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冻品运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杆式冻品周转车。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或者餐饮后厨,经常需要从冷库批量运输冻品至蒸煮车间或者蒸煮设备附近。常规的冻品运输车一般包括车体和放置于车体上的货斗,推动车体并带动货斗从冷库移动至指定地点。但是,冻品在进入熟化设备之前,往往需要解冻,而为了不影响食物的口感,解冻往往需要在空气中自然进行,那么在冷库与熟化设备之间需要进行周转,即在某个容器中进行自然解冻,然后在运送至熟化设备处。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42707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沥水功能的拉杆式冻品周转车,包括有车体以及设置于车体的托盘,所述托盘包括有底板、侧板、前板以及后板,所述底板的一端铰接与所述后板的下端,另一端设置有限定底板由于转动而与前板形成的出水缝隙的限位组件,所述底板伸出所述前板,所述车体上靠近底板伸出前板的一端、于底板下方设置有水收集装置,其通过在托盘上设置沥水结构并在车体上设置水收集装置,以使冻品可以直接在托盘上完成解冻和排水以及运输功能,省去一次搬运冻品的过程。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对比文件中能够同时实现解冻与排水的功能,但是为了方便运输,车体的下部均设有万向轮,其支撑不稳定,在对车体上的冻品进行放货与取货时,车体容易自动移动,而影响放货与取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搬运周转车上的冻品时车体不会发生移动的拉杆式冻品周转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拉杆式冻品周转车,包括车体和设于车体底部的万向轮,所述车体的下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下部的连接杆、设于连接杆两端的传动组件、与传动组件相连转动连接在车体底部两侧的转动杆和多个设于车体底部的支腿,所述转动杆与支腿之间设有能够传递转动杆动力并带动支腿进行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车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滑孔,所述支腿滑移连接在滑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体进行移动时,支腿与地面不接触,推动车体,将冻品运送到相应的位置处,当车体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之后,连接杆转动,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两个的转动杆同时转动,而后转动杆再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支腿向下移动并贴住地面,而后再对冻品进行搬运,冻品在从车体上搬离或者搬运到车体上时,车体由支腿支撑而不会产生移动,当冻品搬运完成之后,反向转动连接杆将支腿收回,方便高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设于转动杆上的齿轮和固设于支腿侧壁上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转动并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支腿的上下移动,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设于连接杆两端的蜗杆和固设于转动杆上的涡轮,所述蜗杆与涡轮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涡轮配合以实现转动杆的转动,同时转动杆在涡轮与蜗杆的配合下实现自锁而不会反转,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固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与连接杆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在站立状态转动拉杆并带动连接杆转动,省力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的侧壁上固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内开设有与拉杆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体移动时,转动拉杆并将拉杆卡入到卡槽内以防止移动的过程中碰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腿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橡胶制成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的直径大于支腿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在处于固定状态时,支撑垫紧贴地面,并且支撑垫具有弹性以对车体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包括外侧的机架和设于机架内的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机架的侧壁之间螺纹连接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支撑杆对冻品进行支撑,冻品的拿起与放置均比较方便,拧紧紧固螺栓可以对支撑杆进行固定,将紧固螺栓拧下可以对支撑杆进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支撑杆上均套设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内周面与支撑杆的外周面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冻品放到支撑杆的一侧之后,推动冻品,转动套在支撑杆上转动,可以将冻品推动到一排支撑杆的中部,简单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体的底部转动连接连接杆与转动杆,在垂体的下部设置支腿,并通过设置传动组件与升降组件实现支腿的上下移动,方便在车体到达指定位置之后对车体进行支撑;
