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转向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8584发布日期:2019-10-23 01:51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原地转向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地转向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前、后车架铰接的轮式工程机械,以装载机为例,其后驱动桥与后车架一般通过摆动架(中心摆动装置)装配连接,以实现整机在高低不同路面行驶时的上下摆动;虽然能够实现基本功能,但依然存在下述缺陷:

1、设计与装配较为复杂,可靠性较低,特别是驱动桥中心摆动式结构,遇到高低不平路面时,前、后车架需一起绕摆动架(中心摆动装置)销轴做上下摆动,增加了装载机的作业强度,可靠性不高;

2、对后车架的安装空间、整机高度等要求较高;

3、通过前、后车架铰接实现的转向使转弯半径加大,造成转向不够灵活等缺陷;

4、在遇到道路较窄路面时,装载机可能无法转向通过,使装载机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原地转向工程机械,通过在前、后两车架之间的设计复合铰接机构,实现前、后两车架左右转动和上下摆动,配合可转向的驱动桥,大大减小工程机械的转弯半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原地转向工程机械,包括前车架、后车架,所述前车架、后车架之间通过中央复合铰接机构连接;所述中央复合铰接机构包括铰接体,铰接体通过竖向布置的销轴i与前车架铰接;所述铰接体后侧具有水平向后延伸的轴径,轴径与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铰接体两侧与前车架两侧之间分别铰接有转向油缸;所述后车架上固定安装有后驱动桥,后驱动桥两侧分别通过转向节总成连接轮边机构;所述后驱动桥两侧与前车架两侧之间分别铰接有拉杆总成。

其进一步是:所述铰接体开有一条竖向布置的通孔,通孔的上下端开有内止口;所述销轴i共有两个,销轴i内端配合插入铰接体通孔外端的内止口中,销轴i内端与铰接体通孔之间安装有轴承i;所述前车架后侧固定有对称布置的前车架上铰接板、前车架下铰接板,上下侧的所述销轴i通过螺栓i对应固定连接在前车架上铰接板、前车架下铰接板上。

所述后车架前侧固定有后车架立板,后车架立板中心具有套筒;所述铰接体后侧的轴径配合套装在后车架立板套筒中,铰接体轴径与后车架立板套筒之间安装有轴承ii;所述铰接体轴径端面通过螺栓ii固定连接有轴承端盖,轴承端盖周边压在轴承ii外端面。

所述铰接体两侧固定有后转向耳座,前车架两侧固定有前转向耳座;所述转向油缸两端铰接在对应的后转向耳座、前转向耳座上,两所述转向油缸对称布置。

所述前车架后部两侧固定有前车架限位块,两前车架限位块对称布置;所述后车架前部两侧固定有后车架限位块,两后车架限位块对称布置;所述铰接体两侧固定有组合限位块,两组合限位块对称布置;所述组合限位块前侧具有与前车架限位块相对的前限位面,组合限位块上侧具有与后车架限位块相对的上限位面。

所述转向节总成包括转向节外壳体和转向节内壳体,转向节外壳体和转向节内壳体之间通过两对称布置的销轴ii铰接;所述转向节外壳体和转向节内壳体内部设有外半轴、内半轴和十字轴;所述十字轴中间与外半轴铰接,十字轴两端与内半轴铰接;所述内半轴与后驱动桥输出轴连接,外半轴穿过转向节外壳体并与所述轮边机构连接。

两所述销轴ii上下同轴布置,并通过螺栓与转向节外壳体上下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转向节外壳体上固定有拉杆耳座,拉杆耳座通过球头组件与拉杆总成后端连接;两拉杆总成对称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前、后两车架之间的铰接采用复合铰接机构,以此取消了驱动桥与后车架之间的摆动架(中心摆动装置),驱动桥可直接安装于后车架上,简化设计与装配过程,节省了空间,且简单可靠;

2、复合铰接机构显著降低了驱动桥安装高度,特别是车架高度,从而降低了整机质心高度,提高了整机稳定性;

3、复合铰接机构特别适用于微小、紧凑型铰接轮式工程机械,使整机结构布局更紧凑、灵活、可靠,同时质心更低、整机稳定性更高,地面通过性更好,提高了工况适应性;

4、后轮可原地转向,更加灵活,大大减小了工程机械的转弯半径,适应工况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左视图;

图3是本图2中中央复合铰接机构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央复合铰接机构位置处的三维图;

图5是本发明后驱动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转向节总成处放大图;

图7a至7c是本发明平直路面各工况示意图;

图8a至8f是本发明不平路面各工况示意图;

