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5277发布日期:2021-04-13 22:4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电动车、摩托车等车辆的防盗性能,设计者通常在车辆的龙头上安装龙头锁,因此,使用方便且可靠性高的龙头锁成了行业现今研究的重点。
3.目前,市面上的龙头锁一般为手动或电动两种,手动龙头锁需要人们插入钥匙后手动拧动才能进行锁具的锁紧和解锁,而电动龙头锁通过电机带动相关传动结构来实现锁舌的伸缩,从而实现锁具的锁紧和解锁。但是,上述的龙头锁的解锁方式较单一,使用灵活性较差,造成了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也使得在龙头锁的使用过程中因故损坏后则难以实现该龙头锁的锁紧和解锁的问题,可靠性较差。并且,现有的龙头锁功能单一,仅对龙头进行锁紧和解锁,利用率较低,使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以同时设置电动解锁组件和手动解锁组件,且电动解锁组件和手动解锁组件均作用于锁舌上,从而既能通过电动解锁组件实现锁舌的伸缩,又能通过手动解锁组件实现锁舌的伸缩,使得龙头锁具备了电动和手动两种解锁方式,使用灵活性更高,使用更方便,另外,也使得在其中一解锁方式失效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另一解锁方式进行锁紧和解锁,锁具的可靠性更高,并且,还设置有滑动组件,通过滑动组件连接有车辆上车座等结构的锁具上的拉索,使得本龙头锁也能打开车辆上的车座等结构,使得本龙头锁的功能更多样,利用率更高,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7.外壳,外壳包括底座和盖设于底座上的上盖,底座和上盖形成一空腔;
8.转轴,转轴转动设置于空腔内,转轴上沿其径向设置有伸出的第一拨动臂和第二拨动臂,同时,转轴的一端套设有一第一复位弹簧;
9.锁舌组件,锁舌组件滑设于空腔内,锁舌组件上开设有长条形的滑孔,转轴穿设于滑孔内,同时,锁舌组件上且位于滑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且第一拨动臂可选择性插入第一插孔内;
10.电动解锁组件,电动解锁组件包括电动驱动器、蜗杆、齿轮以及扭簧,电动驱动器设置于空腔内且位于转轴的旁侧,同时,电动驱动器上连接有一垂直于转轴轴线布置的蜗杆,齿轮套设于转轴上且与蜗杆啮合,并且,转轴上还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位于锁舌组件和齿轮之间,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齿轮和第二插孔内;
11.手动解锁组件,手动解锁组件包括插钥匙结构和钥匙,插钥匙结构设置于空腔内且其上端伸出上盖外,插钥匙结构的下端与转轴连接,钥匙可插入插钥匙结构伸出上盖外
的一端内并拧动插钥匙结构;
12.滑动组件,滑动组件设置于空腔内且位于转轴的旁侧,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和第二复位弹簧,第二拨动臂可选着性接触滑块,且滑块的一端开设有卡孔,滑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13.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转轴包括连接段、套轮段以及伸缩段,连接段的上端设置有插接块,插接块连接于插钥匙结构的下端,连接段的下端连接有套轮段,套轮段背离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有伸缩段,第一拨动臂和第二拨动臂均设置于连接段上且跟随连接段转动,并且,套轮段和连接段之间形成台阶,齿轮套设于套轮段上且其上端面抵靠于台阶上,同时,套轮段背离连接段的一端的端面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伸缩孔,伸缩段的上端插设于伸缩孔内,伸缩段的下端设置有外突的凸缘,并且,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伸缩段上,且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抵靠于齿轮的下端面上,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抵靠于凸缘上。
14.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第一拨动臂和第二拨动臂设置于转轴的同一侧,且第一拨动臂和第二拨动臂之间设置有夹角。
