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总成及环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5334发布日期:2021-01-26 15:4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车架总成及环卫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总成及环卫车。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环卫车作为城市市容整理、清洁的专用车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公共设备。环卫车主要分为洒水车系列和垃圾车系列。
[0003]
现有城市环卫车辆普遍采用二类汽车改装而成,车架通常为直通结构,车架前端的上翼面离地面较高,而驾驶室安装在车架前端,导致驾驶室地板离地高度至少1米以上,需布置3~4级踏步,驾乘与操作人员需经多级垂直台阶才能到达驾驶室地板。
[0004]
尽管大部分用于生活垃圾回收的垃圾车普遍配备了侧置式机械臂,环卫车驾乘与清洁操作人员仍需要经常上下车完成垃圾回收作业,由于城市垃圾收集点距离一般较近,驾乘与操作人员一个工作日通常需上下车50~100次,加大驾乘人员的工作强度,影响其工作效率。此外,直通结构车架使得车辆重心过高,造成行驶平稳性差,整车最小转向半径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总成及环卫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架前端离地高度较高,一方面影响工作人员上下车效率,另一方面造成车辆行驶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6]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架总成,包括:
[0007]
第一承载结构,其位于车架总成的前部,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且连接的第一纵梁;
[0008]
第二承载结构,其位于车架总成的后部,所述第二承载结构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且连接的第二纵梁;一个所述第二纵梁的前端下部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纵梁的后端上部形成阶梯结构。
[0009]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纵梁均包括第一上翼面、第一幅面和第一下翼面,每个所述第二纵梁均包括第二幅面和第二下翼面;一个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下翼面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一上翼面以形成所述阶梯结构;
[0010]
每个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一幅面与对应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幅面竖直平行间隔布置,且两个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一幅面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二纵梁的第二幅面之间的间距。
[0011]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一上翼面为向外侧弯折的翼面,第一下翼面为向内侧弯折的翼面。
[001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幅面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幅面的高度。
[0013]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外侧均设有驾驶室连接前支架和驾驶室连接后支架,两个所述驾驶室连接前支架左右对称布置,两个所述驾驶室连接后支架非对称布置。
[0014]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外侧均设有前板簧前吊耳与前板簧后吊耳,两
个所述前板簧前吊耳和两个所述前板簧后吊耳均左右对称布置。
[0015]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内侧后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和发动机后悬置支架,所述发动机前悬置支架与发动机后悬置支架交叉连线的交点在车架零线的后部。
[0016]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内侧后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变速箱的变速箱悬置支架,所述变速箱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后部。
[0017]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结构左侧的所述第一纵梁的左前端设有用于安装方向机的过渡支架。
[0018]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环卫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架总成。
[00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总成及环卫车,采用阶梯结构的异形车架,第一承载结构低于第二承载结构,有效降低驾驶室地板高度与驾驶室踏步高度,工作人员上下便利。同时,采用阶梯结构的异形车架,整车组装后整车重心降低,增加行驶稳定性,减小整车的最小转向半径。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两个第一纵梁和两个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连接断面图;
[0023]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4]
图中:1、第一承载结构;11、第一纵梁;111、第一上翼面;112、第一幅面;113、第一下翼面;12、驾驶室连接前支架;13、驾驶室连接后支架;14、前板簧前吊耳;15、前板簧后吊耳;16、发动机前悬置支架;17、发动机后悬置支架;18、变速箱悬置支架;19、方向机过渡支架;2、第二承载结构;21、第二纵梁;212、第二幅面;213、第二下翼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实施例1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总成,其能解决现有车架前端离地高度较高,一方面影响工作人员上下车效率,另一方面造成车辆行驶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
[0028]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架总成,包括:第一承载结构1和第二承载结构2。
[0029]
第一承载结构1位于车架总成的前部,第一承载结构1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且连
接的第一纵梁11。
[0030]
第二承载结构2,其位于车架总成的后部,第二承载结构2包括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且连接的第二纵梁21;一个第二纵梁21的前端下部对应连接一个第一纵梁11的后端上部形成阶梯结构。其中,两个第一纵梁11之间和两个第二纵梁21之间均通过多个横梁连接。
[00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架总成,采用阶梯结构的异形车架,第一承载结构1低于第二承载结构2,有效降低驾驶室地板高度与驾驶室踏步高度,工作人员上下便利。同时,采用阶梯结构的异形车架,整车组装后整车重心降低,增加行驶稳定性,减小整车的最小转向半径。
[0032]
实施例2
[003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每个第一纵梁11均包括第一上翼面111、第一幅面112和第一下翼面113,每个第二纵梁21均包括第二幅面212和第二下翼面213;一个第二纵梁21的第二下翼面213对应连接一个第一纵梁11的第一上翼面111以形成阶梯结构。第一纵梁11比第二纵梁21低一个横梁端面高度,可大幅降低第一承载结构1的高度,即降低驾驶室安装后底板的高度。
[0034]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纵梁11的第一幅面112与对应第二纵梁21的第二幅面212竖直平行间隔布置,且两个第一纵梁11的第一幅面11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第二纵梁21的第二幅面212之间的间距。每个第一纵梁11的第一幅面112与对应第二纵梁21的第二幅面212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有利于实现驾驶室低入口布置,同时减小整车的最小转向半径。
[0035]
实施例3
[003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第一纵梁11的第一上翼面111为向外侧弯折的翼面,第一下翼面113为向内侧弯折的翼面。既保证车架总成连接强度,也能减小车架总成前端的宽度,进而减小整车的最小转向半径。
[0037]
实施例4
[0038]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第一幅面112的高度小于第二幅面212的高度。在保证车架强度的同时,可进一步降低第一承载结构1的高度,即进一步降低驾驶室安装后底板的高度。
[0039]
实施例5
[0040]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示,两个第一纵梁11外侧均设有驾驶室连接前支架12和驾驶室连接后支架13,两个驾驶室连接前支架12左右对称布置,两个驾驶室连接后支架13非对称布置,利于驾驶室的安装布置。
[0041]
实施例6
[004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示,两个第一纵梁11外侧均设有前板簧前吊耳14与前板簧后吊耳15,两个前板簧前吊耳14和两个前板簧后吊耳15均左右对称布置。采用吊耳式结构,使前板簧可布置在第一纵梁11外侧,可进一步降低驾驶室安装后底板的高度。
[0043]
实施例7
[004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示,两个第一纵梁11内侧后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发动机前悬置支架16和发动机后悬置支架17,发动机前悬置支架16与发动机后悬置支架17交叉连线的交点在车架零线的后部,保证发动机中置式布置,
有利于减小整车的最小转向半径。
[0045]
实施例8
[004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示,两个第一纵梁11内侧后端均设有用于安装变速箱的变速箱悬置支架18,变速箱悬置支架18位于发动机后悬置支架17的后部,保证变速箱中置式布置,有利于减小整车的最小转向半径。
[0047]
实施例9
[004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示,第一承载结构1左侧的第一纵梁11的左前端设有用于安装方向机的过渡支架19,保证方向机的卧式布置,有利于减小整车的最小转向半径。
[0049]
实施例10
[00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卫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架总成,采用阶梯结构的异形车架,第一承载结构1低于第二承载结构2,有效降低驾驶室地板高度与驾驶室踏步高度,工作人员上下便利。同时,采用阶梯结构的异形车架,整车组装后整车重心降低,增加行驶稳定性,减小整车的最小转向半径。
[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5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