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履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4424发布日期:2019-11-16 00:3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弹性履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带状的弹性履带(crawler)。



背景技术:

之前,已知一种橡胶履带,其包括:环形状的橡胶弹性体、配置于橡胶弹性体内的多根芯棒、以及部分地形成于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的花纹块(rug)。此种橡胶履带例如被用作用于在瓦砾、碎石路等未铺装路面上行驶的建筑机械或农业机械等的行驶部。因此,此种橡胶履带例如在爬上未铺装路面的突起物时存在如下问题:有芯棒的部分与无芯棒的部分之间的刚性阶差变大,应变集中在所述部分之间,在具有芯棒的部分且未配置有花纹块的橡胶弹性体的外周面,容易产生被称为“裂边”的裂缝或缺口等。因此,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提出通过增大花纹块的容积而用花纹块来覆盖外周面的大部分,来增强外周面。相关联的技术被记载于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922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若仅增大花纹块的容积,存在橡胶履带的质量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以上所述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弹性履带的质量增加的同时,抑制裂边而提高耐久性能的弹性履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弹性履带,包括:环形带状的履带本体,包含弹性体;芯材,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而埋设于所述履带本体,且包含比所述弹性体更硬质的材料;以及花纹块,从所述履带本体的外周面朝履带厚度方向突出,且所述履带本体具有履带宽度方向上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所述芯材包括:第一芯材,在所述第一边缘侧具有一端;以及第二芯材,与所述第一芯材在履带周向上邻接,且在比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一端更靠所述第一边缘侧具有一端,所述花纹块包括第一花纹块,所述第一花纹块在俯视所述履带本体时,横跨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一端及所述第二芯材的所述一端而重叠,所述第一花纹块包含倾斜缘,所述倾斜缘是所述花纹块的外缘从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第二芯材的所述一端侧相对于履带宽度方向倾斜而成。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芯材中,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在履带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二芯材在所述第二边缘侧具有另一端,所述第一芯材具有位于比所述第二芯材的所述另一端更靠所述第二边缘侧的另一端,所述花纹块包括第二花纹块,所述第二花纹块在俯视所述履带本体时,横跨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另一端及所述第二芯材的所述另一端而重叠,所述第二花纹块包含倾斜缘,所述倾斜缘是所述花纹块的外缘从所述第二芯材的所述另一端侧朝向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另一端侧相对于履带宽度方向倾斜而成。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花纹块及所述第二花纹块在履带周向上呈锯齿状地配置。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花纹块包括:宽度方向部,沿着履带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倾斜部,与所述宽度方向部的履带宽度方向上的外端相连且相对于履带宽度方向而朝其中一侧倾斜。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履带本体在所述履带本体的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具有在履带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部,所述芯材的所述第一芯材及所述第二芯材具有叶片部,所述叶片部设置于比所述孔部更靠近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所述花纹块在俯视所述履带本体时,与全部的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叶片部及所述第二芯材的所述叶片部重叠。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所述花纹块与所述孔部相连。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理想的是包括抗张体,埋设于比所述芯材更靠履带外周侧,且对所述履带本体赋予抗张力,并且所述叶片部包括:第一叶片部,配置于履带宽度方向上的任一侧;以及第二叶片部,配置于与所述第一叶片部在履带宽度方向上为相反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叶片部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叶片部,所述第一叶片部以与所述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实质上不从所述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配置与所述抗张体之间具有履带厚度方向上的距离l1,所述第二叶片部以与所述抗张体相向地配置且从所述抗张体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配置与所述抗张体之间具有履带厚度方向上的距离l2,所述距离l1大于所述距离l2。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中,芯材包括:第一芯材,在第一边缘侧具有一端;以及第二芯材,与所述第一芯材在履带周向上邻接,且在比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一端更靠所述第一边缘侧具有一端。由此,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一端及所述第二芯材的一端变得容易由花纹块覆盖。另外,所述第一芯材有助于减小弹性履带的质量。