15.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第一拨动臂包括连接杆、桶体、伸缩弹簧以及伸缩杆,连接杆沿连接段的径向设置且其一端固定于连接段的外壁上,同时,连接杆背离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竖直朝下布置的桶体,且桶体内插设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下端伸出桶体外,并于桶体内且位于伸缩杆和桶底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
16.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锁舌组件包括滑板和锁舌,滑板垂直于转轴设置,滑孔开设于滑板上,锁舌的一端固定于滑板上,且锁舌沿长条形的滑孔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
17.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设置于滑板上且位于滑孔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同时,第一插孔位于转轴设置有第一拨动臂的一侧。
18.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第二插孔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二插孔成矩形阵列分布。
19.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滑块上且位于其靠近转轴的一侧设置有凸块,且在转轴转动时,第二拨动臂可选择性接触凸块。
20.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齿轮包括盘体和若干啮合齿,盘体套设于转轴的套轮段外,盘体的部分边沿上设置有若干啮合齿。
21.上述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其中,还包括监控组件,监控组件设置于空腔内且位于转轴的下端的旁侧,监控组件为接触式开关,伸缩段上且位于凸缘的底部设置有偏心轮,接触式开关的撞针朝向偏心轮一侧设置,并且伸缩段的上端为扁轴结构,伸缩孔为扁孔结构,且在偏心轮转动时,偏心轮间隔式接触或脱离撞针。
22.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23.上述的双驱动式龙头锁,通过在外壳的内腔中设置电动解锁组件和手动解锁组件,且电动解锁组件和手动解锁组件均可作用于锁舌组件上,使得既能实现电动解锁和锁紧,又能实现手动解锁和锁紧,解锁方式更多样,使用灵活性更高,使用更方便,还使得在其中一解锁方式失效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另一解锁方式锁紧和解锁,锁具的可靠性更高;另外,还设置有与车辆上车座等结构的锁具上的拉索连接的滑动组件,且手动解锁组件可选择性作用于滑动组件上,使得通过滑动组件打开车辆上的车座等结构,使得本龙头锁的功能更
多样,利用率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外壳后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外壳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解锁组件的结构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转轴的结构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拨动臂的截面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锁舌组件的结构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结构图。
32.附图中:1、外壳;11、底座;12、上盖;2、转轴;21、连接段;22、套轮段;23、伸缩段;24、第一拨动臂;25、第二拨动臂;26、第一复位弹簧;211、插接块;212、台阶;231、凸缘;232、偏心轮;241、连接杆;242、桶体;243、伸缩弹簧;244、伸缩杆;3、锁舌组件;31、滑板;32、锁舌;311、滑孔;312、第一插孔;313、第二插孔;4、电动解锁组件;41、电动驱动器;42、蜗杆;43、齿轮;44、扭簧;431、盘体;432、啮合齿;5、手动解锁组件;51、插钥匙结构;52、钥匙;6、滑动组件;61、滑块;62、第二复位弹簧;611、卡孔;612、凸块;7、监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驱动式龙头锁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外壳后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去掉外壳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驱动式龙头锁包括:外壳1、转轴2、锁舌组件3、电动解锁组件4、手动解锁组件5以及滑动组件6,通过转轴2将电动解锁组件4、手动解锁组件5分别与锁舌组件3连接,使得既具备电动锁紧和解锁功能,又具备手动锁紧和解锁功能,解锁方式更多样,使用更方便,同时也可在其中一种解锁方式损坏失效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另外一种解锁方式实现锁紧和解锁,可靠性更高,另外,手动解锁组件5还通过转轴2作用于滑动组件6上,使得可通过滑动组件6为后续打开车座等结构提供了条件,使得本龙头锁的功能更多样,利用率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
