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液成品包装桶的车间内转运辅助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0789发布日期:2020-03-27 13:5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解液成品包装桶的车间内转运辅助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液生产辅助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解液成品包装桶的车间内转运辅助小车。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电解液生产中,由于其具有刺激性和麻醉性,能通过胃肠道、皮肤和呼吸道进入机体表现为中等度毒,且电解液易燃,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故电解液生产企业通常特制的包装桶对成品电解液进行包装运输。包装桶通常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空桶的重量即可达40-50kg,现有技术中对于包装桶的转运通常通过行车配合吊钩来起吊。但是对于在生产中最常见的小批量,短距离的车间内运输来说,通过行车转运则显得不够灵活,速度较慢,转运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解液成品包装桶的车间内转运辅助小车,以方便高效的实现电解液包装桶的小批量、短距离转运。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解液成品包装桶的车间内转运辅助小车,包括u形车架、沿竖直方向固定在u形车架中部位置的液压缸以及滑动设置在液压缸的缸体上并与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升降座,在升降座上设有可随升降座的升起以夹持固定包装桶顶部钢圈的钢圈夹,在u形车架的两端位置设有可随升降座的升起以夹持固定包装桶桶身底部的定位夹;

钢圈夹包括j形钩,j形钩的钩嘴朝向下方分布,j形钩的钩柄中部铰连在固定于液压缸缸体上的支撑台上,j形钩的钩柄末端连接有推拉杆,推拉杆的两端分别与j形钩和升降座铰连;

定位夹包括分别设置在u形车架两端位置的两个夹持滚轮和用于驱动两个夹持滚轮随升降座的上升而相对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u形车架端部内腔中且楔形面相互配合的主动楔形块和从动楔形块;主动楔形块沿u形车架端部的纵向方向滑动,主动楔形块远离u形车架端部的一端通过钢丝绳与升降座相连,另一端与u形车架端部之间设有用于将主动楔形块朝向u形车架端部方向拉动的第一复位弹簧;从动楔形块沿u形车架端部的横向方向滑动,在从动楔形块上相背于主动楔形块的一侧固定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穿过开设于u形车架端部位置的导向孔后与夹持滚轮相连,在导向柱上还套设有用于将夹持滚轮朝向主动楔形块方向拉动的第二复位弹簧。

优选的,u形车架采用矩形管弯折制作,在u形车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行进轮,在u形车架的中部固定设有基座,基座的下沿设有万向轮,液压缸的缸体下端固定在基座的上沿。

优选的,u形车架端部管壁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供主动楔形块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和供从动楔形块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沿u形车架端部的纵向方向分布,在主动楔形块上开设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轨,第二滑槽沿u形车架端部的横向方向分布,在从动楔形块上开设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轨。

优选的,在u形车架上位于液压缸两侧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供钢丝绳从u形车架内穿出以与升降座连接的穿孔。

优选的,在穿孔和u形车架的弯折位置均设有供钢丝绳配合的导向定滑轮。

优选的,j形钩钩柄中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转轴,在支撑台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配合的第一轴孔;在升降座上位于支撑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推拉杆,两根推拉杆的自由端通过第二转轴相连,在j形钩钩柄的末端设有与第二转轴转动配合的第二轴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体积小巧灵活,适于电解液成品包装桶在车间内的短距离运输。

本实用新型中的u形车架上设有升降座,在升降座上设有钢圈夹,在u形车架上设有定位夹,且钢圈夹和定位夹均通过升降座的上升以同步夹持固定包装桶顶部的钢圈和包装桶桶身的底部,从而在升降座的上升过程中自动将包装桶提升,包装桶的夹持固定和提升在升降座的上升过程中顺次完成,达到将包装桶升起以便于运输的效果。此外,定位夹可将包装桶的桶身底部牢牢固定,避免了包装桶在运输过程中因道路不平产生的摇摆进而出现的脱钩现象,使得运输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中的钢圈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u形车架端部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定位夹,101、夹持滚轮,102、第二复位弹簧,103、导向柱,104、第二滑轨,105、从动楔形块,106、第一复位弹簧,107、第一滑轨,108、主动楔形块,109、钢丝绳,110、第一滑槽,2、升降座,3、钢圈夹,301、支撑台,302、j形钩,303、第一转轴,304、第二转轴,305、推拉杆,4、液压缸,5、基座,6、穿孔,7、u形车架,8、行进轮,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解液成品包装桶的车间内转运辅助小车,主体为u形车架7、液压缸4以及升降座2。u形车架7为卧式,在其两端分别设有两个行进轮8,在其中部位置固定设有基座5,基座5的下沿设有万向轮9,通过行进轮8和万向轮9的配合实现u形车架7夹装包装桶在车间内的短途转运。液压缸4沿竖直方向分布,其下部的缸体垂直固定在基座5上,并在其缸体上固定设有可推动u形车架7行进或转向的把手。本实施例中的液压缸4设有踏板,可通过往复踩动踏板以驱动液压缸4伸缩端的伸出。在液压缸4的缸体上还设有复位开关,并可通过旋转复位开关以控制伸缩端自动缩回。升降座2滑动包括滑动设置在液压缸4缸体上的座体以及固定在液压缸4伸缩端顶部的两根连杆,在座体内侧与液压缸4的缸体之间设置有燕尾形导轨结构,以便在往复踏压踏板时,升降座2的座体可在液压缸4伸缩端的驱动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灵活上升。

