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组件、平衡轮以及待吸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214发布日期:2020-12-15 08:2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吸附组件、平衡轮以及待吸附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附组件、平衡轮以及待吸附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平衡轮为双脚分离式结构,平衡轮一般为两个,两个平衡轮的使用更为自由方便,用户无需穿脱,也不用区分左右脚,用户踏上平衡轮即能自由滑行。

然而,两个平衡轮在随地放置后可能会被分别置于不同的位置,这样不便于用户在下次使用时快速找到,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组件、平衡轮以及待吸附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附组件,吸附组件设置在平衡轮的轮架上,轮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卡接在第一卡接结构上;吸附件,设置在第一固定座的端部,吸附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轮架的外表面,吸附件用于与位于固定基础上的待吸附组件吸附连接。

进一步地,吸附件为铁片,待吸附组件包括磁性件。

进一步地,轮架具有脚踏面,脚踏面和吸附件的吸附面均为平面,吸附件的吸附面与脚踏面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吸附件的吸附面和待吸附组件的吸附面均为平面,吸附件的吸附面和待吸附组件的吸附面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吸附件的吸附面和待吸附组件的吸附面均为对称面,吸附件的吸附面的对称中心和吸附组件的吸附面的对称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结构为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结构为第一卡接凸起,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衡轮,包括:轮架;吸附组件,吸附组件设置在轮架上,吸附组件为上述提供的吸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待吸附组件,包括:待吸附件,待吸附件用于与吸附组件的吸附件进行吸附,吸附组件为上述提供的吸附组件;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的一端设置在固定基础上,待吸附件设置在第二固定座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座为固定框,固定框具有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均由韧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一缓冲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二缓冲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用于设置在固定基础上,待吸附件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均用于对第二连接板进行缓冲。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轮架上设置吸附件,并使吸附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轮架的外表面设置,这样便于通过吸附件与固定基础上的待吸附结构进行吸附连接,以通过待吸附结构限制轮架的运动,这样,能够将平衡轮放置在设定的位置,从而便于用户在固定的位置找到平衡轮,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平衡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待吸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固定座收到平衡轮冲击后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轮架;11、脚踏面;20、吸附件;30、待吸附组件;31、待吸附件;32、第二固定座;321、第一连接板;322、第一缓冲板;323、第二连接板;324、第二缓冲板;40、第一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吸附组件,该吸附组件设置在平衡轮的轮架10上,轮架1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40和吸附件20,第一固定座40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卡接在第一卡接结构上。吸附件20设置在第一固定座40的端部,吸附件20的至少部分凸出于轮架10的外表面,吸附件20用于与位于固定基础上的待吸附组件30吸附连接,以在吸附件20和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作用下限制轮架10的运动。具体的,这里的固定基础可以包括墙壁、架体或另一平衡轮等。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的卡接配合,能够便于对吸附组件的安装和装配。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组件,通过轮架10上的吸附件20与固定基础上的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连接,能够便于通过待吸附组件30限制轮架10的运动,以使平衡轮限制在固定的位置处。这样,能够将平衡轮放置在设定的位置,从而便于用户在固定位置找到平衡轮,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同时,当固定基础为另一平衡轮时,能够在吸附件20和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作用下,使得两只平衡轮连接找一起,这样便于同时找到两只平衡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吸附件20为铁片或铁块或磁性件,待吸附组件30包括磁性件,以通过磁性件和待吸附组件30之间的吸附作用限制轮架10的运动。或者,吸附件20为磁性件,待吸附组件30包括铁片或铁块或磁性件。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待吸附组件30稳定地与吸附件20进行吸附,以更好地限制轮架10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平衡轮一般成对设置,即平衡轮一般有两只。可以在一只平衡轮的轮架10上安装有第一铁片(这里的第一铁片即为吸附件20);将另一只平衡轮视作固定基础,在另一只平衡轮的轮架10上设置有待吸附组件30,待吸附组件30包括第二铁片和设置在第二铁片和轮架10之间的第一磁性件,以通过第一磁性件使第二铁片具有磁性。这样,当用户运动至室外时,可以通过第一磁性件使第一铁片和第二铁片吸附在一起,即使得两只平衡轮吸合放置,不会出现散乱放置的情况。当固定基础为墙壁时,这里的两只平衡轮均需要固定在墙壁上的待吸附组件30上,为了保证吸附的稳定性和牢靠性,墙壁上的待吸附组件30可以包括第二磁性件,且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的一侧的极性与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二磁性件的一侧的极性相反,以使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能够吸合在一起。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轮架10具有脚踏面11,脚踏面11和吸附件20的吸附面均为平面,吸附件20的吸附面与脚踏面11垂直设置。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便于吸附件20的吸附面与待吸附组件30进行吸附,当用户站在脚踏面11上时,即可方便地通过吸附件20的吸附面进行吸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吸附件20的吸附面和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面均为平面,吸附件20的吸附面和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面平行设置。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使吸附件20的吸附面和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面在吸附时进行贴合,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吸附操作,提高吸附效果,以便于提高吸附的牢靠性,进而进一步有效地限制了轮架10的运动。