35.具体的,外壳1包括底座11和上盖12,上盖12盖设于底座11上,且上盖12和底座11组装后形成一空腔,通过外壳1内形成的空腔为其它结构部件的安装提供了安装空间,结构设计更合理。
36.具体的,转轴2转动设置于空腔内,此时,转轴2的下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1上,使得转轴2可在底座11上转动,同时,转轴2上沿其径向设置有伸出的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并且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能跟随转轴2转动,从而使得后续通过转轴2的转动来实现对锁舌组件3和滑动组件6的带动。同时,转轴2的一端套设有一第一复位弹簧26,此时,第一复位弹簧26设置于转轴2的下端,使得在沿转轴2的轴向下压转轴2后,转轴2能在
第一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复位,为避免后续电动解锁方式和手动解锁方式相互干扰提供了条件。
37.具体的,锁舌组件3滑设于空腔内,使得锁舌组件3可在空腔内移动,优选的,锁舌组件3滑设于底座11上,并且,锁舌组件3的一端可在锁舌组件3滑动的情况下伸出外壳1外一定距离或回缩一定距离,从而实现了本龙头锁的锁紧和解锁。另外,锁舌组件3上开设有长条形的滑孔311,转轴2穿设于滑孔311内,使得锁舌组件3相对于转轴2移动,为锁舌组件3伸出外壳1外一定距离或回缩一定距离提供了条件。同时,锁舌组件3上且位于滑孔3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插孔312和第二插孔313,且第一拨动臂24可选择性插入第一插孔312内,此时,在转轴2上的第一拨动臂24插入至第一插孔312内时,通过转轴2的转动可带动第一拨动臂24转动,从而通过第一拨动臂24推动锁舌组件3移动,实现龙头锁的锁紧和解锁;而当第一拨动臂24未插入第一插孔312内时,即使转轴2带动第一拨动臂24转动,锁舌组件3也不会移动,从而为电动解锁提供了条件,另外,锁舌组件3设置有第二插孔313,通过第二插孔313为后续与电动解锁组件4中的结构件连接提供了条件。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动解锁组件的结构图。如图1至图4所示,电动解锁组件4包括电动驱动器41、蜗杆42、齿轮43以及扭簧44,此时,电动驱动器41设置于空腔内且位于转轴2的旁侧,优选的,电动驱动器41设置于锁舌组件3的下方,且电动驱动器41固定于底座11上,同时,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设置于锁舌组件3的上方,从而避免了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对电动驱动器41的安装和运行造成干扰,结构设计更合理。同时,电动驱动器41上连接有一垂直于转轴2轴线布置的蜗杆42,蜗杆42的两端转动连接于底座11上,此时,蜗杆42的一端连接于电动驱动器41的驱动轴上,使得电动驱动器41能带动蜗杆42转动,并且,齿轮43套设于转轴2上且与蜗杆42啮合,使得在电动驱动器41带动蜗杆42转动时,蜗杆42能带动齿轮43转动,并且,齿轮43被设定为可在转轴2上自由转动,避免了转轴2转动时带动齿轮43转动而无法将电动解锁方式和手动解锁方式分开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并且,转轴2上还套设有扭簧44,且扭簧44位于锁舌组件3和齿轮43之间,扭簧4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齿轮43和第二插孔313内,即在电动驱动器41带动蜗杆42转动时,蜗杆42能带动齿轮43转动,齿轮43通过扭簧44拨动第二插孔313所在的锁舌组件3移动,从而实现龙头锁的锁紧和解锁,即实现了龙头锁的电动锁紧和解锁。并且在齿轮43和蜗杆42啮合的情况下,第一拨动臂24处于锁舌组件3的上方且第一拨动臂24未插入第一插孔312内,避免了电动解锁组件4工作时受到第一拨动臂24的干扰,为后续电动解锁和手动解锁的独立工作提供了条件。另外,电动驱动器41和扭转之间采用蜗杆42和齿轮43的结构进行传动,不仅能实现动力传动,还能实现自锁,使得龙头锁更可靠,安全性更高。
