第四渗铬层56设置至第四轴向延伸表面42以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链条12的第二链圈24滑动。第三渗铬层54和第四渗铬层56通过渗铬工艺形成。然而,第三渗铬层54和第四渗铬层56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内链板14中省略。

在该实施例中,将包括第一渗铬层50、第二渗铬层52、第三渗铬层54和第四渗铬层56的渗铬层57设置至整个内链板14。然而,渗铬层57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至内链板14。此外,可以从内链板14中省略渗铬层57。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替代渗铬处理或者除了渗铬处理之外的其他表面硬化处理可以应用至内链板14。

如图6所示,第一渗铬层50具有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该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沿相对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和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中的至少一个的轴向方向d1限定在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中。第三渗铬层54具有沿轴向方向d1限定在第三轴向延伸表面40中的第三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3。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大于第三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3。

第一渗铬层50具有第一厚度。第一厚度的范围为2μm至20μm。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厚度是6μm。然而,第一厚度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三渗铬层54具有第三厚度。第三厚度的范围为2μm至20μm。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第三厚度是6μm。然而,第三厚度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7所示,第二渗铬层52具有沿轴向方向d1限定在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中的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第四渗铬层56具有沿轴向方向d1限定在第四轴向延伸表面42中的第四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4。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大于第四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4。

第二渗铬层52具有第二厚度。第二厚度的范围为2μm至20μm。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第二厚度是6μm。然而,第二厚度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四渗铬层56具有第四厚度。第四厚度的范围为2μm至20μm。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第四厚度是6μm。然而,第四厚度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中的每一个等于或大于1.1mm。即,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中的每一个具有等于或大于1.1mm的表面长度sl1。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中的每一个等于或小于3.1mm。

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中的至少一个的范围为1.2mm至1.32mm。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中的至少一个的范围为1.3mm至

1.42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中的每一个的范围为1.2mm至1.32mm。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中的每一个的范围为1.3mm至1.42mm。然而,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和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中的每一个不限于上述范围。

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中的每一个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表面硬度。第一渗铬层50和第二渗铬层52中的每一个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表面硬度。该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900hv。该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1000hv。该表面硬度等于或小于3500hv。该表面硬度可以在600hv到1800hv的范围内。然而,该表面硬度不限于上述范围。优选地,第一轴向延伸表面34和第二轴向延伸表面38中的每一个具有等于或大于1.1mm的表面长度。

如图8所示,内链板14具有纵向中心线cl11和垂直于纵向中心线cl11的横向中心线cl12。纵向中心线cl11垂直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和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优选地,第一内链端部26在相对于纵向中心线cl11的纵向方向d2上具有第一纵向延长边缘58。第一纵向延长边缘58沿第一纵向方向d21延伸,第一纵向方向d21从第二内链端部28朝向第一内链端部26限定。优选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58具有大于第一内链开口32的曲率半径cr12的第一曲率半径cr11。

纵向方向d2平行于纵向中心线cl11。第一纵向方向d21平行于纵向方向d2。当沿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观察时,第一纵向延长边缘58设置在围绕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限定的第一参考圆弧rc11的径向外侧。

第一内链端部26具有沿横向中心线cl12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到第一内链端部26的外边缘限定的第一最大横向距离td11。第一最大横向距离td11等于第一参考圆弧rc11的半径。在纵向中心线cl11上,第一纵向延长边缘58的第一曲率半径cr11大于第一最大横向距离td11。

优选地,第一内链端部26具有一对第一线性边缘60。该对第一线性边缘60在纵向方向d2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使得第一纵向延长边缘58在相对于第一内链中心轴线a11的第一周向方向d31上设置在该对第一线性边缘60之间。

如图9所示,第一纵向延长边缘58构造成在接合状态下在轴向方向d1上支撑自行车链轮b51或b6的第一链轮齿t1,在该接合状态下第一链轮齿t1定位于限定在自行车链条12的一对外链板16(16a)之间的外链空间s1中。优选地,第一纵向延长边缘58具有第一倒角部58a,第一倒角部58a构造成在接合状态下沿轴向方向d1面向第一链轮齿t1。

