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4528发布日期:2020-05-19 20:3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倒三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前轮可左右摇摆能自回正平衡的机构。



背景技术:

倒三轮(含电动)摩托车是一个较为新型的产品,在复杂地形环境下,平稳安全通过性较二轮为好,特别是转弯轮胎抓地力强于二轮摩托车。倒三轮(含电动)摩托车与四轮摩托车相比则显然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为些,近年来极受民众的喜爱。

例如法国的标致倒三轮摩托车,其转向是通过电动和机械对前轮的控制实现的。但操控性复杂,成本高,不易为一般驾驶员习惯驾驶。国内的吉利倒三轮的双前轮总成是把四轮沙滩车的技术应用到它使用,需要两轮的轮距宽度较大,才能确保车体的稳定性,一般窄小的路面不易通过。

一般倒三轮摩托车中一般采取让左右前双轮减震器来减少路面对车身的冲击,没有车身侧倾自回正平衡装置,通过高低不平路面时安全稳定性低。

一般倒三轮摩托车中设有的侧倾变形装置直接组装在转向机构下部,会占用装配车轮的空间,只能设计使用小号车轮为前双轮,不能使用各种大号车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一般倒三轮车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加工成本和简化生产工艺,本人发明提供全机械简单操作的一种产品: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在本机构中加入了一种轴对称图形在中轴线的介入下两边做轴对称运动的一种能回正平衡机构。加入了小汽车常用的独立悬架,通过连接减震机构后和轮胎相连,使倒三轮的左右轮胎平稳运动的同时,在平衡弹簧的作用力下,倒轮前双轮在车身侧倾的时候更能加大对地面的抓力,安全稳定地快速通过各种高低不平的路面。由于本优化系统中的独立悬架不是直接在转向机构上,而是把侧倾变形装置设置在方向把转向总成的正前方,不用占用装配车轮的空间,可以为装大号车轮提供最大的空间,使传统倒三轮的前轮小轮胎改变为可适应现有的各种尺寸轮胎了。在不改变原型二轮摩托车的长、宽、高及轮胎大小和减震器长短的情况下,本机构适用于所有二轮摩托车改变生产为倒三轮摩托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连接组件左边上摆臂4、右边上摆臂5、左边下摆臂6、右边下摆臂7、左边活动架2、右边活动架3、回位弹簧16、中轴固定柱1、车身连接件20、回位弹簧座15、平衡弹簧10、平衡弹簧座9、限角定位片17、轴承销11、其中轴承21放置在各摆臂的运动支点轴承座22内。车身连接件和限角定位片及回位弹簧座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回位弹簧调节螺栓14连接在回位弹簧座上用于调节左右两边的回位弹簧,用摆臂固定套螺栓13把摆臂固定套8连接在各摆臂上,平衡弹簧座焊接在左右两边上摆臂中的摆臂固定套上,左右活动架中的左边轮胎转向座套管19和右边轮胎转向座套管18用于连接倒三轮摩托车的减震器后和轮胎相连。各组件通过轴承销螺母12连接后就成了一个左右摆臂可单独或同时做上下运动的机构,摆臂做各种运动时,平衡弹簧也同时跟随作适当运动,左右活动架也跟随作上下运动。其中中轴固定柱及活动架与轴承销的焊接角度是相同的。

作为本方案中,在中轴固定柱中预设了限角定位片,在转弯侧倾时使车身控制在30度,使车辆驾驶时更加稳定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的后视立体图。

图2是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的前视立体图。

图3是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的正视立体图。

图4是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的侧视立体图。

图5是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的结构图。

图6是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通过连接已带减震器的一体式减震转向机架后,一体式减震转向机架和倒三轮的双前轮连接的一种外形的立体图。

