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架前叉车把快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9951发布日期:2021-04-21 01:1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车架前叉车把快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前叉车把快组结构。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交通、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其一般包括车架、前叉架、车把和车轮等部件。车架的前端设有车架面管,前叉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车架面管内,而车把则安装在前叉架的上端,车轮安装在前叉架的下端,从而组成了自行车的车头。
3.目前的前叉架与车把大多是直接一体化加工的,这就导致了在装箱运输时所需要的空间较大。市面上也有分体式的车把与前叉架,通过将前叉架套接于车架面管内,并将车把安装到前叉架上端实现组装。但是现有的分体式的车把与前叉架在安装后的结构不稳定,容易松动打滑,形成安全隐患,且在安装时多需要专用的扳手、钳子等才能实现对车把与前叉架的拆装,操作费时费力,难以满足普通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的车把、前叉架、车架面管之间安装结构不够稳定形成安全隐患,且需要专用工具才能拆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架前叉车把快组结构,包括车架面管、车把和套接于车架面管的前叉架,所述车架面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前叉架的上端穿出至所述上轴承的上方,所述前叉架的上端可拆卸地套接有锁扣环,所述锁扣环抵触于所述上轴承的上方,所述车把的下端设有盖帽,所述盖帽与所述锁扣环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车把与前叉架相固定。
6.优选的,所述前叉架的上端面设有卡槽,所述车把的下端连接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的下端嵌入所述卡槽,保证前叉架与车把的周向固定更为牢固。
7.优选的,所述盖帽的中部设有供所述车把穿过的通孔,所述盖帽位于所述锁止件的上方,所述盖帽与所述锁止件相抵触。通过先将盖帽套接到车把上,再将锁止件固定连接到车把下端,盖帽由于锁止件的抵触作用而被限制在车把下端,同时又可相对车把转动。此外,锁止件的设置也简化了装配步骤,便于操作。
8.优选的,所述盖帽的底面设有凹槽,所述盖帽的凹槽的槽底与所述锁扣件的上端相抵触,所述盖帽的凹槽的槽壁设有螺纹,所述锁扣环的内环壁与所述前叉架螺纹连接,所述锁扣环的外环壁与所述盖帽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只需要旋转盖帽或锁扣环即可实现拆装,有效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9.优选的,所述锁扣环的外环壁的上端设有螺纹,所述锁扣环的外环壁的下端设有摩擦纹,所述盖帽的外侧壁设有摩擦纹,以便于用户拆装盖帽或锁扣环。
10.优选的,所述上轴承为推力轴承或推力向心轴承,所述锁扣环的下部与所述上轴承的上环相抵触,所述锁扣环的底面还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卡嵌于所述上轴承的上环
与所述前叉架之间,保证车把与前叉架之间更稳定的周向固定。
11.优选的,还包括上垫环,所述上垫环的下部卡接于所述车架面管的上端,所述上垫环的上部设有容纳槽,所述上轴承安装于所述上垫环的容纳槽内。
12.优选的,还包括下垫环,所述下垫环的上部卡接于所述车架面管的下端,所述下垫环的下部设有容纳槽,所述下轴承安装于所述下垫环的容纳槽内,所述前叉架穿出至所述车架面管下端的位置设有阶梯台,所述阶梯台与所述下轴承的下环相抵触。
13.优选的,还包括下垫环和卡环,所述下垫环的上部卡接于所述车架面管的下端,所述下垫环的下部设有容纳槽,所述下轴承安装于所述下垫环的容纳槽内,所述前叉架穿出至所述车架面管下端的位置设有阶梯台,所述卡环的上部卡接于所述下轴承与前叉架之间,所述卡环的下部卡接于所述下轴承与阶梯台之间。
14.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前叉架的上端设置锁扣环,而锁扣环与上轴承相抵触固定,从而在保证前叉架与车架面管之间能相对转动的基础上实现了二者在轴向上的固定,且由于锁扣环作为零件便于加工,能够有较好的加工精度,使得前叉架与上轴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稳定。而通过盖帽的设置,当盖帽与锁扣环相连接时,车把的下端与前叉架的上端能够紧密地抵触实现固定,当盖帽与锁扣环相分离时,车把与前叉架相互分离,此时进一步将锁扣环从前叉架的上端拆下,前叉架即可从车架面管内拆出实现完全分离。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架前叉车把快组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架前叉车把快组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架前叉车把快组结构除去盖帽和锁扣环后的局部示意图;
20.附图中:1