另外,在俯视履带本体时,花纹块跨第一芯材的一端及第二芯材的一端而重叠。由此,因较大的应变作用的第一芯材的一端及第二芯材的一端由花纹块覆盖,所以履带本体的裂边的产生得以抑制。进而,所述花纹块的外缘包含倾斜缘,所述倾斜缘从所述第一芯材的所述一端侧朝所述第二芯材的所述一端侧倾斜。由此,能够抑制所述花纹块的容积的增加。

因而,本发明的弹性履带抑制弹性履带的质量的增加的同时,耐久性能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履带外周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弹性履带的履带宽度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3是从履带外周侧观察弹性履带的平面图。

图4是从履带外周侧观察弹性履带的平面图。

图5(a)是从履带周向观察第一芯材的图,图5(b)是从履带周向a观察第二芯材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弹性履带

2:履带本体

2a:第一面部

2b:第二面部

2c:第三面部

2c:中心

2x:第一边缘

2y:第二边缘

2o:履带本体的外周面

2i:履带本体的内周面

3:芯材

4:花纹块

4a:踏面

4b:连接面

4e:外缘

4i:端缘

6:抗张体

6a:金属帘线

6a:第一抗张体

6b:第二抗张体

7:突起

8:孔部

9:突部

10:第一芯材

10e、11e:一端

10i、11i:另一端

10x、11x:外缘

11:第二芯材

13:芯材基部

14:叶片部

14a:第一叶片部

14b:第二叶片部

15:角部

17:外侧顶面

17a:第一外侧顶面

17b:第二外侧顶面

18:内侧顶面

18a:第一内侧顶面

18b:第二内侧顶面

20:第一花纹块

21:第二花纹块

22a:宽度方向面

22b:倾斜面

25:第一倾斜缘

25i:内端

26:第一宽度方向缘

27:第二倾斜缘

28:第二宽度方向缘

a:履带周向

b:履带宽度方向

c:履带厚度方向

co:履带外周侧

ci:履带内周侧

l1、l2:距离

l、w:长度

w: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从履带外周侧co(图2所示)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弹性履带1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剖面图。本发明的弹性履带1例如可用作反向铲(backhoe)等建筑机械的行驶部。弹性履带1例如卷绕于行驶装置(省略图示)的外周,所述行驶装置包括:配置于规定的位置的驱动轮(省略图示)、空转轮(idler)、及配置于驱动轮与空转轮之间的多个滚轮。

如图1及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包括:履带本体2,包含弹性体;多个芯材3,埋设于履带本体2;以及多个花纹块4,从履带本体2朝履带厚度方向c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还包括抗张体6,所述抗张体6在履带本体2内埋设于比芯材3更靠履带外周侧co,且用于对履带本体2赋予抗张力。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花纹块4由阴影(hatch)特定。

在本说明书中,履带周向a是弹性履带1的旋转方向。另外,履带宽度方向b是将弹性履带1安装于行驶部时的驱动轮的轴方向。进而,履带厚度方向c是与履带周向a及履带宽度方向b正交的方向。履带厚度方向c中,弹性履带1的朝向路面的一侧是履带外周侧co。另外,履带厚度方向c中,与履带外周侧co为相反的一侧是履带内周侧ci。

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本体2具有: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第一边缘2x与第二边缘2y。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边缘2x在图1中形成履带本体2的左端,且沿着履带周向a呈直线状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边缘2y在图1中形成履带本体2的右端,且沿着履带周向a呈直线状延伸。又,第一边缘2x及第二边缘2y并非限定于呈直线状延伸。