本实用新型中,在升降座2的顶部设有用于固定包装桶顶部钢圈的钢圈夹3,在u形车架7的两端位置设有用于夹持包装桶桶身底部位置的定位夹1,且一方面,钢圈夹3和定位夹1在升降座2的上升行程中同步对于包装桶上的对应部位进行夹持固定,使得本实用新型对于包装桶的固定过程简单,方便,便于操作,提高包装桶输送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钢圈夹3和定位夹1分别固定包装桶的顶部和底部,夹持效果稳定可靠,可避免包装桶在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或磕碰产生的晃动,进而避免包装桶拖钩所产生的生产事故或安全事故。

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圈夹3包括j形钩302,j形钩302的钩嘴相背于液压缸4并朝向下方分布。j形钩302的钩柄中部铰连在固定于液压缸4缸体上的支撑台301上,在支撑台301上固定设有凵形座,凵形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轴孔,在j形钩302钩柄中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与第一轴孔配合转动的第一转轴303。j形钩302的钩柄末端连接有推拉杆305,推拉杆305的两端分别与j形钩302和升降座2铰连。本实施例中,在升降座2上位于支撑台3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推拉杆305,两根推拉杆305的自由端通过第二转轴304相连,在j形钩302钩柄的末端设有与第二转轴304转动配合的第二轴孔。通过以上结构,当升降座2上升时,可由推拉杆305推动j形钩302钩柄的末端以固定位置的第一转轴303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使j形钩302的钩嘴朝向下方转动,从而扣合在包装桶的顶部钢圈上,实现通过钢圈夹3对于包装桶的顶部夹持固定。

结合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u形车架7采用矩形钢管材料通过弯折制成,u形车架7的端部封闭后与行进轮8的轮座连接。定位夹1包括分别设置在u形车架7两端位置的两个夹持滚轮101和用于驱动两个夹持滚轮101随升降座2的上升而相对运动的驱动机构。

夹持滚轮101包括连接在对应侧驱动机构上的轮座和转动设置在轮座的轮体,轮体的转动中心线沿水平方向分布,以使包装桶在随升降座2升起的过程中,两个夹持滚轮101的轮体能够在接触包装桶的桶身后产生转动,从而随包装桶的继续上升而持续转动,直至两个夹持滚轮101的轮体将包装桶桶身底部的两侧定位夹1紧。轮体的外缘可采用橡胶材料制作,便于通过橡胶产生的形变维持轮体在由与包装桶接触至夹紧包装桶过程中轮体的转动。

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u形车架7端部内腔中的主动楔形块108和从动楔形块105。主动楔形块108和从动楔形块105均只具有一个自由度,且主动楔形块108和从动楔形块105的楔形面相互配合。主动楔形块108的自由度为其仅可沿u形车架7端部的纵向方向滑动,即图3中的纵向,在u形车架7端部的上下两侧并对应主动楔形块108滑动方向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滑槽110,在主动楔形块108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与对应侧的第一滑槽110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轨107,通过第一滑槽110和第一滑轨107的配合保证了主动楔形块108滑动方向的准确性。从动楔形块105的自由度为其尽可沿u形车架7端部的横向方向滑动,即图3中的横向,在u形车架7端部的上下两侧并对应从动楔形块105滑动方向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因主动楔形块108、从动楔形块105以及导向柱103的遮挡而未能在图3中示出),在从动楔形块105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与对应侧的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轨104,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滑轨104的配合保证了从动楔形块105滑动方向的准确性。在从动楔形块105上相背于主动楔形块108的一侧固定设有导向柱103,导向柱103穿过开设于u形车架7端部位置的导向孔后与上述夹持滚轮101的轮座固定连接。

主动楔形块108下端通过钢丝绳109与升降座2相连,在升降座2上升过程中,可通过钢丝绳109拉动主动楔形块108朝向u形车架7中部的方向滑动,从而由楔形面的配合使得从动楔形块105朝向u形车架7两个端部之间的方向滑动,进而使的两个夹持滚轮101相对滑动,夹持固定位于两个夹持滚轮101中部的包装桶底部。

本实施例中,主动楔形块108的上端与u形车架7的封闭端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06,在夹持滚轮101的轮座和u形车架7端部管外壁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02。在两个夹持滚轮101相对运动夹持包装桶的过程中,分别克服第一复位弹簧106和第二复位弹簧102的弹力,并且在升降座2下降钢丝绳109拉力消失后,可由第一复位弹簧106和第二复位弹簧102的弹力将主动楔形块108拉向u形车架7的封闭端,将从夹持滚轮101拉回靠近u形车架7的位置,以便于下一次的包装桶装夹作业。在u形车架7上位于液压缸4两侧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供钢丝绳109从u形车架7内穿出以与升降座2连接的穿孔6,在穿孔6位置以及u形车架7的拐角位置分别设有供钢丝绳109绕设的定滑轮,不易避免钢丝绳109因与u形车架7产生过大摩擦而导致的卡死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如下:首先通过把手将u形车架7推至待输送的包装桶位置,使u形车架7的两臂分别位于包装桶的两侧;然后通过不断的踏压踏板驱动升降座2上升,在升降座2上升过程中,j形钩302回扣在包装桶顶部的钢圈上,两个夹持滚轮101相对运动紧贴在包装桶桶身底部的两侧,通过钢圈夹3和定位夹1配合将包装桶夹持固定,最后,继续踏压踏板是升降座2继续小幅度的上升并将包装桶带离地面,即可推动u形车架7进行包装桶的短距离运输。

将包装桶运输至目的地后,旋转液压缸4的复位开关,升降座2和包装桶在重力作用下慢速下降,j形钩302的钩嘴部位自动回位,两个夹持滚轮101和从动楔形块105在第二复位弹簧102的作用下回位,主动楔形块108和钢丝绳109在第一复位弹簧106的作用下回位,从而准备开始另一个包装桶的夹持固定和运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