图1图2图5中的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其中:1.中轴固定柱;2.左边活动架;3.右边活动架;4.左边上摆臂;5.右边上摆臂;6.左边下摆臂;7.右边下摆臂;8.摆臂固定套;9.平衡弹簧座;10.平衡弹簧;11.轴承销;12.轴承销螺母;13.摆臂固定套螺栓;14.回位弹簧调节螺栓;15.回位弹簧座;16.回位弹簧;17.限角定位片;18.右边轮胎转向座套管;19.左边轮胎转向座套管;20.车身连接件;21.轴承;22.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方式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2图3中所示,一种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包连接组件左边上摆臂4、右边上摆臂5、左边下摆臂6、右边下摆臂7、左边活动架2、右边活动架3、回位弹簧16、中轴固定柱1、车身连接件20、回位弹簧座15、平衡弹簧10、平衡弹簧座9、限角定位片17、轴承销11、其中轴承21放置在各摆臂的运动支点轴承座22内。车身连接件和限角定位片及回位弹簧座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回位弹簧调节螺栓14连接在回位弹簧座上用于调节左右两边的回位弹簧,用摆臂固定套螺栓把摆臂固定套8连接在各摆臂上,平衡弹簧座焊接在左右两边上摆臂中的摆臂固定套上,左右活动架中的左边轮胎转向座套管19和右边轮胎转向座套管18用于连接倒三轮摩托车的减震器后和轮胎相连。各组件通过轴承销螺母12连接后就成了一个左右摆臂可单独或同时做上下运动的机构,摆臂做各种运动时,平衡弹簧也同时跟随作适当运动,左右活动架也跟随作上下运动。其中中轴固定柱及活动架与轴承销的焊接角度是相同的。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车身连接件用于和摩托车的方向把转动总成中的车身管上的车身连接套件驳接,车身连接件上已预设有四个螺栓孔可用共四支螺栓收紧驳接,中轴固定柱和摩托车的方向转向轴是平行的。驳接成功后,转动摩托车的方向把后本机构不能跟随方向把做转向运动。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中轴固定柱上的二个轴承销同一直线排列在中轴固定柱的垂直中心线上。轴承销半径相同,从上向下排列,第一轴承销用于和左右上摆臂的轴承相连,第二轴承销用于和左右下摆臂的轴承相连。用于和中轴固定柱上的轴承销相连的摆臂各轴承是大小一样。轴承销与中轴固定柱不是垂直焊接的,而是与垂直状态时有一定的偏差角度焊接,偏差夹角大致范围为:10~20度。左右上下摆臂运动轨迹方向与中轴固定柱有一定的偏差角度。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左右活动架上的轴承销半径大小相同,和摆臂连接的轴承半径相同。轴承销与左右活动架不是垂直焊接的,而是与垂直状态时有一定的偏差角度焊接,偏差夹角大致范围为:10~20度。左右活动架与中轴固定柱平行,左右活动架中的轮胎转向座套管与中轴固定柱平行。左右两边的活动架的外形相似但所有参数相同,活动架分左右放置,不能混用。在外力作用下,左右活动架可单独做上下活动或两边做同步的轴对称上下运动。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左右两边上下摆臂中的中轴固定柱连接孔中心点到活动架连接孔中心点的距离相同。左边的上摆臂和下摆臂完全一样,右边的上摆臂和下摆臂完全相同。左边的摆臂和右边的摆臂只是形似不是完全相同。上摆臂运动轨迹方向和下摆臂运动轨迹方向是平行的,运动轨迹不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其中,在静止平衡状态时,左右上摆臂的各轴承销连接孔中心点成一直线,左右下摆臂的各轴承销连接孔中心点成一直线。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活动架上的左右轮胎转向座套管用于连接减震器转向总成或摇臂式减震转向机架或一体式减震转向机架后和减震器组及轮胎相连。左右活动架作上下运动时,轮胎也作同步的适当上下运动。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左右上摆臂的摆臂固定套上端设有平衡弹簧用于平衡和助力左右两边活动架的作用。摆臂运动时带动活动架做上下运动中,上摆臂对平衡弹簧有相应的作用力加大对轴对称的另一边活动架作相应的反方向作用力。无论左边或右边的摆臂单独或同时做上下运动时,都不能直接推动另一边的摆臂,只能通过平衡弹簧来对轴对称的另一边摆臂施加作用力。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左右两边摆臂长度相同,两边平衡弹簧座到上摆臂的中轴固定柱轴承销距离相等,在回位弹簧调节螺栓调节作用下左边和右边回位弹簧拉力相同,在外力的作用下本系统可左右摇摆活动变形,当外力停止作用时能自回正平衡。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限角定位片焊接在中轴固定柱上,位置表现在上摆臂的下方和下摆臂上方,已预设有限位角度,能够限制独立悬架中摆臂的变形空间及活动架上下运动范围。保障倒三轮前双轮在合理的侧倾角度内安全操控行驶。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中的独立悬架中的中轴固定柱、左边活动架、右边活动架、左边轮胎转向座套管及右边轮胎转向座套管和转向机构中的转向轴是平行的。左边轮胎转向座套管及右边轮胎转向座套管和转向机构中的转向轴是同一直线排列的。连接摆臂的中轴固定柱与左右活动架同一直线平行排列。

外挂接驳的独立悬架机构的中轴固定柱上的车身连接件,在针对具体车型时可以上下移动到合适位置才定位焊接,活动架上的轮胎转向座套管可预设高度及摆臂长度在生产前可定型。所以,具体到某一车型,在不改变原车的长、宽、高及轮胎的大小和减震器的长短情况下,本机构适用于所有两轮摩托车改变生产为新型的倒三轮摩托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