如图8所示,优选地,第二内链端部28在相对于纵向中心线cl11的纵向方向d2上具有第二纵向延长边缘62。第二纵向延长边缘62在从第一内链端部26朝向第二内链端部28限定的第二纵向方向d22上延伸。优选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62具有大于第二内链开口36的曲率半径cr14的第二曲率半径cr13。

当沿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观察时,第二纵向延长边缘62设置在围绕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限定的第二参考圆弧rc12的径向外侧。

第二内链端部28具有沿横向中心线cl12从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到第二内链端部28的外边缘限定的第二最大横向距离td12。第二最大横向距离td12等于第二参考圆弧rc12的半径。在纵向中心线cl11上,第二纵向延长边缘62的第二曲率半径cr13大于第二最大横向距离td12。

优选地,第二内链端部28具有一对第二线性边缘64。该对第二线性边缘64在纵向方向d2上彼此平行地延伸,使得第二纵向延长边缘62在相对于第二内链中心轴线a12的第二周向方向d32上设置在该对第二线性边缘64之间。

如图9所示,第二纵向延长边缘62构造成在接合状态下在轴向方向d1上支撑自行车链轮b51或b6的第二链轮齿t2,在该接合状态下第二链轮齿t2定位在限定在自行车链条12的一对外链板16(16b)之间的外链空间s2中。优选地,第二纵向延长边缘62具有第二倒角部62a,该第二倒角部62a构造成在接合状态下在轴向方向d1上面向第二链轮齿t2。

如图5所示,内链板14具有第一内链表面66和第二内链表面68,第二内链表面68与第一内链表面66在轴向方向d1上相反。第一内链表面66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在轴向方向d1上面向轴向配对的内链板14(14a)。第一倒角部58a优选地设置在第一内链表面66上。第二倒角部62a优选地设置在第一内链表面66上。

优选地,轴向凹部70在第一内链表面66中设置至内链中间部30。第一内链端部26具有沿轴向方向d1限定的第一轴向宽度w11。第二内链端部28具有沿轴向方向d1限定的第二轴向宽度w12。内链中间部30具有沿轴向方向d1限定的中间轴向宽度w13。轴向凹部70构造成使得中间轴向宽度w13小于第一轴向宽度w11和第二轴向宽度w12中的每一个。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轴向宽度w11与第二轴向宽度w12相同。然而,第一轴向宽度w11可以与第二轴向宽度w12不同。

轴向凹部70具有轴向深度dp1。轴向深度dp1沿轴向方向d1限定在内链中间部30中的第一内链表面66与第一内链端部26和第二内链端部28中的至少一个中的第一内链表面66之间。轴向深度dp1的范围为0.1mm至0.2mm。在该实施例中,例如,轴向深度dp1为0.16mm。然而,轴向深度dp1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如图3所示,至少除了第一内链开口32和第二内链开口36的周缘之外,第二内链表面68是平坦的。在该实施例中,内链板14包括第一倒角72、第一凹部74、第二倒角76和第二凹部78。第一倒角72和第一凹部74设置在第一内链开口32的周缘处。第二倒角76和第二凹部78设置在第二内链开口36的周缘处。

如图6所示,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不包括第一倒角72和第一凹部74的轴向长度。如图7所示,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不包括第二倒角76和第二凹部78的轴向长度。

链销18包括销本体79,销本体79具有构造成相对于内链板14滑动的销表面80。链销18包括销渗铬层82。销渗铬层82设置至链销18的销表面80以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内链板14滑动。销表面80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销表面硬度。换句话说,第一链销18包括第一销本体79,第一销本体79具有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内链板14滑动的第一销表面80。第一销表面80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销表面硬度。销渗铬层82构成销表面80。即,销渗铬层82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销表面硬度。该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900hv。该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1000hv。该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小于3500hv。该销表面硬度的范围可以为600hv到1800hv。然而,该销表面硬度不限于上述范围。

如图7所示,链销20包括销本体83,销本体83具有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内链板14滑动的销表面84。换句话说,第二链销20包括第二销本体83,第二销本体83具有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内链板14滑动的第二销表面84。第二销表面84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销表面硬度。链销20包括销渗铬层86。销渗铬层86设置至链销20的销表面84以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内链板14滑动。销表面84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销表面硬度。销渗铬层86构成销表面84。即,销渗铬层86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销表面硬度。该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900hv。该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1000hv。该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小于3500hv。该销表面硬度的范围可以为600hv到1800hv。然而,该销表面硬度不限于上述范围。

