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及其折叠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2504发布日期:2020-06-16 22:2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及其折叠手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推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及其折叠手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许多单一功能的产品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生活需求,许多产品功能单一,没有创新,这些产品只会让人们觉得浪费资源,占用空间,浪费金钱,让人感觉很鸡肋,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各种不方便。

手推车是以人力推、拉的搬运车辆,其作为不可缺少的搬运工具沿用至今。手推车一般用来代替人的手提肩扛搬运物品,如机场乘坐飞机时,用手推车在短距离搬运行李和行动不便的人,减轻旅客的负担。

在现有技术中,发明人此前申请了一项名称为“一种折叠式多功能手推车”、专利号为“cn201711082260.8”的发明专利申请,它具体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多功能手推车,包括框架式车架、车轮和功能附件;车轮设于车架下部,功能附件设于车架上;所述车架包括由下到上顺序设置的人形脚支架、载重座架、靠背架、把手组件,以及连接腰板、折叠摇臂;其中,人形脚支架,包括上端交叉铰接在一起呈“人”字形的前脚架和后脚架,前脚架和后脚架各为一对,左右对称设置,左右两侧的前脚架之间设有前脚横杆将前脚架连为一体,左右两侧的后脚架之间设有后脚横杆将后脚架连为一体;车轮包括2个前轮和2个后轮,前轮设置在前脚架的下端,后轮设置在后脚架的下端;左右两侧的前脚架上端均设有一段弯折的连接板,左右两侧的连接板之间设有脚架横杆;连接腰板,其轮廓呈后倒的l形或弯角形,左右各一块,左右对称设置,将人形脚支架、载重座架和靠背架连接在一起,其中,连接腰板的前部与前脚架的连接板通过固定在连接板上的铰轴可转动地铰接在一起,连接板在里侧,连接腰板在外侧,并且连接腰板前端上侧设有限位凹槽,连接板侧面也设有与该限位凹槽匹配限位的限位柱,当载重座架展开时呈平放状态,限位柱刚好落入限位凹槽中;载重座架,其前端部与折叠摇臂可转动地铰接在一起,其后端部与连接腰板的上部可转动地铰接在一起,载重座架展开时呈平放状态;靠背架,其下部与与连接腰板的后部固定连接成一体;把手组件,设置在靠背架上部,用于推车时供操作的手把持;折叠摇臂,用以车架展开时限制人形脚支架和载重座架活动空间、且车架折叠时带动人形脚支架和载重座架联动,它包括两段摇臂,分别为上摇臂和下摇臂,上摇臂尾部和下摇臂的头部可转动地铰接在一起,上摇臂头部可转动地铰接在载重座架的前部,上摇臂的身干和前脚架的身干可转动地交叉铰接在一起,下摇臂尾部可转动地铰接在后脚架的身干上;功能附件,包括手控刹车装置、联动锁定拉销、伸缩拉杆和在折叠车架解锁后自动将车架展开的展开弹簧组件;伸缩拉杆设置在靠背架背部,车架展开时,伸缩拉杆的拉杆朝下,车架折叠时,由于伸缩拉杆跟随靠背架向前翻转,此时伸缩拉杆的拉杆朝上;手控刹车装置包括一个手刹组件、一条传动钢丝组件和一对制动组件,手刹组件设置在其中一个把手组件上,一对制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左右侧后轮对应的左右侧后脚架下部,制动组件和手刹组件通过传动钢丝组件传动制动动力;联动锁定拉销包括弹簧拉销和拉绳,弹簧拉销设在左右前脚架的连接板的里侧,拉绳设在左右侧的弹簧拉销之间,拉绳用以将左右侧的弹簧拉销同时拉开解锁,连接腰板设有弹簧拉销匹配对应的展开锁定孔和折叠锁定孔,车架展开时,弹簧拉销插进展开锁定孔中将车架各部件位置锁定,车架折叠时,弹簧拉销插进折叠锁定孔中将车架各部件位置锁定;展开弹簧组件包括蜗卷弹簧和弹簧柱;蜗卷弹簧紧贴连接腰板外侧围绕在连接板和连接腰板的铰轴上,弹簧柱设在蜗卷弹簧外围,蜗卷弹簧的卷心固定在连接板上的铰轴端部,蜗卷弹簧的卷端固定在在弹簧柱上;当车架折叠时,连接腰板转动,蜗卷弹簧收紧蓄能,当车架解锁时,蜗卷弹簧张开释放能能,带动连接腰板反向转动,将车架打开。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其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是通过拉绳及相关结构实现的,在操作拉绳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大的力,导致操作不便,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叠手推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只需轻轻按动操作体即可,从而操作简单、省力,故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包括以下部件:外筒体,设有贯穿所述外筒体的外侧壁的通道;