履带本体2例如包含硬质的橡胶或树脂,且连续地形成为环形带状。本实施方式的履带本体2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具有大致固定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本体2具有履带外周侧co的外周面2o、及履带内周侧ci的内周面2i。在本实施方式的内周面2i形成有朝履带内周侧ci突出的多个突起7。多个突起7例如在履带周向a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省略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本体2的外周面2o包括:第一面部2a,配置于与抗张体6相向的位置;以及第二面部2b,与第一边缘2x或第二边缘2y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部2a夹持履带本体2的中心2c而设置于两侧。第一面部2a例如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延伸,且形成为与抗张体6大致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面部2b与第一面部2a相连,且呈凸起的圆弧状形成于履带外周侧co。此种第二面部2b将弹性本体2的刚性维持得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周面2o包括配置于第一面部2a之间的第三面部2c。本实施方式的第三面部2c位于比第一面部2a更靠履带外周侧co的位置。又,外周面2o并不限定于此种形态,也可仅由第一面部2a与第二面部2b形成。

芯材3分别由比构成履带本体2的弹性体更硬质的材料形成。芯材3例如由钢、铸铁等金属材料、或硬质树脂形成。此种芯材3能够增强履带本体2,并保持履带本体2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材3在俯视履带本体2时(以下,存在仅称为“俯视”的情况),形成为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长度l比履带周向a上的宽度w大的大致矩形形状。又,芯材3并不限定于此种形态。

芯材3包括在履带周向a上邻接的第一芯材10与第二芯材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芯材10与第二芯材11在履带周向a上交替地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芯材10及第二芯材11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延伸,且包括:比履带本体2的中心2c更靠第一边缘2x侧的一端10e、一端11e,以及比履带本体2的中心2c更靠第二边缘2y侧的另一端10i、另一端11i。

第一芯材10的另一端10i配置于比第二芯材11的另一端11i更靠第二边缘2y侧。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配置于比第一芯材10的一端10e更靠第一边缘2x侧。由此,芯材3的质量增加得到抑制。

由于第一芯材10与第二芯材11在履带周向a上交替地设置,因此弹性履带1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质量平衡得以保持。

图3是从履带外周侧co观察弹性履带1的平面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花纹块4包括:踏面4a,配置于最靠履带外周侧co且与路面相接;以及连接面4b,将踏面4a与履带本体2的外周面2o连接。连接面4b与外周面2o的边界为外缘4e。

花纹块4包括:第一花纹块20,在俯视时横跨第一芯材10的一端10e及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而重叠;第二花纹块21,在俯视时横跨第一芯材10的另一端10i及第二芯材11的另一端11i而重叠。此种第一花纹块20及第二花纹块21覆盖较大的应变作用的第一芯材10的一端10e、另一端10i及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另一端11i,所以有效地抑制履带本体2的裂边的产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块4的踏面4a包括:宽度方向面22a,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延伸;以及倾斜面22b,与宽度方向面22a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外端相连且相对于履带宽度方向b而朝其中一侧倾斜。本实施方式的宽度方向面22a包含履带周向a上的长度w相同的矩形形状来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22b形成为朝向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外侧,履带周向a上的长度w逐渐减小的圆锥状。此种倾斜面22b使弹性履带1的质量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花纹块4的外缘4e以沿着踏面4a的端缘4i的方式延伸。此种外缘4e将花纹块4的刚性维持得高。

图4是从履带外周侧co观察弹性履带1的平面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块20及第二花纹块21的外缘4e分别包括:第一倾斜缘25、第一宽度方向缘26、第二倾斜缘27、及第二宽度方向缘28。