如图5所示,外链板16不具有渗铬层。然而,外链板16可以包括渗铬层。外链板16包括在链条领域中已知的结构。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0所示,自行车链条12还包括连接链板88和连接链销90。连接链板88包括第一连接链端部92、第二连接链端部94和连接链中间部96。

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链端部92包括延长开口98。延长开口98包括插入开口100、固定开口102和中间开口104。中间开口104连接插入开口100和固定开口102。第二连接链端部94包括销固定开口106。连接链中间部96将第一连接链端部92和第二连接链端部94互相连接。连接链中间部96设置在第一连接链端部92和第二连接链端部94之间。

如图12所示,连接链销90固定到连接链板88的销固定开口106并包括连接链销本体109,连接链销本体109具有构造成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内链板14滑动的连接链销表面108。连接链销90限定中心轴线a2。

连接链板88不具有渗铬层。连接链销90包括连接链销渗铬层110。连接链销渗铬层110设置至连接链销表面108以在自行车链条12的组装状态下相对于内链板14滑动。连接链销表面108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连接链销表面硬度。连接链销渗铬层110构成连接链销表面108。因此,连接链销渗铬层110具有等于或大于800hv的连接链销表面硬度。该连接链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900hv。该连接链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大于1000hv。该连接链销表面硬度等于或小于3500hv。该连接链销表面硬度的范围可以为600hv到1800hv。然而,该连接链销表面硬度不限于上述范围。

下面将描述制造内链板14的方法。制造内链板14的方法包括(1)冲压加工、(2)滚磨、(3)渗碳、(4)滚磨、(5)渗铬、(6)淬火、(7)回火和(8)滚磨。例如,在渗铬处理中,将被滚磨的板放入包括铬(例如,98%)和氯化铵(例如,2%)的粉末中,然后将该板与该粉末在1000摄氏度的电炉中加热三小时。冷却后将板从粉末中取出,并在860摄氏度下加热45分钟。在渗铬处理之后,通过淬火(例如油淬火)使板硬化并使该板在320摄氏度下经受回火达90分钟。因此,渗铬层57、销渗铬层82、销渗铬层86和连接链销渗铬层110中的每一个包括铬。

变型

例如,如图13所示,当第一渗铬层50在轴向方向d1上被第一凹槽g1分开时,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可以是第一渗铬层50在轴向方向d1上的最大总长度。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不包括第一凹槽g1的轴向宽度。第一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是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1a和l11b的总和。相同的概念可以应用至第三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3。

例如,如图14所示,当第二渗铬层52在轴向方向d1上被第二凹槽g2分开时,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可以是第二渗铬层52在轴向方向d1上的最大总长度。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不包括第二凹槽g2的轴向宽度。第二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是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2a和l12b的总和。相同的概念可以应用至第四最大轴向渗铬处理长度l14。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链板14包括渗铬层57。链销18包括销渗铬层82。链销20包括销渗铬层86。连接链销90包括连接链销渗铬层110。然而,内链板14、链销18、链销20和连接链销9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经受代替渗铬处理的其他表面硬化处理。例如,内链板14、链销18、链销20和连接链销9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经受其他扩散处理,例如渗钛、渗铝、渗硅、渗硼和渗氮。经受渗钛的表面的表面硬度的范围为2000hv至3000hv。经受渗氮的表面的表面硬度等于或小于1100hv。经受上述处理的表面的表面硬度等于或小于3500hv。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式术语,其指明所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陈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类似含义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分”、“部”、“元件”、“本体”和“结构”在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列举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为标示,但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特定顺序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而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除了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本文所用的术语“一对”可以包括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术语“一”(或“一个”)、“一个或多个”和“至少一个”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大致”、“大约”和“接近”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本申请中描述的所有数值可以被解释为包括诸如大致”、“大约”和“接近”的术语。

明显地,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变型和改变。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在本文具体描述以外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