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定机构及儿童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8057发布日期:2020-10-09 18:2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定机构及儿童用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定机构及儿童用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旅行床的锁定机构(如cn206612450u),包括关节座、分别与关节座的两端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关节座上的两个锁销,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能够与锁销配合锁定的锁槽,解锁按钮与关节座滑动设置,解锁按钮上设置有斜槽、关节座上设置有滑槽,锁销同时插设在斜槽和滑槽内,通过解锁按钮的滑动驱使锁销在斜槽和滑槽内滑动从而实现解锁。

但是,经过使用发现,现有技术中经常会存在按动解锁按钮后,并没有能够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与锁销脱离,即按动解锁按钮后仅实现了单边解锁,从而使得用户折叠旅行床时,无法对旅行床进行折叠,而需要再次按动解锁按钮,甚至多次按动解锁按钮才能够实现解锁。同样,在进行锁定时,也容易出现单边锁定的问题,从而无法使旅行床处于稳定的展开状态,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单边锁定和解锁的锁定机构及儿童用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本体、分别与所述的锁定本体的两端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的锁定本体相转动连接的锁定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锁定块上的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形成在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上且能够与所述的第一锁定件配合的第一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上且能够与所述的第二锁定件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当所述的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的第一锁定件配合且所述的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的第二锁定件配合时,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的锁定块相对所述的锁定本体固定;当所述的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的第一锁定件相脱离,所述的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的第二锁定件配合,或者,所述的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的第二锁定件相脱离,所述的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的第一锁定件配合,或者,所述的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的第一锁定件相脱离且所述的第二配合部和所述的第二锁定件相脱离时,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的锁定块能够相对所述的锁定本体转动。

具体地,所述的锁定块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的锁定本体相转动连接。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的锁定块上的第一滑槽、开设在所述的锁定块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锁定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滑槽内,所述的第二锁定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滑槽内,所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使所述的第一锁定件和所述的第二锁定件具有向着锁定状态运动的趋势的弹性件;在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在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锁定;当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并分别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滑动,从而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脱离,实现锁定机构的解锁。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滑槽和所述的第二滑槽分别沿所述的锁定机构的左右方向延伸,本专利所说的左右方向并非限定是水平方向或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而是指大致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可以是水平延伸,也可以是具有上下方向的倾斜,只要不影响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滑动至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脱离即可。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锁定块包括相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锁定件固定或转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部分上,所述的第二锁定件固定或转动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部分上,所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使所述的第一锁定件和所述的第二锁定件具有向着锁定状态运动的趋势的弹性件;在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相对远离从而使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分别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锁定;当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带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而相互靠近,从而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脱离,实现锁定机构的解锁。

具体地,所述的锁定本体、所述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的第二部分同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部分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的第二部分具有能够与所述的第一端面相抵设的第二端面,从而当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抵设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仅能够朝着一个方向相对转动,而无法朝着该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从而增加锁定状态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弹性件可以是整体设置的一个,也可以是分别设置的两个,弹性件可以是拉簧,也可以是弹簧。

例如,对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当弹性件为一个且为拉簧时,拉簧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连接,此时,在锁定状态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在拉簧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靠近并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锁定,在解锁时,克服拉簧的弹性力使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远离从而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分离实现解锁。此种实施方式下,为了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向下转动而不受到锁定块和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的干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可以开设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上端面上,且具有较长的槽用于允许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远离,且槽上具有能够勾住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的挡块以避免锁定状态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

当弹性件为弹簧时,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设在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上,在锁定状态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远离并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锁定,解锁时,克服弹簧的弹性力使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靠拢从而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分离实现解锁。此种实施方式下,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可以采用开设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端部上的凹槽。优选采用此时实施方式,因为此种实施方式相较于拉簧的实施方式更便于设置,结构相对简单。

对于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当弹性件为一个且为拉簧时,拉簧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接,此时,在锁定状态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在拉簧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靠近并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锁定,在解锁时,克服拉簧的弹性力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远离从而使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远离而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分离实现解锁。此种实施方式下,为了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向下转动而不受到锁定块和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的干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可以开设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上端面上,且具有较长的槽用于允许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远离,且槽上具有能够勾住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的挡块以避免锁定状态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离。

当弹性件为弹簧时,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设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在锁定状态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相对远离,并使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分别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锁定,解锁时,克服弹簧的弹性力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靠近,从而使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靠拢从而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分离实现解锁。此种实施方式下,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可以采用开设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端部上的凹槽。优选采用此时实施方式,因为此种实施方式相较于拉簧的实施方式更便于设置,结构相对简单。

