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375发布日期:2020-02-07 23:54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物流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转运车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工厂内部传统的物料配送方式采用叉车或货车运输的方式,但随着产能的提升,传统的运输配送方式在效率上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技术人员想到用动力车牵引工厂内的置物车进行运输的方案,但是这些置物车的车轮与底盘的相对位置都是相对固定的,往往只能在前进后退方向的运动,并且当车辆转弯时,需要驾驶员转动方向盘,多次调整车轮到适宜的角度才能实现顺利的转弯,增加了转弯作业的复杂性,尤其在狭小的空间,更不利于车辆的顺利转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狭窄通道使用且操作灵活的物流转运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物流转运车,包括整体位于水平面内的底框和转盘,转盘的转动轴线位于竖直方向布置,转盘的上盘面与底框的前端底部连接、下盘面与前轴连接,前轴的两端设置有有前车轮,前轴通过联动杆与后轴相连,后轴的两端设置有后车轮,前、后轴中至少有一个与联动杆铰接且铰接轴位于竖直方向布置。

上述方案中,前轴可相对转盘水平向转动,在转弯时通过联动杆使后轴反向转动,从而使得与后轴相连的后车轮能沿着前车轮的转弯路径行进,具有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的特点,利于车间狭窄通道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转运车的整体示意图;

图2、图3为图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盘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物流转运车,包括整体位于水平面内的底框10和转盘20,转盘20的转动轴线位于竖直方向布置,转盘20的上盘面与底框10的前端底部连接、下盘面与前轴31连接,前轴31的两端设置有有前车轮32,前轴31通过联动杆40与后轴51相连,后轴51的两端设置有后车轮52,前、后轴31、51中至少有一个与联动杆40铰接且铰接轴位于竖直方向布置。前轴31可相对转盘20水平向转动,在转弯时通过联动杆40使后轴51反向转动,从而使得与后轴51相连的后车轮52能沿着前车轮32的转弯路径行进,具有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的特点,利于车间狭窄通道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联动杆40的端部设置有鱼眼轴承41,鱼眼轴承41通过销轴42分别与前、后轴31、51连接,销轴42的轴线与转盘20的转动轴线平行布置。联动杆40既可以保证前、后轴31、51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在联动杆40两端都设置鱼眼轴承41,与前、后轴31、51均为铰接,增加了转运车的灵活性。

为了减轻转运车在运动过程的震动,保护其上的物料不受损坏,后轴51临近两端位置处设置有减震板簧60,减震板簧60的前后两端与底框10纵梁用销轴连接、中间部位与后轴51连接。

由于转运车没有动力机构,因此要配合动力牵引车使用,前轴3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牵引杆71,牵引杆71的前端设置有牵引环,牵引环挂在动力牵引车的后端实现转运车的运动,底框10的后端设置有挂钩,后一辆托盘车的牵引杆30的牵引环挂在前一辆托盘车的挂钩50上,实现一辆动力牵引车可牵引多辆托盘车的目的,提高运输效率。

进一步的,底框10的上方铺设有防滑板73,防滑板73的设置增加了底框与物料下部的摩擦力,使得物料在转运过程中更加平稳,为了避免雨水天气的影响,底框10的上方还设置有雨棚7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