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把套的尾塞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1117发布日期:2020-05-12 17:13阅读:10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把套的尾塞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把套的尾塞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骑自行车达到健身的目的。自行车的手柄处通常设置有把套,把套的端部安装有尾塞,常见的尾塞通过直接塞入的方式安装于把套内,通过尾塞自身橡胶材质的弹性作用进行固定。

现有公开号为cn10760028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儿童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车架、脚踏机构和车把,车把包括车把本体、把套和尾塞,把套套于车把本体的两侧,且尾塞塞于把套的尾部,车把本体为空心管,车把本体的内部且对应于把套的位置设有轴流风机,车把本体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把套具有第二通风孔,尾塞具有3-8各进风口,车把本体内部且轴流风机于尾塞之间设有杀菌过滤网,把套包括弹性本体和涂于弹性本体表面的抑菌层;还包括防雨套。

但上述一种新型儿童自行车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尾塞采用直接塞入的方式塞于把套的尾部,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振动作用,容易从把手上脱落,导致遗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把套的尾塞安装结构,采用在尾塞本体的塞头上设置止脱块,具有尾塞本体安装牢固、不易脱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行车把套的尾塞安装结构,包括内套及套设于内套外壁的外套,内套的端部设置有凸环,凸环沿内套的径向向内延伸,外套的内壁与凸环端部形成有台阶;内套端部设置有尾塞本体,尾塞本体包括有塞头、同轴连接于塞头的连接柱、设置于连接柱的止脱块,塞头与外套的内壁过盈配合且与台阶相抵,止脱块穿过凸环并伸入内套内,且止脱块与凸环止脱配合;止脱块的外周至少部分与内套的内壁接触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橡胶材质的尾塞本体塞入把套中,止脱块随连接柱经内套的套口伸入至内套中,直至塞头的内端面与台阶相抵,凸块与止脱块配合起到止脱作用,在运输过程中,即使尾塞本体长期受到震动作用,也不易从把套中脱落,具有安装较牢固的效果;由于止脱块侧壁部分与内套相接触,当尾塞本体插入至内套中时,止脱块侧壁与内套的内壁抵紧,如此可使连接更紧密,即使长期震动也不易发生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止脱块设置为方形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方形块至少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方形块包括沿连接柱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方形块、第二方形块和第三方形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方形块位于远离塞头的一端,第一方形块的边长小于第二方形块和第三方形块的边长,第二方形块的边长与第三方形块的边长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方形块的边长较小,当把塞头塞入把套内时,第一方形块伸入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方形块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形变槽,第三方形块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形变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方形块和第三方形块的对角线长度略大于凸环的内径,所以当第二方形块和第三方形块穿过凸环时将发生形变,第一形变槽和第二形变槽可为其提供形变空间,使第二方形块和第三方形块在变形过程中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形变槽和第二形变槽相连通,连接柱的侧壁设置有连接条,连接条依次穿过第二形变槽和第一形变槽,连接条的一端与第一方形块端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条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连接柱的结构强度,减小弯曲形变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柱侧壁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一端与止脱块相抵,加强筋的另一端与塞头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可提高连接柱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小连接柱的形变、弯曲的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柱设置为中空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轻尾塞本体自重,便于运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在尾塞本体的塞头上设置方形块的方式,使方形块在伸入把套内后与凸环止脱配合,在运输过程中,即使尾塞本体长期受到震动作用,也不易从把套中脱落,具有安装较牢固的效果;

2.采用在第二方形块和第三方形块的侧壁对应开设第一形变槽和第二形变槽,可为其提供形变空间,在形变过程中不易损坏;

3.采用加强筋可加强连接柱的弯曲形变程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尾塞本体与把套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尾塞本体安装于把套内的剖视图。

图中:1、内套;2、外套;3、凸环;4、台阶;5、尾塞本体;51、塞头;52、连接柱;53、方形块;531、第一方形块;532、第二方形块;533、第三方形块;6、第一形变槽;7、第二形变槽;8、连接条;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自行车把套的尾塞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圆柱状的内套1,内套1的外壁套设有外套2,内套1的一端设置有凸环3,凸环3沿内套1的径向向内套1的中轴线延伸,外套2的一端内壁与凸环3的外端面形成有台阶4;内套1设置有凸环3的端部安装有尾塞本体5,尾塞本体5包括有塞头51、连接柱52及方形块53,连接柱52与塞头51同轴设置,且连接柱52为中空的管状,中空的连接柱52可减轻尾塞本体5的自重,便于运输。方形块53设置于连接柱52的侧壁,方形块53包括沿连接柱52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方形块531、第二方形块532和第三方形块533,第一方形块531位于远离塞头51的一端,第一方形块531的边长小于第二方形块532及第三方形块533的边长,第二方形块532的边长与第三方形块533的边长相等且对角线略大于凸环3的内径。第二方形块532和第三方形块533的四角与内套1的内壁相接触,当尾塞本体5插入至内套1中时,第二方形块532和第三方形块533的四角抵紧于内套1的内壁,如此可使连接更紧密,即使长期震动也不易发生脱落;第二方形块532的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一形变槽6,第三方形块533的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二形变槽7,第一形变槽6和第二形变槽7相连通,连接柱52的侧壁设置有连接条8,连接条8依次穿过第二形变槽7和第一形变槽6,连接条8的端部与第一方形块531的端面相抵,连接柱52侧壁设置有加强筋9,加强筋9的一端与方形块53或连接条8相抵,加强筋9的另一端与塞头51相抵,加强筋9的设置可提高连接柱52的结构强度,从而减小连接柱52的形变、弯曲的程度,连接条8同样也可起到加强筋9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将橡胶材质的尾塞本体5塞入把套中,方形块53随连接柱52经内套1的套口伸入至内套1中,直至塞头51的内端面与台阶4相抵,塞头51与外套2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由于第二方形块532和第三方形块533的对角线长度略大于凸环3内径,所以凸环3可对其起到止挡作用,当尾塞本体5安装于内套1中时,第二方形块532和第三方形块533的四角将与内套1的内壁相抵紧。当第二方形块532和第三方形块533伸入内套1时将发生一定的形变,第一形变槽6和第二形变槽7可为其提供形变空间,使第二方形块532和第三方形块533在变形过程中不易损坏。在运输过程中,即使尾塞本体5长期受到震动作用,也不易从把套中脱落,具有安装较牢固的效果。当把自行车把套安装于自行车手柄上时,先将内套1套于自行车手柄上,直至手柄端部与凸环3内端相抵,手柄为中空的管状,尾塞本体5前端伸入手柄内,且第二方形块532和第三方形块533的四角与手柄的内壁相抵紧。

由于第一方形块531的边长较小,当把塞头51塞入把套内时,第一方形块531伸入较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