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无人驾驶机器人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5602发布日期:2019-09-21 02:1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无人驾驶机器人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无人驾驶机器人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某些场合推广应用,例如机场、车站等。

需指出的是,对于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而言,其依然存在设计不合理、智能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无人驾驶机器人汽车,该新式无人驾驶汽车设计新颖、智能化程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式无人驾驶机器人汽车,包括有车架底盘,车架底盘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螺装有座椅安装架,座椅安装架的上端部装设有汽车座椅;

车架底盘下表面的前端部螺装有电池箱,电池箱的内部成型有电池容置腔,电池箱的电池容置腔内嵌装有锂电池;车架底盘下表面的后端部螺装有控制器箱,控制器箱的内部成型有控制器容置腔,控制器箱的控制器容置腔内嵌装有线路板控制器,锂电池通过电源传输线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车架底盘的前端部于电池箱的旁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前轮组件,各前轮组件分别包括有前轮安装架、通过转轴安装于前轮安装架下端部的汽车前轮,车架底盘的前端部于各前轮安装架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前轮弹簧减震器,各前轮安装架的上端部分别与前轮弹簧减震器连接;车架底盘的后端部于控制器箱的旁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后轮组件,各后轮组件分别包括有后轮安装架、通过转轴安装于后轮安装架下端部的汽车后轮,车架底盘的后端部于各后轮安装架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后轮弹簧减震器,各后轮安装架的上端部分别与后轮弹簧减震器连接;

车架底盘的左端侧、右端侧分别装设有位于汽车前轮与汽车后轮之间的汽车驱动轮,车架底盘对应各汽车驱动轮分别螺装有驱动马达,各驱动马达分别与相应侧的汽车驱动轮驱动连接,各驱动马达分别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车架底盘的前端边缘部装设有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车架底盘的后端边缘部装设有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呈对角分布,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汽车座椅的后端侧装设有传感器安装架,传感器安装架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安装架竖杆,安装架竖杆的下端部螺装紧固于车架底盘的上表面,安装架竖杆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前水平凸出延伸的安装架横杆,安装架横杆的前端部装设有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其中,各所述驱动马达分别配装有马达转速计数器,各马达转速计数器分别与所述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架横杆于所述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旁侧装设有GPS模块,GPS模块与所述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式无人驾驶机器人汽车,其包括有车架底盘,车架底盘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螺装有座椅安装架,座椅安装架的上端部装设有汽车座椅;车架底盘下表面的前端部螺装有电池箱,电池箱的内部成型有电池容置腔,电池箱的电池容置腔内嵌装有锂电池;车架底盘下表面的后端部螺装有控制器箱,控制器箱的内部成型有控制器容置腔,控制器箱的控制器容置腔内嵌装有线路板控制器,锂电池通过电源传输线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车架底盘的前端部于电池箱的旁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前轮组件,各前轮组件分别包括有前轮安装架、通过转轴安装于前轮安装架下端部的汽车前轮,车架底盘的前端部于各前轮安装架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前轮弹簧减震器,各前轮安装架的上端部分别与前轮弹簧减震器连接;车架底盘的后端部于控制器箱的旁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后轮组件,各后轮组件分别包括有后轮安装架、通过转轴安装于后轮安装架下端部的汽车后轮,车架底盘的后端部于各后轮安装架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后轮弹簧减震器,各后轮安装架的上端部分别与后轮弹簧减震器连接;车架底盘的左端侧、右端侧分别装设有位于汽车前轮与汽车后轮之间的汽车驱动轮,车架底盘对应各汽车驱动轮分别螺装有驱动马达,各驱动马达分别与相应侧的汽车驱动轮驱动连接,各驱动马达分别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车架底盘的前端边缘部装设有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车架底盘的后端边缘部装设有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呈对角分布,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汽车座椅的后端侧装设有传感器安装架,传感器安装架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安装架竖杆,安装架竖杆的下端部螺装紧固于车架底盘的上表面,安装架竖杆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前水平凸出延伸的安装架横杆,安装架横杆的前端部装设有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车架底盘 21——座椅安装架

