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功能工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4663发布日期:2020-02-14 16:4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功能工具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车,特别涉及一种转向功能工具车。



背景技术:

工具箱行业发展飞快,越来越多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工具车争相面世,为了装下更多更大的工具,因此需要更大的工具箱,而大型工具箱在搬运过程中需要大型储物工具车,现有的大型工具车载重能力差,无法灵活转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功能工具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功能工具车,包括车底盘、设置于所述车底盘后侧的后车轴、设置于所述车底盘前侧的前车轮,所述前车轮为大脚轮,所述前车轮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有羊角架,所述羊角架的两端上下分布,所述羊角架两端分别与所述车底盘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竖直且共线,所述车底盘前端中心设有水平设置的摆杆,所述摆杆与所述车底盘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摆杆尾端转动连接有操纵连杆,所述操纵连杆末端与所述羊角架中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摆杆前端设有竖直的拉杆,所述拉杆顶部设有拉手。

上述设计中通过将前车轮设置为大脚轮,载重能力更大,通过羊角架与操纵连杆配合,利用拉杆的转动带动摆杆转动,进而牵引操纵连杆,最终实现工具车的转向,操纵方便,结构简单。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杆前端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内设有开口向前的竖直长方形槽,所述铰接座上设有水平左右延伸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长方形槽内且与所述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拉杆底部连接,所述连接座左右两侧与所述长方形槽左右两侧贴合。铰接座上的长方形槽内铰接连接座且连接座左右两侧与所述长方形槽左右两侧贴合,便于将拉杆的扭矩传递给摆杆,使用寿命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座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座连接,所述弹性件对所述连接座施加有迫使所述连接座顶部向后摆动的弹力。弹性件能够使拉手快速回到初始位置,这让移动“大脚车”变得更加方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在所述铰接轴上,结构简单。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底盘前端左右两侧设有竖直的翻板,所述翻板与所述车底盘转动连接且轴线前后水平延伸,所述羊角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翻板转动连接,所述车底盘前端顶部设有前立架,所述翻板顶部与所述前立架侧面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翻板施加有向外的弹力,所述操纵连杆与所述摆杆以及羊角架均通过球头连接。转动的翻板与弹簧配合为整个工具车独立悬挂的减震,降低工具车晃动且结构简单。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板上设有左右水平延伸的螺杆,所述弹簧套在所述螺杆上且螺杆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弹簧一端抵止所述螺母,所述弹簧另一端抵止所述前立架,便于调整减震弹力。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板底部与所述车底盘前端底部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对所述翻板底部施加有向内的拉力,进一步提升减震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前车轮设置为大脚轮,载重能力更大,通过羊角架与操纵连杆配合,利用拉杆的转动带动摆杆转动,进而牵引操纵连杆,最终实现工具车的转向,操纵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车轮转向机构立体示意图。

在图中1.车底盘,2.前车轮,3.拉手,4.拉杆,5.羊角架,6.铰接座,7.长方形槽,8.前立架,9.翻板,10.摆杆,11.螺母,12.螺杆,13.弹簧,14.拉簧,15.后车轴,16.操纵连杆,17.弹性件,18.铰接轴,19.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转向功能工具车,包括车底盘1、设置于所述车底盘1后侧的后车轴15、设置于所述车底盘1前侧的前车轮2,所述前车轮2为大脚轮,所述前车轮2的转轴上转动连接有羊角架5,所述羊角架5的两端上下分布,所述羊角架5两端分别与所述车底盘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竖直且共线,所述车底盘1前端中心设有水平设置的摆杆10,所述摆杆10与所述车底盘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摆杆10尾端转动连接有操纵连杆16,所述操纵连杆16末端与所述羊角架5中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竖直,所述摆杆10前端设有竖直的拉杆4,所述拉杆4顶部设有拉手3。

上述设计中通过将前车轮2设置为大脚轮,载重能力更大,通过羊角架5与操纵连杆16配合,利用拉杆4的转动带动摆杆10转动,进而牵引操纵连杆16,最终实现工具车的转向,操纵方便,结构简单。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杆10前端设有铰接座6,所述铰接座6内设有开口向前的竖直长方形槽7,所述铰接座6上设有水平左右延伸的铰接轴18,所述铰接轴18上设有连接座19,所述连接座19位于所述长方形槽7内且与所述铰接轴18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19与所述拉杆4底部连接,所述连接座19左右两侧与所述长方形槽7左右两侧贴合。铰接座6上的长方形槽7内铰接连接座19且连接座19左右两侧与所述长方形槽7左右两侧贴合,便于将拉杆4的扭矩传递给摆杆10,使用寿命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座6内设有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一端与所述连接座19连接,所述弹性件17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座6连接,所述弹性件17对所述连接座19施加有迫使所述连接座19顶部向后摆动的弹力。弹性件17能够使拉手3快速回到初始位置,这让移动“大脚车”变得更加方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17为扭簧,所述扭簧套在所述铰接轴18上,结构简单。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底盘1前端左右两侧设有竖直的翻板9,所述翻板9与所述车底盘1转动连接且轴线前后水平延伸,所述羊角架5两端分别与所述翻板9转动连接,所述车底盘1前端顶部设有前立架8,所述翻板9顶部与所述前立架8侧面之间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对所述翻板9施加有向外的弹力,所述操纵连杆与所述摆杆10以及羊角架5均通过球头连接。转动的翻板9与弹簧13配合为整个工具车独立悬挂的减震,降低工具车晃动且结构简单。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板9上设有左右水平延伸的螺杆12,所述弹簧13套在所述螺杆12上且螺杆12螺纹连接有螺母11,所述弹簧13一端抵止所述螺母11,所述弹簧13另一端抵止所述前立架8,便于调整减震弹力。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板9底部与所述车底盘1前端底部之间连接有拉簧14,所述拉簧14对所述翻板底部施加有向内的拉力,进一步提升减震承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