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7773发布日期:2019-12-03 17:5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bicman)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滑板车速度可以达到20公里/时,这种新型产品来源于科技先进的日本,但却是一位德国工人发明的,它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机械。

早在三年前,滑板车已经传入我国,只不过当时价格太高,很少人对它产生兴趣。直到这阵子,它的价格猛然下降,加上产家们对它加紧疯狂推销,使它"人气大旺",最重要的是玩滑板车必须有高度的悟性和胆量,这正符合想象力丰富,喜欢挑战的青少年们的口味,如今滑板车已成为青少年新一代的潮流运动产品。

还有一些滑板车也是小朋友的玩具,这种换板车一般无电力驱动装置,靠着人力踩踏前进。

现在市面上的滑板车其一般都具有把手高度调节功能,都采用的是弹性凸起和限位孔来进行调节,但是这种调节方式存在弊端,在调节完成后,在玩耍的过程中,如果用力过大,可能会存在档位滑动的问题,很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

同时,现在的滑板车的折叠结构较为复杂,折叠起来相当麻烦。

因此,市面上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所述滑板车包括脚踏板;设置在所述脚踏板下端面上,与所述脚踏板相连接的滚轮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脚踏板上端面上,用于儿童手扶,且能够转动至与所述脚踏板平行的扶手座;

所述扶手座包括与所述脚踏板转动连接,且内部中空,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的第一连接杆;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内,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连接,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的弹性凸起的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的t字形把手;

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紧配连接,其上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纵向缺口,其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面的塑胶螺纹套;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侧套装有一与所述塑胶螺纹套相配合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内径下大上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上端面上设有一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安装、转动以及定位的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设有一与所述安装座相配合的调节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一侧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的缺口的容纳腔室;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底面上,且向下延伸的第一卡接槽;设置在所述缺口两侧的容纳腔室侧壁上,用于螺栓安装的第一安装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缺口两侧的容纳腔室侧壁上端面上,与所述调节装置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的第二卡接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内的第一限位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内,与所述第一限位螺栓相配合的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且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同时,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所述安装座卡接定位的调节套筒;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调节套筒内,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调节套筒相配合的第二限位螺栓和第三限位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设有沿径向贯穿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下方设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二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套筒包括一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相配合的调节套筒本体;设置在所述调节套筒本体下端面上,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配合的第一卡接凸起;设置在所述调节套筒本体侧壁上,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相配合的第二卡接凸起;设置在所述调节套筒本体侧壁上,且贯穿所述第二卡接凸起,与所述腰型孔相配合的第三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下方,且沿径向贯穿,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的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二限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腰型孔,与所述第一限位螺栓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栓配合,将所述弹簧压缩;所述第三限位螺栓穿过第二腰型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一安装通孔,将所述调节套筒固定在所述安装座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套筒本体侧壁上还设有一便于对其施力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脚踏板;设置在所述脚踏板下端面上,与所述脚踏板相连接的滚轮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脚踏板上端面上,用于儿童手扶,且能够转动至与所述脚踏板平行的扶手座;所述扶手座包括与所述脚踏板转动连接,且内部中空,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的第一连接杆;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内,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连接,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的弹性凸起的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的t字形把手;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紧配连接,其上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纵向缺口,其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面的塑胶螺纹套;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侧套装有一与所述塑胶螺纹套相配合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内径下大上小。采用上述方案,对调节后的扶手进行固定,降低了在儿童玩耍的过程中造成意外伤害的问题;同时,扶手还可以折叠,大大便于了滑板车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中塑胶螺纹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高度可调滑板车,所述滑板车包括脚踏板10;设置在所述脚踏板10下端面上,与所述脚踏板10相连接的滚轮组件20;转动设置在所述脚踏板10上端面上,用于儿童手扶,且能够转动至与所述脚踏板10平行的扶手座30;

所述扶手座30包括与所述脚踏板10转动连接,且内部中空,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41的第一连接杆40;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40内,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0滑动连接,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孔41相配合的弹性凸起51的第二连接杆5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50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0固定连接的t字形把手60;

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上端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0紧配连接,其上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纵向缺口71,其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上端面的塑胶螺纹套70;所述第二连接杆50外侧套装有一与所述塑胶螺纹套70相配合的连接套筒80;所述连接套筒80内径下大上小。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滑板车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40和第二连接杆50进行高度调节,通过其上的弹性凸起51和限位孔41来进行调节,一般限位设计为3-5个,依次等间距设置,小朋友可以根据不同的身高调节到适合自己的高度。