图中:1、前车架,2、转向油缸,3、前车架限位块,4、组合限位块,5、后车架限位块,6、拉杆总成,7、后驱动桥,8、转向节总成,9、后车架,10、中央复合铰接机构,11、后转向耳座,12、前转向耳座,13、前车架上铰接板,14、前车架下铰接板,15、后车架立板,16、销轴i,17、轴承i,18、螺栓i,19、铰接体,20、螺栓ii,21、轴承端盖,22、轴承ii,23、内半轴,24、十字轴,25、转向节内壳体,26、销轴ii,27、外半轴,28、拉杆耳座,29、球头组件,30、转向节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原地转向工程机械,前车架1、后车架9之间通过中央复合铰接机构10连接,前车架1上安装前驱动桥。中央复合铰接机构10包括铰接体19,铰接体19与前车架1、后车架9分别铰接,使前、后车架绕铰接体19既可相互转动又可摆动。

具体的,中央复合铰接机构10:

铰接体19开有一条竖向布置的通孔,通孔的上下端开有内止口,通孔上下对称。销轴i16内端具有外止口,销轴i16内端配合插入铰接体19通孔外端的内止口中,并且销轴i16内端与铰接体19通孔之间安装有轴承i17。前车架1后侧固定有对称布置的前车架上铰接板13、前车架下铰接板14,上下侧的销轴i16通过螺栓i18对应固定连接在前车架上铰接板13、前车架下铰接板14上;实现前、后车架的相互转动;

后车架9前侧固定有后车架立板15,后车架立板15中心具有套筒。铰接体19后侧具有水平向后延伸的轴径,铰接体19后侧的轴径配合套装在后车架立板15套筒中,铰接体19轴径与后车架立板15套筒之间安装有轴承ii22。铰接体19轴径端面通过螺栓ii20固定连接有轴承端盖21,轴承端盖21周边压在轴承ii22外端面,限制铰接体的横向位移;实现前、后车架的相互摆动。

铰接体19两侧固定有后转向耳座11,前车架1两侧固定有前转向耳座12。转向油缸2两端铰接在对应的后转向耳座11、前转向耳座12上,两转向油缸2对称布置。

前车架1后部两侧固定有前车架限位块3,两前车架限位块3对称布置。后车架9前部两侧固定有后车架限位块5,两后车架限位块5对称布置。铰接体19两侧固定有组合限位块4,两组合限位块4对称布置。组合限位块4前侧具有与前车架限位块3相对的前限位面,组合限位块4上侧具有与后车架限位块5相对的上限位面。限位块结合面处做橡胶涂层,以便进行防护和缓冲。

再结合图5和图6所示,后车架9上固定安装后驱动桥7,后驱动桥7两侧分别通过转向节总成8连接轮边机构。

具体的,转向节总成8:

转向节内壳体25与桥壳固定连接,转向节内壳体25上下两端转动安装销轴ii26,两销轴ii26上下同轴布置。销轴ii26的外端通过螺栓与转向节外壳体30上下两端固定连接,转向节外壳体30与轮边支撑轴固定连接。转向节外壳体30和转向节内壳体25内部设置外半轴27、内半轴23和十字轴24,十字轴24中间与外半轴27铰接,十字轴24两端与内半轴23铰接。内半轴23与后驱动桥7输出轴连接,外半轴27穿过转向节外壳体30并与所述轮边机构连接。

转向节外壳体30上固定有拉杆耳座28,拉杆耳座28通过球头组件29与拉杆总成6后端连接;拉杆总成6前端与前车架1侧部也通过球头组件29连接,两拉杆总成6对称布置。左、右对称的两拉杆总成通过球头组件构成四边形机构,通过四边形机构的变形,实现两后轮同时做平行摆动,使转向更加灵活,且减小转弯半径。

本实施例中

后驱动桥为可转向驱动桥,前驱动桥为普通驱动桥,同样也可设计成前驱动桥为可转向驱动桥,后驱动桥为普通驱动桥。

工作过程:

结合图7a至7c所示,

平直路面直线行驶(静止)状态:

此时前、后车桥在同一水平面内,前车架1、后车架2之间既不相互转动,也不相互摆动;此时两拉杆总成6组成的四边形机构不产生变形,从而后轮不发生偏转,前、后车轮在同一直线上。

平直路面转向过程:

当需要转向时,转动转向盘,在两转向油缸2一侧活塞杆伸出,另一侧活塞杆收缩作用下,前车架1通过销轴i16的作用,绕铰接体19在水平面内实现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

与此同时,在球铰组件29的作用下,拉杆总成6驱动转向节总成8,使两后轮始终平行做一定角度的摆动;

当前车架限位块3与组合限位块4的前面贴合时,前车架1和车轮均不再发生转动,运动到达极限位置;转向结束后,逆时针转动转向盘,便可恢复到直线行驶(静止)状态。

结合8a至8f所示,

不平路面直线行驶(静止)状态:

当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面行走(静止)时,某一车架可在轴承ii22作用下绕另一车架做一定角度的上下摆动,以保证整机做直线运动(静止),当组合限位块4上面与后车架限位块5下面贴合时,达到最大摆动角度。

不平路面转向过程:

当在崎岖不平的路面转向时,除进行上述的上下摆动外,转动转向盘,同样可进行与平直路面转向过程相一致的运动。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形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