39.具体的,手动解锁组件5包括插钥匙结构51和钥匙52,插钥匙结构51设置于空腔内且其上端伸出上盖12外,方便了后续钥匙52插入至插钥匙结构51内,并且,插钥匙结构51的下端与转轴2连接,使得可通过插钥匙结构51带动转轴2转动。同时,钥匙52可插入插钥匙结构51伸出上盖12外的一端内并拧动插钥匙结构51,即使用者可通过将钥匙52插入至插钥匙结构51内,通过钥匙52来带动转轴2转动,此时,只需沿转轴2的轴向且从其上端向下端的方向下压转轴2时,转轴2上的第一拨动臂24跟随转轴2下移,从而使得第一拨动臂24插入到锁舌组件3上的第一插孔312内,使得通过钥匙52能带动第一拨动臂24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拨动臂24能拖动第一插孔312所在的锁舌组件3移动,实现龙头锁的手动锁紧和解锁。并且,在
下压转轴2时,转轴2带动齿轮43下移,使得齿轮43与蜗杆42分离,从而避免了手动解锁组件5的动作对电动解锁组件4动作的干扰,结构设计更合理。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插钥匙结构51和钥匙52均为市面上常用的结构,不在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40.具体的,滑动组件6设置于空腔内且位于转轴2的旁侧,同时,滑动组件6还位于第二拨动臂25的旁侧,为后续第二拨动臂25拨动滑动组件6移动提供了条件。优选的,上盖12上开设有滑动安装槽,滑动组件6滑设于滑动安装槽内。并且,滑动组件6包括滑块61和第二复位弹簧62,第二拨动臂25可选着性接触滑块61,即在第二拨动臂25接触滑块61时,第二拨动臂25能推动滑块61移动,而在第二拨动臂25与滑块61脱离时,滑块61不受第二拨动臂25的影响。并且,滑块61的一端开设有卡孔611,滑块6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62,此时,滑块61通过卡孔611与连接于车辆的车座等结构上的拉索连接,即通过第二拨动臂25来推动滑块61移动,并通过滑块61的移动来拉动拉索,通过拉索来打开车辆的车座等结构,并且,在第二拨动臂25与滑块61脱离后,滑块61能在第二复位弹簧62的作用下复位,等待下次移动,为下一次开启车座等结构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得本龙头锁在具备锁紧龙头的同时,还能实现对车座等结构的开启,功能更多样,利用率更高,从而使得其市场竞争力更强。另外,为了防止在通过第二拨动臂25推动滑动组件6时导致第一拨动臂24会带动锁舌32移动,设定在转轴2未下压时,第二拨动臂25与滑块61处于同一高度,使得第二拨动臂25能接触到滑块61,而此时第一拨动臂24位于锁舌组件3的上方且第一拨动臂24未插入至第一插孔312内,而在下压转轴2后,第一拨动臂24插入至第一插孔312内,而第二拨动臂25跟随转轴2下移至滑块61的下方,使得第二拨动臂25不会在跟随转轴2转动的过程中接触到滑块61,从而实现了龙头锁手动解锁和车座等结构开启的独立控制,结构设计更合理。
4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转轴的结构图。如图2至图3以及图5所示,转轴2又包括连接段21、套轮段22以及伸缩段23,连接段21的上端设置有插接块211,插接块211连接于插钥匙结构51的下端,使得手动解锁组件5能通过插接块211与转轴2连接,从而使得使用者可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来带动转轴2转动,为后续实现手动解锁以及推动滑动组件6移动提供了条件。另外,连接段21的下端连接有套轮段22,套轮段22背离连接段21的一端连接有伸缩段23,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均设置于连接段21上且跟随连接段21转动,使得在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带动转轴2转动时,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能跟随转动,即能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驱动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转动,为实现龙头锁的手动解锁以及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打开车座等结构提供了条件。并且,套轮段22和连接段21之间形成台阶212,齿轮43套设于套轮段22上且其上端面抵靠于台阶212上,通过形成的台阶212不仅为齿轮43的安装提供了抵靠基础,同时还使得在下压转轴2时,转轴2能带动齿轮43下移,为齿轮43脱离蜗杆42提供了条件。同时,套轮段22背离连接段21的一端的端面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伸缩孔,伸缩段23的上端插设于伸缩孔内,所得伸缩段23的上端能在伸缩孔内滑动,从而调整伸缩段23的总长度,为转轴2的下压提供了避让空间。同时,伸缩段23的下端设置有外突的凸缘231,并且,第一复位弹簧26套设于伸缩段23上,且第一复位弹簧26的上端抵靠于齿轮43的下端面上,第一复位弹簧26的下端抵靠于凸缘231上,使得在下压转轴2时,伸缩段23的上端进一步插入伸缩孔内,使得连接段21和套轮段22下移,此时第一复位弹簧26被压缩,而在使用者撤销对转轴2下压的力时,第一复位弹簧26恢复至原有状态,使得伸缩段23的上端逐渐移出伸缩孔,从而使得连接段21和套轮段22上移,直至复位,为后续再次对