车架筒;2

前叉架;2.1

卡槽;2.2

阶梯台;3

车把;3.1

锁止件;3.2

十字对接螺杆;4

盖帽;5

锁扣环;6

上轴承;6.1

上垫环;7

下轴承;7.1

下垫环;7.2

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前叉车把快组结构,包括车架面管1、车把3和套接于车架面管1的前叉架2,所述车架面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轴承6和下轴承7,所述前叉架2的上端穿出至所述上轴承6的上方,所述前叉架2的上端可拆卸地套接有锁扣环5,所述锁扣环5抵触于所述上轴承6的上方,所述车把3的下端设有盖帽4,所述盖帽4与所述锁扣环5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车把3与前叉架2相固定。
23.当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先将盖帽4与锁扣环5分离,此时车把3即可从前叉架2上拆
下;随后将锁扣环5从前叉架2的上端分离,由于此时锁扣环5不再与上轴承6抵触,前叉架2即可从车架面管1向下脱出,实现完全拆离;当需要组装时,只需如上述反向操作即可,简单方便。
24.上述方案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前叉架2的上端设置锁扣环5,而锁扣环5与上轴承6相抵触固定,从而在保证前叉架2与车架筒1之间能相对转动的基础上实现了二者在轴向上的固定,且由于锁扣环5作为零件便于加工,能够有较好的加工精度,使得前叉架2与上轴承6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稳定。而通过盖帽4的设置,一方面当盖帽4与锁扣环5相连接时,车把3的下端与前叉架2的上端能够紧密地抵触实现定位,另一方面盖帽4又能进一步对锁扣环5形成防护作用,使得锁扣环5与上轴承6之间的抵触更为稳固。
25.请参阅图5,前叉架2的上端面设有半圆形的卡槽2.1,卡槽2.1沿前叉架2的径向设置。车把3的下端套设有环形的锁止件3.1,锁止件3.1通过十字对接螺杆3.2与车把3相互固定。锁止件3.1的上端与盖帽4相抵触,锁止件3.1的下端设有耳状的凸起,且该耳状的凸起嵌入卡槽2.1,从而使得车把3与前叉架2沿周向固定。
26.在本实施例中,盖帽4为圆环形,盖帽4的底面设有圆形的凹槽。盖帽4的凹槽的槽底与锁止件3.1的上环相抵触,盖帽4的凹槽的槽壁设有螺纹。锁扣环5的上部的内环壁与外环壁均设有螺纹,前叉架2的上端的侧壁也设有螺纹。锁扣环5与前叉架2的上端螺纹连接,盖帽4与锁扣环5也为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用户只需要旋转盖帽4或锁扣环5即可实现拆装,不再需要工具。
27.需要说明的是,盖帽4与锁扣环5之间除了螺纹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在盖帽4和锁扣环5的侧壁设置销孔,并通过销钉实现连接;也可以是在锁扣环5上设置卡扣槽,在盖帽4的下端设置卡扣凸起,使得盖帽4与锁扣环5之间卡扣连接;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可拆卸连接。
28.此外,锁扣环5在加工时可以是直接一体化成型,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由锁扣内环和锁扣外环拼接成型,从而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锁扣环5的上部优选为金属材质,从而使得锁扣环5与盖帽4、前叉架2之间的螺纹连接更为紧密;锁扣环5的下部优选为塑料材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使得锁扣环5与上轴承6之间的抵触作用更为稳定。
29.在本实施例中,上垫环6.1为圆环形,上垫环6.1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从而形成阶梯状。上垫环6.1的下部卡接于车架筒1的上端,上垫环6.1的上部位于车架筒1的外部,且上垫环6.1的上部的中部设有圆形的容纳槽。上轴承6安装于上垫环6.1的容纳槽内。
30.上轴承6优选为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包括上环和下环。上轴承6的下环卡嵌于容纳槽内,上轴承6的上环与锁扣环5的底面相抵触,即实现前叉架2的上端被限制在车架筒1的上方。
31.为进一步提升锁扣环5与上轴承6之间的配合紧密性,锁扣环5的底面的中部设有环形的凸出部5.1。锁扣环5的凸出部5.1卡接于上轴承6的上环与前叉架2之间,从而保证前叉架2、锁扣环5、上轴承6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同时避免了松动问题。
32.在本实施例中,车架筒1的下端卡接有下垫环7.1。下垫环7.1与上垫环6.1的结构相同,但设置方向相反,即下垫环7.1的上部卡嵌于车架筒1的下端,下垫环7.1的下部设有容纳槽。下轴承7位于下垫环7.1的容纳槽的内部,且下轴承7与上轴承6的结构相同,但设置方向相反。前叉架2穿出于车架筒1下端的位置设有阶梯台2.2,卡环7.2卡接于下轴承7与阶梯台2.2之间。显然,分别位于车架筒1上方和下方的锁扣环5与卡环7.2的配合使用实现了
车架筒1与前叉架2的轴向固定,而当锁扣环5被拆除,前叉架2向下脱出时,卡环7.2即与下轴承7分离,实现车架筒1与前叉架2的分离。
33.卡环7.2的上端面与外环面之间设有斜角,卡环7.2的上端与下轴承7的下环的侧壁相抵触,卡环7.2的中部与下轴承7的下环的下端面相抵触,使得卡环7.2与下轴承7之间的抵触固定更为紧密、稳定。
34.需要说明的是,位于车架筒1下端的下轴承7也可以直接套接在前叉架2上,且下轴承7的下环与前叉架2的阶梯台2.2相抵触,此时也实现了车架筒1与前叉架2的轴向固定。
3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