第一花纹块20的第一倾斜缘25从第一芯材10的一端10e侧朝向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侧相对于履带宽度方向b而倾斜。如上所述倾斜的第一倾斜缘25例如与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延伸的情况相比,抑制花纹块4的容积的增加,且使弹性履带1的质量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块20的第一倾斜缘25从第一芯材10的一端10e呈直线状延伸至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外侧超过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而不与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交叉。由此,发挥高裂边抑制效果。第一花纹块20的第一倾斜缘25例如与第一边缘2x相连。又,第一倾斜缘25也可终止在外周面2o上而不与第一边缘2x相连。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块20的第一宽度方向缘26与第一倾斜缘25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内端25i相连,且朝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方向缘26在第一芯材10的外缘10x上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延伸。又,第一宽度方向缘26并不限定于此种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块20的第二倾斜缘27与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相比,从履带宽度方向b的外侧朝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缘27在俯视时与第一倾斜缘25朝相同方向倾斜,且在第二芯材11的外缘11x上重叠并终止。第一花纹块20的第二倾斜缘27例如从第一边缘2x朝向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内侧延伸而不与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相接。此种第二倾斜缘27也可发挥高裂边抑制效果。又,第二倾斜缘27并不限定于此种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块20的第二宽度方向缘28与第二倾斜缘27相连,且朝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宽度方向缘28在俯视时,与第二芯材11的外缘11x重叠并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延伸。第二宽度方向缘28并不限定于此种形态。

第二花纹块21的第一倾斜缘25从第二芯材11的另一端11i侧朝向第一芯材10的另一端10i侧相对于履带宽度方向b而倾斜。如上所述倾斜的第一倾斜缘25例如与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延伸的情况相比,可抑制第二花纹块21的容积的增加,且使弹性履带1的质量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花纹块21的第一倾斜缘25从第二芯材11的另一端11i呈直线状延伸至履带宽度方向b的外侧超过第一芯材10的另一端10i而不与第一芯材10的另一端10i交叉。第二花纹块21的第一倾斜缘25例如终止在第二边缘2y。又,第一倾斜缘25也可终止在外周面2o上而不与第二边缘2y连通。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块21的第一宽度方向缘26与第一倾斜缘25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内端25i相连,且朝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方向缘26在第二芯材11的外缘11x上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块21的第二倾斜缘27与第一芯材10的另一端10i相比,从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更外侧朝向内侧而呈直线状延伸。第二倾斜缘27在俯视时与第二花纹块21的第一倾斜缘25朝相同方向倾斜,且在第一芯材10的外缘10x上重叠并终止。第二花纹块21的第二倾斜缘27例如与第二边缘2y相连。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块21的第二宽度方向缘28与第二花纹块21的第二倾斜缘27相连,且朝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花纹块21的第二宽度方向缘28在俯视时,与第一芯材10的外缘10x重叠并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延伸。由此,第二花纹块21也在俯视时与芯材3重叠,因此发挥高裂边抑制效果。另外,第二花纹块21抑制弹性履带1的质量的过度的增加。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花纹块4与全部的第一芯材10的叶片部14及第二芯材11的叶片部14重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宽度方向缘26及第二宽度方向缘28分别与第一芯材10的外缘10x或第二芯材11的外缘11x重叠。由此,抑制弹性履带1的质量的过度增加。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花纹块20在履带周向a上以固定的间距相隔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花纹块21在履带周向a上以固定的间距相隔设置。由此,弹性履带1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质量平衡被高度维持。

第一花纹块20及第二花纹块21例如在履带周向a上呈锯齿状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块20与第二花纹块21在履带周向a上错开半个间距的位置。由此,在履带周向a上,由于花纹块4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刚性阶差变小,所以裂边被抑制从而耐久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本体2在履带本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中央具有在履带厚度方向c上贯通的多个孔部8。此孔部8中,通过插入驱动轮例如链轮的齿而传递驱动力,从而弹性履带1旋转。孔部8在履带周向a上大致等间隔地相隔设置于第一芯材10与第二芯材1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8在第三面部2c(图2所示)开口。

在履带周向a上邻接的孔部8之间,设置有从外周面2o朝履带外周侧co突出的突部9。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9以覆盖芯材3的方式配置,且相隔设置于履带周向a上。换句话说,在俯视时,突部9与第一芯材10及第二芯材11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9及孔部8经由花纹块4的连接面4b而与踏面4a相连。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抗张体6构成为:在履带周向a上延伸的多根金属帘线6a以规定的间隙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排列。

