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5378发布日期:2019-08-20 20:58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车用铝合金结构与碳纤维结构正在大批量混合应用,由于复合材料的特性限制,无法如金属一样进行焊接连接,而只能选择粘接及机械连接,为将碳纤维结构与铝合金结构的混合结构高效的应用到汽车前纵梁与碳纤维车身的连接结构中,需要一种连接件,即能有效的连接汽车前纵梁与碳纤维车身,又能够保证其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强度和刚度大的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铝合金铸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与第二连接板的内侧相对设置且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和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侧板,位于其一端的连接侧板与前纵梁连接固定,位于另一侧的连接侧板与车身侧围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内侧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均设有凹槽以在所述连接件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空腔,两个所述凹槽内均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对应其凹槽的位置间隔设有多个贯穿其的沉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凹槽内设有多个与所述沉孔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均设有螺纹孔,沉头螺钉穿过所述沉孔螺旋在所述螺纹孔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侧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的第一连接侧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的一端的第二连接侧板,所述第二连接侧板向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侧板与第二连接侧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侧板与前纵梁的一侧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侧板与前纵梁另一侧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侧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的第三连接侧板和第四连接侧板,所述第三连接侧板和第四连接侧板分别朝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倾斜设置形成一个夹角,所述第三连接侧板和第四连接侧板相对的两侧均与所述车身侧围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侧板和第四连接侧板与所述车身侧围通过胶层和螺钉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侧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三连接侧板垂直。

优选的,所述连接侧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五连接侧板,所述第五连接侧板朝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五连接侧板与车身侧围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五连接侧板与所述侧围通过胶层和螺钉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设有前围板连接侧板,所述前围板连接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前围板连接侧板与车身前围板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位于其一端的连接侧板与前纵梁连接固定,位于另一侧的连接侧板与车身侧围连接固定,连接件的内部腔体里面有加筋结构,强度刚度更强,可以承受集中载荷的作用;采用铝合金铸件直接与碳纤维车身连接更方便,结构强度刚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板的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板的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与前纵梁和车身侧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0-连接件;1-第一连接板;11-沉孔;2-第二连接板;21-凸台;22-沉头螺钉;211-螺纹孔;3-连接侧板;31-第一连接侧板;32-第二连接侧板;33-第三连接侧板;331-加强板;34-第四连接侧板;35-第五连接侧板;4-凹槽;41-加强筋;5-前纵梁;6-车身侧围;7-前围板连接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4和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连接件10为铝合金铸件;连接件10包括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1的内侧与第二连接板2的内侧相对设置且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板1的和第二连接板2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侧板3,位于其一端的连接侧板3与前纵梁5连接固定,位于另一侧的连接侧板3与车身侧围6连接固定,第一连接板1内侧和第二连接板2的内侧均设有凹槽4以在连接件10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空腔,两个凹槽4内均设有加强筋41。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汽车前纵梁与车身的连接件位于其一端的连接侧板3与前纵梁5连接固定,位于另一侧的连接侧板3与车身侧围6连接固定,连接件10的内部腔体里面有加筋结构,强度刚度更强,可以承受集中载荷的作用;采用铝合金铸件直接与碳纤维车身连接更方便,结构强度刚度更高。

如图2和5所示,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的连接固定方式有多种,在这里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的外侧对应其凹槽4的位置间隔设有多个贯穿其的沉孔11,第二连接板2的凹槽4内设有多个与沉孔11相对应的凸台21,凸台21上均设有螺纹孔211,沉头螺钉22穿过沉孔11螺旋在螺纹孔211内。当然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内侧的凹槽4边沿可以相贴,相贴的部分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所示,连接侧板3的结构有多种,在这里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侧板3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的一端的第一连接侧板31和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的的一端的第二连接侧板32,第二连接侧板32向背离第一连接板1的一侧延伸,第一连接侧板31与第二连接侧板3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连接侧板31与前纵梁5的一侧连接固定,第二连接侧板32与前纵梁5另一侧连接固定。

连接侧板3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的另一端的第三连接侧板33和第四连接侧板34,第三连接侧板33和第四连接侧板34分别朝第二连接板2的两侧倾斜设置形成一个夹角,第三连接侧板33和第四连接侧板34相对的两侧均与车身侧围6连接固定。

第三连接侧板33和第四连接侧板34与车身侧围6的连接固定方式有多种,在这里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侧板33和第四连接侧板34与车身侧围6通过胶层和螺钉连接固定。

第三连接侧板33靠近第二连接板2的一侧间隔可以设有多个加强板331,加强板331与第三连接侧板33垂直。以增强连接件10的弯曲强度和刚度。

连接侧板3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的另一端设有第五连接侧板35,第五连接侧板35朝远离第二连接板2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五连接侧板35与车身侧围6连接固定。

第五连接侧板35与车身侧围6的连接固定方式有多种,在这里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连接侧板35与车身侧围6通过胶层和螺钉连接固定。

第一连接板1的外侧设有前围板连接侧板3,前围板连接侧板7垂直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上,前围板连接侧板3与车身前围板连接固定。

以上未涉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来做出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方向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