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221发布日期:2020-12-15 08:2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平衡车是一种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的一种车体,平衡扭扭车可分为左车体和右车体,并且两车体之间可以相对转动。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4972980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平衡扭扭车的车体转动连接结构,公开了一种平衡扭扭车,包括左车体和右车体,还包括用于连接左车体和右车体的空心管,右车体上设有轴承,空心管左端与左车体固定,空心管右端伸入右车体上的轴承中,空心管由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上部分的右端底面上轴向设有突出部分管壁,右车体上固定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突出部分管壁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用于连接左车体和右车体的转轴均是空心状的,但是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的断开区域处的转轴由于承受了较大的承载力,此处的转轴容易发生折弯等情况,从而影响了平衡车的平稳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的断开区域处的转轴由于承受了较大的承载力,此处的转轴容易发生折弯等情况,从而影响了平衡车的平稳运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包括:

用于双脚分别踩踏的左车体与右车体;

一端与左车体或右车体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车体转动连接的转轴;

其中,所述左车体与右车体之间形成一断开区域,位于该断开区域处的转轴为实心状。

所述转轴为整体实心状。

所述转轴除去所述断开区域处对应部分的其它部分具有空心腔。

所述空心腔贯通至所述转轴的端部。

所述空心腔内插入有实心杆。

还包括用于限制实心杆脱离出空心腔的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盖头,所述盖头螺纹连接在所述转轴的端部。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着转轴轴线的垂直方向贯穿所述转轴端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所述左车体或右车体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轴的端部安装在轴承的安装孔内,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车体的内部以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内设置有触点主板,靠近所述触点主板的左车体和右车体上一体成型有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左车体与右车体之间断开区域处的转轴设置成实心,从而增加了该处的连接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平衡车的使用寿命,并且进一步的保证了平衡车的平稳运行,提高安全性能;

2、由于触点主板在平衡车的使用过程中受到的载荷较大,因此在靠近触点主板的左车体和右车体上一体成型有加强筋板,可以提高该处车体的强度;而且现有的平衡车车体上的加强筋板都是与车体分离的,通过螺栓安装,因此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也进一步的降低了平衡车车体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转轴与限位机构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5是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转轴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转轴与限位机构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7是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连接左车体和右车体的转轴均是空心状的,但是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的断开区域处的转轴由于承受了较大的承载力,此处的转轴容易发生折弯等情况,从而影响了平衡车的平稳运行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尤为重要的是,如图1-7所示,一种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双脚分别踩踏的左车体1与右车体2;一端与左车体1或右车体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车体转动连接的转轴3;其中,所述左车体1与右车体2之间形成一断开区域,位于该断开区域处的转轴3为实心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左车体1与右车体2之间断开区域处的转轴3设置成实心,从而增加了该处的连接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平衡车的使用寿命,并且进一步的保证了平衡车的平稳运行,提高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转轴3为整体实心状,进一步增加了转轴3的整体连接强度和硬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转轴3除去所述断开区域处对应部分的其它部分具有空心腔31;将转轴3采用部分实心、部分空心的设计,在保证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还使平衡车的使用寿命延长。

进一步的,如图3-6所示,所述空心腔31贯通至所述转轴3的端部,所述空心腔31内插入有实心杆6,还包括用于限制实心杆6脱离出空心腔31的限位机构;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可以将实心杆6插入到空心腔31内并限位,整体增加转轴3的强度和硬度,更适合应用于成人使用平衡车的情况,当然还可以去除掉实心杆6,更适合应用于儿童使用平衡车的情况,使平衡车在销售端可通过需要来拆装实心杆6来改变平衡车的售价,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具体的,如图3-4所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盖头5,所述盖头5螺纹连接在所述转轴3的端部,盖头5在转轴3的拆装可以方便使实心杆6进行拆装。

具体的,如图5-6所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着转轴3轴线的垂直方向贯穿所述转轴3端部的螺杆7,所述螺杆7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8,将螺母8在螺杆7上拆卸掉,并拔出螺杆7即可取出实心杆6,使用方便。

具体的,所述左车体1或右车体2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轴3的端部安装在轴承的安装孔内,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车体的内部以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车体1和右车体2内设置有触点主板9,靠近所述触点主板9的左车体1和右车体2上一体成型有加强筋板10;由于触点主板9在平衡车的使用过程中受到的载荷较大,因此在靠近触点主板9的左车体1和右车体2上一体成型有加强筋板10,可以提高该处车体的强度;而且现有的平衡车车体上的加强筋板都是与车体分离的,通过螺栓安装,因此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也进一步的降低了平衡车车体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技术特征:

1.一种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用于双脚分别踩踏的左车体(1)与右车体(2);

一端与左车体(1)或右车体(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车体转动连接的转轴(3);

其中,所述左车体(1)与右车体(2)之间形成一断开区域,位于该断开区域处的转轴(3)为实心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轴(3)为整体实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转轴(3)除去所述断开区域处对应部分的其它部分具有空心腔(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空心腔(31)贯通至所述转轴(3)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空心腔(31)内插入有实心杆(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限制实心杆(6)脱离出空心腔(31)的限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盖头(5),所述盖头(5)螺纹连接在所述转轴(3)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着转轴(3)轴线的垂直方向贯穿所述转轴(3)端部的螺杆(7),所述螺杆(7)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8)。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车体(1)或右车体(2)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轴(3)的端部安装在轴承的安装孔内,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车体的内部以实现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左车体(1)和右车体(2)内设置有触点主板(9),靠近所述触点主板(9)的左车体(1)和右车体(2)上一体成型有加强筋板(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该平衡车左右车体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双脚分别踩踏的左车体与右车体;一端与左车体或右车体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另一车体转动连接的转轴;其中,所述左车体与右车体之间形成一断开区域,位于该断开区域处的转轴为实心状;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左车体与右车体之间断开区域处的转轴设置成实心,从而增加了该处的连接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平衡车的使用寿命,并且进一步的保证了平衡车的平稳运行,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贾朋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鹏之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30
技术公布日:2020.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