两个内筒体,每个靠近通道的所述内筒体的内侧壁均设有沿环,两个所述内筒体分别固套于所述外筒体两端的内侧壁;

操作体,具有操作头部和设有下开口的卡合腔的连接部,所述操作头部伸出所述通道的一侧,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筒体内;

第一外壳,卡合于所述操作体并使操作头部伸出,其两侧设有径向伸出的限位板,每侧的所述限位板与相应的所述卡合腔的一侧限位配合;

第二外壳,盖合于所述通道并与所述第一外壳相扣合;

两个顶杆组件,每个顶杆组件沿轴向设置于相应的所述内筒体,每个所述顶杆组件均包括顶杆、弹簧以及卡柱,顶杆的外侧壁设有周向沿台,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顶杆的外侧壁,弹簧一端与所述沿环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沿台抵接配合,用于卡合折叠手推车的顶杆一端可滑动的伸出所述内筒体,所述顶杆另一端穿设所述卡合腔与卡柱相固定,所述卡柱设置于卡合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包括第一圆顶柱、沿所述第一圆顶柱一表面伸出的第二圆顶柱、沿第一圆顶柱另一表面伸出的第三圆顶柱以及沿第三圆顶柱伸出的铁杆,所述第一圆顶柱的直径等于所述内筒体的内径,所述第一圆顶柱的直径均分别大于所述第二圆顶柱、第三圆顶柱以及铁杆的直径,所述第二圆顶柱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圆顶柱的直径,所述所述第二圆顶柱的直径大于所述铁杆的直径,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三圆顶柱的外侧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两个螺丝,所述卡柱设有贯通孔和与贯通孔垂直连通的插设孔,所述铁杆的端部穿插于所述插设孔内,两个所述螺丝从所述贯通孔的两端螺合并夹紧所述铁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呈等腰梯形状,位于所述操作头部两侧的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均贯穿所述连接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盖体和第一半圆柱腔,位于所述第一半圆柱腔两侧的第一盖体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盖体底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外壳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二盖体和第二半圆柱腔,位于所述第二半圆柱腔两侧的第二盖体底部设有卡边,所述卡边沿所述第二盖体底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安装后,所述卡边扣合于所述卡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体的中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扣合所述操作头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筒体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体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体由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一体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均由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一体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叠手推车,所述折叠手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及其折叠手推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的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按压操作体使其相对于外筒体往下运动,然后带动设置于操作体两侧的顶杆组件沿轴向相向动作,也就是说利用顶杆组件的弹簧被压缩而使顶杆伸出相应的内筒体,因此实现用于锁住折叠手推车;需要将折叠手推车进行折叠时再次按压操作体,在弹簧的恢复作用下使置于操作体两侧的顶杆组件沿轴向相对动作,使操作体恢复原位;此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所用的拉绳结构而言,只需轻轻按动操作体即可,从而操作简单、省力,故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为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的顶杆组件结构分解图;

图4为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的左视放大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图1箭头标向来定义方向,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以外筒体的内腔为内,以外筒体的外壁为外。

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包括以下部件:外筒体1,设有贯穿所述外筒体1的外侧壁的通道10;

两个内筒体2,每个靠近通道10的所述内筒体2的内侧壁均设有沿环20,两个所述内筒体2分别固套于所述外筒体1两端的内侧壁;

操作体3,具有操作头部30和设有下开口的卡合腔310的连接部31,所述操作头部30伸出所述通道10的一侧,所述连接部31设置于所述外筒体1内;

第一外壳4,卡合于所述操作体3并使操作头部30伸出,其两侧设有径向伸出的限位板40,每侧的所述限位板40与相应的所述卡合腔310的一侧限位配合;