具体地,所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能够带动所述的锁定机构解锁的解锁件,所述的解锁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的锁定本体上的解锁本体、设置在所述的解锁本体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解锁本体滑动而带动所述的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的第一配合部相脱离的第一解锁部、设置在所述的解锁本体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解锁本体滑动而带动所述的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的第二配合部相脱离的第二解锁部。

其中,第一解锁部和第二解锁部可以是能够带动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滑动的任意部件,例如拨杆等,当采用拨杆等方式时,解锁件的复位可以采用单独设置的复位件,例如复位弹簧等。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解锁部和所述的第二解锁部分别为开设在所述的解锁本体上且倾斜延伸的滑槽。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即所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的锁定块上的第一滑槽、开设在所述的锁定块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锁定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滑槽内,所述的第二锁定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滑槽内,此方案下,第一滑槽与第一解锁部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二滑槽与第二解锁部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锁定件同时插设在第一滑槽和第一解锁部内,第二锁定件同时插设在第二滑槽和第二解锁部内,从而使得在解锁本体滑动时,第一解锁部和第二解锁部能够带动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相对锁定本体滑动,实现解锁;当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向着锁定方向运动时,第一解锁部和第二解锁部又能够带动解锁本体滑动复位,从而无需额外设置使解锁件复位的复位件。

其中,滑槽可以是槽的宽度大于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的直径的槽,从而使得锁定机构单边锁定时,滑槽不会对锁定块摆动造成干涉,但是,此种方式,解锁件控制锁定机构解锁时,需要滑动较大的距离以使滑槽的侧壁与锁定件接触带动锁定件解锁,从而使锁定机构的体积较大,因此,优选采用下述实施方式。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的第一解锁部和所述的第二解锁部分别为以所述的锁定块的转动轴心线上的点为圆心的弧形槽,从而使得锁定机构单边锁定时,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能够随着锁定块的摆动而自由地在第一解锁部和第二解锁部内滑动,并且,可以将弧形槽的宽度尽可能的缩小,只需保证锁定件能够在解锁部内自由滑动即可,从而在进行解锁操作时,可以通过使解锁本体滑动较小的距离即可实现解锁操作。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即所述的锁定块包括相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锁定件固定或转动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部分上,所述的第二锁定件固定或转动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部分上,此方案下,所述的第一解锁部和所述的第二解锁部的设置需要使所述的锁定块在单边锁定或解锁时,能够相对锁定本体自由转动而不受解锁件的干涉,且在操作解锁件时,第一解锁部和第二解锁部能够带动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运动进而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而相对转动。

更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解锁部具有驱使所述的第一锁定件绕第一转轴转动所需力的外侧面,所述的第二解锁部具有驱使所述的第二锁定件绕第一转轴转动所需力的外侧面。

最优选地,在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的第一转轴的中心和所述的第一锁定件的中心的连接线与所述的第一解锁部的外侧面的延伸线的夹角大于90°,所述的第一转轴的中心和所述的第二锁定件的中心的连接线与所述的第二解锁部的外侧面的延伸线的夹角大于90°。

最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解锁部和所述的第二解锁部的内侧面为弧面,该弧面的弧度与所述的第一锁定件和所述的第二锁定件绕所述的第一转轴转动的弧度一致。

具体地,所述的解锁件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的解锁本体上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锁定本体上且插设在所述的第三滑槽内的滑杆、开设在所述的解锁本体上用于避让所述的锁定块与所述的锁定本体的连接轴的第四滑槽。

优选地,所述的解锁本体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一板、分别位于前方和后方且与所述的第一板相连接的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的锁定块位于所述的第二板和所述的第三板之间,在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板露出所述的锁定本体外,从而便于捏解锁本体使其向上移动实现解锁,而在锁定时,在解锁本体的重力的作用下,配合弹性件的弹性力,更便于锁定机构重新锁定。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儿童用品,其采用上述锁定机构。

具体地,儿童用品可以为儿童床、儿童推车等需要用到该锁定结构的儿童用品。

本文所涉及到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词,是在该锁定机构用于儿童床实现围杆的连接与锁定时,儿童床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锁定机构仅在双边同时锁定时才能够实现锁定,从而能够很好的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锁定机构容易出现单边锁定或单边解锁的问题,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儿童床的立体图;

附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附图3为图2的实施例1的a-a剖面图;

附图4为实施例1的锁定块的立体图;

附图5为实施例1的锁定块与解锁件配合的立体图;

附图6为实施例1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剖面图;