2.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实现支腿的上下移动,简单稳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涡轮与蜗杆的配合实现转动杆的移动,同时涡轮与蜗杆自锁以能够防止转动杆发生反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杆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腿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座爆炸示意图。
图中,1、车体;11、机架;12、支撑杆;121、连接座;122、连接螺栓;123、转动套;13、卡环;131、卡槽;14、滑移孔;2、万向轮;3、升降机构;31、连接杆;311、拉杆;32、传动组件;321、涡轮;322、蜗杆;33、转动杆;34、升降组件;341、齿轮;342、齿条;35、支腿;351、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拉杆式样品运输车,包括车体1、万向轮2和升降机构3。车体1放置在地面上,万向轮2共有四个并设于车体1底部的四角位置,万向轮2转动连接在车体1的底部。
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机构3包括连接杆31、传动组件32、转动杆33、升降组件34和支腿35。连接杆31水平设置并且转动连接在车体1内,连接杆31位于车体1的底部,连接杆31的一端固设有竖直设置的拉杆311,机体的外侧壁上固设有水平设置的卡环13,卡环13的内部开设有圆形的卡槽131,卡槽131的一侧与卡环13的外部连通,卡环13具有一定的弹性,拉动拉杆311能够卡入到卡槽131内,这样拉杆311不会随意晃动而伤人。
转动杆33共有两个并水平设于连接杆31的两侧,转动杆33与连接杆31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并且其两端转动连接在车体1内,转动杆33位于连接杆31的下方。传动组件32包括涡轮321和蜗杆322。涡轮321与转动杆33同轴设置并且固设在转动杆33的外环面上,蜗杆322与连接杆31同轴设置并且固设在连接杆31的外环面上,蜗杆322与涡轮321相互啮合。拉动拉杆311,连接杆31转动带动蜗杆322转动,蜗杆322与涡轮321配合以实现转动杆33的转动,同时转动杆33在涡轮321与蜗杆322的配合下实现自锁而不会反转,更为稳定。
如图2和图4所示,支腿35共有两组并分别设于两个转动杆33的外侧,每组支腿35均有两个并沿着车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支腿35呈圆柱形,车体1的底部对应支腿35的位置处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移孔14,支腿35滑移连接在滑移孔14内,升降组件34共有多个并分别设于支腿35与相邻的转动杆33之间,升降组件34包括齿轮341和齿条342,齿轮341与转动杆33同轴设置并且固设在转动杆33的外侧壁上,齿条342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支腿35的外侧壁上。转动杆33转动并带动齿轮341转动,齿轮341带动齿条34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支腿35的上下移动,较为稳定。
支腿35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的支撑垫351,支撑垫351与支腿35同轴设置并与支腿35螺纹连接,支撑垫351由橡胶制成,车体1在处于固定状态时,支撑垫351紧贴地面,并且支撑垫351具有弹性以对车体1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
如图1和图5所示,车体1包括机架11和支撑杆12,机架11竖直设置,支撑杆12共有三排并呈上下排布,每排支撑杆12均有多个并沿着机架11的宽度方向水平排布,每个支撑杆12上均套设有转动套123,转动套123的内周面与支撑杆12的外周面相贴。每个支撑杆12的两端均套设有连接座121,连接座121与机架11的侧壁之间螺纹连接有对两者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通过多个支撑杆12对冻品进行支撑,冻品的拿起与放置均比较方便,拧紧紧固螺栓可以对支撑杆12进行固定,将紧固螺栓拧下可以对支撑杆12进行拆卸。在将冻品放到支撑杆12的一侧之后,推动冻品,转动套123在支撑杆12上转动,可以将冻品推动到一排支撑杆12的中部,简单省力。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车体1进行移动时,支腿35与地面不接触,推动车体1,将冻品运送到相应的位置处,当车体1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之后,连接杆31转动,并通过传动组件32带动两个的转动杆33同时转动,而后转动杆33再通过升降组件34带动支腿35向下移动并贴住地面,而后在对冻品进行搬运,冻品在从车体1上搬离或者搬运到车体1上时,车体1由支腿35支撑而不会产生移动,当冻品搬运完成之后,反向转动连接杆31将支腿35收回。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