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8518发布日期:2020-04-14 19:1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



背景技术:

板车由于具备移动灵活、装卸方便和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仓库、物流等单位。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102088u公布了一种板车主动刹车系统,用于板车的刹车,所述板车包括底板、车轮和扶手,包括:刹车杆、刹车线、安装架、导向套、刹车片和螺杆,所述底板的下方设置有车轮支架,所述车轮设置在车轮支架中,所述车轮支架中设置有与车轮同心的齿盘,所述齿盘外圆上设置有齿槽,所述安装架设置在车轮支架一侧,所述导向套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螺杆设置在导向套中并指向齿槽,所述扶手上设置有刹车杆支撑架,所述刹车杆支撑架中设置有销轴而进行刹车杆的铰接,所述刹车线连接在刹车杆底部与螺杆后端,所述刹车片设置在螺杆上,所述刹车片端部设置有延伸至齿槽中的凸块,所述螺杆上设置有紧固刹车片的螺母,所述安装架中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导向套垂直贯穿限位板,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位于螺母与限位板之间的弹簧。上述专利通过手握扶手和刹车杆经刹车线使得螺杆后退,带动凸块退出齿槽,从而实现车轮滚动;人手离开刹车杆,由于弹簧复位使得凸块进入对应的齿槽阻止车轮继续旋转,从而实现主动刹车。

然而,发明人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上述具有主动刹车系统的板车存在如下缺点:周所众知,利用板车在运输货物时,需要根据路况随时调节刹车力度,而不是直接将板车刹死。例如在上坡的时候,若通过凸块进入齿槽阻止车轮旋转进行刹车,极易造成车翻物毁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采用杠杆原理通过手提刹车杆经刹车线,增大刹车片与橡胶轮之间的摩擦阻力,不仅实现了主动刹车功能,还可根据路况来调节刹车力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直接将板车刹死造成的车翻物毁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包括底板、扶手、定向轮,所述底板由注塑而成,所述扶手为u型管且经扶手座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前侧,所述定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下端面后侧的左右两边;

还包括刹车轮、拉手组件和刹车线,所述刹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下端面前侧的左右两边,所述拉手组件固定于所述扶手上,所述刹车线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拉手组件和所述刹车轮相连接,所述拉手组件经所述刹车线控制所述刹车轮运动或停止;

所述刹车轮为万向结构可360°旋转,所述刹车轮包括车轮支架、橡胶轮、弹簧、刹车片、挡片,其中,所述车轮支架经螺栓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下端面,所述车轮支架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橡胶轮经第一销轴安装于所述车轮支架上,且与所述车轮支架相活动连接,所述刹车片经第二销轴安装于所述车轮支架上,且与所述车轮支架相活动连接,所述刹车片一端开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孔与所述第一穿线孔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刹车片另一端在所述刹车线的作用下可与所述橡胶轮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车轮支架与所述刹车片之间,所述弹簧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中轴线相重合;

所述拉手组件包括拉手座、刹车杆,其中,所述拉手座的数量为两个且经螺丝固定于所述扶手的左右两边,所述拉手座上设有导向套筒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导向套筒的下侧,并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导向套筒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刹车杆为u形细长杆状结构,所述刹车杆倒插于左右两边的所述导向套筒内;

所述刹车线下端的线丝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二穿线孔与所述挡片相连接,所述刹车线上端的固定座穿套于所述固定孔内且经调解螺母与所述固定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线上端的线丝与所述刹车杆的下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刹车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扶手的左右两边。

进一步,所述刹车线上端的线丝与所述刹车杆的下端相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刹车线上端的线丝与u型连接板相连接,所述刹车杆的下端与连接轴相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板相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刹车片由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构成,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折弯处开设有杠杆孔,所述第二销轴穿插于所述杠杆孔中,所述第二穿线孔位于所述第一弹片上,所述第一弹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片的长度。