附图7为实施例1的锁定机构单边锁定时的剖面图;

附图8为实施例1的锁定机构单边锁定时锁定块摆动的剖面图;

附图9为实施例1的锁定机构锁定状态的剖面图;

附图10为实施例1的锁定机构锁定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11为实施例1的解锁件控制锁定机构解锁时的剖面图;

附图12为实施例1的解锁件控制锁定机构解锁时的立体图;

附图13为图2的实施例2的a-a剖面图;

附图14为实施例2的锁定块的立体图;

附图15为实施例2的锁定块与解锁件配合的立体图;

附图16为实施例2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剖面图;

附图17为实施例2的锁定机构单边锁定时的剖面图;

附图18为实施例2的锁定机构单边锁定时锁定块摆动的剖面图;

附图19为实施例2的锁定机构锁定状态的剖面图;

附图20为实施例2的锁定机构锁定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21为实施例2的解锁件控制锁定机构解锁时的剖面图;

附图22为实施例2的解锁件控制锁定机构解锁时的立体图;

其中:1、第一杆;2、第二杆;3、锁定本体;4、第二转轴;5、第三转轴;6、第一连接件;61、第一配合部;7、第二连接件;71、第二配合部;8、第一转轴;9、锁定块;91、锁定块本体;92、锁定块挡板;93、容纳槽;94、第一滑槽;95、第二滑槽;96、第一部分;97、第二部分;961、第一端面;971、第二端面;10、第一锁定件;11、第二锁定件;12、弹性件;13、解锁件;131、第一板;132、第二板;133、第三板;134、第三滑槽;135、第四滑槽;136、第一解锁部;137、第二解锁部;14、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本专利中各技术特征只要没有相互冲突均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12所示的锁定机构可以用于儿童用品上,用于将两个相对转动设置的部件相锁定,例如,儿童用品可以为儿童床、儿童推车等。

如图1所示为该锁定机构用于儿童床上,具体为该锁定机构用于儿童床的围杆上,围杆包括相对转动设置从而可以折叠和展开的第一杆1和第二杆2,该锁定机构将第一杆1和第二杆2相对锁定。

如图3所示,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本体3、分别与锁定本体3的两端通过第二转轴4和第三转轴5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其中,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可以分别与第一杆1和第二杆2相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一连接件6和第一杆1是一根杆件或一体设置,第二连接件7和第二杆2是一根杆件或一体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锁定机构还包括与锁定本体3通过第一转轴8相转动连接的锁定块9,锁定块9为一个固定在一起或者是一体设置的整体,锁定块9包括通过第一转轴8与锁定本体3相转动连接的锁定块本体91、分别与锁定块本体91的前侧和后侧相固定连接的锁定块挡板92、开设在锁定块本体91上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容纳槽93,其中,两块锁定块挡板9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两块锁定块挡板92的左右两侧的对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94和第二滑槽95,第一滑槽94和第二滑槽95分别沿锁定机构的左右方向延伸。

第一锁定件10插设在前后两块锁定块挡板92的第一滑槽94内且能够在第一滑槽94内滑动,第二锁定件11插设在前后两块锁定块挡板92的第二滑槽95内且能够在第二滑槽95内滑动。

弹性件12设置在锁定块9的容纳槽93内且两端部分别与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相抵设,从而使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在锁定状态时,位于第一滑槽94和第二滑槽95的外侧(如图3所示位置)。

第一连接件6的端部上形成有能够与第一锁定件10配合的第一配合部61,第二连接件7的端部上形成有能够与第二锁定件11配合的第二配合部71,其中,第一配合部61和第二配合部71分别为凹槽。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连接件6的端部和第二连接件7的端部分别位于两块锁定块挡板92之间的容纳空间内,第一配合部61和第一锁定件10配合锁定,第二配合部71和第二锁定件11配合锁定,此时,锁定块9与锁定本体3相对固定,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分别相对锁定本体3固定。

如图3和图5所示,锁定机构还包括能够带动锁定机构解锁的解锁件13,解锁件13包括滑动设置在锁定本体3上的解锁本体,解锁本体包括位于下方的第一板131、分别位于前方和后方且与第一板131相连接的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锁定块9位于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板131露出锁定本体3外,从而便于捏解锁本体使其向上移动实现解锁。

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的相应位置上分别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134,滑杆14固定设置在锁定本体3上且插设在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上的第三滑槽134内,从而对解锁件13相对锁定本体3的滑动起导向作用。

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的相应位置上还分别开设有第四滑槽135,第一转轴8穿过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上的第四滑槽135,从而使锁定块9的转动不受解锁件13的干涉。