第二外壳5,盖合于所述通道10并与所述第一外壳4相扣合;

两个顶杆组件6,每个顶杆组件6沿轴向设置于相应的所述内筒体2,每个所述顶杆组件6均包括顶杆60、弹簧61以及卡柱62,顶杆60的外侧壁设有周向沿台600,所述弹簧61套设于所述顶杆60的外侧壁,弹簧61一端与所述沿环20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沿台600抵接配合,用于卡合折叠手推车的顶杆60一端可滑动的伸出所述内筒体2,所述顶杆60另一端穿设所述卡合腔310与卡柱62相固定,所述卡柱62设置于卡合腔3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只需轻轻按动操作体3即可,从而操作简单、省力,故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对于前述的顶杆60的具体结构而言,所述顶杆60包括第一圆顶柱601、沿所述第一圆顶柱601一表面伸出的第二圆顶柱602、沿第一圆顶柱601另一表面伸出的第三圆顶柱603以及沿第三圆顶柱603伸出的铁杆604,所述第一圆顶柱601的直径等于所述内筒体2的内径,所述第一圆顶柱601的直径均分别大于所述第二圆顶柱602、第三圆顶柱603以及铁杆604的直径,所述第二圆顶柱602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圆顶柱603的直径,所述所述第二圆顶柱602的直径大于所述铁杆604的直径,所述弹簧61套设于所述第三圆顶柱603的外侧壁。

结合图3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卡柱62,还包括两个螺丝7,所述卡柱62设有贯通孔620和与贯通孔620垂直连通的插设孔621,所述铁杆604的端部穿插于所述插设孔621内,两个所述螺丝7从所述贯通孔620的两端螺合并夹紧所述铁杆604。设置前述的结构,利用两个螺丝7夹紧相应的铁杆604,能够将卡住62稳固的设置在铁杆604上,确保不会出现松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31呈等腰梯形状,位于所述操作头部30两侧的连接部设有安装孔310,每个所述安装孔310均贯穿所述连接部31。设置前述的结构,安装时,利用扳手穿过安装孔300,结合螺丝7能够使卡柱62快速的安装在铁杆604上;拆卸时,先将第一外壳4和/或第二外壳5取走,然后利用扳手穿过安装孔310,将螺合在贯通孔620内的一侧的螺丝7卸下即可;操作方便、快速,故提高了使用的安装、拆卸的效率。

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一外壳4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盖体40和第一半圆柱腔41,位于所述第一半圆柱腔41两侧的第一盖体40底部设有卡槽400,所述卡槽400沿所述第一盖体40底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外壳5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二盖体50和第二半圆柱腔51,位于所述第二半圆柱腔51两侧的第二盖体50底部设有卡边500,所述卡边500沿所述第二盖体50底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外壳4和所述第二外壳5安装后,所述卡边500扣合于所述卡槽400内。通过设置前述结构的卡槽400和卡边500,利用卡边500扣合于卡槽400内,能够迅速对准第一外壳4和所述第二外壳5的安装位置,提高安装效率。

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一盖体40的中部设有缺口401,所述缺口401用于扣合所述操作头部30。

结合图1或图2所示,所述外筒体1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一体件。由于外筒体裸露在外,且经常与人手接触,这样利用前述的结构,能够避免外筒体过快的损坏,延长外筒体的使用寿命。前述的金属材料优选为铝合金。

结合图2所示,所述操作体3由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一体件。使用前述的结构,能够降低整个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的重量,从而便于携带,且成本较低。

结合图2所示,所述第一外壳4和所述第二外壳5均由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的一体件。使用前述的结构,能够降低整个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的重量,从而便于携带,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叠手推车,所述折叠手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及其折叠手推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的用于折叠手推车的开关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按压操作体使其相对于外筒体往下运动,然后带动设置于操作体两侧的顶杆组件沿轴向相向动作,也就是说利用顶杆组件的弹簧被压缩而使顶杆伸出相应的内筒体,因此实现用于锁住折叠手推车;需要将折叠手推车进行折叠时再次按压操作体,在弹簧的恢复作用下使置于操作体两侧的顶杆组件沿轴向相对动作,使操作体恢复原位;此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所用的拉绳结构而言,只需轻轻按动操作体即可,从而操作简单、省力,故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