进一步,该板车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固定于所述扶手上,所述挂钩挂住所述刹车杆时,所述刹车杆和所述刹车线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刹车片由于杠杆的作用让所述橡胶轮停止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包括底板、扶手、定向轮、刹车轮、拉手组件和刹车线,所述刹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下端面前侧的左右两边,所述拉手组件固定于所述扶手上,所述刹车线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拉手组件和所述刹车轮相连接,所述拉手组件经所述刹车线控制所述刹车轮运动或停止;所述刹车轮为万向结构可360°旋转,所述刹车轮包括车轮支架、橡胶轮、弹簧、刹车片、挡片,其中,所述车轮支架经螺栓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下端面,所述车轮支架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橡胶轮经第一销轴安装于所述车轮支架上,且与所述车轮支架相活动连接,所述刹车片经第二销轴安装于所述车轮支架上,且与所述车轮支架相活动连接,所述刹车片一端开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孔与所述第一穿线孔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刹车片另一端在所述刹车线的作用下可与所述橡胶轮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车轮支架与所述刹车片之间,所述弹簧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拉手组件包括拉手座、刹车杆,其中,所述拉手座的数量为两个且经螺丝固定于所述扶手的左右两边,所述拉手座上设有导向套筒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导向套筒的下侧,并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导向套筒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刹车杆为u形细长杆状结构,所述刹车杆倒插于左右两边的所述导向套筒内;所述刹车线下端的线丝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所述弹簧和所述第二穿线孔与所述挡片相连接,所述刹车线上端的固定座穿套于所述固定孔内且经调解螺母与所述固定板相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线上端的线丝与所述刹车杆的下端相连接。以上结构,通过手提刹车杆,使得刹车线随着刹车杆向上运动,因刹车片与第二销轴为一组杠杆,由于刹车线的向上运动带动刹车片一端上翘,另一端与橡胶轮产生摩擦,从而实现主动刹车的功能;由于人手向上提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刹车片的刹车力度,因此实现了根据路况的不同来调节刹车力度,从而适应了各种复杂的路况,同时也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该板车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固定于所述扶手上,所述挂钩挂住所述刹车杆时,所述刹车杆和所述刹车线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刹车片由于杠杆的作用让所述橡胶轮停止运动。以上结构,通过增设挂钩,使得刹车片与橡胶轮长时间接触,从而实现了将板车刹死,防止板车自由移动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刹车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刹车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刹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底板;2-扶手;3-定向轮;4-扶手座;

5-刹车轮;51-车轮支架;511-第一穿线孔;52-橡胶轮;53-弹簧;54-刹车片;541-第一弹片;542-第二弹片;543-杠杆孔;544-第二穿线孔;

55-挡片;56-第一销轴;57-第二销轴;

6-拉手组件;61-拉手座;62-刹车杆;63-导向套筒;64-固定板;65-连接轴;66-连接板;

7-刹车线;71-线丝;72-固定座穿套;73-调解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如图1-图5所示,包括底板1、扶手2、定向轮3、刹车轮5、拉手组件6、刹车线7,具体说明如下:

1-底板、扶手、定向轮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由注塑而成,所述扶手2为u型管且经扶手座4安装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的前侧,所述定向轮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1下端面后侧的左右两边。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底板1为长方形,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几何形状的防滑纹,几何形状的防滑纹不限于菱形、三角形、正六边形。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通过增设加强筋从而提供了底板1的结构强度。