锁定块9位于滑杆14的上方,第四滑槽135位于第三滑槽134的上方,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滑杆14位于第三滑槽134的上端部,从而当操作解锁件13时,解锁本体能够向上滑动而不受到锁定块9的干涉。

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的左右两侧的相应位置上还分别开设有第一解锁部136和第二解锁部137,第一解锁部136和第二解锁部137分别为以同一个点为圆心的弧形槽,且弧形槽的宽度略大于锁定件的外径,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该圆心位于锁定块9的转动轴心线上。第一锁定件10插设在前后两块锁定块挡板92的第一滑槽94以及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上的第一解锁部136内,第二锁定件11插设在前后两块锁定块挡板92的第二滑槽95以及第二板132和第三板133上的第二解锁部137内。

如图9和图10所示,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此时,通过捏住解锁件13使其向上滑动,第一解锁部136和第二解锁部137带动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在第一滑槽94和第二滑槽95内相向滑动,第一锁定件10与第一配合部61相脱离,第二锁定件11与第二配合部71相脱离,此时,弹性件12被压缩(如图11和12所示)。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分别能够绕着第二转轴4和第三转轴5转动,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在弹性件12的弹性力作用下在第一滑槽94和第二滑槽95内反向运动,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的运动以及解锁件13的自身重力,带动解锁件13向下滑动至解锁状态,如图6所示。

如图7所示,当第一配合部61和第一锁定件10配合锁定,而第二配合部71和第二锁定件11相脱离时,第一连接件6的重量会带动第一锁定件10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锁定块9绕着第一转轴8转动,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件6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继续向下转动至与第一锁定件10脱离,锁定块9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重新回到平衡状态,如图6所示,从而使得该锁定机构无法进行单边锁定,仅当两边同时锁定时,才能够实现锁定机构的锁定。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大致结构相同,区别点在于锁定块9的结构,第一锁定件10、第二锁定件11与锁定块9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解锁部136和第二解锁部137的形状。

下面将详细描述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的具体结构,其余结构参见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如附图13至22所示,锁定块9包括相转动连接的第一部分96和第二部分97,即,相当于把实施例1的锁定块9分成了相转动连接的左右两部分。第一部分96、第二部分97、锁定本体3通过第一转轴8同轴连接。第一锁定件10固定或转动设置在第一部分96上,第二锁定件11固定或转动设置在第二部分97上。第一部分96的上部具有第一端面961,第二部分97的上部具有能够与第一端面961相抵设的第二端面971。弹性件12的两端部分别抵设在第一部分96和第二部分97上使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具有向着锁定状态运动的趋势。

第一解锁部136和第二解锁部137也为滑槽,且当操作解锁件13时,第一解锁部136的外侧面提供能够驱使第一锁定件10绕第一转轴8转动所需的力,第二解锁部137的外侧面提供能够驱使第二锁定件11绕第一转轴8转动所需的力。该外侧面为平面,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转轴8的中心和第一锁定件10的中心的连接线l1与第一解锁部136的外侧面的延伸线l2的夹角α1大于90°,第一转轴8的中心和第二锁定件11的中心的连接线l3与第二解锁部137的外侧面的延伸线l4的夹角α2大于90°(其中,l1、l2、l3、l4、α1和α2参见图13,虽然图13为解锁状态,但是,在该状态下,第一配合部61和第二配合部71均未对锁定块9产生作用力,即锁定块9所保持的状态与锁定状态一致,因此,为了使l1、l2、l3、l4、α1和α2显示清楚,将其标注于图13上)。

第一解锁部136和第二解锁部137的内侧面为弧面,该弧面与锁定块9绕第一转轴8转动时,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的运动轨迹吻合,从而不会对锁定块9的转动产生干涉。

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通过捏住解锁件13使其向上滑动,第一解锁部136的斜面推动第一锁定件10,第二解锁部137的斜面推动第二锁定件11,在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的作用力下,第一部分96和第二部分97分别绕着第一转轴8转动而克服弹性件12的弹性力而相互靠拢,第一锁定件10与第一配合部61相脱离,第二锁定件11与第二配合部71相脱离,此时,弹性件12被压缩(如图21和22所示)。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分别能够绕着第二转轴4和第三转轴5转动,第一部分96和第二部分97在弹性件12的弹性力作用下相互远离并带动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相互远离至第一端面961和第二端面971相抵设而无法继续远离,第一锁定件10和第二锁定件11的运动以及解锁件13的自身重力,带动解锁件13向下滑动至解锁状态,如图16所示。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