22——汽车座椅 3——电池箱

4——控制器箱 51——前轮安装架

52——汽车前轮 53——前轮弹簧减震器

61——后轮安装架 62——汽车后轮

63——后轮弹簧减震器 71——汽车驱动轮

72——驱动马达 81——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

82——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 83——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

91——安装架竖杆 92——安装架横杆

100——GPS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式无人驾驶机器人汽车,其包括有车架底盘1,车架底盘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螺装有座椅安装架21,座椅安装架21的上端部装设有汽车座椅22。

其中,车架底盘1下表面的前端部螺装有电池箱3,电池箱3的内部成型有电池容置腔,电池箱3的电池容置腔内嵌装有锂电池;车架底盘1下表面的后端部螺装有控制器箱4,控制器箱4的内部成型有控制器容置腔,控制器箱4的控制器容置腔内嵌装有线路板控制器,锂电池通过电源传输线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车架底盘1的前端部于电池箱3的旁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前轮组件,各前轮组件分别包括有前轮安装架51、通过转轴安装于前轮安装架51下端部的汽车前轮52,车架底盘1的前端部于各前轮安装架51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前轮弹簧减震器53,各前轮安装架51的上端部分别与前轮弹簧减震器53连接;车架底盘1的后端部于控制器箱4的旁侧装设有两个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的后轮组件,各后轮组件分别包括有后轮安装架61、通过转轴安装于后轮安装架61下端部的汽车后轮62,车架底盘1的后端部于各后轮安装架61的上端侧分别装设有后轮弹簧减震器63,各后轮安装架61的上端部分别与后轮弹簧减震器63连接。

更进一步的,车架底盘1的左端侧、右端侧分别装设有位于汽车前轮52与汽车后轮62之间的汽车驱动轮71,车架底盘1对应各汽车驱动轮71分别螺装有驱动马达72,各驱动马达72分别与相应侧的汽车驱动轮71驱动连接,各驱动马达72分别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另外,车架底盘1的前端边缘部装设有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1,车架底盘1的后端边缘部装设有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2,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1、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2呈对角分布,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1、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2分别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还有就是,汽车座椅22的后端侧装设有传感器安装架,传感器安装架包括有呈竖向布置的安装架竖杆91,安装架竖杆91的下端部螺装紧固于车架底盘1的上表面,安装架竖杆91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前水平凸出延伸的安装架横杆92,安装架横杆92的前端部装设有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83,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83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需解释的是,各驱动马达72分别配装有马达转速计数器,各马达转速计数器分别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安装架横杆92于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83的旁侧装设有GPS模块100,GPS模块100与线路板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行走过程中,锂电池为线路板控制器进行供电,线路板控制器控制左、右两侧的驱动马达72启动,左侧的驱动马达72驱动左侧的汽车驱动轮71转动,右侧的驱动马达72驱动右侧的汽车驱动轮71转动,在左、右侧的汽车驱动轮71的驱动作用下,汽车实现行走动作。其中,在行走转弯的过程中,本发明通过线路板控制器控制驱动马达72的转速来实现,例如:当实现左转弯行走时,右侧的驱动马达72的转速较左侧的驱动马达72的转速大;当实现右转弯行走时,左侧的驱动马达72的转速较右侧的驱动马达72的转速大。需指出的是,本发明通过各马达转速计数器来反馈相应驱动马达72的转速信息,以实现行走动作准确控制。

对于本发明的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1、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2而言,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1用于检测车辆前方障碍物,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2用于检测车辆后方障碍物;工作时,当遇到障碍物时,前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1或者后侧激光测距传感器82实时将车辆至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信息反馈至线路板控制器,线路板控制器根据上述距离信息来实现障碍物规避动作。

对于本发明的顶部激光测距传感器83而言,其用于构图定位,以保证车辆按照预设路径行走。

对于本发明的GPS模块100而言,其实时采集车辆的位置信号并实时将车辆的位置信号反馈至线路板控制器,当车辆于较大区域范围内行走时,例如很大的广场,监控人员可通过线路板控制器所反馈的信号而准确知悉车辆的位置信息。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