其中,所述扶手2是由圆管经剪切折弯而形成的,所述扶手2上喷涂有防护漆。所述扶手2的下侧设有物料挡板,从而有效防止小的物料在搬运过程中,从扶手2中间掉落。

2-刹车轮

如图3所示,所述刹车轮5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板1下端面前侧的左右两边。

所述刹车轮5为万向结构可360°旋转,所述刹车轮5包括车轮支架51、橡胶轮52、弹簧53、刹车片54、挡片55,其中,所述车轮支架51经螺栓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所述车轮支架51上开设有第一穿线孔511,所述橡胶轮52经第一销轴56安装于所述车轮支架51上,且与所述车轮支架51相活动连接,所述刹车片54经第二销轴57安装于所述车轮支架51上,且与所述车轮支架51相活动连接,所述刹车片54一端开设有第二穿线孔544,所述第二穿线孔544与所述第一穿线孔511的中轴线相重合,如图4所示,所述刹车片54另一端在所述刹车线7的作用下可与所述橡胶轮52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弹簧53位于所述车轮支架51与所述刹车片54之间,所述弹簧53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穿线孔544的中轴线相重合。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刹车片54由第一弹片541和第二弹片542构成,所述第一弹片541与所述第二弹片542折弯处开设有杠杆孔543,所述第二销轴57穿插于所述杠杆孔543中,所述第二穿线孔544位于所述第一弹片541上,所述第一弹片5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片542的长度。

3-拉手组件

如图1所示,所述拉手组件6固定于所述扶手2上。

如图2所示,所述拉手组件6包括拉手座61、刹车杆62,其中,所述拉手座61的数量为两个且经螺丝固定于所述扶手2的左右两边,所述拉手座61上设有导向套筒63和固定板64,所述固定板64位于所述导向套筒63的下侧,并且所述固定板64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导向套筒63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刹车杆62为u形细长杆状结构,所述刹车杆62倒插于左右两边的所述导向套筒63内。

4-刹车线

如图2所示,所述刹车线7上下端分别与所述拉手组件6和所述刹车轮5相连接,所述拉手组件6经所述刹车线7控制所述刹车轮5运动或停止。

所述刹车线7下端的线丝7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穿线孔511、所述弹簧53和所述第二穿线孔544与所述挡片55相连接,所述刹车线7上端的固定座穿套72于所述固定孔内且经调解螺母73与所述固定板64相固定连接,所述刹车线7上端的线丝71与所述刹车杆62的下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刹车线7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扶手2的左右两边。

进一步,所述刹车线7上端的线丝71与所述刹车杆62的下端相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刹车线7上端的线丝71与u型连接板66相连接,所述刹车杆62的下端与连接轴65相连接,所述连接轴65与所述连接板66相活动连接。

5-挂钩

进一步,该板车还包括挂钩(图未示),所述挂钩固定于所述扶手2上,所述挂钩挂住所述刹车杆62时,所述刹车杆62和所述刹车线7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刹车片54由于杠杆的作用让所述橡胶轮52停止运动。

该板车的工作原理:

当板车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遇到斜坡或路况不佳时,通过手提刹车杆62,使得刹车轮5中的刹车片54在刹车线7的带动下,一端向上翘起,另一端与橡胶轮52产生摩擦,从而降低了橡胶轮52的滚动速度;当路况变好时,通过减少刹车片54与橡胶轮52的摩擦提高了运输速度,通过手提刹车杆62实现对板车刹车力度的随意调节,在避免因直接刹死导致车翻物毁情况的发生同时,也保证了运输人员和的安全。

当板车需要在某地需要长时间或某段时间停留时,通过扶手2上的挂钩向上勾住刹车杆62,使得刹车片54一端长时间与橡胶轮52的表面积相摩擦,从而实现了将板车刹死,防止板车自由移动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包括底板1、扶手2、定向轮3、刹车轮5、拉手组件6和刹车线7,通过手提刹车杆62,使得刹车线7随着刹车杆62向上运动,因刹车片54与第二销轴57为一组杠杆,由于刹车线7的向上运动带动刹车片54一端上翘,另一端与橡胶轮52产生摩擦,从而实现主动刹车的功能;由于人手向上提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刹车片54的刹车力度,因此实现了根据路况的不同来调节刹车力度,从而适应了各种复杂的路况,同时也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刹车力度的板车,该板车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固定于所述扶手2上,所述挂钩挂住所述刹车杆62时,所述刹车杆62和所述刹车线7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刹车片54由于杠杆的作用让所述橡胶轮52停止运动。以上结构,通过增设挂钩,使得刹车片54与橡胶轮52长时间接触,从而实现了将板车刹死,防止板车自由移动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业务限制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