龙头锁进行操控提供了条件。
42.更加具体的,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设置于转轴2的同一侧,从而使得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接近转轴2的连接段21的一端可设置为以整体结构,结构强度更高,使用更可靠。并且,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之间设置有夹角,使得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背离转轴2的一端之间能存在间隙,避免了两者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干扰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4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拨动臂的截面图。如图2至图3以及图6所示,第一拨动臂24又包括连接杆241、桶体242、伸缩弹簧243以及伸缩杆244,连接杆241沿连接段21的径向设置且其一端固定于连接段21的外壁上,使得在手动解锁组件5带动转轴2的连接段21转动时,连接段21能带动连接杆241转动。同时,连接杆241背离连接段2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竖直朝下布置的桶体242,且桶体242内插设于伸缩杆244,使得伸缩杆244可在桶体242内移动,且伸缩杆244的下端伸出桶体242外,通过伸缩杆244伸出桶体242外的一端插入到锁舌组件3的第一插孔312内,达到通过第一拨动臂24推动锁舌组件3移动的目的。并于桶体242内且位于伸缩杆244和桶底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243,使得通过压缩伸缩弹簧243来实现伸缩杆244伸出桶体242外的一端的长度的调节,从而使得锁舌组件3如已经在电动解锁组件4驱动的情况下发生移动后,使用者仍可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下压转轴2,使得伸缩杆244的底部接触到锁舌组件3上非第一插孔312的区域时能缩进桶体242内,此时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转动转轴2,使得第一拨动臂24转动,从而使得伸缩杆244在锁舌组件3上非第一插孔312的区域滑动,直至伸缩杆244滑动至第一插孔312处,此时,伸缩杆244在伸缩弹簧243的作用下伸出桶体242外并卡入第一插孔312内,使得使用者可通过继续转动转轴2而带动锁舌组件3移动,实现了电动解锁和手动解锁的配合工作,使得龙头锁的灵活性更高,使用更方便。另外,在先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驱动锁舌组件3移动的过程中,转轴2被下压,齿轮43与蜗杆42分离,第一拨动臂24插入锁舌组件3上的第一插孔312内,使得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转动转轴2时,第一拨动臂24能带动锁舌组件3移动,并且锁舌组件3能通过扭簧44带动齿轮43转动,而当松开手动解锁组件5后,转轴2在第一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上移,使得第一拨动臂24从第一插孔312内分离,齿轮43与蜗杆42啮合,此时,通过电动驱动器41仍能驱动齿轮43转动,从而带动锁舌组件3移动,同样实现了手动解锁和电动解锁的配合工作,使得龙头锁的灵活性更高,使用更方便。
4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锁舌组件的结构图。如图2至图3以及图7所示,锁舌组件3又包括滑板31和锁舌32,此时,滑板31垂直于转轴2设置,滑板31滑设于底座11上,且滑孔311开设于滑板31上,使得滑板31可在滑孔311的导向作用下相对于转轴2移动,并且,锁舌32的一端固定于滑板31上,且锁舌32沿长条形的滑孔311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使得在滑板31移动时,锁舌32能跟随滑板31移动,从而使得锁舌32背离连接滑板31的一端能伸出外壳1外或回缩至外壳1内,为通过锁舌组件3的移动来实现龙头锁的锁紧和解锁提供了结构基础。
45.更加具体的,与第一拨动臂24配合的第一插孔312以及与扭簧44配合的第二插孔313均设置于滑板31上且位于滑孔3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使得第一拨动臂24和第二拨动臂25均能作用于滑板31上,从而通过滑板31带动锁舌32移动,并且,第一插孔312和第二插孔313分别设置于滑孔311的两侧,可使得滑板31受力更均匀,空间分布更合理。同时,第一插