进一步地,吸附件20的吸附面和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面均为对称面,吸附件20的吸附面的对称中心和吸附组件的吸附面的对称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即吸附件20的吸附面的对称中心点和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面的对称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能够便于更好地使二者进行吸附,以更好地提高吸附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吸附的牢靠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吸附件20的吸附面为圆形面,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面为长方形面,圆形面的对称中心与长方形面的对称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以便于更好地使吸附件20的吸附面和待吸附组件30的吸附面进行吸附,进而进一步有效提高了吸附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接结构可以为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结构可以为第一卡接凸起,第一卡接凸起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内以固定第一固定座40。采用第一卡接槽和第一卡接凸起的卡接配合结构,制作简单,卡接牢靠,提高了设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平衡轮,该平衡轮包括轮架10和吸附组件,吸附组件设置在轮架10上,吸附组件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吸附组件。待吸附组件30的至少部分用于与平衡轮的吸附件20进行吸附,以通过待吸附结构限制平衡轮的运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待吸附组件30,该待吸附组件30包括待吸附件31和第二固定座32,待吸附件31用于与吸附组件的吸附件20进行吸附,吸附组件为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吸附组件。第二固定座32的一端设置在固定基础上,待吸附件31设置在第二固定座32的另一端(具体的,第二固定座3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设置在固定基础上,待吸附件31用于设置在第二固定座32的第二端)。具体的,第二固定座32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在固定基础上;或者,第二固定基础可以通过胶粘在固定基础上,固定基础可以为墙面。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二固定座32能够便于对待吸附件31进行固定,以便于安装和装配,进而提高吸附件20和待吸附件31的吸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座32为固定框,固定框具有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均由韧性材料制成。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平衡轮与待吸附组件30进行吸附并对待吸附组件30进行挤压时,由于顶板和底板均由韧性材料制成,通过顶板和底板能够有效对平衡轮起到缓冲作用。

具体的,平衡轮向靠近待吸附组件30运动的过程中,当平衡轮上的吸附件20与待吸附件31进行吸附后,平衡轮将继续挤压固定框,使固定框的第二端(即为受压端)保持向上抬起,为使平衡轮自身恢复平衡,这样能够使得平衡轮的滚轮(滚轮包括驱动轮)旋转并使平衡轮向远离待吸附组件30的方向移动。其中,固定框可以为多边形结构,在平衡轮挤压固定框的过程中,第二端受压上抬。当固定框受到拉力作用时,第二端将下移。具体的,可以在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上,使固定框的底板与水平面倾斜向上地设置。

具体的,第二固定座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21、第一缓冲板322、第二连接板323和第二缓冲板324,第一连接板321、第一缓冲板322、第二连接板323和第二缓冲板324围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连接板321和第二连接板323平行设置,第一缓冲板322和第二缓冲板324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321用于设置在固定基础上,待吸附件31设置在第二连接板323上。在第二连接板323收到平衡轮的冲击时,第一缓冲板322和第二缓冲板324均用于对第二连接板323进行缓冲。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缓冲板322和第二缓冲板324均设置成薄板结构,还可以使第一缓冲板322和第二缓冲板324均由韧性塑料制成,以便于通过第一缓冲板322和第二缓冲板324更好地起到缓冲作用。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框受到冲击后,当第二端受压后将上抬一定距离,当第二端被拉伸时将会下移一定距离。具体的,为了增加固定框的强度,可以在平行四边形结构上增加一个或多个的横条或竖条,可以形成“日”字形结构、“目”字形结构、旋转90°的“日”字形结构或旋转90°的“目”字形结构等。

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待吸附组件30,两只平衡轮分别吸附在两个待吸附组件30。或者,可以设置一个待吸附组件30,一个待吸附组件30上设置有两个待吸附件31,两个待吸附件31分别与两个平衡轮上的吸附件20进行吸附,这样,会使得两只平衡轮放置在一起,不会散乱。

当用户要放置平衡轮时,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用户将平衡轮前端的吸附件20对准待吸附件31,用户稍用力将平衡轮向靠近待吸附件31的方向推动;用户将平衡轮前端的吸附件20对准待吸附件31后直接下车,靠吸附件20和第一固定座40的重量打破平衡轮的平衡并向靠近待吸附件31的方向移动;用户将平衡车前端的吸附件20对准待吸附件31,使吸附件20和待吸附件31吸合上后再下车。

用户在放置平衡轮时,在第一种放置情况和第二种放置情况时,平衡轮向靠近待吸附组件30的方向移动,当平衡轮的吸附件20撞到第二固定座32时,平衡轮处于压缩第二固定座32的状态,以使第二固定座32的第二端受压后上抬,由于待吸附件31吸附着吸附件20,因此能够带动平衡轮靠近第二固定座32的一端上抬,这时候平衡轮向远离第二固定座32的方向移动以使平衡轮自身恢复平衡,从而使得第二固定座32的第二端也就下移恢复原状。

在平衡轮完成上述停车操作后,平衡轮稳定停车,经过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30s)后,平衡轮可以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用户想玩平衡轮时,只需要脚踩在脚踏面11上并使脚踏面11与水平面产生一定的倾角,这样既可唤醒平衡轮处于平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