抗张体6与履带本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中心2c相比,配置于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抗张体6包括:第一边缘2x侧的第一抗张体6a、及第二边缘2y侧的第二抗张体6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抗张体6a及第二抗张体6b设置于相对于履带本体2的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中心2c而实质上呈线对称的位置。

芯材3例如包括:芯材基部13,配置于履带本体2的中心2c且驱动轮与其咬合;叶片部14,配置于比芯材基部13更靠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外侧;一对角部15,与芯材基部13相连且朝向履带内周侧ci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角部15被突起7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部14包括:第一叶片部14a及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长度比第一叶片部14a大的第二叶片部14b。第一叶片部14a配置于比履带本体2的中心2c更靠履带宽度方向b上的任一侧,且第二叶片部14b配置于与第一叶片部14a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为相反一侧。

图5(a)是从履带周向a观察第一芯材10的图。图5(b)是从履带周向a观察第二芯材11的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芯材10及第二芯材11分别具有第一叶片部14a与第二叶片部14b。

第一芯材10的第一叶片部14a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芯材10的一端10e。第一芯材10的第二叶片部14b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芯材10的另一端10i。第二芯材11的第一叶片部14a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二芯材11的另一端11i。第二芯材11的第二叶片部14b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二芯材11的一端11e。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部14a以与抗张体6相向地配置且实质上不从所述抗张体6承受抗张力的方式,远离所述抗张体6来配置。第一芯材10的第一叶片部14a与第一抗张体6a相向地配置。第二芯材11的第一叶片部14a与第二抗张体6b相向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叶片部14b以与抗张体6相向地配置且从所述抗张体6承受所述抗张力的方式,靠近所述抗张体6来配置。第一芯材10的第二叶片部14b与第二抗张体6b相向地配置。第二芯材11的第二叶片部14b与第一抗张体6a相向地配置。

在俯视时,在全部的第一芯材10的第一叶片部14a及第二芯材11的第二叶片部14b上,重叠有第一花纹块20。另外,在全部的第一芯材10的第二叶片部14b及第二芯材11的第一叶片部14a上,重叠有第二花纹块21。由此,更有效地抑制履带本体2的裂边的产生(图4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材3包括:外侧顶面17,与抗张体6相对且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延伸;以及内侧顶面18,配置于比外侧顶面17更靠履带内周侧ci,且在履带宽度方向b上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外侧顶面17包括:第一外侧顶面17a,形成第一叶片部14a且配置于最靠履带外周侧co;以及第二外侧顶面17b,形成第二叶片部14b且配置于最靠履带外周侧co。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顶面17a位于比第二外侧顶面17b更靠履带内周侧ci的位置。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部14a与抗张体6之间的履带厚度方向c上的距离l1大于第二叶片部14b与抗张体6之间的履带厚度方向c上的距离l2。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叶片部14a的质量。另外,例如,在异物咬入至链轮的齿与孔部8之间时,第二叶片部14b朝履带内周侧ci旋转的力起作用。由此,第一叶片部14a不使大的抗张力作用至抗张体6,在图5(a)中,为第一抗张体6a,而可退避(旋转)至第一抗张体6a侧。因此,由抗张力导致的产生于第一抗张体6a或第一芯材10的第一叶片部14a的伤得到抑制从而耐久性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顶面18包括:第一内侧顶面18a,形成第一叶片部14a且配置于最靠履带内周侧ci;以及第二内侧顶面18b,形成第二叶片部14b且配置于最靠履带内周侧ci。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顶面18a及第二内侧顶面18b实质上沿着履带宽度方向b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顶面18a及第二内侧顶面18b配置于在履带厚度方向c上为相同高度的位置。又,第一内侧顶面18a及第二内侧顶面18b并不限定于此种形态。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变形为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