孔312位于转轴2设置有第一拨动臂24的一侧,使得第一插孔312和第一拨动臂24的距离更近,从而为手动解锁时,能快速将第一拨动臂24插入至第一插孔312内提供了条件。
46.更加具体的,滑板31上的第二插孔313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二插孔313成矩形阵列分布,从而使得扭簧44与滑板31的连接点更多,从而可实现对锁舌32伸出外壳1外的长度的调节,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结构适应性更高。
4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结构图。如图2至图3以及图8所示,滑块61上且位于其靠近转轴2的一侧设置有凸块612,且在转轴2转动时,第二拨动臂25可选择性接触凸块612,即当转轴2转动时,如第二拨动臂25和凸块612处于同一高度平面内时,第二拨动臂25在跟随转轴2转动的过程中能短暂的接触凸块612并推动凸块612移动,从而使得凸块612所在的滑块61能移动,实现对滑块61的卡孔611中连接的拉索的拉动,完成对车座等结构的打开,而转轴2继续转动或反向转动时,第二拨动臂25会与凸块612分离,此时滑块61能在第二复位弹簧62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等待下次移动。
48.更加具体的,电动解锁组件4中的齿轮43又包括盘体431和若干啮合齿432,此时,盘体431套设于转轴2的套轮段22外,使得盘体431可在转轴2的套轮段22上转动,同时,盘体431的部分边沿上设置有若干啮合齿432,即使得齿轮43为半齿结构,相对于全齿结构的齿轮43,有效减少了啮合齿432的数量,避免了材料浪费,减少了加工工序。
49.更加具体的,外壳1的空腔内且位于底座11上还设置有监控组件7,且监控组件7位于转轴2的下端的旁侧,并且,监控组件7为接触式开关,伸缩段23上且位于凸缘231的底部设置有偏心轮232,同时,接触式开关的撞针朝向偏心轮232一侧设置,并且,伸缩段23的上端为扁轴结构,伸缩孔为扁孔结构,使得使用者在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转动转轴2时,伸缩段23能跟随转动,且能保证转动的同步性,并且,在偏心轮232转动时,偏心轮232间隔式接触或脱离撞针,从而使得偏心轮232在转动时,偏心轮232能间隔性的接触到接触式开关的撞针,从而获取到转轴2的转动状态,方便使用者获取龙头锁的当前状态。
50.当使用电动解锁组件4时,转轴2处于未下压状态,此时,电动驱动器41带动蜗杆42转动,蜗杆42驱动齿轮43在转轴2上转动,转轴2不转动,齿轮43通过扭簧44带动锁舌组件3移动,实现龙头锁的电动锁紧和解锁。
51.当使用手动解锁组件5时,使用者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下压转轴2并转动转轴2,当转轴2下压时,第一拨动臂24插入至锁舌组件3的第一插孔312内,第二拨动臂25与滑动组件6中的凸块612分离,齿轮43与蜗杆42分离,转轴2在齿轮43内转动,齿轮43不转动,使得手动解锁组件5在带动转轴2转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拨动臂24带动锁舌组件3移动,实现龙头锁的手动锁紧和解锁;
52.当使用手动解锁组件5时,使用者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转动转轴2,此时,转轴2未被下压,第一拨动臂24未插入至锁舌组件3上的第一插孔312内,第二拨动臂25与滑动组件6中的凸块612处于同一高度的平面内,转轴2在齿轮43内转动,齿轮43不转动,使用者通过手动解锁组件5直接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带动第二拨动臂25转动,从而推动凸块612所在的滑块61移动,实现对滑块61上卡孔611内连接的拉索的拉动,从而实现对车座等结构的打开。
53.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驱动式龙头锁,包括外壳1、转轴2、锁舌组件3、电动解锁组件4、手动解锁组件5以及滑动组件6,通过在外壳1的内腔中设置有转轴2、锁舌组件3、电动解锁组件4、手动解锁组件5以及滑动组件6,且电动解锁组件4和手动解锁组件5可分别通过转轴
2作用于锁舌组件3上,使得本龙头锁既具备电动锁紧和解锁功能,又具备手动锁紧和解锁功能,灵活性更高,使用更方便,也避免了一种解锁方式失效后无法解锁的问题,可靠性更高;同时,手动解锁组件5还能通过转轴2作用于滑动组件6上,可通过滑动组件6拉动连接至车座等结构上的拉索,实现对车座等结构的打开,功能更多样,利用率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
5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