同时,由于弹性凸起51的结构是现在市面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结构,故不在此处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本方案还设计了一个塑胶螺纹套70和连接套筒80,在调节高度时,需要将塑胶螺纹套70拧开,此时的塑胶螺纹套70由于上端纵向缺口71的原因,其不会对第二连接杆50的外侧壁产生一个抱紧力,此时的第二连接杆50可以在弹性凸起51的配合下进行自由调节,当第二连接杆50的高度调整固定以后,我们拧紧连接套筒80,连接套筒80与塑胶螺纹套70在螺纹的作用下,相互啮合,同时,由于连接套筒80内径下大上小,在向下拧紧的过程中,上端的小内径就会对塑胶螺纹套70的上端进行挤压,又由于塑胶螺纹套70上端设有纵向缺口71,在两者的作用下,塑胶螺纹套70就会向内收紧,对第二连接杆50外侧壁产生一个抱紧力,从而避免了第一连接杆40和第二连接杆50在轴向的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避免了在儿童玩耍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40和第二连接杆50出现相对滑动,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10上端面上设有一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0安装、转动以及定位的安装座11;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下端设有一与所述安装座11相配合的调节装置4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1包括一侧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40转动的缺口112的容纳腔室11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111底面上,且向下延伸的第一卡接槽113;设置在所述缺口112两侧的容纳腔室111侧壁上,用于螺栓安装的第一安装通孔114;以及设置在所述缺口112两侧的容纳腔室111侧壁上端面上,与所述调节装置42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杆40转动的第二卡接槽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4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下端内的第一限位螺栓42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下端内,与所述第一限位螺栓421相配合的弹簧42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下端,且在所述弹簧422的作用下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连接杆40滑动,同时,与所述安装座11转动连接,且能够与所述安装座11卡接定位的调节套筒42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40和所述调节套筒423内,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0和所述调节套筒42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螺栓424和第三限位螺栓4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下端设有沿径向贯穿的腰型孔43;所述腰型孔43下方设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二通孔4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套筒423包括一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下端相配合的调节套筒本体4231;设置在所述调节套筒本体4231下端面上,与所述第一卡接槽113相配合的第一卡接凸起4232;设置在所述调节套筒本体4231侧壁上,与所述第二卡接槽115相配合的第二卡接凸起4233;设置在所述调节套筒本体4231侧壁上,且贯穿所述第二卡接凸起4233,与所述腰型孔43相配合的第三通孔423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4234下方,且沿径向贯穿,与所述第二通孔44相配合的第二腰型孔4235;所述第二限位螺栓424穿过所述第三通孔4234和所述腰型孔43,与所述第一限位螺栓421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栓424配合,将所述弹簧422压缩;所述第三限位螺栓425穿过第二腰型孔4235、第二通孔44以及第一安装通孔114,将所述调节套筒423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套筒本体4231侧壁上还设有一便于对其施力的把手4236。

具体的,本方案在正常使用时,此时的弹簧422里面储存的弹性势能最小,但是其还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这个状态下,第二限位螺栓424位于腰型孔43的最下方,第二限位螺栓424受到弹簧422弹力的作用,对调节套筒423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得调节套筒423下端的第一卡接凸起4232完全伸入在第一卡接槽113内,同时第二卡接凸起4233卡接在第二卡接槽115内,第三限位螺栓425位于第二腰型孔4235的最上方,此时的第一连接杆40在第一卡接凸起4232和第二卡接凸起4233的作用下,实现一次定位,不会出现转动的问题。

当需要将第一连接杆40转动折叠时,此时,需要对把手4236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此时第二限位螺栓424在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对弹簧422进行继续压缩,同时,第二限位螺栓424在腰型孔43的位置变高,带动调节套筒423升高,第三限位螺栓425同时也相对第二腰型孔4235向下运动,当第一卡接凸起4232完全脱离第一卡接槽113,第二限位凸起也脱离第二卡接槽115,此时,只需对第一连接杆40侧壁施加一个与其垂直的力,第一连接杆40就会沿着第三限位螺栓425转动,实现折叠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脚踏板10;设置在所述脚踏板10下端面上,与所述脚踏板10相连接的滚轮组件20;转动设置在所述脚踏板10上端面上,用于儿童手扶,且能够转动至与所述脚踏板10平行的扶手座30;所述扶手座30包括与所述脚踏板10转动连接,且内部中空,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41的第一连接杆40;套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40内,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0滑动连接,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孔41相配合的弹性凸起51的第二连接杆5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50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0固定连接的t字形把手60;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上端外侧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0紧配连接,其上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纵向缺口71,其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0上端面的塑胶螺纹套70;所述第二连接杆50外侧套装有一与所述塑胶螺纹套70相配合的连接套筒80;所述连接套筒80内径下大上小。采用上述方案,对调节后的扶手进行固定,降低了在儿童玩耍的过程中造成意外伤害的问题;同时,扶手还可以折叠,大大便于了滑板车的携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