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承重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8532发布日期:2020-08-05 00:52阅读:1407来源:国知局
履带承重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行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承重轮结构。



背景技术:

履带承重轮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具有支撑作用,使得履带沿着承重轮前进。目前履带承重轮的旋转结构封油方式主要采用油封或者o型圈进行封油,但由于履带的行走环境都比较恶劣,油封和o型圈内很容易进入杂质,被杂质划伤,造成漏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密封效果较好的履带承重轮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履带承重轮结构,包括轮体和承重轴,所述轮体通过两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承重轴上,所述承重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轴承上,所述端盖的外端与所述承重轴的端部之间安装有定位密封装置;所述轮体与所述端盖之间安装有浮动密封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密封装置包括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轴的端部且压紧抵靠在所述端盖外端面上,所述端盖内圈套设有密封夹装在所述定位螺栓与所述承重轴之间的o型密封圈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浮封密封槽,所述端盖将所述浮动密封装置限位安装在所述浮封密封槽内,所述浮动密封装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浮封环,其中一所述浮封环与所述轮体之间、另一所述浮封环与所述端盖之间分别密封夹装有o型密封圈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轮体的中心设置有用于所述轴承轴向定位的限位台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履带承重轮结构,包括轮体和承重轴,所述轮体通过两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承重轴上,所述承重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轴承上,所述端盖的外端与所述承重轴的端部之间安装有定位密封装置;所述轮体与所述端盖之间安装有浮动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履带承重轮结构,包括轮体和承重轴,所述轮体通过两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承重轴上,所述承重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轴承上,所述端盖的外端与所述承重轴的端部之间安装有定位密封装置;所述轮体与所述端盖之间安装有浮动密封装置;使用时,所述承重轴固定安装,不发生转动,而所述轮体通过所述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承重轴上,实现了所述轮体相对所述承重轴的转动;腔体内加注润滑油,并且采用所述浮动密封装置进行封油,同时由于所述浮动密封装置在使用磨损后具有自动补偿的功能,使得所述浮动密封装具有良好的封油效果,从而杂质不会进入,零件不会被杂质划伤,更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并且采用所述端盖将所述浮动密封装置进行固定,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所述定位密封装置还具有防止渗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密封效果较好,可有效防止出现漏油现象。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体;2-承重轴;3-轴承;4-端盖;5-定位螺栓;6-o型密封圈一;7-浮封环;8-o型密封圈二;9-限位台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履带承重轮结构,包括轮体1和承重轴2,所述轮体1通过两轴承3转动安装在所述承重轴2上,所述承重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端盖4,所述端盖4的内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轴承3上,所述端盖4的外端与所述承重轴2的端部之间安装有定位密封装置;所述轮体1与所述端盖4之间安装有浮动密封装置。使用时,所述承重轴2固定安装,不发生转动,而所述轮体1通过所述轴承3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承重轴2上,实现了所述轮体1相对所述承重轴2的转动;腔体内加注润滑油,并且采用所述浮动密封装置进行封油,同时由于所述浮动密封装置在使用磨损后具有自动补偿的功能,使得所述浮动密封装具有良好的封油效果,从而杂质不会进入,零件不会被杂质划伤,更不会出现漏油现象;并且采用所述端盖4将所述浮动密封装置进行固定,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所述定位密封装置还具有防止渗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密封效果较好,可有效防止出现漏油现象。

所述定位密封装置包括定位螺栓5,所述定位螺栓5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轴2的端部且压紧抵靠在所述端盖4外端面上,所述定位螺栓5具有定位作用,将所述端盖4固定在所述承重轴2上,防止所述所端盖4从述承重轴2上脱离,同时所述定位螺栓5的端面与所述端盖4外端面接触,具有密封效果;所述端盖4内圈套设有密封夹装在所述定位螺栓5与所述承重轴2之间的o型密封圈一6,所述o型密封圈一6具有防止渗油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腔体内从所述承重轴2与所述端盖4之间接触面溢出的油由所述定位螺栓5与所述端盖4之间接触面溢出,进一步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由于现有技术中不具有本实用新型这种侧部密封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

所述轮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浮封密封槽,所述端盖4将所述浮动密封装置限位安装在所述浮封密封槽内,所述浮动密封装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浮封环7,其中一所述浮封环7与所述轮体1之间、另一所述浮封环7与所述端盖4之间分别密封夹装有o型密封圈二8,两所述浮封环7接触面加工精度非常高,并且表面粗糙度也很高,可以保证两面接触时,油无法从中间渗出,有效防止出现漏油现象;同时由于所述浮封环7的定位仅仅是依靠所述o型密封圈二8,所述浮封环7和所述o型密封圈二8进行压紧实现密封;所述浮封环7除了与所述o型密封圈二8接触外,并没有与其他零件接触,与现有技术中的o型圈固定安装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所述浮封环7具有一定的浮动量,在使用磨损后具有自动补偿的功能,密封效果好,杂质不会进入,零件不会被杂质划伤,因此不会出现漏油现象。

所述轮体1的中心设置有用于所述轴承3轴向定位的限位台肩9,所述轴承3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限位台肩9与所述端盖4上,所述限位台肩9与所述端盖4配合将所述轴承3定位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轴2与所述轮体1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履带承重轮结构,包括轮体和承重轴,所述轮体通过两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承重轴上,所述承重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内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轴承上,所述端盖的外端与所述承重轴的端部之间安装有定位密封装置;所述轮体与所述端盖之间安装有浮动密封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承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密封装置包括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轴的端部且压紧抵靠在所述端盖外端面上,所述端盖内圈套设有密封夹装在所述定位螺栓与所述承重轴之间的o型密封圈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承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浮封密封槽,所述端盖将所述浮动密封装置限位安装在所述浮封密封槽内,所述浮动密封装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浮封环,其中一所述浮封环与所述轮体之间、另一所述浮封环与所述端盖之间分别密封夹装有o型密封圈二。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履带承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中心设置有用于所述轴承轴向定位的限位台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履带承重轮结构,包括轮体和承重轴,所述轮体通过两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承重轴上,所述承重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轴承上,所述端盖的外端与所述承重轴的端部之间安装有定位密封装置;所述轮体与所述端盖之间安装有浮动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履带承重轮结构,包括轮体和承重轴,所述轮体通过两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承重轴上,所述承重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端抵靠在对应的所述轴承上,所述端盖的外端与所述承重轴的端部之间安装有定位密封装置;轮体与端盖之间安装有浮动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密封效果较好,可有效防止出现漏油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明;刘华忠;王鑫;纪中良;张令宾;李静;时殿堂;李丹强;王云钦;韩立卿;李建航;张会;李相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高北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0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